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及其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2461发布日期:2019-07-06 11:2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及其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熔炼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及其熔炼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熔炼炉是一种将金属原料进行熔化铸造的加热炉。在现有的熔炼炉中,熔炼炉设有燃烧室和熔炼坩埚,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燃料燃烧的热能传递给熔炼坩埚,对坩埚内的金属进行加热熔化,以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一方面,但是在熔炼的过程中,燃烧室内的热量不能完全传递到熔炼坩埚中,热量流失严重,利用率不高会导致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大环保的重担;另一方面,在熔炼坩埚中,金属熔化也会产生废气,该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进一步污染环境。

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以及解决熔炼过程中的废气问题,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其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该熔炼炉将燃烧室内燃料产生的大部分热量用于金属的熔化,将燃烧室远离熔炼坩埚一侧的热量容易流失的热量保存起来,用于熔炼坩埚的保温,使在熔炼过程中,熔炼坩埚的热量能够更加稳定持久,以提高金属的熔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金属熔炼装置,其包括有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其具有再生金属熔炼效率高,绿色环保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其包括有炉体、熔炼坩埚、换热管道以及保温水箱;

炉体内设有燃烧室和熔炼腔室,燃烧室位于熔炼腔室的下方,熔炼坩埚可放置于熔炼腔室中;

保温水箱位于炉体内燃烧室的下方,以吸收燃烧室下方的热量,换热管道环设于熔炼坩埚的周侧壁,保温水箱具有与换热管道相通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位于保温水箱的上半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燃烧室包括有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环设于熔炼腔室的周侧壁,换热管道环设于第一燃烧室的周侧,第二燃烧室位于熔炼腔室的下方,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炉体设有燃料输送管,燃料输送管的送料端与第一燃烧室或第二燃烧室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端位于保温水箱的下半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炉体包括有第一液体输送管和第二液体输送管;

第一液体输送管的进水口与出水端相连,第一液体输送管的出水口与换热管道相连;

第二液体输送管的进水口与换热管道相连,第二液体输送管的出水口与进水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炉体包括有用于循环利用金属熔炼时产生的废气的第一废气输送管;

第一废气输送管的进气端与熔炼坩埚的顶部相通,第一废气输送管的出气端与第一燃烧室或第二燃烧室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包括有用于加热保温水箱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保温水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包括有用于制冷保温水箱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保温水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炉体包括有物料进料管,物料进料管的出料端与熔炼坩埚的顶部相连。

一种再生金属熔炼装置,其包括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和用于控制再生金属熔炼炉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与再生金属熔炼炉功能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该熔炼炉包括有熔炼坩埚、换热管道以及保温水箱,炉体内包括有燃烧室和熔炼腔室,换热管道环设于燃烧室的周侧壁,保温水箱位于炉体内燃烧室的下方,以吸收燃烧室远离熔炼坩埚一侧的热量,该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保温水箱上层的水溶液,被加热后的水溶液通过换热管道用于使熔炼坩埚周侧的热量不容易流失,使金属熔炼过程更加稳定、熔炼效果更加优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再生金属熔炼装置,其包括有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该装置具有再生金属熔炼效率高,绿色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再生金属熔炼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再生金属熔炼炉设有物料进料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再生金属熔炼炉设有燃料输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再生金属熔炼炉设有加热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再生金属熔炼炉;100-炉体;101-第一燃烧室;103-第二燃烧室;105-熔炼腔室;107-第二废气输送管;108-燃料输送管;109-物料进料管;110-熔炼坩埚;113-第一废气输送管;120-换热管道;200-保温水箱;201-第一液体输送管;203-第二液体输送管;205-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10,其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该熔炼炉将燃烧室内燃料产生的大部分热量用于金属的熔化,将燃烧室远离熔炼坩埚110一侧的热量容易流失的热量保存起来,用于熔炼坩埚110的保温,使在熔炼过程中,熔炼坩埚110的热量能够更加稳定持久,以提高金属的熔炼效率。

具体地,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包括有炉体100、熔炼坩埚110、换热管道120、保温水箱200、燃料输送管108、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第一废气输送管113以及物料进料管109。

进一步地,炉体100内设有燃烧室和熔炼腔室105,燃烧室位于熔炼腔室105的下方,且燃烧室与熔炼腔室105接触,以使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快速的传递给熔炼腔室105/熔炼坩埚110中的金属。熔炼坩埚110放置于熔炼腔室105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室包括有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3,第一燃烧室101环设于熔炼腔室105的周侧壁,换热管道120环设于第一燃烧室101的外周侧,第二燃烧室103位于熔炼腔室105的下方,第一燃烧室101与第二燃烧室103相通。

燃料通过燃烧输送管输送至燃烧室中,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附图3,燃料输送管108的送料端与第二燃烧室103相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燃烧输送管的送料端可以与第一燃烧室101相通。

