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粉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687发布日期:2019-05-15 23:2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粉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饲料加工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粉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蒸煮、压榨、分离和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家畜、水产动物及毛皮动物的饲养,尤其是幼龄动物;目前的鱼粉生产设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干燥,以此得到鱼粉。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845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鱼粉干燥装置,属于鱼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干燥机、进料绞龙和出料绞龙,在相邻的两个干燥机之间设置传递绞龙,在进料绞龙上以及进料绞龙与每个干燥机之间设置有控制进料绞龙内的鱼粉传递以及进料绞龙与单个干燥机机舱进料口进行鱼粉传递的控制结构一,在出料绞龙上以及出料绞龙与每个干燥机之间设置有控制出料绞龙内的鱼粉传递以及单个干燥机机舱出料口与出料绞龙进行鱼粉传递的控制结构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绞龙、将待干燥的鱼粉在干燥机之间输送,由于鱼粉在经过完全干燥之前仍含有部分水分,鱼粉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黏着在传递绞龙内,从而增加传递绞龙的运输负荷,在相同功率下,最终影响装置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输送效率的优点的鱼粉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鱼粉干燥系统,包括上料绞龙、下料绞龙、多个连通于所述上料绞龙和所述下料绞龙的干燥器,所述上料绞龙高于所述下料绞龙,所述干燥器之间设置有若干传递绞龙;所述传递绞龙包括连通所述上料绞龙的第一倾斜绞龙、连通所述下料绞龙的第二倾斜绞龙、连接两者的水平绞龙,所述水平绞龙的两端设置有送料孔,所述送料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振动组件、包裹于所述振动组件外的弹性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鱼粉经过上料绞龙输送至干燥器内干燥,由于上料绞龙和下料绞龙之间存在高度差,干燥后的鱼粉自动下料至下料绞龙内,然后再经过传递绞龙返回至上料绞龙,完成一次干燥循环,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在此过程中,鱼粉先经过下料绞龙和第二倾斜绞龙斜向上运输至水平绞龙,再经过第一倾斜绞龙斜向上运输至上料绞龙,两个倾斜绞龙使得系统的排布更为紧密,且水平绞龙作为连接两次斜向运输的水平支撑,限制第一倾斜绞龙内的鱼粉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二倾斜绞龙回落,从而起到动态密封效果,以此减少第一倾斜绞龙和第二倾斜绞龙的运输负荷,最终提高系统的输送效率;同时,由于水平绞龙的两端与第一倾斜绞龙和第二倾斜绞龙的连接存在螺旋运输间隙,在水平绞龙的两端分别设置两组包裹有弹性膜的振动组件,鱼粉在螺旋运输过程中向弹性膜施加压力,压力经振动组件转换为弹性振动,并反馈至水平绞龙的鱼粉处,以此迫使鱼粉向绞龙运动,从而避免水平绞龙两端的鱼粉的堆积,在兼顾高效的同时,鱼粉在振动作用下更为松散,提高鱼粉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孔的内壁凹陷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振动杆、紧密套设于所述振动杆上的挡圈、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挡圈的端面上、迫使所述振动杆沿远离所述安装孔的轴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鱼粉在螺旋运输过程中向弹性膜施加压力,弹性膜发生形变并迫使安装杆向第一弹性件运动,与此同时,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利用第一弹性件的预紧作用,第一弹性件迫使振动杆沿远离安装孔的轴向运动,此时弹性膜再次反向形变;在此过程中鱼粉、弹性膜和振动组件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将振动反馈至鱼粉上,以此迫使水平绞龙内鱼粉不断运动,从而避免水平绞龙两端的鱼粉的堆积,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孔的内壁固定有多个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振动杆外、且呈间隙设置,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壁抵触于所述振动杆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环与挡圈的限位配合,避免振动杆脱离套筒,同时挡环与振动杆相抵触,以此迫使振动杆沿轴向运动,使得振动组件能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挡圈的端面上、另一端抵触于所述挡环的端面上、迫使所述振动杆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轴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容纳长度相同,通过第二弹性件的预紧作用,以此加强振动组件对弹性膜的振动,从而加快水平绞龙的两端的鱼粉的输送,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杆的一端穿出至所述套筒的外部、固定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端面上固定有柔性的接触块,所述接触块背离所述安装片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凸面,所述弹性膜的端面抵触于所述弧形凸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安装片作为固定支承,同时接触块与弹性膜柔性接触,在不划伤弹性膜的前提下,弹性膜和振动组件之间的形变力能经过接触块相互传递,使得振动组件能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绞龙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内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振动组件的两侧,所述安装槽内嵌设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侧壁凹陷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固定有若干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安装条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用于导向所述定位条嵌合于所述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膜安装时,将弹性模覆盖在振动组件上,然后将安装条压入安装槽内,同时定位条沿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自动嵌合于定位槽内,此时弹性膜受安装条压紧固定;通过安装槽与安装条、定位槽与定位条之间的限位配合,使得弹性膜可拆卸连接于水平绞龙上,便于弹性膜的的检修更换,操作简易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膜与所述水平绞龙的内壁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包裹于所述振动组件外的弹性的填充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填充层加强振动组件的振动的传动,使得弹性膜各部分均能受到振动的作用,从而加快水平绞龙的两端的鱼粉的输送,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膜为有弹性蛋白构成的微孔透气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鱼粉在系统中需要一步步脱水干燥,微孔透气薄膜可供气体在两侧交换,从而提供给振动组件和弹性膜可振动的空间,同时又避免与分内含有的水分对振动组件的侵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第一倾斜绞龙、水平绞龙和第二倾斜绞龙的配合、限制鱼粉的回落,并辅以包裹有弹性膜的振动组件、加速鱼粉的输送,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料绞龙;11、第一闸板;2、下料绞龙;21、第二闸板;3、干燥器;31、进料管;32、出料管;4、传递绞龙;41、第一倾斜绞龙;42、第二倾斜绞龙;43、水平绞龙;431、送料孔;432、安装孔;433、容纳腔;5、振动组件;51、套筒;52、振动杆;53、挡圈;54、第一弹性件;55、第二弹性件;56、挡环;57、安装片;58、接触块;59、弧形凸面;6、弹性膜;61、安装槽;611、定位条;612、第一导向面;62、安装条;621、定位槽;622、第二导向面;7、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鱼粉干燥系统,包括上料绞龙1、下料绞龙2、三个位于上料绞龙1和下料绞龙2之间的干燥器3、两个分别位于干燥器3干燥器3之间的传递绞龙4。干燥器3上设置有与上料绞龙1连通的进料管31、与下料绞龙2连通的出料管32;上料绞龙1高于下料绞龙2,传递绞龙4包括连通上料绞龙1的第一倾斜绞龙41、连通下料绞龙2的第二倾斜绞龙42、连接两者的。鱼粉从上料绞龙1的右侧输入,从下料绞龙2的左侧输出。

