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896发布日期:2019-11-05 22:0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一般设有格栅,格栅通过其两端的转轴安装于面框上。然而,该种窗式空调器出风角度调节不太方便,且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到任意角度。此外,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还存在装配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其出风调节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形成有气流通道;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蜗壳上,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所述导风件之间,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并使得驱动电机带动传动件转动以驱动导风件转动,从而可实现自动化,可以方便调节导风件的导风角度,无需人工频繁操作格栅来调节角度,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导风件的角度,驱动电机可控地转动至任意角度,使得导风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至任意角度,同时还便于调整导风件的转动频率,自动化程度高。此外,在窗式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可将导风件、驱动电机、传动件与蜗壳组装完成以后以使得风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安装到窗式空调器的壳体内,有利于提高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导风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道组件还包括配合盖,所述配合盖适于罩设所述传动件,所述配合盖固定至所述蜗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所述驱动电机安装至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配合以限定出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分别为独立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设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为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传动件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适于支撑在墙体的窗口上,所述窗口内设有可移动的窗户,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容纳槽分隔成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所述窗户的一部分可伸入到容纳槽内,所述室内部分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根据上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在所述室内部分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室内风轮,所述室内风轮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室内部分内且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并使得驱动电机带动传动件转动以驱动导风件转动,从而可实现自动化,可以方便调节导风件的导风角度,无需人工频繁操作格栅来调节角度,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导风件的角度,驱动电机可控地转动至任意角度,使得导风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至任意角度,自动化程度高。此外,在窗式空调器的安装过程中,可将导风件、驱动电机、传动件与蜗壳组装完成以后以使得风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安装到窗式空调器的壳体内,有利于提高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相连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以过滤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室内部分的气流,所述过滤网包括相连的第一过滤段和第二过滤段,所述第一过滤段的至少一部分正对所述第一换热部分,所述第二过滤段正对所述第二换热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滤段和所述第二过滤段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之间的夹角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环形的装饰条,所述装饰条位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装饰条的内端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端的端面,沿出风方向,所述装饰条的外端朝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端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饰条上设有卡扣,所述蜗壳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分别与所述窗户和所述窗口的内壁接触,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长度可变的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固定部件和滑动块,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固定部分滑动配合;多个第二连接部件,任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滑动块可拆卸连接,任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用以调整所述密封组件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滑动定位组件,所述滑动定位组件设在所述固定部件上且与所述滑动块配合、以将所述滑动块定位在当前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件内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块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滑动定位组件为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可旋转地穿设在固定部件且与所述固定部件螺纹配合,所述旋转件转动以调整所述旋转件伸入到所述滑动腔内的部分的长度,所述旋转件可止抵在所述滑动块上以定位所述滑动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和装饰条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过滤网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过滤网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另一方向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密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图1中C处圈示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机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窗式空调器100;

风道组件10;蜗壳101;第一蜗壳1011;第二蜗壳1012;卡槽e;气流通道h;导风件102;驱动电机103;传动件104;第一齿轮1041;第二齿轮1042;配合盖105;

壳体20;室内部分201;进风口a;出风口b;室外部分202;容纳槽c;前箱体203;后箱体204;底盘205;中间隔板206;放置空间207;

室内风轮30;

室内换热器40;第一换热部分401;第二换热部分402;

过滤网50;第一过滤段501;第二过滤段502;

密封组件60;第一连接部件601;固定部件6011;滑动腔d;定位凸起60111;滑动块6012;第二连接部件602;插入部6021;插入腔k;转动支座603;定位凹槽6031;配合板6032;滑动定位组件604;端盖605;

装饰条70;卡扣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风道组件10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100,其中,窗式空调器100适于支撑在墙体的窗口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风道组件10,可以包括蜗壳101、导风件102、驱动电机103(例如步进电机)和传动件104。

具体地,蜗壳101内形成有气流通道h,导风件102可转动地设在气流通道h内。

如图5所示,驱动电机103设在蜗壳101上以用于驱动导风件102转动。由此,通过驱动电机103带动导风件102转动,从而可以利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控制导风件102的转动角度、转动方向和转动频率,自动化程度高。