第一燃烧室101加大了燃烧室与熔炼腔室105相接触的表面积,该熔炼炉能够从熔炼坩埚110的底部的侧壁直接将燃料燃烧的热量传给熔炼坩埚110,以快速有效的熔化坩埚内的金属。

本实施例中,第一燃烧室101的顶部是封闭的,以防止第一燃烧室101或第二燃烧室103内产生的废气进入到熔炼坩埚110中,对再生金属的熔炼造成影响。请参照附图4,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设有有第二废气输送管107,第二废气输送管107的入气口与第一燃烧室101相连,第二废气输送管107的出气口与废气处理装置相连,用于将燃烧室中的废气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燃烧室101的上方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开口,第二废气输送管107的出气口可以与第一燃烧室101或第二燃烧室103的入料口相连,以将第一燃烧室101和/或第二燃烧室103内未完全燃烧利用的废气进行再燃烧。

进一步地,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还包括有用于循环利用熔炼坩埚110内产生的废气的第一废气输送管113,第一废气输送管113的进气端与熔炼坩埚110的顶部相通,第一废气输送管113的出气端与第二燃烧室103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废气输送管113的出气端可以与第一燃烧室101或燃料输送管108相连。

当再生金属熔化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如果将该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第一废气输送管113将该废气重新输送至第一燃烧室101中或第二燃烧室103中,进行完全燃烧,进行废气利用,减少废气的直接排放。

进一步地,保温水箱200位于炉体100内燃烧室的下方,以吸收燃烧室下方的热量,通常而言,燃烧室的下方与熔炼坩埚110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因此,一部分燃烧室中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在下方流失。

而保温水箱200将该部分热量有效利用起来,该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加热了保温水箱200上半部分的水溶液,保温水箱200一方面减少了燃烧室或第二燃烧室103下方热量的流失,同时,将燃烧室或第二燃烧室103下方传递的热量通过换热管道120传递到熔炼腔室105的四周,用于防止或减少熔炼腔室105的热量流失,以使熔炼坩埚110的热量在金属熔炼过程中保持更稳定,提高金属的熔炼效率。

进一步地,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包括有第一液体输送管201和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的进水口与保温水箱200的出水端相连,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的出水口与换热管道120相连。保温水箱200的出水端设于保温水箱200的上半部,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用于将吸收了燃烧室内热量的加热后的水溶液输送至换热管道120中,换热管道120环设于第一燃烧室101的周侧。

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的进水口与换热管道120相连,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的出水口与保温水箱200的进水端相连,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用于将换热管道120中的水溶液循环至保温水箱200中,在本实施例中,保温水箱200的进水端位于保温水箱200的下半部。

在金属熔炼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保温水箱200中下半部分的水溶液距离燃烧室较远,需要一定时间的加热,第二液体输送管203将换热管道120中加热中的溶液循环至保温水箱200的底部,能够加快保温水箱200中底部水溶液加热的进程。使保温水箱200能够快速地发挥其保温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包括有用于加热保温水箱200中水溶液的加热装置205、用于制冷保温水箱200中水溶液的制冷装置以及温度测量器,加热装置205、制冷装置以及温度测量器均与保温水箱200向量。

在再生金属熔炼过程该开始时,燃烧室产生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加热装置205在这时候,能够通过直接加热保温水箱200中,水溶液的温度,以提前防止或减少燃烧室热量的流失,同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熔炼坩埚110进行保温。

在再生金属熔炼过程中,或金属熔炼过程结束后,在需要将燃烧室或熔炼腔室105中的温度降低的时候,能够通过制冷装置制冷保温水箱200的中的水溶液的温度,来降低熔炼坩埚110中的温度。温度测量器、加热装置205以及制冷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够根据需要有效调控再生金属熔炼炉10中的温度。

进一步地,该再生金属熔炼炉10还包括有物料输送管,物料输送管的出料端与熔炼坩埚110的顶部相连,需要熔炼的金属通过物料输送管进行到熔炼坩埚110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燃料输送管108、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第一废气输送管113以及第二废气输送管107上均设有用于控制管道输送的阀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再生金属熔炼装置,其包括有控制装置以及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10。控制装置与再生金属熔炼炉10功能连接。功能连接是指,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上述燃料输送管108、第一液体输送管201、第二液体输送管203、第一废气输送管113以及第二废气输送管107上的阀门来控制金属的熔炼过程。此外,控制装置还与上述温度测量器、加热装置205以及制冷装置功能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生金属熔炼炉,该熔炼炉包括有熔炼坩埚、换热管道以及保温水箱,炉体内包括有燃烧室和熔炼腔室,换热管道环设于燃烧室的周侧壁,保温水箱位于炉体内燃烧室的下方,以吸收燃烧室远离熔炼坩埚一侧的热量,该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保温水箱上层的水溶液,被加热后的水溶液通过换热管道用于使熔炼坩埚周侧的热量不容易流失,使金属熔炼过程更加稳定、熔炼效果更加优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再生金属熔炼装置,其包括有上述再生金属熔炼炉,该装置具有再生金属熔炼效率高,绿色环保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