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248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地下道路隧道、箱涵及综合管廊施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侧墙施工使用的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地表道路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交通发展需要;随着盾构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隧道、涵洞等建设越来越普及。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技术越来越成熟,常规的钢模板拼装技术满足不了业主对工期的要求。目前在地下综合管廊实际工程中为加快施工进度多采用模板台车,目前市场上,模板台车种类较多,技术也比较成熟,现有的台车只适用于标准跨径和爬坡在2.8%以下的坡度,且拼装复杂、自重比较大,拼装拆卸繁琐,在坡度较陡的情况下满足不了爬坡能力的要求,多具有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提供一种简化现有台车结构,减轻自重,并且能够适用不同跨径,提高现有台车爬坡坡度的台车,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装拆卸方便,自重较轻,并且能够大大提高爬坡坡度,适用于不同跨径的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包括行走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骨架机构,所述的骨架机构上设置有吊挂系统和操作平台系统;

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13,以及设置在行走轨道13上的行走装置12;所述的的行走装置上方连接骨架机构的下连接盘11及立柱6;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设置在轮箱内的行走轮,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行走的驱动动力装置、制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驱动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箱,制动器及电源;

所述的骨架机构包括底盘、顶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与顶盘之间的竖向支撑装置;

底盘和顶盘为平行状的矩形结构;包括设置在四个角的连接盘,以及两端分别与连接盘连接的连接横梁4以及与连接横梁垂直且两端分别与连接盘连接的连接纵梁8;

所述的连接盘包括四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在顶盘四个角的上连接盘5,以及四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在底盘四个角的下连接盘11;上下垂直对应的每组上连接盘5与下连接盘11之间设置有立柱6;所述的立柱6位于行走轮的正上方;所述的顶盘和底盘水平斜对角之间设置有水平斜撑杆7;相邻垂直交连接的在同一连接盘上的连接纵梁8和连接横梁4之间设置有梁斜撑杆9;

所述的竖向支撑装置包括四根纵向平行设置,且上下端分别与底盘和顶盘的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11连接的立柱6;所述的竖向支撑装置由4根立柱分为四个矩形侧面;每个矩形侧面对角设置有侧斜撑杆10;所述的侧斜撑杆10两端分别连接下连接盘11和位于该下连接盘11侧上方的上连接盘5;

所述的顶盘上设置有两组与连接横梁4平行的桁架梁3;所述的桁架梁3固定于立柱6上方;桁架梁6上方设置有护栏17,两端延伸至连接纵梁8外的梁体下方设置有吊挂系统;以及设置在操作平台系统;

所述的护栏17与连接纵梁8之间设置有护栏斜撑杆23;

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两组平行设置在桁架梁3两端下方,且通过螺杆吊挂的平台纵梁1;平台纵梁1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每组平行的纵梁1上方垂直设置有分配梁2,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梁15;分配梁2与下固定梁15之间通过紧固螺栓14固定;模板18设置在平台纵梁1下方,通过模板吊杆16与平台纵梁1和分配梁2连接;平行的模板18之间设置有装配式止水螺栓20以及与骨架连接的侧向定位杆19;

所述的操作平台系统包括设置在顶部操作平台22和侧操作平台21;所述的顶部操作平台22悬挂于桁架梁3之上,两侧设置有护栏17;模板外侧设置有侧项操作平台21。

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大块型钢拼装,自重较轻,能用于坡度较大的工程;适用于墙体厚度范围广;顶部操作平台较宽,能适用于2m以内墙体厚度的变化,可适用于变截面墙体;全部单元采用销钉或螺栓连接,装拆方装拆方便,重复利用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墙模板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中墙模板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为:平台纵梁1、分配梁2、桁架梁3、连接横梁4、上连接盘5、立柱6、水平斜撑杆7、连接纵梁8、梁斜撑杆9、侧斜撑杆10、下连接盘11、行走装置12、行走轨道13、紧固螺栓14、下固定梁15、模板吊杆16、护栏17、模板18、车厢定位杆19、侧操作平台21、装配式止水螺栓20、顶部操作平台22、护栏斜撑杆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包括行走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骨架机构,所述的骨架机构上设置有吊挂系统和操作平台系统;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13,以及设置在行走轨道13上的行走装置12;所述的的行走装置上方连接骨架机构的下连接盘11及立柱6;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设置在轮箱内的行走轮,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行走的驱动动力装置、制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驱动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箱,制动器及电源;

所述的骨架机构包括底盘、顶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与顶盘之间的竖向支撑装置;

底盘和顶盘为平行状的矩形结构;包括设置在四个角的连接盘,以及两端分别与连接盘连接的连接横梁4以及与连接横梁垂直且两端分别与连接盘连接的连接纵梁8;