具体而言,传动件104连接在驱动电机103的电机轴和导风件102之间,驱动电机103带动传动件104转动以驱动导风件转动。例如,传动件104为链条,链条环绕驱动电机103的电机轴和导风件102端部的传动轴并与电机轴和传动轴配合,从而当驱动电机103的电机轴转动时,电机轴的转动带动链条同步转动,链条的转动带动传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103带动导风件102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风道组件10,通过设置驱动电机103,并使得驱动电机103带动传动件104转动以驱动导风件102转动,从而可实现自动化,可以方便调节导风件102的导风角度,无需人工频繁操作格栅来调节角度,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驱动电机103控制导风件102的角度,驱动电机103可控地转动至任意角度,使得导风件102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至任意角度,同时还便于调整导风件102的转动频率,自动化程度高。此外,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过程中,可将导风件102、驱动电机103、传动件104与蜗壳101组装完成以后以使得风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安装到窗式空调器100的壳体20内,有利于提高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7所示,驱动电机103和导风件102位于传动件104的同一侧,具体而言,将传动件104所在的平面定义为平面m,平面m垂直于传动件104的转动中心线,驱动电机103和导风件102位于平面m的同一侧,即驱动电机103和导风件102不是分别位于传动件104轴向两侧的,而且位于传动件104的轴向同侧的。

相关技术中,驱动电机103和导风件102一般位于传动件104的两侧,为了实现对驱动电机103的安装,导风件102所在的安装部件(例如上述的蜗壳101)上要另外设置固定件以对驱动电机103进行固定,这就导致需要设置额外的固定件,整个蜗壳101的宽度(宽度指的是蜗壳101沿电机轴向的尺寸)较大,材料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03直接固定于蜗壳101上且驱动电机103和导风件102位于传动件104的同侧,省去了额外的固定件,使得蜗壳101整体的宽度减小,也节省了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蜗壳101包括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配合以限定出气流通道h。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4所示,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且第二蜗壳101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蜗壳1011的正上方,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配合以限定出气流通道h,其中,第一蜗壳1011上形成有蜗舌部。由此,蜗壳101的结构简单。

可选地,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为独立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加工,然后再组装固定。例如,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为注塑成型件,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注塑成型后,通过多个螺钉紧固件(例如利用2个螺钉紧固件)固定。再如,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为注塑成型件,第一蜗壳1011上一体地形成有卡钩,第二蜗壳1012上一体地形成有与卡钩配合的卡孔,通过卡钩与卡孔的配合以实现第一蜗壳1011与第二蜗壳1012之间的固定连接。又如,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为钣金件或铸件。

由此,通过使得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分别为独立成型件,可方便对第一蜗壳1011和第二蜗壳1012的加工制造,降低制造难度。

可选地,蜗壳101(例如上述的第一蜗壳1011)上设有容置槽,驱动电机103安装至容置槽。具体而言,蜗壳10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朝向气流通道h的内部凹入的容置槽,驱动电机103安装在容置槽。

可选地,容置槽的底壁上设有与气流通道h连通的通风孔,从而气流从气流通道h流过时,一部分气流可经过通风孔流向驱动电机103,从而利用气流对驱动电机103进行散热,以提高驱动电机103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通风孔为多个,多个通风孔沿驱动电机103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每个通风孔延伸成长条形。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对驱动电机103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件104包括第一齿轮1041和第二齿轮1042,第一齿轮1041和第二齿轮1042啮合配合,第一齿轮1041与电机轴相连,第二齿轮1042与导风件102相连。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齿轮1041和第二齿轮1042外啮合,导风件102的端部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横截面为非圆形,驱动电机103的电机轴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第一齿轮1041上设有供电机轴伸入的配合孔,第二齿轮1042上设有供传动轴伸入的定位孔,导风件102的传动轴穿过蜗壳101的侧壁伸出到蜗壳101的外侧与第二齿轮1042配合,当驱动电机103工作时,电机轴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041转动,第一齿轮1041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042从动,第二齿轮1042的转动带动导风件102转动。

