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保护盖以及储热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389发布日期:2019-11-27 17:36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水池保护盖以及储热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隔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池保护盖以及储热水池。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益。但是,由于太阳能具有季节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太阳能利用中普遍存在“冬季不足,夏季过剩”的问题。跨季节储热技术将非供暖期收集的太阳能储存至供暖期利用,既能缓解上述矛盾,又能提高太阳能保证率及全年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是实现太阳能供热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有效方法。

其中,太阳能的利用是在夏季将太阳能转换为流体的热能进行储热,储存的热量为冬季供暖,太阳能转换为储热水池中热量,储热水池需要进行保温隔热,以便将热量进行跨季节应用且保证热效率。

目前,跨季节供暖领域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储热保暖装置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对于储热水池的保温隔热,缺少专用的保温隔热盖结构,储热水池的散热量大、保温效果差、跨季节供暖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1)在跨季节供暖过程中,储热水池缺少专用的保温隔热盖体结构,导致储热水池的散热量大、保温效果差、供暖效率低;(2)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盖体内容易积聚气体而影响盖体的结构强度和保温隔热效果;(3)盖体上容易积水而影响盖体使用寿命;(4)结构强度低、连接稳定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效果好、具有导流功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水池保护盖以及储热水池。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池保护盖,包括顶部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底部防水层、测压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顶部防水层与所述底部防水层围覆形成密封空间,所述顶部防水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包覆夹持所述保温隔热层,所述测压装置的测压探头置于所述顶部防水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顶部防水层、所述底部防水层围成的空间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若干保温板和若干固定卡件,所述固定卡件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连接形成若干保温层,相邻两所述保温层的所述保温板交错连接,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不小于20cm。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卡件包括若干固定针,所述固定针设为u型结构,若干所述固定针相互连接形成具有针型结构的所述固定卡件,所述固定卡件的针型结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和/或相邻两个所述保温层。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测压装置的测压探头设为测压球囊,所述测压球囊设置于所述顶部防水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之间,所述测压装置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测压球囊连通。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通过抽气管路与所述顶部防水层、所述底部防水层围成的空间连通。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抽气管路连接,其他所述单向阀与所述顶部防水层、所述底部防水层围成的空间连通。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铺设在所述顶部防水层上,所述导流管的重量沿所述顶部防水层的中心向两侧增加,所述导流管在所述顶部防水层上分布有若干个。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设为变径管,所述导流管设为实心管或所述导流管内填充增重材料。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顶部防水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均设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所述顶部防水层的颜色设为白色、厚度不低于1.5mm,所述底部防水层的颜色设为黑色、厚度不低于2mm。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顶部防水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上贯穿开设有检修通道。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顶部防水层与所述保温隔热层之间铺设有上层土工布格栅,所述底部防水层与所述保温隔热层之间铺设有下层土工布格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热水池,包括水池池体和所述的水池保护盖,所述水池池体的周向围覆有护坡,所述顶部防水层和所述底部防水层固定在所述护坡上。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水池保护盖的顶部高出所述水池池体的边缘不少于15cm,所述水池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出所述水池池体的边缘不少于50cm,所述底部防水层和所述保温隔热层与所述水池池体的边缘的间距设为20-30cm。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护坡的周向铺设有地面反滤层,所述地面反滤层铺设在所述水池池体的周向,所述地面反滤层铺设在所述护坡的下方并向所述护坡外部延伸。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地面反滤层包括锯末区、碎石区和土工布层,所述锯末区沿所述水池池体的边缘向外铺设,所述锯末区的宽度范围不大于0.5m,所述碎石区沿所述锯末区向外铺设,所述碎石区与所述锯末区上铺设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延伸到排水沟。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防水、保温结构的水池保护盖,同时具有测压装置和排气装置,对水池保温盖内部因受环境温度变化而积聚的水气进行探测和释放,以保证水池保护盖的结构稳定性、隔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2)保温隔热层的连接方式,使保温隔热层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好、保温隔热效果好;