上料绞龙1上设置有位于进料管31的左侧与传递绞龙4之间的第一闸板11,下料绞龙2上设置有位于出料管32的右侧与传递绞龙4之间的第二闸板21。干燥器3工作过程中,第一闸板11和第二闸板21保持关闭。鱼粉经过上料绞龙1树输送至干燥器3内干燥,由于上料绞龙1和下料绞龙2之间存在高度差,干燥后的鱼粉自动下料至下料绞龙2内,然后鱼粉先经过下料绞龙2和第二倾斜绞龙42斜向上运输至水平绞龙43,再经过第一倾斜绞龙41斜向上运输至上料绞龙1,完成一次干燥循环。

参照图2,由于水平绞龙43的两端与第一倾斜绞龙41和第二倾斜绞龙42的连接存在螺旋运输间隙,鱼粉容易在水平绞龙43的两端堆积。水平绞龙43的两端设置有送料孔431,为避免送料孔431内的鱼粉的堆积,在送料孔43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振动组件5、包裹于振动组件5外的弹性膜6;弹性膜6为由弹性蛋白构成的微孔透气薄膜。弹性膜6与水平绞龙43的内壁形成容纳腔433,容纳腔433内设置有包裹于振动组件5外的弹性的填充层7。鱼粉在螺旋运输过程中向弹性膜6施加压力,压力经振动组件5转换为弹性振动,并反馈至水平绞龙43的鱼粉处,以此迫使鱼粉不断运动,从而避免水平绞龙43两端的鱼粉的堆积。

送料孔431的内壁凹陷设置有多个安装孔432,振动组件5包括多个固定于送料孔431的内壁的套筒51、插接于安装孔432和套筒51内的振动杆52、紧密套设于振动杆52上的挡圈53、设置于安装孔432内的第一弹性件54、设置于安装孔432和套筒51内的第二弹性件55。第一弹性件54的一端固定于挡圈53的端面上,第二弹性件55的一端固定于挡圈53的端面上、另一端抵触于挡环56的端面上。鱼粉在螺旋运输过程中向弹性膜6施加压力,弹性膜6发生形变并迫使安装杆向第一弹性件54运动,与此同时,第一弹性件54被压缩,第二弹性件55被拉伸,利用第一弹性件54和第二弹性件55的预紧作用,以此迫使振动杆52沿远离安装孔432的轴向运动,此时弹性膜6再次反向形变,从而迫使水平绞龙43内鱼粉不断运动

为避免振动杆52脱离套筒51,在套筒51的内壁固定有挡环56,挡环56的内壁抵触于振动杆52的外壁。振动杆52的一端穿出至套筒51的外部、固定有安装片57,安装片57的端面上固定有柔性的接触块58,接触块58背离安装片57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凸面59,弹性膜6的端面抵触于弧形凸面59。在不划伤弹性膜6的前提下,弹性膜6和振动组件5之间的形变力能经过接触块58相互传递,使得振动组件5能平稳运行。

参照图3,为便于弹性膜6的拆装,在水平绞龙43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内凹的安装槽61,安装槽61位于振动组件5的两侧,安装槽61内嵌设有安装条62,安装条62的侧壁凹陷设置有若干定位槽621,安装槽61的侧壁固定有若干定位条611;定位条6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612,安装条6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面612配合的第二导向面622,第一导向面612用于导向定位条611嵌合于定位槽621内。当弹性膜6安装时,将弹性模覆盖在振动组件5上,然后将安装条62压入安装槽61内,同时定位条611沿第一导向面612和第二导向面622、自动嵌合于定位槽621内,此时弹性膜6受安装条62压紧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闸板11和第二闸板21关闭,启动干燥器3,启动上料绞龙1、传递绞龙4和下料绞龙2;鱼粉依次经过上料绞龙1、干燥器3、下料绞龙2、传递绞龙4,然后鱼粉返回上料绞龙1再次循环流动。鱼粉经过水平绞龙43时,振动组件5与弹性膜6振动,鱼粉随之振动,促进传递绞龙4内鱼粉的运输,且鱼粉被振动地更为松散。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