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308发布日期:2020-01-21 22:3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采暖炉。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电采暖炉已经逐渐的将传统的烧煤采暖炉取代,在室内取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电采暖炉一般包括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加热装置等结构,其中为了与室内的循环管路进行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端部均探出壳体一段距离,这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磕碰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采暖炉,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采暖炉,包括壳体、前盖、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设置于进水管外侧的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凹进壳体内侧的第一凹形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凹进壳体内侧的第二凹形结构,所述进水管的底部由第一凹形结构穿出,进水管的顶部连接有水平分路管,水平分路管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两侧的出水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凹形结构穿出;

每个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一个截止阀;

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位于壳体的轮廓的内侧,并且进水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

所述出水管的外端位于壳体的轮廓的内侧,并且出水管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利用截止阀将其中一个出水管封闭,依靠另一个出水管完成整个系统的水路循环,并且进水管与出水管均没有探出壳体的轮廓,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磕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隐藏前盖);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采暖炉,包括壳体1、前盖2、进水管3、出水管4以及设置于进水管3外侧的加热装置8,前盖2通过螺钉与壳体1连接,加热装置8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加热方式即可,如电磁加热线圈、ptc加热片等,壳体1底部设置有凹进壳体1内侧的第一凹形结构1a,壳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凹进壳体1内侧的第二凹形结构1b,进水管3的底部由第一凹形结构1a穿出,进水管3的顶部连接有水平分路管5,水平分路管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4,两侧的出水管4分别通过第二凹形结构1b穿出;

每个出水管4上均设置有一个截止阀6;

进水管3的底端位于壳体1的轮廓的内侧,并且进水管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3a,利用第一连接螺纹3a与回水管道连接。

出水管4的外端位于壳体1的轮廓的内侧,并且出水管4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4a,利用第二连接螺纹4a与出水管道连接。

进水管3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7,当系统发生堵塞的时候,液位传感器7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停止加热装置8的工作,避免干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利用截止阀6将其中一个出水管4封闭,依靠另一个出水管4完成整个系统的水路循环,并且进水管3与出水管4均没有探出壳体1的轮廓,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磕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