(3)顶部防水层上设置导流装置,导流装置采用变径管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导流装置对顶部防水层上的积水进行引流,防止盖体上积水;

(4)应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地下水池的盖护,起到蓄热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池保护盖以及储热水池结合以下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保温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保温层的固定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保温板与固定卡件的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盖设在水池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图5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图5中i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测压球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保护盖的导流管在盖体上分布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向阀;2、顶部防水层;3、上层土工布格栅;4、保温隔热层;401、保温板;402、固定卡件;5、检修通道;6、导流管;7、下层土工布格栅;8、底部防水层;9、测压球囊;10、压力表;11、抽气管路;12、抽气装置;13、护坡;14、地面反滤层;15、排水沟;16、水池池体;17、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池保护盖的优选实施例,包括顶部防水层2、保温隔热层4、底部防水层8、测压装置和排气装置,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围覆形成密封空间,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包覆夹持保温隔热层4,顶部防水层2、保温隔热层4和底部防水层8形成密封、隔热、保温的盖体结构,以便对水池内的环境、水体进行隔热、防护。

同时,设置测压装置和排气装置,测压装置用于测量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形成的密封空间内的压力变化,配合排气装置及时将密封空间集结的气体排出,防止密封空间内气体积聚而影响保护盖的密封隔热性能、使用寿命等。具体的,测压装置的测压探头置于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准确探测密封空间内的压力变化情况,排气装置与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围成的空间连通以便将气体排出。

本实施例的水池保护盖,适用于各种水池的盖护,尤其适用于大容量地下水池的盖护,起到隔热、保温、防护的作用,起到保持水池内的水体热量和保证水体清洁等作用。

结合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保温隔热层4包括若干保温板401和若干固定卡件402,固定卡件402固定连接相邻的保温板401,保温板401连接形成若干保温层,若干保温层拼接形成的保温隔热层4的厚度不小于20cm。具体的,保温层铺设不少于三层,使保温板401的厚度适宜、方便运输和拼装,也保证保温板401连接形成的保温隔热层4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相邻两保温层的保温板401交错连接,保证相邻保温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同一保温层的相邻两排保温板401也交错排列。固定卡件402可以连接同一保温层的相邻保温板401,还可以连接上、下两相邻保温层的保温板401。具体的,固定卡件402可以连接同一保温层的三块相邻保温板401,固定卡件402还可以同时连接相邻两保温层的保温板401,即固定卡件402同时连接六块保温板401,连接稳定,保温隔热层4的拼装简便、保温隔热效果好。保温隔热层4铺设过程中保温层与保温层之间采用固定卡件402进行固定,防止块与块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滑移。

优选的,同一保温层,相邻两排保温板401的对接位置为:其中一排保温板401的两块保温板401对接位置连接另一排保温板401的相适应位置的保温板401的中心位置,即单层铺设时每一层保温板401之间的连接缝隙处放置固定卡件402进行固定。相邻两层保温层的对接位置,上、下两层铺设时,上层保温板中心位置放置一个固定卡件402与下层保温板的对接位置进行固定。

综上,隔热保温层单层铺设时,保温板401与保温板401之间应紧靠在一起,每排之间搭接部分应错缝布置,避免形成水平通缝;隔热保温层上下两层铺设时,上层保温板与下层保温板之间也应错缝布置,避免形成上下竖直通缝。

固定卡件402包括若干固定针,固定针设为u型结构,若干固定针相互连接形成具有针型结构的固定卡件402,固定卡件402的针型结构连接相邻两个保温板401和/或相邻两个保温层。

每个固定卡件402至少包括一个固定针,连接两块相邻的保温板401或相邻两个保温层;固定卡件402还可以包括两个固定针,两个固定针组合形成t型、l型等多种结构;固定卡件402还可以包括3个、4个或多个固定针,组合形成不同形状,以适应不同的连接需求。

优选的,固定卡件402包括4个u型结构的固定针,4个固定针连接形成上下两侧均具有针型的结构的固定卡件402,能够同时连接同一保温层的相邻保温板401和相邻保温层相对应的保温板401。