所述的连接盘包括四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在顶盘四个角的上连接盘5,以及四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在底盘四个角的下连接盘11;上下垂直对应的每组上连接盘5与下连接盘11之间设置有立柱6;所述的立柱6位于行走轮的正上方;所述的顶盘和底盘水平斜对角之间设置有水平斜撑杆7;相邻垂直交连接的在同一连接盘上的连接纵梁8和连接横梁4之间设置有梁斜撑杆9;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竖向支撑装置包括四根纵向平行设置,且上下端分别与底盘和顶盘的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11连接的立柱6;所述的竖向支撑装置由4根立柱分为四个矩形侧面;每个矩形侧面对角设置有侧斜撑杆10;所述的侧斜撑杆10两端分别连接下连接盘11和位于该下连接盘11侧上方的上连接盘5;

所述的顶盘上设置有两组与连接横梁4平行的桁架梁3;所述的桁架梁3固定于立柱6上方;桁架梁6上方设置有护栏17,两端延伸至连接纵梁8外的梁体下方设置有吊挂系统;以及设置在操作平台系统;

所述的护栏17与连接纵梁8之间设置有护栏斜撑杆23;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吊挂系统包括两组平行设置在桁架梁3两端下方,且通过螺杆吊挂的平台纵梁1;平台纵梁1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每组平行的纵梁1上方垂直设置有分配梁2,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梁15;分配梁2与下固定梁15之间通过紧固螺栓14固定;模板18设置在平台纵梁1下方,通过模板吊杆16与平台纵梁1和分配梁2连接;平行的模板18之间设置有装配式止水螺栓20以及与骨架连接的侧向定位杆19;

所述的操作平台系统包括设置在顶部操作平台22和侧操作平台21;所述的顶部操作平台22悬挂于桁架梁3之上,两侧设置有护栏17;模板外侧设置有侧项操作平台21。

本发明的行走机构,包括由轨道、行走轮、动力设备、制动设备、控制器部分构成;台车轨道采用国标43道轨,行走轮采用8个ф400×150mm门吊槽轮组成,一个台车共分4组,每组单独配备轮箱、驱动电机、变速箱、制动器;每四组配备一套电器控制设备箱;供电系统使用3相交流电,行走速度5cm/s。

骨架机构,包括底盘、竖向支撑的立柱、顶盘、连接横梁、连接纵梁;该台车顶盘和底盘各由4个连接盘组成,连接盘竖向与立柱相连,横向与顶、底盘连接梁相连,斜向与斜撑杆相连,立柱位于行走轮组正上方,通过高强螺栓与顶、底连接盘相连。连接梁、斜撑杆与连接盘之间均采用销钉连接。该台车竖向支撑由4根ф630无缝钢管组成,顶底部各由4根连接梁组成,侧面及顶、底面由6根斜撑杆固定,中间斜对角由1根斜撑杆固定。立柱两端通过高强螺栓与底盘和顶盘的连接盘相连,斜撑通过贝雷销与底盘和上盘的连接盘销接。横梁采用双拼贝雷梁,一个台车共2组(横向、纵向各1组)。平台纵梁采用56号工字钢,通过螺杆吊挂在桁架梁下,主要作用是提供施工平台及模板吊挂。桁架梁固定于立柱之上,桁架梁3m为一个单元,主要作用是悬吊模板及施工平台,桁架梁侧向设置4道斜撑,以保证其稳定性。

吊挂系统,包括采用1.5m×6m大块钢模拼装的模板,通过吊杆和分配梁固定在平台纵梁上,分配梁以2根为一组,间距90cm,与大模板吊孔间距相同。一组墙模之间按0.75m×1.4m间距设置ф20mm装配式止水对拉螺栓,通道内侧模板设侧向定位调节杆。每块模板有2根吊杆,通过吊孔采用螺栓连接。在模板侧面设置侧向操作平台,方便装配式止水对拉螺杆安装及拆除、模板拼装及高度、平面位置调整,涂刷脱模剂也在此平台操作。

操作平台系统包括纵梁上设置的顶部操作平台,高1.2m,宽3m,悬吊于桁架梁之上,横向采用分配梁,纵向铺设操作平台面板;外侧墙模板设置2道80cm宽操作平台;中墙模板设置1道80cm宽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采用木板铺设。安全护栏立杆采用钢管或型钢,间距3m,横杆间距60cm设置一道ф16的圆钢,外侧挂安全防护网。

本发明汲取了现有台车技术的优缺点,采用型钢框架结构,结构简单、自重较轻、受力合理,拼装、拆卸方便快捷,并改进了模板吊挂丝杠,扩大了适用范围,不但可根据侧墙厚度的变化而任意调整,亦可为工人操作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操作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管廊标准段的长度适当增减配套台车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