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综合管廊的卧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63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综合管廊的卧式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生产综合管廊的卧式模具。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力、通讯、供水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通过直接地埋或单独砌沟穿管的方式进行建设,因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导致各类管线交错布局。同时,给扩容和维修带来了不便。每年频繁的“马路拉链”给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城市看海”更是威胁着人们及财产安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施工工艺为传统方法,支模仍采用脚手架及木胶板方式,支模误差大,质量控制困难,报废的木胶板等材料消耗量大,环境影响大,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工程费用大,交通影响大。

此外,运用传统模具浇筑后,脱模处理也较差,导致很多已经做好的模具报废或需重新整修,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将劳作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综合管廊的卧式模具,能够迅速的将浇筑好的综合管廊从模具中脱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支撑座、外模底板、外模块、滑轨、内模块和内膜底板;

所述外模底板为长方形结构,且固接在支撑座上;所述外模块包括有第一外模块、第二外模块、第三外模块、第四外模块;所述第一外模块垂直设置在外模底板的一条边上,且第一外模块与外模底板的一条边固接,所述外模底板的另三条边的外沿上分别垂直固接有滑轨,且每条滑轨与外模底板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三条滑轨上分别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外模块、第三外模块、第四外模块,且第一外模块、第二外模块、第三外模块、第四外模块围成一个无顶面的长方体结构;

相对的第二外模块和第四外模块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外模块和第四外模块的框架底部之间固接有内膜底板;所述内模块包括有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上模块;所述上模块固接在第二外模块和第四外模块的框架顶部,上模块靠近第一外模块和第三外模块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内模块和第二内膜块的一端,第一内模块和第二内模块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内膜底板的两端上;所述第一内模块和第二内模块之间通过丝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模块靠近浇筑口的位置上垂直设置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一边与第一外模块固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模块、第二外模块、第三外模块、第四外模块的顶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模块、第三外模块、第四外模块上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模块和第四外模块的中空部分的大小等于综合管廊开口的大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在综合管廊脱模时,将传统的手动敲打将外模块脱离的方式转换成通过滑轨带动进行脱模的方式,更省力;且适用于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管廊。避免了传统工艺的支模误差大,质量控制困难的问题,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组模精度高、质量稳定、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外模底板;3.外模块;31.第一外模块;32.第二外模块;33.第三外模块;34第四外模块;4.滑轨;5.内模块;51.第一内模块;52.第二内模块;53.上模块;6.内膜底板;7.丝杆;8.工作台;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下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生产综合管廊的卧式模具,包括有有支撑座1、外模底板2、外模块3、滑轨4、内模块5和内膜底板6;

所述外模底板2为长方形结构,且固接在支撑座1上;所述外模块3包括有第一外模块31、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所述第一外模块31垂直设置在外模底板2的一条边上,且第一外模块31与外模底板2的一条边固接,所述外模底板2的另三条边的外沿上分别垂直固接有滑轨4,且每条滑轨4与外模底板2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三条滑轨4上分别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且第一外模块31、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围成一个无顶面的长方体结构;有利于在浇筑时,以外模底板2为管廊外壁的底,第一外模块31、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为管廊外壁,且在脱模时,向外侧拉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因为均设置有滑轨4,滑轨4将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与管廊分离。

相对的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的框架底部之间固接有内膜底板6;所述内模块5包括有第一内模块51、第二内模块52、上模块53;所述上模块53固接在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的框架顶部,上模块53靠近第一外模块31和第三外模块3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膜块52的一端,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内膜底板6的两端上;所述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之间通过丝杆7连接。在浇筑时,以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为管廊的内壁,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的框架结构位管廊的开口部分,内膜底板6为管廊底部的内壁;在进行脱模时,旋转丝杆7,丝杆7带动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相内侧运动,达到第一内膜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脱模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模块31靠近浇筑口的位置上垂直设置有工作台8,且工作台8的一边与第一外模块31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模块31、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的顶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有利于浇筑成型的管廊的顶部平整。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上设置有手柄9。有利于在进行脱模时,更易将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与管廊外壁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的中空部分的大小等于综合管廊开口的大小;改变第二外模块32和第四外模块34的中空部分的大小,就能够将制作出不同厚度的管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在进行综合管廊预制时,将钢筋安装在模具内,压紧装置(图中未画出)将第一外模块31、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固定在外模底板2上,调节丝杆7的长度,工人站在工作台8上进行管廊浇筑;在脱模时,拆下压紧装置,握住手柄9相外侧拉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滑轨将第二外模块32、第三外模块33、第四外模块34与管廊的外壁分离,旋转丝杆7,将第一内模块51和第二内模块52与管廊内壁分离;上模块53和内膜底板6为可拆卸的设置,在脱模时,将其拆卸下来既可。

操作方便,在外侧设置滑轨4,使外模块3更易与管廊壁脱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