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949发布日期:2019-09-12 10:1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管廊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市政管线安全且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的综合管廊应需而生,各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也正在陆续展开。综合管廊属于地下的封闭的构筑物,本身空气流通不畅,且管廊内有电力电缆、冷热水管、污水管及天然气管等市政管线,需设置通风系统排除管廊内有害气体、维持管廊环境温度并保证运维人员的生命安全。

然而,根据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综合管廊工程发现,长江中下游和沿海高湿热气候地区的夏季,无电缆或热力管道的管廊综合管道舱、尚在施工建设、初建成后电缆或热力管线还未安装使用的管廊、空气温度较低的各综合管廊舱室结露严重,开起通风机后,非但除湿效果不佳,反而造成空气雾化现象加剧,导致管廊内能见度降低,不利于运维人员巡视检修;长期结露也容易造成桥架、设备等锈蚀。如何解决管廊夏季通风起雾现象是目前管廊通风设计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管廊除湿、除雾办法是在管廊内设置除湿机,冷凝除湿或材料吸附除湿。但除湿机设备投资大,且运行能耗较高,对于不经常开启通风,仅在人员巡检前需通风且应迅速保证能见度的综合管廊运行工况并不适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可防止夏季长江中下游和沿海高湿热气候地区综合管廊内通风产生起雾的现象,改善管廊内的可见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夏季管廊内结露严重的现象;设备运行能耗低、不用借助其他冷、热源除雾、除湿;且充分利用管廊内低温排风除湿,节能性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包括第一送风机、全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排风机和第二送风机,第一送风机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与显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入口连接,第一风道出口与管廊的入风口连通;管廊的出风口与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入口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出口与排风机连接,显热交换器的第二风道入口与第二送风机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与显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出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支管道,第一支管道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设有第一调节阀。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为百叶调节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入口与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出口之间并联有第二支管道,第二支管道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出口设有第四调节阀。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均为百叶调节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管廊的入风口设有第一防火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管廊的出风口设有第二防火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为转轮式全热交换器、板式全热交换器、热管式全热交换器、盘管回收式全热交换器、双塔回收环式全热交换器中任一种全热换热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显热交换器为板式显热交换器、热管式显热交换器、盘管回收式显热交换器、双塔回收环式显热交换器中任一种显热换热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设有冷凝水接水盘及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对管廊排风进行能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达到对新风降温除湿的效果,再利用显热交换器将处理后的新风再热并送入管廊,从而防止管廊通风起雾的现象发生;可防止夏季长江中下游和沿海高湿热气候地区综合管廊内通风产生起雾的现象,改善管廊内的可见度;经本系统处理的新风,通风换气量达一定程度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夏季管廊内结露严重的现象;设备运行能耗低、不用借助其他冷、热源除雾、除湿;且充分利用管廊内低温排风除湿,节能性好;本除雾系统可用于地下车库、隧道等相似工况的场所夏季除雾、除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在夏季处理过程的焓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湿空气焓湿图;

图中,1-新风管,2-第一送风机,3-第一百叶调节阀,4-全热交换器,5-第二百叶调节阀,6-显热交换器,7-第一防火阀,8-回风管,9-第二防火阀,10-冷凝水排水管,11-第三百叶调节阀,12-第四百叶调节阀,13-排风机,14-第二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综合管廊通风除雾系统,包括第一送风机2、全热交换器4、显热交换器6、排风机13和第二送风机14,第一送风机2与全热交换器4的新风入口连接,全热交换器4的新风出口与显热交换器6的第一风道入口连接,第一风道出口与管廊的入风口连通;管廊的出风口与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入口连接,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出口与排风机13连接,显热交换器6的第二风道入口与第二送风机14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送风机2的出口与全热交换器4的新风入口连接,送风机的入口连接有新风管1,管廊的出风口通过回风管8与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全热交换器4的新风入口与显热交换器6的第一风道出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支管道,第一支管道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全热交换器4的新风入口设有第一调节阀。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为百叶调节阀,分别为第一百叶调节阀3和第二百叶调节阀5。

进一步地,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入口与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出口之间并联有第二支管道,第二支管道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全热交换器4的排风出口设有第四调节阀。

进一步地,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均为百叶调节阀,分别为第三百叶调节阀11和第四百叶调节阀12。

