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853发布日期:2020-05-20 03:1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锻造生产线加热炉上料都是人工摆料,人工摆料效率低下,耗费人力,易造成作业员的疲劳,且容易出错。

该工位为锻造线上料工序,使用设备为中频感应加热炉,该加热炉工作原理为感应加热,利用中频交替变换使材料内部产生涡流,从而达到加热材料的目的,但是中频炉的电辐射对人体伤害很大,例如,(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国内外研究证实,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危害主要出现在射频电磁场。当射频电磁场的场强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对人体发生作用。在射频作用下,人体吸收电磁辐射能后,其能量便转化为热能。只有当超过体温调节能力时,才使温度平衡功能失调,引起体温升高,因而产生生理功能紊乱与病理变化等生物效应。(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已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翻料斗、储料仓、阶梯上料机构和输料机构,所述翻料斗由两块底板和两块壁板焊接而成,所述翻料斗用于承料、将料棒翻至储料仓;所述储料仓与所述翻料斗铰接,所述储料仓由仓底板、第一仓壁板、第二仓壁板、第三仓壁板焊接而成,所述储料仓上方具有接料口,下方具有安装孔;所述阶梯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料仓的安装孔内,所述阶梯上料机构由第一动滑板、第一定滑板、第二动滑板、第二定滑板、第三动滑板依次滑动连接,料棒通过第一动滑板沿第一定滑板送到第二动滑板上,再通过第二动滑板沿第二定滑板送到第三动滑板上,最后通过第三动滑板沿第三仓壁板送到输料机构上;所述输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仓壁板外侧,用于接收由所述阶梯上料机构送来的料棒,并且转运至加热炉。

作为优选,所述翻料斗的两块所述底板的一边垂直焊接,两块所述壁板相邻的两边分别与两块所述底板的一边垂直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仓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所述仓底板的一边与所述翻料斗铰接,所述仓底板的背面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仓底板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所述第一仓壁板、第二仓壁板分别焊接在所述仓底板铰接边相邻的两条边上,所述第三仓壁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第二仓壁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上料机构中的第一定滑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第二仓壁板上,所述第二定滑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第二仓壁板上,所述第一动滑板与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定滑板和仓底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组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动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板和所述第二定滑板之间,所述第三动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定滑板和所述第三仓壁板之间;所述第二动滑板、第三动滑板通过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三立柱、第四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处于所述输料机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输料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输送轨道和输送链,所述输送链安装在输送轨道上,所述输料机构由电机带动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仓内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翻料斗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传感器用来检测储料仓内是否有料棒,当检测到无料棒后,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翻料斗沿铰接边向所述储料仓中翻料。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上料机构由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油缸带动运行,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处于所述连接板组件下方,通过所述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上下运动推动所述连接板组件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动滑板上下滑动;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连接板上,通过所述油缸上下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板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动滑板、第三动滑板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仓壁板、第二定滑板、第一定滑板与所述储料仓底依次由高到低呈阶梯状设置;当第一动滑板、第二动滑板、第三动滑板处于起点位置时,所述连接板组件与所述储料仓底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动滑板低于所述第一定滑板,所述第二动滑板低于所述第一定滑板,所述第三动滑板低于所述第二定滑板;当第一动滑板、第二动滑板、第三动滑板处于终点位置时,所述第一动滑板高于所述第一定滑板,所述第二动滑板高于所述第二定滑板,所述第三动滑板高于所述第三仓壁板。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仓底板与连接板组件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动滑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动滑板的宽度大于一个料棒的直径小于两个料棒的直径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不需要作业员摆料,首先规避了摆料作业员长时间接受电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节省了部分开支,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中,翻料斗负责向储料仓翻料,储料仓内的料棒通过阶梯上料机构连续、有序的上料,使得料棒在输送链上都能统一方向的乘输送链向加热炉送料,这样连续的、有序的上料,使得加热炉内的温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保证制备的产品质量均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方向的投影图;

图3为图1中沿b方向的投影图;

图4为图1中沿c方向的投影图。

附图标记:

