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9827发布日期:2020-02-18 13:14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可以说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烧水做饭,都离不开燃气灶。由于燃气灶使用的是易燃燃料,所以安全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家中有儿童的家庭来说。儿童淘气好动,玩耍时可能会无意中将家中的燃气灶开关打开,从而造成儿童被烫伤、燃气泄漏等意外发生。为了防止这一意外的发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在燃气灶的开关处外加一保护罩,使得儿童无法直接接触燃气灶开关,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2835472u和外观设计专利cn304493792s均公开了一种煤气灶开关保护罩。

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现有的这些保护罩在开启操作上的步骤均很简单,没有连续性,容易被儿童模仿,从而使得保护罩无法很好的发挥保护的作用。所以,燃气灶开关存在的完全隐患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该燃气灶开关保护罩防护性能高,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包括盖板和边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设燃气灶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盖板置于燃气灶开关旋钮与灶台之间;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合上时,所述燃气灶开关处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形成的闭合空间内;还包括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进行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一开关用于锁住或者松开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一开关锁住所述第二开关时,所述第二开关不可活动,以使得所述上盖无法从所述下盖上打开,所述第一开关松开所述第二开关时,所述上盖能够通过活动所述第二开关从所述下盖上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开关本体和第一开关盖;所述上盖侧壁凸出设有第一固接部,所述第一固接部与所述第一开关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本体限位于所述第一固接部与所述第一开关盖形成的空间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关本体限定在该空间内沿上盖的侧壁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按压端和扣合端,所述按压端用于供手指按压,所述扣合端与所述下盖扣合配合,从而锁紧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所述按压端与所述扣合端之间固设有第三转轴,所述上盖的侧壁凸出有第二固接部,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固接部;

所述第一开关本体又包括止挡部和手推部,所述手推部用于带动所述止挡部沿上盖侧壁上下移动,所述止挡部用于挡住所述第二开关按压端,以防止所述按压端被按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上还设置有弹簧和钢珠;所述第一固接部上设置有上卡位孔和下卡位孔,所述上卡位孔和下卡位孔的直径均小于钢珠直径,所述上卡位孔和所述下卡位孔均用于卡顶钢珠;所述弹簧一端抵顶着钢珠,另一端抵顶着所述第一开关靠近上盖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关本体向上滑动使所述钢珠卡顶于所述上卡位孔时,所述止挡部脱离所述按压端,所述第一开关本体向下滑动使所述钢珠卡顶于所述下卡位孔时,所述止挡部挡住所述第二开关按压端。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端与所述上盖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以使得手指松开所述按压端时,所述复位机构复位,从而带动所述按压端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端靠近所述上盖侧壁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复位机构的一端抵顶着所述第一限位孔,另一端抵顶至所述上盖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包括第一下盖和第二下盖;所述第一下盖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下盖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扣合配合;

所述第一下盖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下盖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凹槽,以使得所述第一下盖与所述第二下盖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刚好对接形成所述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扣槽,所述第四连接端上设置有弹性扣,所述扣槽与所述弹性扣扣合配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包括上盖、下盖、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安装时,将燃气灶的转动杆穿设于下盖上的安装孔内,从而使得下盖的盖板置于燃气灶开关按钮与灶台之间;当上盖与下盖合上时会形成闭合空间,从而使得燃气灶的开关旋钮锁紧于该闭合空间内,进而防止儿童直接触碰;当需要使用时,操作者需要开启第一开关,才能解锁第二开关;第二开关解锁后,操作者开启第二开关,便可使得上盖与下盖分离,从而使得燃气灶开关裸露出来,供用户使用。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需要经过两个步骤方可完成。对于儿童来说,打开保护罩的操作过于复杂,从而使得该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很好地发挥了其防护的作用,实现了安全可靠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一较优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安装示意图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一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爆炸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盖;11、第一下盖;111、第一凹槽;112、第一连接端;113、第二连接端;12、第二下盖;121、第二凹槽;122、第三连接端;123、第四连接端;2、上盖;21、第一固接部;22、第二固接部;23、上卡位孔;24、下卡位孔;3、第一开关;31、第一开关本体;311、止挡部;312、手推部;3121、第二限位通孔;32、第一开关盖;4、第二开关;41、按压端;411、第一限位孔;42、扣合端;5、安装孔;6、转动杆;7、开关旋钮;8、灶台;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3、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包括下盖1、上盖2、第一开关3和第二开关4。下盖1又包括盖板和边沿。其中,下盖1上开设有安装孔5,燃气灶的转动杆6穿设于该安装孔5中,从而使得下盖1的盖板置于燃气灶开关旋钮7与灶台8之间。当上盖2与下盖1合上时,燃气灶开关处于上盖2与下盖1形成的闭合空间内。其次,上盖2与下盖1通过第一开关3和第二开关4进行开启和闭合,第一开关3用于锁住或者松开第二开关4,第二开关4用于控制上盖2与下盖1的开启和闭合;第一开关3锁住第二开关4时,第二开关4不可活动,以使得上盖2无法从下盖1上打开,第一开关3松开第二开关4时,上盖2能够通过活动第二开关4从下盖1上打开。

