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9382发布日期:2020-05-12 19:0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热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泵热水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跟传统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机器相比,热泵热水机以其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众多优点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现有的热泵热水器的水嘴一般都是伸出于壳体之外,这样子在运输过程中,包装出现破损的时候,热泵热水器的水嘴容易磕碰到,从而导致水嘴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嘴伸出于壳体之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壳体、内胆、盘管和空气能热泵系统,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内胆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盘管设置于所述内胆中,所述盘管的工质进口端和工质出口端均伸出所述壳体之外,并与所述空气能热泵系统连接,所述内胆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安装部,各所述安装部中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进水嘴和所述出水嘴均穿过各所述定位孔,并伸出于安装部中。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呈“凵”字型结构,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凵”字型安装部的底部上。

可选地,所述进水嘴和所述出水嘴与各所述定位孔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磨损的密封垫。

可选地,各所述“凵”字型安装部的底部上均设置垫片并用于加强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嘴以及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进水嘴伸入所述内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嘴进入到内道的水向下引流。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方便搬运的水箱扣手。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还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的地脚。

可选地,所述内胆中设置有用于排放污水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之外。

可选地,所述壳体侧侧壁设置有测温口,所述测温口中设置有测温棒,所述测温棒伸入所述内胆中并位于所述盘管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镁棒的镁棒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热水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热泵热水器,在使用的时候,将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到安装部中,并与进水嘴连接,出水管的一端伸入另一安装部中,并与出水嘴连接,水从进水管道内道中,空气能热泵系统运行,通过盘管对内道中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部,并且内胆的进水嘴和出水嘴均在安装部中,即,进水嘴和出水嘴没有伸出于壳体之外,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避免磕碰到进水嘴或者出水嘴,从而导致进水嘴和出水嘴的损坏,保证了热泵热水器安装时,没有出现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11—腔体12—安装部

13—水箱扣手14—地脚15—测温口

16—测温棒17—镁棒口18—负压阀口

20—内胆21—进水嘴211—挡板

22—出水嘴23—排污管30—盘管

31—工质进口32—工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壳体10、内胆20、盘管30和空气能热泵系统(图中未显示),所述壳体10中设置有中空的腔体11,所述内胆20设置于所述腔体11中,所述盘管30设置于所述内胆20中,所述盘管30包括有工质进口31和工质出口32,所述工质进口31和所述工质出口32均伸出所述壳体10之外,所述工质进口31和所述工质出口32均与所述空气能热泵系统连接,所述内胆20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所述壳体10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安装部12,各所述安装部12中均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显示),所述进水嘴21和所述出水嘴22均穿过各所述定位孔,并伸出于安装部12中。

具体地,在使用的时候,将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到安装部12中,并与进水嘴21连接,出水管的一端伸入另一安装部12中,并与出水嘴22连接,水从进水管道内道中,空气能热泵系统运行,通过盘管30对内道中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壳体10的侧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部12,并且内胆20的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均在安装部12中,即,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没有伸出于壳体10之外,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避免磕碰到进水嘴21或者出水嘴22,从而导致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的损坏,保证了热泵热水器安装时,没有出现损坏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2呈“凵”字型结构,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凵”字型安装部12的底部上。具体地,“凵”字型结构方便模具对壳体10的侧壁进行拉伸,加工方便,并且“凵”字型结构的安装部12容易加工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定位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以防止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嘴21和所述出水嘴22与各所述定位孔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磨损的密封垫。具体地,密封垫可以防止外界的液体进入到壳体10中,还能够防止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直接与定位孔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磨损,延长了进水嘴21和出水嘴2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凵”字型安装部12的底部上均设置垫片,所述出水嘴22和所述进水嘴21均套设有垫片并用于加强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嘴21以及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嘴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当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嘴21以及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嘴22连接之后,由于设置有垫片,可以增大水管与安装部1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水管直接与“凵”字型安装部12的底部直接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外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方便搬运的水箱扣手13。具体地,水箱扣手13设置有两个,两个水箱扣手13相隔180度,在搬运的时候,通过水箱扣手13,能够方便地移动热泵热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下端面还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的地脚14。具体地,通过设置地脚14,使得壳体10离开底面,这样子,防止了壳体10直接与底面接触,并且设置的地脚14能够使得热泵热水器更加稳定,无需悬挂的墙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脚14设置的数量为三个。具体地,设置有三个地脚14,可以满足热泵热水器,也无需加工过多的地脚14,减少了材料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20中设置有用于排放污水的排污管23,所述排污管23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10之外。具体地,通过排污管23,将内胆20中的水垢排放出来,以保证盘管30的导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侧侧壁设置有测温口15,所述测温口15中设置有测温棒16,所述测温棒16伸入所述内胆20中并位于所述盘管30的一侧。具体地,通过测温棒16可以监控内胆20的温度,并且可以调节到所需要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镁棒的镁棒口17,具体地,通过镁棒可以与内胆20中的水垢产生化学反应使内胆20里因盘管30加热产生的水垢不至于结成硬块包裹在盘管3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热水器还设置有负压阀口18,所述负压阀口18与所述内胆20连通,具体地,所述负压阀口18用于降低内胆20中的水压,以保证热泵热水器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嘴21伸入所述内胆20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11,所述挡板211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嘴21进入到内道的水向下引流。具体地,通过挡板211将水向下流动,使得水流由下至上流动,与盘管30接触的更多,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