翻料斗1、储料仓2、阶梯上料机构3、输料机构4、底板11、壁板12、仓底板21、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第三仓壁板24、第一动滑板31、第一定滑板32、第二动滑板33、第二定滑板34、第三动滑板35、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连接板组件6、连接板7、第三立柱53、第四立柱54、连接件8、输送轨道41、输送链42、第二气缸91、第三气缸92、油缸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翻料斗1、储料仓2、阶梯上料机构3和输料机构4,所述翻料斗1由两块底板11和两块壁板12焊接而成,所述翻料斗1的两块所述底板11的一边垂直焊接,两块所述壁板12相邻的两边分别与两块所述底板11的一边垂直焊接,所述翻料斗1用于承料、将料棒翻至储料仓2;所述储料仓2与所述翻料斗1铰接,所述储料仓2由仓底板21、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第三仓壁板24焊接而成,所述储料仓2上方具有接料口,下方具有安装孔,所述储料仓2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所述阶梯上料机构3设置在所述储料仓2的安装孔内,所述阶梯上料机构3由第一动滑板31、第一定滑板32、第二动滑板33、第二定滑板34、第三动滑板35依次滑动连接,料棒通过第一动滑板31沿第一定滑板32送到第二动滑板33上,再通过第二动滑板33沿第二定滑板34送到第三动滑板35上,最后通过第三动滑板35沿第三仓壁板24送到输料机构4上;所述输料机构4设置在所述第三仓壁板24外侧,所述输料机构4包括输送轨道41和输送链42,所述输送链42安装在输送轨道41上,所述输料机构4由电机带动运行,用于接收由所述阶梯上料机构3送来的料棒,并且转运至加热炉。

如图1-2所述,所述仓底板21的一边与所述翻料斗1铰接,所述仓底板21的背面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仓底板21的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所述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分别焊接在所述仓底板21铰接边相邻的两条边上,所述第三仓壁板24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上。

如图1-4所示,所述阶梯上料机构3中的第一定滑板32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上,所述第二定滑板34的两边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仓壁板22、第二仓壁板23上,所述第一动滑板31与连接板组件6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定滑板32和仓底板21之间,所述连接板组件6通过连接件8与所述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动滑板33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板32和所述第二定滑板34之间,所述第三动滑板35设置在所述第二定滑板34和所述第三仓壁板24之间;所述第二动滑板33、第三动滑板35通过连接板7焊接成一体结构,所述连接板7通过连接件8与第三立柱53、第四立柱54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立柱53、第四立柱54处于所述输料机构4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输料机构4。

如图2-4所示,所述阶梯上料机构3由第二气缸91、第三气缸92和油缸93带动运行,所述第二气缸91和所述第三气缸92处于所述连接板组件6下方,通过所述第二气缸91、第三气缸92上下运动推动所述连接板组件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动滑板31上下滑动;所述油缸93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连接板7上,通过所述油缸93上下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板7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动滑板33、第三动滑板35上下滑动。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三仓壁板24、第二定滑板34、第一定滑板32与所述储料仓2底依次由高到低呈阶梯状设置;当第一动滑板31、第二动滑板33、第三动滑板35处于起点位置时,所述连接板组件6与所述储料仓2底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动滑板31低于所述第一定滑板32,所述第二动滑板33低于所述第一定滑板32,所述第三动滑板35低于所述第二定滑板34;当第一动滑板31、第二动滑板33、第三动滑板35处于终点位置时,所述第一动滑板31高于所述第一定滑板32,这样使第一动滑板31上的料棒能越过第一定滑板32滚落到第二动滑板33上,所述第二动滑板33高于所述第二定滑板34,这样使第二动滑板33上的料棒能先到达第二定滑板34上,在第三动滑板向下滑动后料棒从第二定滑板34滚落到第三动滑板35上,所述第三动滑板35高于所述第三仓壁板24,这样使第三动滑板35上的料棒能越过第三仓壁板24滚落输送链42上。

如图4所示,所述仓底板21与连接板组件6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动滑板33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动滑板35的宽度大于一个料棒的直径小于两个料棒的直径和,这样使第二动滑板33和第三动滑板35上的料棒均沿同一方向平躺。

所述储料仓2内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翻料斗1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传感器用来检测储料仓2内是否有料棒,当检测到无料棒后,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翻料斗1沿铰接边向所述储料仓2中翻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叉车运送一定的料棒放置于翻料斗1中,通过第一气缸将翻料斗1中的料棒翻置于储料仓2中,由于储料仓2上宽下窄,所以料棒都会沉积在底部。

其次,储料仓2内设置有阶梯上料机构3,启动第二气缸91、第三气缸92,带动第一动滑板31上下滑动,从而使第一动滑板31上的料棒沿第一定滑板32上移滚落至第二动滑板33上,由于第二动滑板33的宽度小于两个料棒的直径和大于一个料棒的直径,所以,在第二动滑板33上的料棒均沿一个方向平躺,启动油缸93,带动第二动滑板33、第三动滑板35上下滑动,从而使平躺在第二动滑板33上的料棒上移滚落至第二定滑板34上,而后随着第三动滑板35的下滑,料棒滚落至第三动滑板35上,由于第三动滑板35的宽度小于两个料棒的直径和大于一个料棒的直径,所以,在第三动滑板35上的料棒均沿一个方向平躺,第三动滑板35上的料棒沿第三仓壁板24上移滚落至输送链42上,此时料棒均沿输送链42的输送方向平躺。

最后,料棒通过输送链42运送至加热炉。

此外,储料仓2内设置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储料仓2内无料棒后,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带动翻料斗1向储料仓2翻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