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4204发布日期:2019-11-19 20:1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电能或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对于燃油或燃气锅炉来说,消耗燃料的化学能产生热量,一部分热量加热水,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使锅炉内的水升温,燃料燃烧的同时产生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随烟气流失浪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能够充分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盖盖装在所述炉体的顶端,所述炉体的内腔底部用于盛装锅炉水;

所述炉盖内设置用于容纳锅炉水的热交换腔,所述炉盖上贯穿设置烟囱,所述烟囱的外壁可与所述热交换腔内的锅炉水接触;

所述炉体连接换热器,所述炉体内的锅炉水经过所述换热器流入所述热交换腔,并与系统水进行热交换;

所述炉体的内腔底部设置加热腔,所述加热腔浸入锅炉水;所述加热腔的顶端设置烟气出口。

可选地,所述炉盖的底部设置用于喷淋锅炉水的开孔;

所述炉体内设置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覆盖在所述加热腔的烟气出口。

可选地,所述换热板的上表面为弧形面,其上表面的高度从中间向两侧的长边逐渐降低。

可选地,炉体内设置雨淋板,所述雨淋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炉体的内壁;所述雨淋板的内腔用于接收从所述炉体内腔底部输送的锅炉水,所述雨淋板的下表面开设用于向下喷淋锅炉水的通孔;

所述雨淋板至少设置两层,并呈交错布置,所述雨淋板使烟气沿弯折路径从下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雨淋板的下方设置接水板,所述接水板呈交错布置,使烟气沿弯折路径从下向上移动;

所述接水板用于接收上方下落的水滴,所述接水板上设置用于排水的开孔。

可选地,所述加热腔包括烟箱、大火筒和小火筒,所述烟箱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

所述烟箱连接于所述大火筒上方,所述小火筒插装于所述大火筒内,且所述小火筒的一端伸出所述炉体。

可选地,所述大火筒上设置避让腔,所述小火筒固定在所述避让腔内;

所述小火筒的外径小于所述避让腔的内径,所述避让腔用于填充锅炉水。

可选地,所述烟箱和所述大火筒之间的连接通道位于所述小火筒所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大火筒上贯穿设置热管,所述热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大火筒的长度方向、且正对所述小火筒喷射的火焰;

所述热管的两端用于流通锅炉水。

可选地,所述烟箱和所述大火筒的外表面设置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炉体内的水位高度。

可选地,所述烟囱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炉盖固定为一体,所述活动段插装在所述固定段顶端的环槽内,所述环槽的外壁上设置用于排出蒸馏水的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包括相互配合的炉体和炉盖,炉盖盖装在炉体的顶端,形成一个空腔;炉体的内腔底部用于盛装锅炉水;炉体的内腔底部设置加热腔,加热腔浸入锅炉水,在加热腔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对炉体中的锅炉水进行加热,在加热腔的顶端设置烟气出口,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从烟气出口向上排出;在炉盖内设置用于容纳锅炉水的热交换腔,炉盖上贯穿设置烟囱,烟囱的外壁可与热交换腔内的锅炉水接触;当烟气流经烟囱时,与炉盖内的锅炉水发生热交换,吸收烟气携带的热量;炉体连接换热器,炉体内的锅炉水经过换热器流入热交换腔,并与系统水进行热交换,对系统水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充分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a为烟气热量回收锅炉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烟气热量回收锅炉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

炉体1、炉盖2、烟囱3、固定段31、活动段32、排水口33、换热器4、加热腔5、烟箱51、大火筒52、避让腔521、热管522、小火筒53、换热板6、雨淋板7、接水板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能够充分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该锅炉包括炉体1、炉盖2、烟囱3、换热器4、加热腔5等结构,其中炉盖2盖装在炉体1的顶端,炉盖2可与炉体1相互分离,炉体1和炉盖2形成一个空腔结构,炉体1的内腔底部用于盛装锅炉水,对锅炉水进行加热。

炉盖2内设置用于容纳锅炉水的热交换腔,炉体1底部的锅炉水可从下向上被抽送到热交换腔内,并从炉盖2的热交换腔向下流动,重新回到炉体1内,形成水流循环。

炉盖2上贯穿设置烟囱3,炉盖2安装烟囱3的位置为贯通孔,贯通孔的侧壁相当于烟囱3的一部分,烟囱3的上端部凸出于炉盖2的上表面,形成用于导流烟雾的通道;烟囱3的外壁可与热交换腔内的锅炉水接触;当炉体1内部排出烟气流经烟囱3时,由于烟气内含有较多热量,可与炉盖2热交换腔中的锅炉水发生热交换,使锅炉水的温度升高,烟气的温度降低,使烟气中的热量被部分重新利用,热量重新进行炉体1内的锅炉水。

炉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加热腔5,加热腔5局部浸入锅炉水,加热腔5的顶端设置烟气出口,如图1所示,加热腔5的排气口外露于锅炉水之上,加热腔5连接于外部的加热器,加热器燃烧汽油或燃气等物质产生火焰,火焰进入到加热腔5中,加热腔5的外表面与炉体1中的锅炉水接触,对锅炉水起主要的加热作用。

炉体1连接换热器4,炉体1内的锅炉水经过换热器4流入热交换腔,锅炉水流经换热器4时与系统水进行热交换,使系统水温度上升,锅炉水的温度下降,进入炉盖2上的热交换腔时,锅炉水的温度较低,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后温度上升,接着重新流回到炉体1内,进一步通过加热腔5加热,由于吸收了烟气的热量,烟气温度下降,而锅炉水的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提升烟气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充分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为无压锅炉,炉体1内的烟气与锅炉水可与外界接触,因此永无爆炸危险,不进行监查。本实用新型将炉盖作用喷淋装置,有效减少锅炉高度,降低锅炉制造成本。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在炉盖2的底部设置用于喷淋锅炉水的开孔;炉盖2底部的开孔均匀分布,将炉盖2中热交换腔内的水呈雨滴状均匀向下喷淋。