具体地,传动轴的横截面形成为半圆形,电机轴的横截面形成为长圆形。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可选地,风道组件10还包括配合盖105,配合盖105适于罩设传动件104且配合盖105固定至蜗壳101。具体而言,例如,上述的第一蜗壳1011上设有容置槽,驱动电机103安装在容置槽内,驱动电机103通过上述的第一齿轮1041和第二齿轮1042与导风件102相连以驱动导风件102转动,配合盖105用于罩设第一齿轮1041和第二齿轮1042且与第一蜗壳1011配合。由此,有利于提高风道组件10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导风件102为导风板。导风板为一个,一个导风板设在气流通道h的出风端,通过一个导风板的转动可以实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b,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气流的导流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风道组件10,通过将导风件102可转动地设在气流通道h的出风端,导风件102转动时可便于调整出风面积,当导风件101较大程度地打开出风端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当导风件102打开的出风端的出风面积较小时,又有利于增大出风压力,实现远距离送风,导风效果好,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窗式空调器100的风道长度,减少了风量损失,提高了出风效果。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壳体20、室内风轮30、室内换热器4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

具体地,壳体20的外周壁上设有容纳槽c,壳体20通过容纳槽c分隔成室内部分201和室外部分202。例如,例如1-图4以及图4所示,壳体20的顶壁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容纳槽c,容纳槽c的左侧和右侧均敞开,壳体20通过容纳槽c沿前后方向间隔成室内部分201和室外部分202。

窗口内设有可移动地窗户,窗户的一部分可伸入到容纳槽c内,从而一方面可以起到对窗式空调器100的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窗户还可以封住窗口,在窗式空调器100工作时,避免室内换热后的气流从窗口排出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通过在壳体20的外周壁上设置容纳槽c,窗户的一部分可伸入到容纳槽c内。这样不仅便于将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到窗口内,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便于窗式空调器100与所述窗户相配合,便于使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后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室内部分201具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b,风道组件10设在室内部分201内且位于进风口a和出风口b之间,室内风轮30设在气流通道h内,室内换热器40设在室内部分201内且位于蜗壳101和进风口a之间。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和图11所示,室内部分201的前侧壁上设有进风口a,进风口a由多个网孔限定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出风口b从室内部分201的前侧壁向后倾斜地延伸到室内部分201的顶壁,室内的气流在室内风轮30的驱动下从进风口a进入到室内部分201内并与位于室内部分201内的室内换热器4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进入到蜗壳101的气流通道h,气流从气流通道h流出后从出风口b排出到室内环境中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通过设置上述的风道组件10,通过设置驱动电机103,并使得驱动电机103带动传动件104转动以驱动导风件102转动,从而可实现自动化,可以方便调节导风件102的导风角度,无需人工频繁操作格栅来调节角度,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驱动电机103控制导风件102的角度,驱动电机103可控地转动至任意角度,使得导风件102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至任意角度,同时还便于调整导风件102的转动频率,自动化程度高。此外,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过程中,可将导风件102、驱动电机103、传动件104与蜗壳101组装完成以后以使得风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安装到窗式空调器100的壳体20内,有利于提高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0包括相连的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具有夹角。

例如,参照图8和图9所示,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件之间具有夹角以限定出朝向出风口b的方向凹入的“V”形形状的室内换热器40。

由此,通过使得室内换热器40包括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且使得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具有夹角,有利于增大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能效。

可选地,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90°-175°。可选地,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1°、94°、98°、102°、115°、121°、120°、126°、130°、145°、150°、155°、160°、165°或170°等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过滤网50,过滤网50位于室内换热器40和进风口a之间以过滤从进风口a流入室内部分201的气流,由此,不但有利于提高排向室内的气流的纯净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室内的脏污等进入到室内换热器40而影响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过滤网50包括相连的第一过滤段501和第二过滤段502,第一过滤段501的至少一部分正对第一换热部分401,第二过滤段502正对第二换热部分402。例如,参照图8-图9所示,第一过滤段501和第二过滤段502相连以限定出“V”形形状的过滤网50,第一过滤段501的部分正对第一换热部分401,第一过滤段501的其余部分和第二过滤段502正对第二换热部分402。由此,有利于进一步避免室内的脏污等进入到室内换热器40而影响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此外,还可以减少涡流的产生,降低噪音。

具体地,第一过滤段501与第一换热部分401平行设置,第二过滤段502与第二换热部分402平行设置。由此,结构简单。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过滤段501和第一换热部分401之间的距离为d1,第二过滤段502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的距离为d2,d1和d2满足:0.9≤d1/d2≤1.2。例如,d1/d2为0.91、0.95、0.99、1、1.11等参数。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涡流的产生,降低噪音。

