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5787发布日期:2020-04-24 22:0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管道扰流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管是冷凝器中的必要元件之一,一般安装在管体内搅动水流从而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螺旋纽带装置是常用的扰流器,螺旋纽带装置安装在凝汽器铜管内,热交换管工作时,大量的冷却水在铜管内流动,它利用水的流速驱动螺旋纽带长期在铜管内自身旋转,旋转着的螺旋纽带改变了管内水的流动状态,缩小了层流边层,管内水在纽带的作用下形成涡流,对层流边层产生扰动,使碳酸钙水垢不能在管壁上滞留而带出水管,起到长期保持体管内壁干净无垢。扰流器安装时,需要保证其在管体内完全固定,否则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安装前管体也需要着重清洁,避免具有水垢损坏扰流器,另外安装完后需检查以保证器件能正常使用。目前的扰流器已经十分完善,但是安装不便,需要多次调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器,包括安装件和加固连接件,安装件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螺旋纽带安装在转轴上,安装件通过其端面连接的多个安装杆装夹在管体内壁上,安装件的另一端面连接有加固连接件,加固连接件表面设有开口并通过开口安装有多个支撑块,加固连接件内穿设有螺纹杆,通过螺纹杆调节使多个支撑块撑开并与管体内壁接触,从而将扰流器在热交换管管体内壁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是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包括安装件、螺旋纽带、转轴和加固连接件,所述安装件为中空的圆筒,安装件的一端固接有多个安装杆,多个安装杆沿安装件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安装杆沿安装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向安装件外部倾斜以将安装件装夹在管体的内壁;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件内部,螺旋纽带安装在转轴上并能与转轴同步转动,螺旋纽带与安装杆位于安装件的同一侧,所述加固连接件设置在安装件的另一侧以固定安装件在管体内壁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固连接件为中空圆筒,加固连接件的端面与安装件的端面通过多个连杆连接,所述加固连接件的筒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开口内活动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一侧板面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加固连接件的筒壁铰接,调节杆的杆体与加固连接件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支撑块朝向加固连接件轴线的一面开设有螺纹,加固连接件内还穿设有用于调节多个支撑块的螺纹杆,螺纹杆的杆体从一端到另一端直径均匀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块为扇形板,支撑块的外圆侧面设有齿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一端开设有插槽,螺旋纽带插设在插槽内并通过销钉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旋纽带的叶面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旋纽带为螺旋叶片,螺旋纽带绕转轴设置并固定安装在转轴的轴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多个搅流板,所述搅流板为螺旋板,多个搅流板的一端与转轴末端连接,搅流板与转轴之间具有夹角以形成锥状的搅流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流伞的锥角范围为70°-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杆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安装在安装件内壁。

有益效果

1、加固连接件为中空筒,筒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两个或三个开口,开口内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为扇形板且其外圆侧面设有齿牙,支撑块的一面与调节杆铰接,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筒壁上,所述调节杆的杆体与加固连接件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多个支撑块在加固连接件的中轴处聚合,支撑块朝向加固连接件轴心的一面设有螺纹,螺纹杆穿设在加固连接件内,螺纹杆为从一端到另一端直径均匀增加的杆体,螺纹杆与多个支撑块设有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纹杆,可使多个支撑块向外部撑开,以使多个支撑块外圆侧面通过齿牙顶在热交换管的内壁上以固定加固连接件和安装件的整体位置。

2、螺旋纽带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转轴末端设置插槽,将螺旋纽带插如插槽中并通过螺钉固定,螺旋纽带采用现有的即可,螺旋纽带的螺旋面上开设条形孔,螺旋纽带在水流冲击下不断旋转,在螺旋纽带表面以及条形孔的作用下搅乱水流;二是螺旋纽带采用螺旋叶片,螺旋纽带沿转轴轴体绕设,转轴迎向水流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流板形成的搅拌伞,搅流板为螺旋板,水流带动搅拌伞以及螺旋纽带转动,通过搅拌伞和螺旋纽带搅乱水流,从而提高热交换管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扰流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扰流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扰流器的加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扰流器的加固连接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安装件,2、螺旋纽带,3、转轴,4、加固连接件,5、安装杆,6、连杆,7、支撑块,8、调节杆,9、弹簧,10、螺纹杆,11、搅流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螺旋纽带式扰流器,包括安装件1、螺旋纽带2、转轴3和加固连接件4,所述安装件1为中空圆筒,安装件1的一端固接有多个安装杆5,安装杆5的自由端向安装件1的外部倾斜,以使安装件1能通过多个安装杆5的外撑固定在热交换管的内壁,安装件1内穿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轴体上安装有至少两个轴承,轴承通过多个杆体连接在安装件1的内壁上,转轴3与安装件1同轴,转轴3位于多个安装杆5之间的轴体上设置有螺旋纽带2,所述螺旋纽带2的安装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转轴3的末端设置有插槽,螺旋纽带2为常用的螺旋状叶片,螺旋纽带2的一端插设在插槽内并通过螺钉加固,螺旋纽带2的叶片上开设有条形开口,水流带动螺旋纽带2旋转时,螺旋纽带2转动会搅动水流,同时条形开口对搅动水流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提高扰流器的扰流效果;二是采用螺旋蛟龙叶片作用螺旋纽带2,螺旋蛟龙叶片绕转轴3设置,转轴3的端部设置有搅流伞11,所述搅流伞11由多个搅流板组成,搅流板为螺旋状的长条板,搅流板一端固接在转轴3的末端并与转轴3之间具有夹角,多个搅流板沿转轴3的圆周方向分布从而组成镂空锥状的搅流伞11,水流带动搅流伞11和螺旋纽带2同步转动,具有很高的扰流效果。

所述安装杆6和螺旋纽带2设置在安装件1的一侧,安装件1的另一侧通过多个连杆6安装有加固连接件4,所述加固连接件4为中空筒体,加固连接件4的筒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图示为3个开口的形式,开口内活动设置有呈扇形板状的支撑块7,支撑块7的外圆侧面上设有齿牙,支撑块7的侧板面设有铰接有调节杆8,调节杆8的另一端铰接于加固连接件4的内壁上,调节杆8的杆体与加固连接件4的内壁通过弹簧9连接,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多个支撑块7在各自的弹簧9和连杆6的作用下向加固连接件4的轴线靠拢,所述支撑块7朝向加固连接件4的轴线的内侧面设有螺纹,加固连接件4内穿设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直径从一端到另一端均匀增大,螺纹杆10从加固连接件4远离安装件1的一端伸入,其小直径端从多个支撑块7之间旋入,通过对螺纹杆10的位置调节,使螺纹杆10将多个支撑块7互相远离,即支撑块7的外圆侧面撑开,通过外部齿牙顶在热交换管的内壁,从而将本申请的扰流器充分固定,避免因水流或者水垢等原因导致扰流器使用过程中位置变动,影响扰流效果。

使用时将扰流器插入热交换管的管道中,通过多个向外倾斜扩张的安装杆5将其装夹在热交换管内壁上,调节螺纹杆10,螺纹杆10将多个支撑块7撑开使支撑块7外圆面的齿牙顶在热交换管的内壁上,从而将扰流器在热交换管内的位置固定,水流经过扰流器时,带动螺旋纽带2转动,螺旋纽带2通过转轴3安装在安装件1的内部,避免热交换管内产生水垢,转轴3与安装件1之间设有至少两个轴承,以保证转轴3的结构稳固,避免因热交换管内具有的少量水垢对扰流器的破坏;螺旋纽带2与搅流伞11可充分搅动水流,所述搅流伞11的锥角为70°-160°,可根据热交换管或者扰流器规格做适应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