进一步地,管廊的入风口设有第一防火阀7。

进一步地,管廊的出风口设有第二防火阀9。

进一步地,全热交换器4为转轮式全热交换器4、板式全热交换器4、热管式全热交换器4、盘管回收式全热交换器4、双塔回收环式全热交换器4中任一种全热换热器。

进一步地,显热交换器6为板式显热交换器6、热管式显热交换器6、盘管回收式显热交换器6、双塔回收环式显热交换器6中任一种显热换热器。

进一步的,全热交换器4设有冷凝水接水盘及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夏季,当该除雾系统工作时,百叶调节阀2及百叶调节阀3关闭,百叶调节阀1及百叶调节阀2打开;室外新风机经第一送风机2后与百叶调节阀1密封固定连通,百叶调节阀1出口新风与管廊内排风经全热交换器4换热后再经风管接至显热交换器6,管廊排风经排风机13排至室外,经全热交换器4处理过的新风与另一股室外新风在显热交换器6进行显热换热后再经防火阀送入管廊内。

对于非夏季高温高湿热气候工况,考虑运行经济性,在全热交换器4与显热交换器6两侧分别设新风与回风的旁通管及旁通阀,此时百叶调节阀1及百叶调节阀4关闭,百叶调节阀2及百叶调节阀3打开,室外新风直接由新风机送入管廊内,而管廊排风直接经排风机13排至室外;所述的除雾系统夏季处理过程的焓湿图,如图2所示。

夏季,管廊内湿度较大,管廊内热源较小时气温基本恒定,且与地下3~4m的土壤温度相近(状态点N),夏季室外高温高湿气体(状态点W)与管廊内低温高湿气体经全热交换器4进行热湿交换,全热交换器4效率一般大于60%,此时室外新风温度计含湿量均降低(状态点H),即减焓减湿。且全热交换器4里可能结露,需设置冷凝水接水盘及排水管;处理后的新风再与另一股等风量的室外高温高湿的新风进行显热交换,即等湿加热,显热交换器6的效率一般大于60%,此时经该系统处理完毕的新风(状态点O)送入管廊后,与管廊内气体的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空气干球温度均高于该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此时不易再产生起雾的现象。另外,夏季通过该系统不断送入高温气体,一定通风量后,能提高管廊墙壁及地面等的壁面温度,使其高于管廊内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夏季管廊内管壁结露严重的现象。

在图1中,根据夏季长江中下游和沿海高湿热气候地区现有管廊通风设计存在的起雾问题,在平时机械进排风管路上并联一套新风除雾系统,在夏季室外温湿度较高时使用。夏季开启全热交换器4及显热交换器6,对室外新风进行降湿处理,使其送入管廊后不冷凝产生雾气,是一种新型的管廊新风除雾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风机、显热交换器6、全热交换器4、排风机13,冷凝水排水管10、百叶调节阀一至百叶调节阀四、防火阀一和防火阀二,该系统处理的气体为室外新风。

如图3所示,武汉夏季某地下综合管廊室内空气温度18℃,相对湿度90%;管廊室外空气温度37℃,相对湿度85%,全热交换器及显热交换器6的热交换效率均为60%。

此时若室外新风直接送入管廊,则与管廊内空气一定比例混合后的空气干球温度等于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必然会产生通风起雾现象。此时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除雾系统,新风与等风量管廊排风在全热交换器内换热后H点的焓值hH为:

hH=(1-60%b)(hW-hN)+hN

hH=0.4×(127.3-47.9)+47.9=79.66kJ/kg

由该焓值与W-N混合线的交点可求得混合点H的空气温度为25.8,含湿量21.1g/kg,其余空气参数详见焓湿图。

H点新风再与等风量室外新风经显热交换器6处理,即等湿换热,送风状态点O的温度为:

to=(1-60%)(tW-tH)+tH

to=0.4×(37-25.8)+25.8=30.28%

送风状态点O的空气温度为30.28℃,含湿量21.1g/kg,由焓湿图可查出该状态点的其他参数。如图,此时经本系统处理后的新风(状态点O)与管廊内空气(状态点N)任意混合后混合状态点的干球温度均高于该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此时管廊送风系统不易再产生通风起雾的现象。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