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52发布日期:2019-06-05 23:16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天常常要遭受雾霾的困扰,空气净化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目前所用的空气净化器针对空气中颗粒物去除技术,主要有机械滤网式、静电驻极滤网式、高压静电集尘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等,然而这些净化器只能够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中的甲醛,吸附空气中的较大的固体颗粒。研究表明,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特别是霾粒子还有一些含有铅铬等重金属颗粒,这些颗粒的尺寸大都在纳米级,上述空气净化设备很难净化。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能将空气中的颗粒吸入空气净化器内,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包括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于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两端,所述上导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导流部、连接弯部和出口导流部;所述下导流板呈弧状,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入口导流部与下导流板之间形成喇叭状的导流入口,所述出口导流部与下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出口。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连接弯部为圆管,所述入口导流部和出口导流部的一端均与圆管平滑连接。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入口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出口导流部侧设置有入口延伸部。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出口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出口处设置有出口延伸部。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上导流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入口延伸部,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出口延伸部。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下导流板的出口端设置有向外折弯的出口折弯部。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下导流板的入口端设置有向下折弯的入口折弯部。

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中,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圆管同心设置。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蓄水装置、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装置,所述进风系统设置于导流装置的入口导流部,所述进风系统与蓄水装置连接,所述出风系统设置于导流装置的出口导流部,所述出风系统与蓄水装置连接,所述导流装置放置于蓄水装置内并与蓄水装置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及其导流装置中,其导流装置包括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于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两端,所述上导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导流部、连接弯部和出口导流部;所述下导流板呈弧状,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并由密封板密封和固定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在空气导入空气净化器中时,通过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料物,使空气净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密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密封板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上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上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包括上导流板1、下导流板2和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固定连接于上导流板1和下导流板2的两端,通过所述密封板3起到密封和固定所述上流导板1和下导流板2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流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导流部11、连接弯部12和弧形的出口导流部13;所述下导流板2的导流出口端呈弧状,所述上导流板1和下导流板2之间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在空气导入空气净化器中时,通过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料物通过导流板、下导流板多次阻流沉淀,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料物,使空气净化效果更好。

如图3所示,所述入口导流部11与下导流板2之间形成喇叭状的导流入口4,可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所述出口导流部13与下导流板2之间形成导流出口5,具体的,所述导流入口4为入口导流部11与下导流板2内底部之间的空间,其开口较大,所述导流出口5为出口导流部13与下导流板2口部之间的空间,其开口较小,使空气从导流入口4进入后经迂回的导流空间沉淀颗粒后,经导流出口5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空间可设置为S型,尽可能延长导流路径,并且空气从导流装置的底部输入,从导流装置的顶部输出,使空气沉淀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弯部12为圆管,所述入口导流部11和出口导流部13的一端均与圆管平滑连接(即平滑过渡),使空气能从顺利从导流入口4进入导流装置内,进一步起到引流作用,圆管设计还加强了连接弯部12的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所述入口导流部11的另一端位于出口导流部侧设置有入口延伸部14,且所述入口延伸部14的高度高于出口导流部13的高度,能有效起到引流作用,使空气进入导流装置时,所述入口延伸部14还起到阻流作用,使空气不会从导流出口5进入导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导流板2的入口端设置有向下折弯的入口折弯部21,起到加强挡水的作用,同时结合入口延伸部14还起到引流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导流部13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出口5处设置有出口延伸部15,所述出口延伸部15与出口导流部13平滑连接。所述下导流板2的出口端设置有向外折弯的出口折弯部22,通过所述出口延伸部15和出口折弯部22的相对设置,形成一锥形出口,以加强空气的定向导出。

如图5所示,所述上导流板1还包括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的一端连接入口延伸部14,加强板6的另一端连接出口延伸部15,以加强入口延伸部14和出口延伸部15的强度,防止吸风时上导流板1抖动,进而延长导流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密封板3上设置有圆孔31,所述圆孔31与圆管同心设置,以便于所述密封板3的安装,起到固定及定位作用。

基于上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相应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图中未示出),包括蓄水装置、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进风系统设置于导流装置的入口导流部,所述进风系统与蓄水装置连接,所述出风系统设置于导流装置的出口导流部,所述出风系统与蓄水装置连接,所述导流装置放置于蓄水装置内并与蓄水装置连接。由于上文已对该导流装置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蓄水装置、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可直接采用现有的蓄水装置、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此处不作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导流装置,包括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于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两端,所述上导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导流部、连接弯部和出口导流部;所述下导流板呈弧状,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并由密封板密封和固定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在空气导入空气净化器中时,通过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形成迂回的导流空间,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料物,使空气净化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出口导流部侧设置有入口延伸部,所述下导流板的入口端设置有向下折弯的入口折弯部,能有效起到引流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导流部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出口处设置有出口延伸部,所述下导流板的出口端设置有向外折弯的出口折弯部,以加强空气的定向导出。

本实用新型相应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净化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易于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