安装时,将燃气灶的转动杆6穿设于下盖1上的安装孔5内,从而使得下盖1的盖板置于燃气灶开关按钮7与灶台8之间;上盖2与下盖1合上时会形成闭合空间,从而使得燃气灶的开关旋钮7锁紧于该闭合空间内,防止儿童直接触碰;当需要使用时,操作者需要开启第一开关3,才能解锁第二开关4;第二开关4解锁后,操作者开启第二开关4,便可使得上盖2与下盖1分离,从而使得燃气灶开关裸露出来,供用户使用。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需要经过两个步骤方可完成。对于儿童来说,打开保护罩的操作过于复杂,从而使得该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很好地发挥了其防护的作用,实现了安全可靠的目的。而对于非儿童操作者来说,打开保护罩的操作只需要两个步骤,操作并不算复杂,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在保证高防护性能的同时,也没有给操作者增加使用的负担。

在现有技术中,安装时,先将煤气灶的开关旋钮7拧下来,然后将燃气灶的转动杆6穿过下盖的安装孔5,其次再将之前拧下来的开关旋钮7安装上去。如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简化操作,方便用户安装,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下盖1包括第一下盖11和第二下盖12;第一下盖11与第二下盖12可转动连接,第一下盖11与第二下盖12可以绕着转轴相互分离或者靠近;第一下盖11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第二下盖12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凹槽121,当第一下盖11与第二下盖12相互靠近时,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刚好对接形成安装孔5,供燃气灶的转动杆6穿设。如此一来,用户在安装时,不需要将开关旋钮7拧下来,便可以实现安装的目的,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现实生活中开关旋钮7一般成圆形,所以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下盖11和第二下盖12均为半圆形,且直径相同;其中,第一下盖11的直径边缘的中点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11,对应地,第二下盖12的直径边缘的中点处设置有与第一凹槽111对称的第二凹槽121;优选地,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均为半圆凹槽,且直径相同,由此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便组成一圆形安装孔5。该安装孔5的直径大于燃气灶的转动杆6的直径。更进一步地,第一下盖11包括第一连接端112和第二连接端113,第二下盖12包括第三连接端122和第四连接端123,第一下盖11的第一连接端112与第二下盖12的第三连接端122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第一下盖11的第二连接端113与第二下盖12的第四连接端123通过卡扣式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二连接端113上设置有扣槽,第四连接端123上设置有弹性扣。

如图4所示,为了与下盖1的形状配合,本实施例优选上盖2的横截面也为圆形,上盖2与下盖1共同组成一圆柱形的空间,且该圆柱形空间的高度要高于燃气灶开关的整体高度,以便于放置燃气灶开关。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与下盖1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多对“第一开关3和第二开关4”组合来实现,也可以是,上盖2与下盖1之间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第一开关3和第二开关4,如图1所示,上盖2绕铰接处被打开或者被合上。

如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重开关对燃气灶开关进行封锁,用第一开关3锁紧或者松开第二开关4,用第二开关4控制上盖2与下盖1的开启和闭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3包括第一开关本体31和第一开关盖32,第一开关本体31又包括止挡部311和手推部312。其次,上盖2侧壁凸出有第一固接部21,该第一固接部21与第一开关盖32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卡扣式结构进行连接,第一开关盖32上设置有弹性扣,第一固接部21上设置有扣槽,扣槽与弹性扣相互配合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开关本体31则被限位于第一固接部21与第一开关盖32形成的空间内;在该空间内,用户用手去推动手推部312,第一开关本体31可以相对于上盖2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止挡部311相对于上盖2上下移动,以解锁第二开关4。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开关4包括按压端41和扣合端42;其中,按压端41用于供手指按压,扣合端42与下盖1扣合配合;按压端41与扣合端42之间固设有第三转轴,上盖2侧壁上凸出有第二固接部22,第三转轴可转动安装于第二固接部22上。根据杠杆原理,当手指向靠近上盖2的方向按下按压端41时,第二开关4绕第三转轴转动,扣合端42就会翘起,与下盖1分离,从而实现上盖2与下盖1的分离。所以,在关闭状态时,第一开关本体31上的止挡部311置于按压端41与上盖2之间,当手指按下按压端41时,由于止挡部311的阻挡,按压端41不会靠近上盖2,即扣合端42不会与下盖1分离,从而使得上盖2与下盖1无法分开,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为了后续进行扣合,则需要在第二开关4上设置复位机构,即当上盖2与下盖1分离后,利用复位机构使得第二开关4又恢复成初始状态,以便使用完毕后上盖2与下盖1的再次扣合。本实施例中,在按压端41与上盖2之间设置一复位机构,以使得手指松开按压端41时,复位机构复位,从而带动按压端41复位。该复位机构优选为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为压缩弹簧,按压端41靠近上盖2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孔411,第一弹簧9的一端抵顶着第一限位孔411中,其另一端抵顶至上盖2侧壁。开盖时,向上推动手推部312,并保持住,然后按下按压端41,扣合端42翘起,向上提起上盖2,实现上盖2与下盖1的分离;合盖时,向上推动手推部312,并保持住,然后向下用力按下上盖2利用第一弹簧9的收缩和复位,使得扣合端42与下盖1扣紧(或者按下按压端41,将上盖下移与下盖贴合后,放开按压端41,利用第一弹簧9的收缩和复位,使得扣合端42与下盖1扣紧)。

