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系统以及供热系统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11869发布日期:2019-05-07 21:0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热系统以及供热系统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以及供热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热系统一般都是通过单一加热源进行加热,譬如通过锅炉加热或电能加热,锅炉加热燃烧效率不高,耗能较大,导致用户需要缴纳高昂的供热费用,同时锅炉加热需要燃烧大量煤炭或天然气作为热源,燃烧大量的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燃烧大量天然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容易导致温室效应,若通过电能进行加热,由于供电存在谷电段和非谷电段,非谷电段的电费价格高,长期使用电能加热的方式也会导致用户需要支付大量的电费,导致用户需要支付高昂供热费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以及供热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供热系统耗能较大,导致用户需要负担较高的供暖费用以及供热燃烧煤炭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其包括:

多个沿楼层的高度分布且首尾连通的供热单元,每个楼层分别设置至少一个供热单元,每个供热单元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和供热管道,进水管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进入房间内,回水管的一端为出水端,另一端进入到房间内,供热管道设置在房间内,并且供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的进入到房间内的一端连通,进水管上沿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从进水管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水阀、循环水泵和第三水阀,回水管上沿回水管的长度方向从回水管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第二水阀和第四水阀,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还设置有分流管道,分流管道的一端连通进水管并位于第一水阀和循环水泵之间,另一端连通回水管并位于第二水阀和第四水阀之间,分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水阀;

锅炉加热组件,分别与设置在楼房顶层的其中一个供热单元的进水管和设置在楼房顶层的另一供热单元的回水管连通,用于加热流入到多个供热单元的水分并重新加热从多个供热单元流出的水分;

电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一水阀和进水管与分流管道连接节点之间,用于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开启,加热从进水管流入的水分;

控制器,连接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用于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水阀、循环水泵、电加热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温度采集器,设置在房间内并连接到控制器,用于采集房间内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器;

水压检测装置,连接到控制器,用于采集供热系统中的水压并将采集到的水压值传输至控制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述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供热系统启动时,查询当前时刻;

判断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或谷电段;

当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且符合供热条件时,执行非谷电段供热方式;当当前时刻处于谷电段且符合供热条件时,执行谷电段供热方式,非谷电段供热方式通过锅炉加热组件加热进行供热,谷电段供热方式通过电加热组加热进行供热;

非谷电段供热方式或谷电段供热方式的供热条件判断具体为:

采集当前房间温度;

判断当前房间温度是否小于房间理想温度;

若是,对房间进行供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供热;

若否,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

判断当前房间温度是否小于工作启动温度;

若是,对房间进行供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供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

若否,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直检测到当前房间温度下降到小于工作启动温度后对房间进行供热。

进一步地,非谷电段供热方式包括:直供模式或混供模式,直供模式或混供模式可使水分经由锅炉加热组件加热后从进水管流入到供热管道中为房间供暖;

谷电段供热方式包括:直供电热模式或混供电热模式,直供电热模式或混供电热模式使可使水分从进水管流入后经由电加热组件加热后流入到供热管道中为房间供暖。

进一步地,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的方式包括:非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和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

非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包括:停供模式或外循环模式或内循环模式,停供模式、外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使得外部水分与供热管道隔绝以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

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包括:停供模式或外循环电热模式或内循环模式,停供模式、外循环电热模式、内循环模式使得外部水分与供热管道隔绝以停止对房间进行供热。

进一步地,直供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水阀、循环水泵,关闭第五水阀和电加热组件;

混供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水阀和循环水泵,关闭电加热组件。

进一步地,直供电热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关闭第五水阀;

混供电热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

进一步地,停供模式包括:关闭第一、第二、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开启第三、第四水阀;

外循环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五水阀,关闭循环水泵、第三、第四水阀和电加热组件;

内循环模式包括:开启第三、第四、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关闭第一、第二水阀和电加热组件;

外循环电加热模式包括:开启第一、第二、第五水阀和电加热组件,关闭第三、第四水阀、循环水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实时检测温度采集器的连接状态,当检测到温度采集器与控制器失联时,在第一预定周期内间隔交替开启停供模式和直供模式。

进一步地,还包括:实时对供热系统的水压进行常规检测,其包括:

获取水压压降允许值;

每间隔第二预定周期开启常规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

获取在常规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下相隔一个第二预定周期的供热系统的水压值;

计算并判断相邻的两水压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

若是,判断为不漏水,恢复原工作状态;