固定针采用直径不小于ψ8的光圆钢筋制作,固定卡件402使用前需要采用防锈处理工艺进行防锈处理。

保温板401采用聚乙烯发泡工艺制作,质量轻、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每个保温板401的厚度均匀一致,保证每层保温层的厚度均匀。

保温隔热层4的顶部应高出地下水池顶部边缘不小于5cm、伸出地下水池边缘的宽度不少于50cm,保温隔热层4的底部及高度中心部位距离地下水池的侧壁边缘的距离不少于20cm、优选为20-30cm范围内。

排气装置包括单向阀1,单向阀1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一个单向阀1与抽气管路11连通,其他单向阀1与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围成的空间连通,单向阀1用于排出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积聚的水气。

单向阀1为机械式自动泄压,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之间气体膨胀,导致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与外部空气产生压差,单向阀1进行自动排气,泄压排气量小,泄压不彻底,主要用于日常常规泄压操作。更进一步的,结合图7、图8所示,测压装置的测压探头设为测压球囊9,测压球囊9设置于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测压装置通过测压球囊9对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形成的密封空间进行压力检测,测压球囊9能够准确测得密封空间内的压力变化,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测压装置还包括压力表10,压力表10与测压球囊9连通,压力表10用来测量并显示测压球囊9的压力,以便指示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的压力变化。

本实施例还包括抽气装置12,抽气装置12上连接有抽气管路11,抽气管路11伸入到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内,以便将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内的气体抽出。

测压装置主要测量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的压力变化,通过测压球囊9进行测量,测压球囊9压力变小并低于设定压力值时,说明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之间气体膨胀过快、气体无法通过单向阀1迅速排出,此时抽气装置12进行工作,将顶部防水层2、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膨胀气体迅速排出并使测压球囊9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停止工作。

通过判断测压球囊9内部压力变化情况,自动进行密封空间内负压抽气,用于排出由于地下水池内温度升高产生的高温气体,系统自动运行,减少了后续的维护费用的投入。同时测压装置的负压抽气功能通过微电脑控制,精准有效的对密封空间内的负压情况进行调节。

优选的,盖体形成为圆形或矩形结构,顶部防水层2的径向或对角方向设置四个单向阀1,其中一个单向阀1与抽气管路11连接,用来排出抽气管路11连接位置的压力,其他的单向阀1与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连通。

常规阶段(抽气装置12不启动),此单向阀1通过抽气管路11上的旁路与大气联通,起到机械式自动排气的作用;当抽气装置12启动时,此单向阀1与抽气管路11的旁路处于关闭状态,抽气管路11的主路与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之间的密封空间连通,进行抽气装置12直接抽气操作。

更进一步的,结合图5、6、9、10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导流管6,导流管6铺设在顶部防水层2上,使顶部防水层2上形成弧形曲面的导流槽17,导流管6的重量沿顶部防水层2的中心向两侧增加,导流槽17的深度沿顶部防水层2的中心位置向两侧凹陷,以保证顶部防水层2上部的积水沿导流槽17进行溢流,防止顶部防水层2积水而影响保温效果、使用寿命。导流管6在顶部防水层2上分布有若干个,保证顶部防水层2进行快速、高效溢流。

地下水池四周开设排水沟15,利用导流装置将顶部的雨水汇聚至地下水池四周预先挖设的排水沟15内,利用地下水池保护盖结构的变化将积水自然排出。

导流管6设为变径管,导流管6的径向尺寸沿顶部防水层2的中心向两侧增大,以增大导流管6的重量;导流管6的径向尺寸可以呈阶梯变化还可以平滑变化;导流管6设为实心管,保证导流管6的重量;导流管6还可以设为空心管,导流管6内填充增重材料,通过填充来保证重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填充材料来调节重量。

