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及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263发布日期:2019-08-03 16:39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及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及蓄热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蓄热式电暖器是北方煤改电中常用的一种取暖设备。其在夜间电网低谷时段使用低价电能进行发热并将热量储存起来。白天电网高峰时段,通过释放夜间储存的热量来进行取暖,而不需要接入电网。从而达到降低取暖费用和平衡电网负载的目的。

蓄热电暖器放热时,冷空气从电暖器下方进风口进入电暖器内部,经与蓄热腔换热之后,热空气从电暖器上方的出风口流出,冷热气流循环对流,实现室内升温取暖的目的。

传统的蓄热式取暖器中,出风口一般为壳体上开的一列长条孔,这种出风结构无法调节出风方向和加强散热。为此,现有一种蓄热式取暖器,在靠近出风口处设有多个风机,通过风机转动可以加强散热,但是这种出风结构无法调节出风方向,且风机成本高。现有另一种蓄热式取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蓄热腔室,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蓄热腔室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上设有风向调节叶片,可控制热风的风向。但是这种出风结构,只能调节出风角度,并不具有加强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结构或者无法调节出风方向或者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兼具调节风向和加强散热效果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及蓄热式电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包括:

架体,固定设于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口处;

驱动装置;

多个叶片结构,分别可转动地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具有在所述驱动装置通电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的第一状态,及在所述驱动装置断电时能够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的第二状态。

所述叶片结构包括:

转轴,至少一端与所述架体可转动连接;

叶片,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各个所述转轴互相平行。

各个所述转轴的轴线共面。

各个所述转轴的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朝向垂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动力装置,具有在所述动力装置通电时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轴;

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并与各个所述转轴在所述叶片同一侧的端部接触以带动各个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多个带轮,分别固定套设于各个所述转轴的对应端部上;

传送带,一端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另一端套设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所述转轴对应的所述带轮上;且所述传送带与各个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带轮分别接触。

所述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板件,各个所述带轮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第一板件的部分上。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动力输出轴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包括上述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包括:架体,固定设于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口处;驱动装置;多个叶片结构,分别可转动地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具有在所述驱动装置通电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的第一状态,及在所述驱动装置断电时能够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的第二状态。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是否通电,可以控制叶片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驱动装置通电时,叶片结构处于第一状态,驱动装置带动各个叶片结构连续转动,每个叶片结构相当于一个风扇,可以加速电暖器与外界空气的对流,从而加强电暖器的散热效果,提高室内升温的速度;当驱动装置断电时,叶片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可以通过除驱动装置外的其他外力(如人手拨动)的作用下使叶片结构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后停止,这样可以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既能够加强散热效果,又能够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各个所述转轴的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朝向垂直。这样当各个叶片转动至共面状态时,可以对出风口进行关闭,从而可以减少蓄热式电暖器的热量散发,特别适用于蓄热式电暖器蓄热完成或者用户外出不需电暖器放热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带轮,分别固定套设于各个所述转轴的对应端部上;传送带,一端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另一端套设于远离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所述转轴对应的所述带轮上;且所述传送带与各个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带轮分别接触。这种传动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在动力装置通电时带动叶片转动,同时能够在动力装置断电时对人手(或其他外力)拨动叶片转动至所需角度的过程不造成干涉,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板件,各个所述带轮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第一板件的部分上。这样第二板件可以为带轮提供支撑,从而无需在转轴上设置特殊的结构,也可以借助第二板件来对带轮在转轴上进行轴向上的限位,实现带轮在转轴上的定位安装,这样可以使用较标准化的叶片结构,从而增强出风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蓄热式电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蓄热式电暖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蓄热式电暖器在各个叶片转动至共面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蓄热式电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11-第一板件,12-第二板件,13-安装孔,21-转轴,22-叶片,3-动力装置,41-带轮,42-传送带,10-出风口,2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包括架体1、驱动装置和多个叶片结构。

架体1固定设于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口10处。

多个叶片结构分别可转动地间隔设置于架体1上,并具有在驱动装置通电时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的第一状态,及在驱动装置断电时能够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转动的第二状态。

通过控制驱动装置是否通电,可以控制叶片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驱动装置通电时,叶片结构处于第一状态,驱动装置带动各个叶片结构连续转动,每个叶片结构相当于一个风扇,可以加速电暖器与外界空气的对流,从而加强电暖器的散热效果,提高室内升温的速度;当驱动装置断电时,叶片结构处于第二状态,可以通过除驱动装置外的其他外力(如人手拨动)的作用下使叶片结构转动至所需的角度(参阅图4和图5)后停止,这样可以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既能够加强散热效果,又能够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

叶片结构包括转轴21和叶片22。

转轴21的两端分别与架体1可转动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转轴21也可以只有一端与架体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架体1不连接。

叶片22与转轴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叶片22为板状结构。

各个转轴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转轴21互相平行,且各个转轴21的轴线共面。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各个转轴21之间也可以互成角度,或者有部分转轴21之间互相平行。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各个转轴21的轴线也可以不共面。

各个转轴21与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口1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转轴21的轴线所在平面与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口10的朝向垂直。这样当各个叶片22转动至共面状态时,可以对出风口10进行关闭(参阅图6和图7),从而可以减少蓄热式电暖器的热量散发,特别适用于蓄热式电暖器蓄热完成或者用户外出不需电暖器放热的情况。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各个转轴21也可以与出风口10的朝向不垂直,或者有部分转轴21与出风口10的朝向垂直。

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3和传动机构。

动力装置3具有在动力装置3通电时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轴。

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并与各个转轴21在叶片22同一侧的端部接触以带动各个转轴21转动。

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42和多个带轮41。

多个带轮41分别固定套设于各个转轴21的对应端部上。

传送带42一端套设于动力输出轴上,另一端套设于远离动力输出轴的转轴21对应的带轮41上;且传送带42与各个转轴21上的带轮41分别接触。

这种传动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在动力装置3通电时带动叶片22转动,同时能够在动力装置3断电时对人手(或其他外力)拨动叶片22转动至所需角度的过程不造成干涉,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作为传动机构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传送带42也可以替换为链条,带轮41也可以替换为链轮。

架体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转轴21的一端与第一板件1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件12可转动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也可以分别替换为杆件或块状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架体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板件1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架体1也可以还包括连接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的连接板。

实现转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可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板件11和第二板件12上分别设有适于安装转轴21的安装孔13,在转轴21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转轴21的两端分别可在对应的安装孔13中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1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板件11的方向伸出第二板件12,各个带轮41分别设于对应的转轴21伸出第一板件11的部分上。这样第二板件12可以为带轮41提供支撑,从而无需在转轴21上设置特殊的结构,也可以借助第二板件12来对带轮41在转轴21上进行轴向上的限位,实现带轮41在转轴21上的定位安装,这样可以使用较标准化的叶片结构,从而增强出风装置的适用性。

动力装置3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提供旋转动力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3为电机,动力输出轴为电机的输出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壳体20,设于壳体20上的出风口10,及上述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出风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