若否,则判断为漏水,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

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包括:关闭第一、第二、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开启第三、第四水阀。

进一步地,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包括:

采用补水模式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

完成补水后获取在补水后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下间隔一个第三预定周期的供热系统的水压值;

计算并判断在补水后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下的相邻的两个水压的差值是否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

若是,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若否,继续采用补水模式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直到判断到相邻的两个水压的差值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为止;

补水模式包括:在原工作模式基础上开启第一、第二水阀;

补水后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包括:关闭第一、第二、第五水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组件,开启第三、第四水阀。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供热系统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当前时刻,判断当前时刻属于谷电段或非谷电段,若当前时刻处于谷电段,控制供热系统开启电加热直供模式或电加热混供模式,通过电能的方式进行加热供暖,若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控制供热系统开启直供模式或混供模式,通过锅炉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供暖,如此便可自动地在电能价格较高时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供热,在电能价格较低时通过电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供热,避免了需要用户支付高昂的供暖费用,有效减少通过锅炉加热损耗大量的能量,同时也能避免长期依靠锅炉加热导致空气的污染,并且,本申请通过设置多种供热模式和多种停供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模式,提高供热系统的通用性,本申请还可通过常规水压检测模式和补水模式对供热系统的漏水检测并在供热系统漏水时进行自动补水,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供热系统的供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个供热单元的组合安装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非谷电段供热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谷电段供热的流程图;

图6是供热系统工作时各参数表格;

图7是本发明的多个供热单元通信连接的组合安装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水阀;2:第二水阀;3:第三水阀;4:第四水阀;5:第五水阀;6:电加热组件;7:循环水泵;8:水压检测装置;9:进水管;10:回水管;11:房间;12:供热管道;13:锅炉加热组件;14:分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其包括:多个沿楼层的高度分布且首尾连通的供热单元,每个楼层安装至少一个供热单元,每个供热单元包括:进水管9、回水管10和供热管道12,进水管9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设置在房间11内,回水管10的一端为出水端,另一端设置在房间11内,供热管道12设置在房间11内,并且供热管道1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9和回水管10的进入到房间11内的一端连通,进水管9上沿进水管9的长度方向从进水管9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水阀1、循环水泵7和第三水阀3,回水管10上沿回水管10的长度方向从回水管10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第二水阀2和第四水阀4,进水管9和回水管10之间还设置有分流管道14,分流管道14的一端连通进水管9并位于第一水阀1和循环水泵7之间,另一端连通回水管10上并位于第二水阀2和第四水阀4之间,分流管道14上设置有第五水阀5;

锅炉加热组件13,分别与设置在楼房顶层的其中一个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和设置在楼房顶层的另一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连通,锅炉加热组件13用于加热流入到多个供热单元的水分并重新加热从多个供热单元流出的水分;

电加热组件6,设置在第一水阀1和进水管9与分流管道14连接的节点之间,用于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启动并加热从进水管9流入的水分;

控制器,连接到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锅炉加热组件13和电加热组件6,用于控制锅炉加热组件13、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锅炉加热组件13和电加热组件6的开启或关闭;

温度采集器,设置在房间11内并连接到控制器,用于采集房间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房间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器;

水压检测装置8,连接到控制器,用于采集供热系统中的水压并将采集到的水压值传输至控制器。

安装供热系统时,每个楼层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供热单元,以下以每个楼层安装两个供热单元为例,对供热单元的具体安装方式作简要说明。请参阅图2,每个楼层安装两个供热单元,楼层安装供热单元后,供热单元分为第一列和第二列,假如楼层一共有20层,锅炉加热组件13通过管道与第一列安装在20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连通,20层的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连通19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19层的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与再与18层的进水管9进行连通,如此类推,第二列安装在1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通过管道与第一列安装在1层的回水管10连通,第二列安装在1层的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与第二列安装在2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连通,安装在2层的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与安装在3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连通,如此类推,第二列安装在20层的供热单元的回水管10与锅炉加热组件13连通。水分从第一列20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流入后从上到下依次经过第一列的多个供热单元并从下到上依次经过第二列的多个供热单元,最后从第二列的20层的回水管10回流到锅炉加热组件13中。

水分循环流动,可大量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工作时,若是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且需要供热时,开启锅炉加热组件13,控制器开启直供模式:控制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和循环水泵7开启或控制器开启混供模式:控制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和循环水泵7开启。

