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766发布日期:2020-05-20 02:5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油汀由于导热油量大,存在很大的热惯性,升温缓慢。另外现有的电热油汀多是片腔式结构,结构复杂,片腔式油散热器焊接面多,可能泄漏点多;装配环节效率都较低,制造周期较长;长期使用易出现焊点漏油等质量问题。

在油汀倒置或倾倒时,内部的加热管容易露出油液面,此时通电加热,露出油液面的加热管温度非常高,可致使附近导热油气化,或者使其附近的焊点炸裂,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惯性小、不易漏油并可避免加热管无油加热的电热油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包括:翅片管式散热器、储油箱、循环泵、控制器、电加热室,其中,

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包括入腔室、至少1片翅片管及出腔室;所述入腔室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下端;所述出腔室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上端;

所述翅片管包括多孔管及设置在所述多孔管左、右两侧面上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多孔管内设有多个供导热油流通的介质通道;所述入腔室和所述出腔室通过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所述储油箱内储存有导热油;

所述储油箱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入口;

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电加热室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入腔室;

所述出腔室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箱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内设有电热元件;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元件及所述循环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翅片管上、下两端的主片,所述主片上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翅片管的多个定位孔。多个翅片管组装在一起,获得更大的散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多孔管前后侧分别设有用于插装配合的凸起及凹槽,多个翅片管前后插接组装在一起,可以较上述方案获得更宽更大的散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可以为波纹形、平直形,三角形,其间距可根据设计要求调整。

优选地,所述电热元件与所述循环泵连锁控制,只有循环泵正常工作时电热元件才能工作,避免了因为电热元件露出油面干烧导致导热油气化引起火灾的危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组装简单,无复杂的焊接工艺,与原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导热油的用量,由于采用循环泵循环,升温速度快克服了传统油汀升温慢的缺点。电热元件与循环泵连锁控制,只有在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加热,消除了导热油因电热元件露出油面发生汽化引起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翅片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翅片管的立体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翅片管式散热器,

1-1、入腔室;

1-2、翅片管;

1-2-1、多孔管;

1-2-2、凹槽;

1-2-3、凸起;

1-2-4、翅片;

1-3、出腔室;

2、储油箱,

3、循环泵,

4、电加热室,

5、控制器,

6、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3所述,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包括:翅片管式散热器1、储油箱2、循环泵3、电加热室4、控制器5、其中,

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包括入腔室1-1、至少1片翅片管1-2及出腔室1-3;所述入腔室1-1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下端;所述出腔室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上端;

所述翅片管1-2包括多孔管1-2-1及设置在所述多孔管左、右两侧面上的多个散热翅片1-2-4;所述多孔管内设有多个供导热油流通的介质通道;所述入腔室1-1和所述出腔室通过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所述储油箱2内储存有导热油;

所述储油箱2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

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电加热室4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4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入腔室1-1;

所述出腔室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箱2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4内设有电热元件;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元件及所述循环泵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翅片管1-2上、下两端的主片6,所述主片上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翅片管1-2的多个定位孔。多个翅片管1-2组装在一起,获得更大的散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多孔管前后侧分别设有用于插装配合的凸起1-2-3及凹槽1-2-2,多个翅片管1-2前后插接组装在一起,可以较上述方案获得更宽更大的散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可以为波纹形、平直形,三角形,其间距可根据设计要求调整。

优选地,所述电热元件与所述循环泵3连锁控制,只有循环泵3正常工作时电热元件才能工作,避免了因为电热元件露出油面干烧导致导热油气化引起火灾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组装简单,无复杂的焊接工艺,与原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导热油的用量,由于采用循环泵循环,升温速度快克服了传统油汀升温慢的缺点。电热元件与循环泵连锁控制,只有在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加热,消除了导热油因电热元件露出油面发生汽化引起火灾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式散热器、储油箱、循环泵、控制器、电加热室,其中,

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包括入腔室、至少1片翅片管及出腔室;所述入腔室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下端;所述出腔室设置在所述翅片管的上端;

所述翅片管包括多孔管及设置在所述多孔管左、右两侧面上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多孔管内设有多个供导热油流通的介质通道;所述入腔室和所述出腔室通过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所述储油箱内储存有导热油;

所述储油箱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入口;

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电加热室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入腔室;

所述出腔室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箱的入口;

所述电加热室内设有电热元件;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元件及所述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式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翅片管上、下两端的主片,所述主片上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翅片管的多个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前后侧分别设有用于插装配合的凸起及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可以为波纹形、平直形,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与所述循环泵连锁控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循环翅片管式散热油汀,包括:翅片管式散热器、储油箱、循环泵、控制器、电加热室,翅片管式散热器包括入腔室、至少1片翅片管及出腔室;翅片管的下端设有入腔室、上端设有出腔室;翅片管包括多孔管及多个散热翅片;多孔管内设有介质通道;入腔室和出腔室通过介质通道连通;储油箱的出口连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连接电加热室的入口;电加热室的出口连接入腔室;出腔室连接储油箱的入口;所述电加热室内设有电热元件;控制器连接电热元件及循环泵,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导热油的用量,升温速度快。电热元件与循环泵连锁控制,消除了因电热元件露出油面干烧引发火灾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涛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