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70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它还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同时也是积极响应“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建设要求。

科技部、建设部都已把综合管廊作为新城建设,旧城全面改造的一项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新科技在做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规划或建设了大量的市政综合管廊,国家规范也已编制完成,但国内建设的综合管廊系统都是“200米区间”的综合管廊系统,所谓的“200米区间”的综合管廊是指综合管廊的通风、消防区间为200米,在200米区间的两端设置出风口进行排风,在200米区间的中间设置进风口,在进风口和两端出风口之间设置防火门(防火门为综合管廊内200米间距布置)。进风口一般和投料口合建,即能满足进风的功能需要,又能结合投料和逃生的功能,系统体系有一定的先进性。但这种系统布置有其明显缺点:该系统的布置每一百米就轮流布置投料口及通风口,节点的布置较多,带来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① 由于投料和出风口都有进或排风功能,都需高出地面,大量的节点极大地影响了道路景观。②节点多,对综合管廊维护运行管理带来麻烦,不方便。③由于露出地面的节点太多,容易损坏。④由于投料和出风口都露出地面,管廊必须布置在绿化带内;也可布置在人行道上,但露出的投料及排风设施会影响人行通行,同时进排风也会对行人带来不便;投料和出风口不能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它可克服现有系统布置技术中的不足,减少节点的布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系统长度为600米-1500米,每一综合管廊系统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综合管廊系统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的一个,在所述综合管廊系统内每隔400米设置一投料口,每隔200米设置一常开防火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综合管廊由所述若干个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连接而成,每一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终点与下一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的起点共设一进风口或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综合管廊布置在绿化带内、人行道下或者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进风口通过风道与设置在绿化带内的进风设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出风口设置有排风电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长距离系统布置,系统距离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系统一般控制在600米-1500米左右间距。采用长距离的通风区间,同时为了满足综合管廊的消防安全要求,综合管廊的防火间距仍然按照200米间距布置。综合管廊的投料口的布置可以根据管廊内布置的管线确定。由于投料口没有进风的功能需要,可以做到和地面相平,所以综合管廊可以布置在绿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于机动车道下也可布置。综合管廊系统两端设置进出风口,由于通风节点较少,可以引到绿化带中进行设备布置及进排风,从而大大提升了道路景观,减少了设备损坏老化的概率,方便了运行管理,经济上也更具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200米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200米系统的投料或排风井露出地面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200米系统的投料或排风井露出地面纵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长距离系统布置示意图(以系统距离1200米举例);

图5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进风口底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6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进风口中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7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进风口顶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8为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进风口剖面布置示意图;

图9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出风口底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出风口中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双仓管廊长距离系统布置实例的出风口顶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2为A-A剖视图;

图13为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1200米系统的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系统长度为600米-1500米,所述综合管廊系统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进风口1和出风口2中的一个,在所述综合管廊系统内每隔400米设置一投料口4,每隔200米设置一常开防火门3,所述防火门3通过阻火包砌筑5。常开防火门3为平时常开、火灾时自动关闭。

进风口1的设置如下:所述综合管廊系统的上方设置横向风道6,所述横向风道6与设置在综合管廊系统侧上方的纵向风道7连通,所述纵向风道7上方设置进风设施,所述进风设施伸出地面,进风设施顶部设盖板8,进风设施侧面设百叶窗和钢丝网。

出风口2的设置如下:所述综合管廊系统的上方设置横向风道6,所述综合管廊系统的侧面设置排风设施,所述排风设施上方设置出风口2,排风设施另一侧设置风机9和变压器室10,风机9的进口与所述管廊系统的横向风道6连通,风机9的出口与排风设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常开防火门包括门框、门扇,所述门扇顶部和门框之间设置电动闭门器,所述门框设置门磁开关,所述门扇对应位置设置永磁体。该常开防火门一般是常开的,所述综合管廊系统通过防火门常开进行通风,当火灾时,由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闭门器动作,门扇闭合,同时由于门扇闭合使得门框上的门磁开关动作,向防火门监控系统发送防火门闭合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常开防火门包括门框、门扇,所述门扇顶部和门框之间设置机械闭门器,门扇背面设置链条,与门扇背面链条相对的位置设置电磁释放器,所述门框设置门磁开关,所述门扇对应位置设置永磁体。当火灾时,由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释放器动作,释放链条,在机械闭门器的带动下门扇闭合。

假定管廊的长度为3600米,分三段式系统,每系统长度1200米。起点处设置进风口,1200米处设置第一和第二系统的出风口,2400米处设置第二和第三系统的进风口,3600米处设置尾部出风口。这些进、出风口相距距离较远,可以结合风机的设置侧向引至绿化带内布置,对景观影响小。考虑管线的重量适中,按200米往两侧分运,投料口设置间距400米,投料口无进风作用,无需露出地面,除投料口处,其余位置每200米设置防火门,一般来说,投料口设置在两个防火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为:①采用长距离综合管廊系统布置,大大减少了节点数量。②由于投料口不具有排风功能,并减少了排风井节点的设置,不存在高出地面的节点,不影响道路景观。②节点少,大大减少了了综合管廊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成本。③由于地面的节点很少,不容易损坏。④由于进出风口节点很少,投料口不需要露出地面,综合管廊既可布置在绿化带内、人行道上也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不同于传统的管廊系统只能布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在人行道下布置时会影响人行交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