可选地,第一过滤段501和第二过滤段50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换热部分401和第二换热部分402之间的夹角相等。由此,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涡流的产生,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环形的装饰条70,装饰条70位于出风口b内,装饰条70的内端连接至气流通道h的出风端的端面,沿出风方向,装饰条70的外端朝向远离出风口b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当用户正对出风口b时,可直观地看到出风口b处的装饰条70,有利于提高装饰条70的装饰效果,给用户良好的视觉体验。

可选地,装饰条70的外端端面与出风口b的外端面平齐。由此,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外观,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可选地,装饰条70与蜗壳10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不但方便装饰条70与蜗壳101之间的拆装,而且在后续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若装饰条70意外损坏,还可以方便对装饰条70的更换,与装饰条70和蜗壳101一体式相比,无需连同蜗壳101一起更换,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具体地,装饰条70上设有卡扣701,蜗壳101上设有与卡扣701配合的卡槽e。例如,参照图6所示,装饰条70为注塑成型件,通过注塑工艺一体地注塑出具有卡扣701的装饰条70,蜗壳101上设置与卡扣701配合的卡槽e,通过装饰条70的卡扣701扣至卡槽e,从而实现装饰条70与蜗壳101之间的可拆卸相连。不但方便装饰条70与蜗壳101之间的拆装,而且在后续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若装饰条70意外损坏,还可以方便对装饰条70的更换,与装饰条70和蜗壳101一体式相比,无需连同蜗壳101一起更换,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密封组件60,密封组件60分别与窗户和窗口的内壁接触,密封组件60包括长度可变的第一连接部件601和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第一连接部件601包括固定部件6011和滑动块6012,固定部件601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容纳槽c内,滑动块6012与固定部件6011滑动配合。任一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与滑动块6012可拆卸连接,任意两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之间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密封组件60的长度。由此,通过使密封组件60包括第一连接部件601,第一连接部件601包括固定部件6011和滑动块6012,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固定部件6011将密封组件60安装到窗机上,便于密封组件60的设置,避免密封组件60发生丢失,而且通过滑动块6012与固定部件6011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以对第一连接部件601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密封组件60的密封长度进行调节,使密封组件60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窗户进行密封,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密封效果,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使用范围,从而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应用范围,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此外,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使任一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与滑动块6012可拆卸连接,任意两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结构灵活性,可以通过连接不同数量的第二连接部件602来调节密封组件60的长度,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密封长度的变化范围,便于使密封组件60与不同尺寸的窗户相适配,进一步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密封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使用范围。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密封组件60具有密封长度可变、使用方便等优点。

具体地,滑动块6012和第二连接部件602组成密封配合件,密封配合件以及固定部件6011相连,密封配合件可转动至伸出容纳槽c以止抵在窗口的内壁上。这样通过调节密封配合件的长度可以调节密封组件60的密封长度。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密封组件60还包括转动支座603,转动支座603固定在壳体20上,固定部件6011可转动地设在转动支座603上以使密封组件60可转动至收纳在容纳槽c内。这样不仅便于固定部件6011的安装设置,而且便于实现固定部件6011相对转动支座603的转动,便于对密封组件60进行收纳,便于减小密封组件60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固定部件6011上设有枢转轴,转动支座603上设有枢转孔,枢转轴与枢转孔转动配合。这样枢转轴和枢转孔3可以相互配合,便于实现固定部件6011的顺畅转动,便于提高固定部件6011转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密封组件60还包括角度定位组件,角度定位组件分别与转动支座603和固定部件6011配合、以在固定部件6011转动至设定角度时将固定部件6011定位在当前角度。这样可以将固定部件6011定位在特定的角度,例如定位固定部件60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45°或30°,便于用户根据需求对固定部件6011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使用性能。

更为具体地,如图10所示,角度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凸起60111和多个定位凹槽6031,转动支座603和固定部件6011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定位凸起60111,转动支座603和固定部件6011中的另一个设置多个定位凹槽6031。

进一步地,定位凸起60111设在固定部件6011上,多个定位凹槽6031设在转动支座603上。具体地,多个定位凹槽6031排布成圆环形,转动支座603转动时定位凸起60111可与多个定位凹槽6031切换配合,定位凸起60111与其中一个定位凹槽6031配合时以定位固定部件6011。这样可以利用定位凸起60111和定位凹槽6031对固定部件6011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便于提高固定部件6011的定位可靠性和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定位凸起60111为多个,多个定位凸起60111排布成环形,多个定位凸起60111与多个定位凹槽6031一一对应配合。这样可以使角度定位组件的受力更加平衡,便于提高角度定位组件的结构强度,便于提高角度定位组件的定位可靠性和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转动支座603包括相对设置的配合板6032,每个配合板6032的朝向彼此的端面设有凸起部,每个凸起部上设有枢转孔和多个定位凹槽6031。这样便于枢转孔和定位凹槽6031的加工设置,便于实现转动支座603与固定部件6011之间的转动配合。