当开启直供模式后,水分经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从第一列顶层(20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流入经过多个供热单元后并从第二列的顶层(20层)的供热单元流出到锅炉加热组件13中;当开启混供模式后,水分经由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从第一列顶层(20层)的供热单元的进水管9流入后分成两条支流,其中一条支流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供房间11进行供热并从回水管10流出到下一个供热单元,另一支流从进水管9流入后直接进入分流管道14并经回水管10流入到下一个供热单元。设置分流管道14能保证下一个供热单元的水分的温度,避免流入下一个供热单元的水分温度过低导致供热效果差。设置循环水泵7是为了使水分能在进水管9、供热管道12和回水管10之间更好的循环流动,水压检测装置8能检测供热单元内水压的实时状态,避免供热单元的水压低于房间11的基准水压导致水分难以进入到房间11中。

若是当前时刻处于谷电段且需要供热时,控制器控制供热系统开启直供电热模式:控制电加热组件6、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和循环水泵7或控制供热系统开启混供电热模式: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和循环水泵7。谷电段时水分的流动过程与非谷底段时的流动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只是在非谷电段时水分是由锅炉加热组件13进行加热,谷电段时水分主要通过电加热组件6进行加热,也可以在电加热组件6加热水分的温度不够时手动开启锅炉加热组件13进行辅助加热。处于谷电段时,由于电费价格较为便宜,通过电能加热可减少用户的供暖费用,符合经济效益。

请参阅图3-图5,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述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的大体步骤包括:

当供热系统启动时,查询当前时刻,控制器中设置有计时模块,控制器通过计时模块便可查询到当前时刻;

判断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或谷电段,供热系统中会预设谷电段和非谷电段的两个时段参数,一般情况下,供热系统中默认存储的谷电段的时段参数为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的早上的09:00,非谷电段的时段参数为当天的14:00到当天的16:00。由于谷电段和非谷电段每个地区有所差异,因此,若供热系统中默认的谷电段和非谷电段时段参数与当前地区有所差异时,用户或管理员可通过手机、电脑能智能设备以网络的方式连接到控制器中对时段参数进行修改。

若控制器查询到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并且房间11需要供热时,执行非谷电段供热方式;若当前时刻处于谷电段并且房间11需要供热时,执行谷电段供热方式,在执行非谷电段供热方式进行供热时,非谷电段通过锅炉加热组件13对水分进行加热以对房间11进行供热,在执行谷电段供热方式时,谷电段供热方式通过电加热组件6对水分进行加热以对房间11进行供热。

供热系统分时段选择不同的加热方式,当处于非谷电段时,电费价格较高,因此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进行供热,当处于谷电段时,电费价格较便宜,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供热系统通过控制器可自动的切换不同加热方式,造成用户需要支付昂贵的供暖费用,并且能有效避免现有的供热系统只依靠锅炉加热时造成能源损耗较多,空气污染严重。

请参阅图4和图5无论是非谷电段供热方式或谷电段的加热方式,加热的判断方式都相同,具体为:

温度采集器采集当前房间温度;

控制器判断当前房间温度是否小于房间理想温度;

若是,供热系统对房间11进行加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加热;

若否,供热系统停止对房间11进行加热;

判断当前房间温度是否小于工作启动温度;

若是,对房间11进行加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加热;

若否,停止对房间11进行加热直到当前房间温度下降到小于工作启动温度后对房间11进行加热。

供热系统中设定有两个工作启动温度和两个房间理想温度,两个工作启动温度分别为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两个房间理想温度包括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和非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同样,谷电段的房间理想可与非谷电段的房间理想温度相同也可不同,但是,需要保证的是,谷电段的房间理想温度需大于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非谷电段的房间理想温度也需大于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

使用中,供热系统中会默认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为16摄氏度,非谷电段的房间理想温度为18摄氏度,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摄氏度,谷电段的房间理想温度为20摄氏度。供热系统开机时,首先查询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或谷电段,若供热系统判断到当前时刻处于非谷电段时,供热系统将温度采集器采集到的当前房间温度与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房间11是否需要供热,若当前房间温度小于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房间11需要供热,通过非谷电段的供热方式对房间11进行供热,温度采集器不间断地对当前房间11进行检测,供热后,若温度采集器检测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时,供热系统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11在自然状态下冷却,当温度采集器采集到当前房间温度小于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后,供热系统再次对房间11进行供热直至温度采集器采集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温度采集器不间断的采集当前房间11的温度,通过将当前房间温度与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进行对比,进而控制供热系统的供热和停止供热,使房间温度保持在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之间。

