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122发布日期:2019-11-05 2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和盖板,所述顶壳的底壁敞开,所述盖板设在所述顶壳的底壁,所述顶壳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热交换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接触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侧壁的与所述热交换芯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槽;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控盒与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芯的同侧,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线不途经所述热交换芯且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线从所述第二腔室伸入所述第一走线槽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走线槽且从所述第一走线槽伸出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机线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走线槽伸出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机线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线汇合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线穿过所述第二侧壁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滤网支撑板,所述滤网支撑板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间隔方向延伸,所述滤网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走线槽,从所述第一走线槽伸出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机线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走线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扣,所述定位扣用于定位位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机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扣包括:

两个间隔开设置的定位板,每个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内壁;

弧形的连接板,弧形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板的自由端相连以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内壁共同限定出供所述第二电机线穿过的定位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以用于定位位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机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包括:外壳体和环形的风道侧板,所述风道侧板设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热交换芯设在所述风道侧板内,所述热交换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道侧板的相对侧壁相连,所述风道侧板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走线槽,所述风道侧板的位于所述第一走线槽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部分部分向内凸出以限定出所述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的围设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走线槽,所述第三走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相连通,所述第三走线槽的另一端邻近所述第二电机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线从所述第二腔室伸入所述第三走线槽后再伸入所述第一走线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线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电机线的定位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上形成有新风进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新风进口,所述风道件连接在所述热交换芯和所述新风进口之间,所述新风进风通道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信号走线穿过所述风道件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后再伸入所述第一走线槽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走线槽,从所述第一走线槽伸出的部分所述信号走线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