此外,第二开关还有另一种设置方式,图未示。在扣合端设置一拉环,将复位机构设置在扣合端与上盖侧壁之间,当向远离上盖的方向拉拉环时,扣合端远离上盖,从而实现上盖与下盖的分离。其中,该复位机构优选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优选为拉伸弹簧。

由上述的开盖和合盖步骤可以看出这两个过程均需要先向上推动手推部,对第二开关进行解锁,并用手指维持解锁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第二开关的开启步骤。为了使得步骤变得简化,方便用户使用,本实施例在第一开关处设置卡位结构,使得向上推动手推部后,放开手指,手推部仍然卡在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3上还包括复位件和第二限位通孔3121,其中第二限位通孔3121设于手推部312靠近上盖2的一侧。对应地,上盖2的第一固接部21设置有上卡位孔23;其中,上卡位孔23设于手推部312处于上方时上盖2侧壁对应第二限位通孔3121的高度位置处;复位件的一端抵顶于第二限位通孔3121内,另一端设置为曲面,抵顶至上盖2侧壁或者上卡位孔23的边缘。合盖状态下,复位件被压缩,置于第二限位通孔3121与上盖2侧壁之间;当需要开盖时,手指用力向上推动手推部312,复位件跟着向上移动,直至遇到上卡位孔23,复位件被卡放于上卡位孔23的边缘与第二限位通孔3121之间,放开手指后,手推部312也不会掉下来。只有再次用手指向下用力推动手推部312,手推部312才会下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由于手推部312处于下方时,复位件与上盖2侧壁是曲面接触,所以复位件与上盖2侧壁之间的接触可能并不很稳定。于是,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下卡位孔24,下卡位孔24设于手推部312处于下方时上盖2侧壁对应第二限位通孔3121的高度位置处。如此一来,当用力向上推动手推部312时,手推部312限位于上卡位孔23;当用力向下推动手推部312时,手推部312限位于下卡位孔24。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复位件优选由第二弹簧10和钢珠13组成,第二弹簧10一端抵顶着第二限位通孔3121,其另一端抵顶着钢珠13的一侧,钢珠13的另一侧则抵顶着上卡位孔23或者下卡位孔24的边缘。在钢珠13从上卡位孔23至下卡位孔24之间往返的途中,由于上盖2的侧壁比卡位孔要凸出,从而压缩第二弹簧10,以使得第二弹簧10与钢珠13被压缩进第二限位通孔3121内,又由于钢珠13会抵顶着上盖2的侧壁,所以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簧10与钢珠13能够整体一起被稳定地沿上盖2的侧壁上下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开关保护罩的安装使用如下:

安装时,解开第一下盖11与第二下盖12之间的卡扣式结构,使得第一下盖11与第二下盖12绕第一转轴转动,相互远离;然后将下盖1卡放入燃气灶开关旋钮与灶台之间的间隙中,燃气灶转动杆6置于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组成的安装孔5中;在关闭卡扣式结构,从而完成保护罩的安装。

使用时,向上推动第一开关3的手推部312,直至手推部312被卡住在上方,从而使得第一开关3的止挡部311远离第二开关4的按压端41,实现对第二开关4的解锁;用手指按下按压端41,使得扣合端42远离下盖1,从而可以实现下盖1与上盖2的分离。

使用完毕后,向下用力按压上盖2或者按住按压端41向下移动上盖2,使得扣合端42靠近下盖1并扣上,从而合上上盖2与下盖1;然后,用力向下推动第一开关3的手推部312,对第二开关4进行锁紧,以防儿童轻易地将保护罩打开。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