若供热系统判断到当前时刻处于谷电段,与非谷电段相同,供热系统将温度采集器采集到的当前房间温度与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房间11是否需要供热和是否需要停止供热,使房间温度保持在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之间。

当用户或管理员需要对供热系统中默认的非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非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以网络的方式连接到控制器以重新设定对应的温度值。

在本申请中,非谷电段供热方式包括两种模式:直供模式和混供模式,当启动直供模式或混供模式时,水分经都经由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从进水管9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供暖,供热系统默认为直供模式,用户和管理员可自行选择对应的模式;

谷电段供热方式包括两种:分别是直供电热模式和混供电热模式,当启动直供电热模式或混供电热模式时,水分流入到进水管9后经由电加热组件6加热后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供暖。

停止对房间11进行加热包括两种情况,分别是非谷电段时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或谷电段时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非谷电段时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采用非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谷电段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采用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非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和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都是通过将外部水分与供热管道12进行隔绝以达到停止供热的目的。具体的,非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包括:停供模式、外循环模式或内循环模式;谷电段停止供热方式包括停供模式、外循环电热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为使本申请的控制方法更加清楚,以下提供处于谷电段供热时候的两个实施例:

第一个例子,供热系统开机时房间温度小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

若设定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为20度,供热系统开启时,若温度采集器检测到当前房间11温度为17度,当前房间温度小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此时供热系统采用直供电热模式或混供电热模式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温度在供热系统的供热状态下持续上升,当温度采集器检测到上升后的房间温度值大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供热系统采用停供模式或外循环模式电热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以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停止供热后,房间温度会在自然状态下降温,当房间温度自然状态下降到小于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时,供热系统再次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温度在供热下温度又持续上升直到温度采集器检测到当前房间温度大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20度时,供热系统再次停止对房间11供热,供热系统如此往复对房间11循环供热,使房间温度保持18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为20度之间。

第二个例子,供热系统开机时房间温度大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

若设定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为20度,供热系统开启时,若温度采集器检测到现在的房间温度为22度,大于谷电段房间11理想温度,供热系统不对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温度在自然状态下降,当温度采集器检测到房间温度下降到小于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供热系统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温度在供热系统的供热下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采集器检测到房间温度大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为20度,供热系统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房间温度在自然状态下降低,当房间温度下降到小于谷电段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时,供热系统再次对房间11供热直到房间温度大于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后停止加热,供热系统如此往复循环,使房间温度保持在谷电段的工作启动温度为18度和谷电段房间理想温度为20度之间。

上述两个例子中,当房间11需要供热时采用直供电热模式或混供电热模式进行供热,当房间11停止供热或不进行供热时,采用停供模式或外循环模式电热模式或内循环模式对房间11停止供热。供热系统对非谷电段和谷电段的加热判断条件相同,只是非谷电段和谷电段的加热方式不同,此处不再对非谷电段进行例举。

以下为各模式下的水阀、循环水泵7和加热组件的具体开启或关闭情况:

直供模式: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循环水泵7,关闭第五水阀5和电加热组件6。开启直供模式后,水分经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从进水端经由进水管9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进行供暖,为房间11供暖后,水分从回水管10流出。

混供模式: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关闭电加热组件6。开启混供模式后,水分经由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从进水端进入后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支流经由进水管9进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进行供热,另一支流沿分流管道14流动并从出水端进入到下一个供热单元进行。混供模式可以增加流入到下一个供热单元的水分的温度,并且

直供电热模式: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循环水泵7和电加热组件6,关闭第五水阀5,直供电热模式通过电加热组件6对流入进水管9中的水分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分从进水管9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进行加热;

混供电热模式包括: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和电加热组件6,混供电热模式下,水分通过电加热组件6加热后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支流流入到供热管道12中供房间11供暖,另一支流从分流管道14中流入到下一个供热单元中,优化了供热系统,提高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

停供模式包括:关闭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和电加热组件6、开启第三水阀3和第四水阀4。停供模式下房间11无需供热,此时供热系统中的水分不流动,供热管道12中的水分自然冷却。

外循环模式包括: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和第五水阀5,关闭循环水泵7、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和电加热组件6,外循环模式下,水分经由锅炉加热组件13加热后通过分流管道14在各供热单元之间流动,当房间11需要供热时,开启第三水阀3和第四水阀4热水可直接进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进行供暖;