导流装置可以采用与顶部防水层2相同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管路,优选为hdpe材料,导流管6内填充颗粒状沙质材料并进行防渗漏处理,导流管6直径沿排水方向上管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均设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优选为hdpe材料。顶部防水层2的颜色设为白色、厚度不低于1.5mm,顶部防水层2掺加防紫外线和抗老化助剂,可增强其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的防晒及抗老化功能。顶部防水层2表面应无砂眼及较严重的划痕,焊接方式应采用双轨热熔焊接,边角处不易采用双轨热熔焊接时,采用单轨挤出式焊接。

底部防水层8的颜色设为黑色、厚度不低于2mm,在承重及温度变化状态下能够缓冲因膜层伸缩而造成的不稳定变化。底部防水层8表面应无砂眼及较严重的划痕,焊接方式应采用双轨热熔焊接,边角处不易采用双轨热熔焊接时,采用单轨挤出式焊接。

顶部防水层2四周边缘处与底部防水层8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焊接工艺采用单轨挤压焊。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尽量选择在15-20℃范围内,施工当天尽可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施工,此时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层材料可铺设为平滑表面,无需处于拉紧及放松状态,若在天气晴好中午或者环境温度高于20℃时,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层材料铺设时应处于放松状态并预留一定的伸缩量,若在温度低于20℃或冬季施工时,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层材料铺设时应尽可能处于拉紧状态。

底部防水层8上部铺设保温隔热层4,底部防水层8下部与地下水池中的水面直接接触或留有间隙。底部防水层8的四周边缘处预留2-3米,用于与地下水池的侧面防水层共同埋设,埋设于地下水池预先挖设的沟槽内,沟槽内设置排水流道并具有一定坡度。

顶部防水层2、保温隔热层4和底部防水层8上贯穿开设有检修通道5,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通道5进入地下水池进行检修。正常情况下,检修通道5处于关闭状态,充分保温。

顶部防水层2与保温隔热层4之间铺设有上层土工布格栅3,底部防水层8与保温隔热层4之间铺设有下层土工布格栅7,上层土工布格栅3、下层土工布格栅7起到加强隔热的作用。

结合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热水池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水池池体16和水池保护盖,水池池体16的周向围覆有护坡13,顶部防水层2和底部防水层8固定在护坡13上。水池池体16优选为地下水池,在地下水池的周围地面上铺设护坡13,护坡13对地下水池起到防护作用,水池保护盖对地下水池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使地下水池适于蓄热储能,能够用于跨季节功能过程。

水池保护盖的顶部高出水池池体16的边缘不少于15cm,水池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出水池池体16的边缘不少于50cm,底部防水层8和保温隔热层4与水池池体16的边缘的间距设为20-30cm。

护坡13的周向铺设有地面反滤层14,地面反滤层14铺设在水池池体16的周向,地面反滤层14铺设在护坡13的下方并向护坡13外部延伸。

地面反滤层14包括锯末区、碎石区和土工布层,锯末区沿水池池体16的边缘向外铺设,锯末区的宽度范围不大于0.5m,碎石区沿锯末区向外铺设,碎石区与锯末区上铺设有土工布层,土工布层延伸到排水沟15。地面上行距地下水池边缘0-0.5米范围内铺设锯末形成锯末区,其余部分铺设碎石,锯末区及碎石区上部均铺设土工布至排水沟15内作为地面反滤层14,地下水池四周的排水沟15距地下水池边缘距离不应少于2米的距离。

水池保温盖具有排水功能,保温隔热层4铺设时厚度应保持一致,保温隔热层4的顶部应高出地下水池边缘不小于5cm,导流槽17垂直于地下水池边缘方向,形状为圆弧形凹槽结构,导流槽17的深度在2-4cm之间,利用直径从水池保温盖的中间向边缘处逐渐变大的导流管6将雨水进行导流,导流管6均匀布置,四周挖设排水沟15将雨水迅速排出。

本实施例的地下水池,通过水池保护盖、护坡13、地面反滤层14等多种结构设计,将水池本体内的水体进行保温隔热,实现储热功能,保证水体清洁、热量充分利用,并且应用范围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