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1512发布日期:2020-09-08 15:1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环境问题日趋显现。就空气而言,我国的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

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虽然我们也意识到了空气质量的严重性,但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改良。

许多工厂在国家政策改革之后,仍旧继续大量排放废气,造成北方地区冬季的严重雾霾和沙尘暴有逐年恶化的趋势;而南方工业发达地区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也许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的局势有关,国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污染空气。

尽管我国目前对环境的立法与保护正在日益增强,但环境的恢复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频繁爆发的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空气净化加湿器一时间成了一种热销的家电。

现有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加湿方法有一下两种:

一、电加湿;电加湿的耗电量特别大,且电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该尽量减少电能的消耗。

二、二次蒸汽加湿;二次蒸汽加湿一般采用蒸汽作为热源,蒸汽采用蒸汽锅炉,因此燃料及管道的浪费就会较为严重,且蒸汽属于压力管道,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用气点离锅炉房距离过远的话末端蒸汽供应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加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耗电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加湿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净化器、与所述净化器连接的灭菌器以及与所述灭菌器连接的模块化雾化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外伸于所述壳体,另一端与净化器连接,所述灭菌器内设置有紫外线灭菌灯。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器与所述灭菌器之间还设置有恒温器,所述恒温器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管,净化器与恒温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且二者之间相连通,恒温器与灭菌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且二者之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器的侧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溢出管,恒温器内部与所述防溢出管之间相连通,防溢出管远离恒温器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器的侧壁上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恒温器的内部相连通,排水管远离恒温器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器控制箱,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自动排水阀、所述紫外线灭菌灯以及所述加热管均与所述电器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灭菌器内部的一段呈“s”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灭菌器内部的一段为玻璃管。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器为不锈钢恒温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的模块化雾化器,能够实现利用超声波振子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向水中发射1.7mhz超声波,水表面在空化效应作用下,产生直径为3~5μm的超细离子,通过设置的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水量以及加湿量的大小,通过设置的恒温器,能够保证加湿的温度,通过设置的杀菌器,能够对水进行杀菌,保证水在进入模块化雾化器内时是纯净的,通过将位于杀菌器内的第二连接管设置成“s”形,能够增大水在杀菌器内的运动路径,使杀菌的效果达到最大,通过将位于杀菌器内的第二连接管设置成玻璃管,能够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该实用新型取水方便且无事故风险,并且耗电量与电加湿相比能够有效的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化加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进水管;111、流量控制阀;12、净化器;13、恒温器;131、加热管;14、灭菌器;141、紫外线灭菌灯;15、模块化雾化器;2、第一连接管;3、防溢出管;4、排水管;41、排水阀;5、第二连接管;6、电器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净化加湿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进水管11、与进水管11连接的净化器12、与净化器12连接的恒温器13、与恒温器13连接的灭菌器14以及与灭菌器14连接的模块化雾化器15。

进水管11的一端外伸于壳体1,另一端与净化器12连接,自来水能够从进水管11进入到净化器12内,然后净化器12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成为纯净水,保证最终加湿气体的清洁。

在进水管11上安装有流量控制阀111,流量控制阀111位于壳体1内部。流量控制阀111能够控制进水的量以及加湿量的大小。使该净化加湿器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恒温器13位于净化器12的下方,且恒温器13为不锈钢恒温器13。净化器12与恒温器1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连接,从净化器12中流出的水能够进入到恒温器13内,在恒温器13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管131,加热管131能够对恒温器13内的水进行加热,保证加湿的温度。

恒温器13的侧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溢出管3,恒温器13内部与防溢出管3之间相连通,防溢出管3远离恒温器13的一端从壳体1的底部伸出。

当恒温器13内的水量高于恒温器13与防溢出管3的连接处时,水便会从防溢出管3排出,保证恒温器13内的水量一直处于适度状态。

在恒温器13的侧壁上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与恒温器13的内部相连通,排水管4远离恒温器13的一端从壳体1的底部伸出,排水管4位于防溢出管3的下方。

在排水管4上设置有排水阀41,排水阀41位于壳体1的内部。当需要将恒温器13内的水全部排出时,打开排水阀41,水便能够从排水管4中排出。

恒温器13与灭菌器1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5连接且二者之间相连通。位于恒温器13内的水能够沿着第二连接管5进入到灭菌器14内,在灭菌器14内设置有紫外线灭菌灯141,目的是为了对水进行杀菌,保证进入雾化器内的水是干净清洁的。

为了提高对水的杀菌效果,第二连接管5位于灭菌器14内部的一段呈“s”形,并且第二连接管5位于灭菌器14内部的一段为玻璃管。

这样,水在进入到灭菌器14内时,在灭菌器14内的流动路径也为“s”形,这样能够延长紫外线灭菌灯141对水的杀菌时间,且杀菌效果好。

模块化雾化器15与第二连接管5之间连通,模块雾化器位于壳体1的外部,从灭菌器14内流出的水能够进入到模块化雾化器15内从而进行超声波雾化。

壳体1内设置有电器控制箱6,电器控制箱6位于净化器12的下方且位于恒温器13的一侧,流量控制阀111、自动排水阀41、紫外线灭菌灯141以及加热管131均与电器控制箱6电连接。

在使用时,使自来水从进水管11进入,通过一个流量控制阀111控制水量及加湿量的大小,然后通过净化器12,净化水中的杂质后进入恒温器13,加热管131对恒温器13内的水进行加热,保证加湿的温度控制在24℃~26℃,然后进入到灭菌器14内,消除水中的细菌使进水模块化雾化器15的水是纯净状态的,利用超声波振子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向水中发射1.7mhz超声波,水表面在空化效应作用下,产生直径为3~5μm的超细离子,从而实现对环境净化加湿的效果。

该净化加湿器在取水时方便且无事故风险,并且耗电量与电加湿相比能够有效的节能,将净化、加热、灭菌一体化设置,满足洁净度的要求,保证加湿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