可选地,固定部件601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配合凸起,每个配合凸起分别与转动支座603转动配合。这样便于枢转轴和定位凸起60111的设置,便于固定部件6011与转动支座603相配合,便于固定部件6011相对转动支座603进行转动。

具体地,密封组件60还包括滑动定位组件604,滑动定位组件604设在固定部件6011上且与滑动块6012配合、以将滑动块6012定位在当前位置。这样可以利用滑动定位组件604对滑动块6012进行定位,便于使密封组件60保持在特定的密封长度,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结构稳定性,便于实现密封组件60的可靠密封。

更为具体地,固定部件6011内设有滑动腔d,滑动块60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滑动腔d内。这样便于固定部件6011和滑动块6012的配合设置,便于滑动块6012相对固定部件6011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滑动定位组件604为旋转件,旋转件可旋转地穿设在固定部件6011且与固定部件6011螺纹配合,旋转件转动以调整旋转件伸入到滑动腔d内的部分的长度,旋转件可止抵在滑动块6012上以定位滑动块6012。这样用户通过旋转所述旋转件可以控制滑动块6012能否进行滑动,进一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滑动块6012的长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滑动腔d的内壁上设有滑动凸块,滑动块6012的外壁上设有与滑动凸块配合的滑动槽。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滑动凸块和滑动槽对滑动块6012的滑动进行定位和导向,便于使滑动块6012的滑动更加顺畅,而且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便于提高密封组件60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每个第二连接部件602包括插入部6021,每个第二连接部件602和滑动块6012均设有插入腔k,每个插入部6021可插拔地与插入腔k配合。这样便于相邻的第二连接部件602相连接,便于实现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的装配成型,进一步便于改变密封组件60的密封长度。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密封组件60还包括密封端盖605,密封端盖605用于密封离固定部件6011最远的插入腔k的开口端。这样不仅便于对离固定部件6011最远的插入腔k进行密封,提高第二连接部件602的密封性,而且可以使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具有相同的结构,便于第二连接部件602的加工制造,便于提高第二连接部件602的互换性。

当然,在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上可以添加标记,使多个第二连接部件602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具体地,密封组件60的顶壁设有密封海绵,所述窗户止抵在所述密封海绵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所述窗户与密封组件60直接接触,便于减少所述窗户与密封组件60的接触磨损,而且可以提高所述窗户与密封组件60之间的密封效果。

更为具体地,第一连接部件601和每个第二连接部件602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海绵的凹槽。这样便于所述密封海绵的设置,进一步便于提高所述密封海绵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为塑料、钣金、橡胶、硅胶或泡沫等材料件。特别地,密封组件60可以为塑料、钣金、橡胶、硅胶或泡沫等材料件。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壳体20包括底盘205、后箱体204和前箱体203,后箱体204固定在底盘205上,后箱体204内容纳有室外换热器。前箱体203固定在底盘205上,前箱体203与后箱体204前后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容纳槽c。这样不仅便于容纳槽c的形成,便于窗式空调器10与窗户4相配合,而且便于壳体20的加工制造,便于提高壳体20的外观美观性。

更为具体地,壳体20还包括中间隔板206,中间隔板206固定在底盘205上且位于容纳槽c内,中间隔板20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后箱体204和前箱体203配合。这样便于窗户的下表面止抵在中间隔板206上,便于窗式空调器100进行走线和排水,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转动支座603可安装至中间隔板206。具体地,中间隔板206上设有顶部敞开的放置空间207,转动支座603收纳至放置空间207内,固定部件6011设有容纳空间,密封组件60转动至伸出容纳槽c时、放置空间207的外侧边缘伸入到容纳空间使得密封组件60与中间隔板207大致平齐。从而使得密封组件60位于密封窗口的状态可与底盘205平行或者大体平行,降低密封组件60处于密封窗口的状态时相对窗口的高度,可以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