在炉体1内设置换热板6,换热板6覆盖在加热腔5的烟气出口,以防止上方下落的水滴进入加热腔5。由于换热板6位于加热腔5的烟气出口位于其顶端,从加热腔5中排出的烟气直接打到换热板6上,使换热板6保持较高的温度,当水滴落在换热板6上时,水滴吸收换热板6上的热量,对水滴起到加热的作用。

换热板6吸收汇聚烟气中的热量,对烟气中的热量同样起到重复利用的效果。

如图2a所示,为烟气热量回收锅炉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换热板6的上表面为弧形面,其上表面的高度从中间向两侧的长边逐渐降低;落在换热板6上表面的水滴向两侧流动,弧形上表面的结构起到导流的作用,防止水在换热板6上聚集。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炉体1内设置雨淋板7,雨淋板7位于换热板6上方,位于炉盖2的下方。雨淋板7的两端连接炉体1的内壁,也即每块雨淋板7的长度与炉体1的内腔长度相等;雨淋板7的内部中空,雨淋板7的内腔用于接收从炉体1内腔底部输送的锅炉水,锅炉水从炉体1内腔底部经由管道向上输送,一部分进入炉盖2的内腔,另一部分进入雨淋板7的内腔;在雨淋板7的下表面设置通孔,通孔均匀密布,如图2a所示,雨淋板7内腔的锅炉水从雨淋板7下表面的通孔中向下喷出,形成细密的水帘。为了方便展示,图2a仅表示雨淋板7向下喷水,并未表示炉盖向下喷水。

雨淋板7至少设置两层,并呈交错布置,如图2a所示,上层雨淋板7覆盖在相邻下一层雨淋板7的空隙之间,阻挡烟气沿直线向上流动,通过交错布置的多层雨淋板7,使烟气沿弯折路径从下向上移动,如图2a中弯箭头所示的路径流动;向上流动的烟气与向下滴落的水滴相互接触,水滴吸收上升过程中烟气的热量,烟气从水滴中向上穿过,可通过水滴过滤烟气内所含的杂质,减少烟气中的污染物。

雨淋板7的下方设置接水板8,如图2a所示,图中设置一层接水板8,接水板8与雨淋板7配合呈交错布置,接水板8的布置方式与雨淋板7类似,接水板8与雨淋板7共同配合,使烟气沿弯折路径从下向上移动,起到导流烟气的作用;接水板8呈槽状结构,用于接收上方下落的水滴,接水板8上设置用于排水的开孔,接水板8盛接的水经过均匀排列的小孔向下滴落。

接水板8与雨淋板7的排列形式可根据需求相应设定,如图2b所示,为烟气热量回收锅炉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设置两层接水板8,两层接水板8之间交错布置,上层接水板8位于下层接水板8的间隙上方,上层接水板8位于雨淋板7的间隙下方,接水板8与雨淋板7配合使烟气多次弯折流动。

如图3所示,为加热腔5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腔5包括烟箱51、大火筒52和小火筒53,烟箱51位于加热腔5的最顶部,在烟箱51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

烟箱51连接于大火筒52上方,小火筒53插装于大火筒52内,且小火筒53的一端伸出炉体1,小火筒53连接燃烧设备,火焰通过小火筒53进入大火筒52更靠内部的位置,使大烟筒52内部受热更加均匀。

如图3所示,在大火筒52上设置避让腔521,小火筒53固定在避让腔521内,小火筒53的外径小于避让腔521的内径,避让腔521为大火筒52与小火筒53围成的环形空腔,使小火筒53的侧壁与大火筒52的侧壁相互隔离。

如图1所示,锅炉水的水面应在烟箱51的中部位置附近,将烟箱部分浸泡,大火筒52与小火筒53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更便于对水加热;避让腔521用于填充锅炉水,锅炉水对小火筒53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同时小火筒53也对锅炉水起到加热的作用。

烟箱51和大火筒52之间的连接通道位于小火筒53所在的一端,也即图1中的右侧,烟气在整个加热腔5内具有更大的运动空间,使热量充分交换。

大火筒52上贯穿设置热管522,热管5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大火筒52的长度方向、且正对小火筒53喷射的火焰,小火筒53喷射的火焰可直接打在热管522上,热管522具有较高的温度。

热管522的两端贯通设置,热管522内部用于流通锅炉水,通过热管522起到汇集热量的作用。

优选地,在烟箱51和大火筒52的外表面设置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炉体1内的水位高度;由于炉体1内部与外界保持连通,因此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会向外挥发,锅炉水量不断减少,当水位低于最低位置时报警以补充锅炉水,当水位于高于最高水位时报警以停止加水。

本实用新型的烟囱3包括固定段31和活动段32,固定段31与炉盖2固定为一体,固定段31围成烟气通道,使烟气从炉体1内向上排出;在固定段31的顶端设置圆环形的环槽结构,环槽为两个同心圆筒形侧壁围成的夹层结构,上部开通,活动段32为圆环结构,可插装在固定段31顶端的环槽内,活动段32向上延伸,对烟气导流;活动段32处的温度较低,水蒸汽在活动段32的内壁上凝结形成蒸馏水,蒸馏水不断生成,沿活动段32的内壁向上流动,进入环槽内,在环槽的外壁上设置用于排出蒸馏水的排水口33,将生成的蒸馏水不断向外排出,由于蒸馏水含有腐蚀性杂质,因此避免将蒸馏水直接送回炉体内,而将其排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