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47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容纳两类及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的箱涵隧道。可将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纳入其中,实现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统一。

现有的综合管廊中水舱积水的处理方式是通过输送管道和连接管道输送到排水管道内排放出去,忽略了对管廊内积水的处理利用问题。一方面,管廊积水会导致管廊内地面和管道受到浸泡,管廊积水难以排放,影响管廊防水,检修人员需要人工清理管廊积水,给管廊的维护和监察带来麻烦,增大了检修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管廊积水仍选择直接排入污水管道方式排除,而没有考虑对积水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解决现有综合管廊中水舱积水难以排放,影响管廊防水,没有对积水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包括综合管廊和调蓄池,其中所述综合管廊至少包括给水舱,所述给水舱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排水管与所述调蓄池相连;所述给水舱中设有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水泵,其中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集水槽相连,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排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通过雨水管路与雨水槽相连,所述雨水槽设有地面雨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通过排放管与河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的底部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集水池与地面用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地面用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调蓄池设置在地面上。

具体地,所述调蓄池中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地面用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廊还包括污水舱、电信舱和燃气舱。

具体地,所述污水舱的底部截面采用椭圆形。

具体地,所述给水舱、所述污水舱、所述电信舱和所述燃气舱中分别设有照明装置。

具体地,所述给水舱中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通过在综合管廊的给水舱中设置集水槽,用于储存给水舱中泄露的积水,通过在给水舱中设置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水泵,并将集水槽通过排水管与调蓄池连接,当集水槽中的积水储存到一定高度时便由第一水泵将积水通过排水管输送排入调蓄池。这种结构形式,解决了综合管廊给水舱中泄露水难以排放,影响管廊整体防水性能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检修人员工作量,保持管廊结构的完整性和防水性,充分利用了管廊内部的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将综合管廊的给水舱与调蓄池相结合,解决了城市综合管廊同海绵城市的雨水调蓄的建设过程中各自规划、单独施工的问题,将综合管廊与随道路建设的雨水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做到二者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降低成本的同时把施工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结构图。

图中:1:给水舱;2:污水舱;3:电信舱;4:燃气舱;5:地面雨水口;6:调蓄池;7:集水池;8:集水槽;9:液位传感器;10:第一水泵;11:雨水槽;12:排水管;13:雨水管路;14:地面用水管;15:照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包括综合管廊和调蓄池6,其中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相互独立的给水舱1、污水舱2、电信舱3和燃气舱4,其中所述给水舱1用于容纳给水管线、中水管线及其他管线,所述污水舱2用于容纳污水或污水管线,所述电信舱3用于容纳互不影响的电力电信管线,所述燃气舱4用于容纳燃气管线。

其中,所述给水舱1的底部设有集水槽8,所述集水槽8用于收集储存给水舱1中的泄露水,所述集水槽8通过排水管12与所述调蓄池6相连。在所述给水舱1中还设有液位传感器9、第一水泵1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所述液位传感器9与所述集水槽8相连,所述第一水泵10与所述排水管12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9、所述第一水泵1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位传感器9和所述第一水泵10均设置在所述集水槽8中,通过所述液位传感器9感应所述集水槽8中积水的水位高度,通过所述第一水泵10将所述集水槽8中的积水经所述排水管12排入所述调蓄池6中。

具体来说,所述调蓄池6通过雨水管路13与雨水槽11相连,所述雨水槽11上设有地面雨水口5,通过所述调蓄池6贮存来自地面雨水口5的雨水。

具体来说,所述调蓄池6通过排放管(图中未示)与河流相连,当所述调蓄池6水满,则通过所述排放管排放至附近河流中。

具体来说,所述调蓄池6的底部设有集水池7,所述集水池7与所述调蓄池6相连通。其中,所述集水池7与地面用水管14的一端相连,所述地面用水管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调蓄池6设置在地面上。在所述调蓄池6中设有第二水泵(图中未示),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地面用水管14相连。在所述第二水泵的作用下,将所述调蓄池6中水提升至地面,通过在所述地面用水管14上端连接道路喷洒或喷灌装置,从而将所述调蓄池6的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地面浇洒与绿化等。

此外,所述污水舱2的底部截面采用椭圆形,这种结构不易沉积淤泥杂质。

此外,所述给水舱1、所述污水舱2、所述电信舱3和所述燃气舱4中分别设有照明装置15,便于检修人员在综合管廊的各舱室中进行检修维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降雨时,雨水经过道路两侧的地面雨水口5流入雨水槽11中,再通过雨水管路13流入到调蓄池6中,当雨量小时,所述调蓄池6能够储存全部水量,当雨量大时,所述调蓄池6水满,则由排放管将雨水排至附近河流中。

当给水舱1中有泄露水时,由集水槽8进行收集,当集水槽8中的积水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触发液位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9会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10将积水通过排水管12排入到调蓄池6中,而所述调蓄池6中的水可以用第二水泵经地面用水管14提升至地面,用于浇洒与绿化等,从而实现给水舱1中泄露水的回收再利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通过在管廊内易发生泄漏水现象的给水舱中设置集水槽,在不增加管廊工程量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增强了管廊的防水性能,提高了结构及管理的安全性。本发明无需人为的清理水舱中的积水,同时不影响其他管线的敷设,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高压的第一水泵和排水管将集水槽中的积水排入调蓄池中,用以回收利用,解决了当前综合管廊设置泄露水难以排放处置的弊端。

本发明将综合管廊同海绵城市中的雨水调蓄共同建设,将给水舱中多余的积水排入调蓄池,同多余雨水一起进行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相比,本发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综合管廊泄露水利用系统,相比现有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而言,设计更合理,在地面雨水口和管廊旁设置调蓄池,将地面雨水收集、管廊积水收集相结合,在进行排水时,通过调蓄池对雨水进行调蓄,收集部分雨水进行回用利用,调蓄池水满时及时排放,从而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本发明在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洪水发生率,降低了洪灾风险,同时对积水和雨水进行了回用利用,减少了径流污染带给水厂的负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