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554发布日期:2019-08-03 16:41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防排烟系统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其中,防烟系统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将烟气排放至建筑物外的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有的技术中,当发生火灾时,利用进风叶片给每个进风管快速进风,通过多个进风管同时进风后送到回风管道中汇合,然后通过排风管将烟雾随风排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烟雾浓度传感器监测经过排风管的烟雾浓度,并将烟雾浓度数据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烟雾浓度的数据控制排风支管中的排烟阀以打开或关闭,当排烟阀打开时,对应的排风支管的抽风机也相应开始抽风,以尽快通过排风支管进行排烟,进而减轻排风管的排烟压力,达到快速排烟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排风管道的抽风机的输出功率有限,而当火灾发生时,往往是从室内的某一点开始着火,发出浓烟,而当检测到火灾发生时,抽风机控制排风管道同时均衡工作,不能针对着火的进行排烟,导致不能及时将着火点的浓烟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烟雾浓度调整排风口排风量的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包括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所述防烟系统包括加压风机、送风管道和出风口,所述加压风机、所述送风管道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连通;所述排烟系统包括若干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依次连通有风量调节阀、第一排烟防火阀、排风管道和排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感烟探测器,所述感烟探测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风量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地下室内有火灾发生时,防烟系统能够防止火灾产生的烟雾蔓延至疏散通道,为人员疏散提供空间;同时,通过感烟探测器监测地下室内发生火灾的位置以及对应的烟雾浓度,根据感烟探测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通过风量调节阀调节对应的进风口的进风的风量,能够针对火灾的位置提高排烟的效率,达到迅速将烟雾排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烟系统设置于逃生楼梯间和楼梯间前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烟系统设置与逃生楼梯间和楼梯间前室,逃生楼梯间和楼梯间前室的气压大于室外,能够使人员疏散时,烟雾不会蔓延至逃生楼梯间和楼梯间前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进风口出还设置有感温探测器,所述感温探测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排烟防火阀。

优选地,所述感温探测器还电性连接于第二排烟防火阀,所述第二排烟防火阀设置于制冷机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温探测器感应到地下室内的控制所述第一排烟防火阀和第二排烟防火阀,能够防止在烟雾温度过高时,带有火星的烟雾沿着排风管道蔓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压风机底部设置减震装置。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器或隔震垫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风机工作时具有较大的震动,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减加压风机的震动,保护离心风机。减震器主要利用弹簧来吸收震动,隔震垫具有安装方便以及隔震减噪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管道外部套设有玻璃纤维棉毡,并通过钢丝网捆扎。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棉毡外部设有保温水泥保护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棉毡体积密度小,导热率低,保温隔热,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通过玻璃纤维棉毡对送风管道进行保护,防止火灾发生时,防止高温对送风管道造成变形等影响,从而降低了增压通风的能力。玻璃纤维棉毡外部设有保温水泥保护壳,通过保温水泥保护壳进一步起到了隔热的效果,进一步保护了加压送风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当检测到地下室内有火灾发生时,防烟系统能够防止火灾产生的烟雾蔓延至疏散通道,为人员疏散提供空间;同时,通过感烟探测器监测地下室内发生火灾的位置以及对应的烟雾浓度,根据感烟探测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通过风量调节阀调节对应的进风口的进风的风量,能够针对火灾的位置提高排烟的效率,达到迅速将烟雾排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排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压风机;11、减震装置;2、送风管道;3、出风口;4、逃生楼梯间;5、楼梯间前室;6、进风口;61、感烟探测器;7、风量调节阀、8、第一排烟防火阀;81;第二排烟防火阀;9、排风管道;91;玻璃纤维棉毡;10、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包括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防烟系统包括加压风机1、送风管道2和出风口3,加压风机1、送风管道2和出风口3依次连通;防烟系统设置于于逃生楼梯间4和楼梯间前室5。加压风机1底部设置有减震器或隔震垫,隔震垫包括橡胶隔震垫或金属橡胶隔震垫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检测到地下室内有火灾发生时,加压风机1动作,将外部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2沿着出风口3送出,使逃生楼梯间4和楼梯间前室5的气压大于地下室内,防止地下室内的烟雾进入逃生楼梯间4和楼梯间前室5。

参照图1,排烟系统包括若干个进风口6,每个进风口6依次连通有风量调节阀7、第一排烟防火阀8、排风管道9和排风口10;第一排烟防火阀8安装在排风管道9上,并电性连接有感温探测器,当感温探测器检测到排风管道9的温度达到280°C时,关闭第一排烟防火阀8,防止带有火星的烟雾由进风口6沿着排风管道9蔓延。

还包括第二排烟防火阀81,设置于制冷机房的通风管道上,该第二排烟防火阀81电性连接有感温探测器,当感温探测器检测到通风管道的温度达到70°C时,关闭第二排烟防火阀81。

每个进风口6处设置有感烟探测器61,感烟探测器61电性连接于风量调节阀7。该进风口6均匀设置在地下室内,每个进风口6外均设置有感烟探测器61,当感烟探测器61检测到地下室内的其中一个进风口6处发生火灾并产生烟雾,则控制对应的进风口6的风量调节阀7提高排风的功率,加快对应的进风口6的排风速率。

例如,该地下室内均匀设置有9个进风口6,每个进风口6都设置有感烟探测器61,若其中一个进风口6的感烟探测器61检测到有火灾产生的烟雾,则控制该进风口6的风量调节阀7提高排风的功率,并降低其他8个进风口6的排风功率,使烟雾集中地从检测到烟雾的进风口6中排出。

除了送风管道2,上述其他管路外部套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采用厚度为25毫米至30毫米厚的玻璃纤维板或岩棉板,且通过固定铁爪或钢带捆扎加固。送风管道2用30毫米厚的玻璃纤维棉毡91做隔热层,经钢丝网捆扎后,再抹15mm厚的保温水泥保护壳。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地下室内发生火灾并产生烟雾时,加压风机1动作,将室外的空气由送风管道2从进风口6送到逃生楼梯间4和楼梯间前室5;地下室内进风口6处的感烟探测器61检测烟雾的位置,并控制对应位置的进风口6的风量调节阀7提高该进风口6的排风的功率,使烟雾集中地从该进风口6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