内循环模式包括:开启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关闭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和电加热组件6,在内循环模式下,热水在进水管9、供热管道12、回水管10和分流管道14中循环流动,以将剩余的热水的热量供到房间11中。

外循环电加热模式包括: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五水阀5和电加热组件6,关闭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循环水泵7,外循环电加热模式下,电加热组件6对水分进行加热后,热水在各供热单元中循环流动以便于开启第三水阀3和第四水阀4后,热水可直接进入到供热管道12中为房间11进行供暖。

上述多个模式中,锅炉加热组件13在非谷电段时手动进行开启,在谷电段时手动关闭锅炉加热组件13,或者在谷电段时,若电加热组件6加热的水分加热的温度不够时可手动开启锅炉加热组件13,以辅助电加热组件6对水分加热。

在供热系统工作时,还包括实时监控供热系统的水压,检测供热系统水压前,需要先设定一个基准水压,基准水压以房间11的水压值为标准,通过每个供热单元的水压检测装置8每隔预定时间(第三预定周期)实时检测供热系统的水压值,当检测到供热系统的水压值大于基准水压时,为正常工作状态,若检测到某一供热单元的水压小于基准水压时,为非正常状态,采用低压异常报警模式对该层用户进行报警提示,低压异常报警模式具体为:关闭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五水阀5,开启第三水阀3和第四水阀4,关闭循环水泵7并且控制器向用户发送低压报警信号,此时供热系统中的水分不流动,水分不进行加热。一般的基准水压大于供热系统水压是因为供热系统中进入了空气,若大量空气进入到供热系统中,会损坏循环水泵7。

在供热系统工作时,还包括实时检测温度采集器的连接状态,当检测到温度采集器在预定时间内无采集到相应的温度信号,判断温度采集器与控制器失联,此时在第一预定周期内间隔交替开启停供模式和直供模式。例如,以4小时为一个第一预定周期,先启停供模式3小时,停止对房间11进行供热,3小时过后,开启直供模式1小时,对房间11进行供热1小时,1小时过后,进入第二个第一预定周期,再开启停供模式3小时和开启直供模式1小时,如此类推,间隔开启停供模式或直供模式可使房间温度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防止房间11由于温度采集器失联后导致房间温度急剧下降。本申请中,开启直供模式1小时称为自动工作循环打开时长1小时,自动开启停供模式3小时称为自动工作循环关闭时长3小时,自动工作循环打开时长和自动工作循环关闭的时长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7,本申请的供热系统采用485的通信方式与网关进行通信连接,若有多个供热系统,多个供热系统可串联在同一条总线上,并通过一个网关进行通讯。网关上设置有4g模块,网关通过4g模块可将供热系统的各参数信息和报警信息及时通知到用户或管理员,以使用户和管理员能及时得知供热系统的最新状态,同时,网关还将供热系统的各参数信息和报警信息传输至云盘,用户或管理员通过登录云盘也可了解供热系统的最新状态。当有多个供热系统时,多个供热系统可通过多个接线盒和总线连接到同一个网关上。

优选的,还包括:实时对供热系统的水压进行常规检测,以防止供热系统漏水,其包括:

获取水压压降允许值;

每隔一个第二预定周期内开启常规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一次;

分别获取在常规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下相邻一个第二预定周期的供热系统所检测到的水压值;

判断两水压值差值是否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

若是,判断为不漏水,恢复原工作状态;

若否,则判断为漏水,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

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包括:关闭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和电加热组件6,开启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由于水压检测装置8在检测水压时会因为电流波动等原因,导致检测到的水压值存在误差,因此,若未超出水压压降允许值,都属于正常工作状态。

若检测到存在漏水的情况,应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补水的步骤包括:

采用补水模式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

完成补水后在补水后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下每隔第三预定周期对补水后的供热系统进行水压检测;

计算并判断相邻一个第三预定周期的两个供热系统的水压差值是否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

若是,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若否,继续采用补水模式对供热系统进行补水直到判断到相邻一个第三预定周期的两个水压的差值小于水压压降允许值为止;

补水模式包括:在原工作模式基础上开启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

补水后内循环水压检测模式包括:关闭第一水阀1、第二水阀2、第五水阀5、循环水泵7和电加热组件6,开启第三水阀3、第四水阀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定周期的时间应小于第二预定周期,一般设定第三预定周期的时间为5分钟,第二预定周期的时间为12小时。

对于供热系统的具体的控制参数,请参阅图6中的表格。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