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8515发布日期:2020-06-09 21:0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超导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导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一般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器主要有反射式取暖器、对流式取暖器和油汀式取暖器,反射式取暖器的缺点是:工作过程中会放射出耀眼的可见光,这对于人的眼睛来说是有伤害的,使用距离过近容易也造成皮肤的灼伤,而且加热范围较窄;对流式取暖器的缺点是:采用风机将热量排出,工作过程中风机不仅会产生噪音,即使是高性能的风机也很难做到完全静音,而且又增加了电能的损耗;油汀式取暖器的缺点是:整体结构复杂,加热速度慢,耗电量大,不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导取暖器,该超导取暖器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加热快速、无噪音、节能环保、安全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导取暖器,包括支撑架和至少一个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管体材质为非金属的电发热管、散热器和用于固定所述电发热管的材质为绝缘材料的套头,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发热管嵌套于所述散热器内,所述电发热管的两端分别套装有所述套头,所述套头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板,所述散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与所述散热器相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套头相配的安装孔,所述散热器的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散热器两端的立板的定位槽内,所述电发热管两端的套头分别插装于所述散热器两端的立板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套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套装孔,所述套装孔在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所述电发热管套装于所述套装孔内,所述套头的一端插装于所述套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套头为耐高温的胶套头或者云母套头。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为多片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若干片散热片,所述散热器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方形或者三角形,所述散热器的材质为铝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两端的立板通过三条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超导取暖器包括四个所述发热组件,这四个所述发热组件呈一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发热管为管体材质为石英玻璃的碳纤维电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其散热器呈夹紧结构固定于支撑架上,电发热管嵌套于散热器内并采用套头进行固定,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实用,组装快速,制造成本低;该超导取暖器的热传递速度快,整机散热面非常大,因此加热速度快;电发热管嵌套于散热器内,电发热管无外露,工作时没有光外射,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更加安全;工作过程中,不需风机,因此无噪音;采用碳纤维电发热管进行加热,整机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更加节能环保;组装快速,生产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反射式取暖器、对流式取暖器和油汀式取暖器的缺点,综合性能优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导取暖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导取暖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发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发热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7是发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a-a的剖视图。

图9是发热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发热组件安装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的放大视图。

图12是散热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套头的第一立体图。

图14是套头的第二立体图。

图15是电加热管的立体图。

图16是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17是立板的立体图。

图18是立板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中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热组件1、支撑架2;

散热器11、套头12、电发热管13、电线14;

套装孔111、散热片112;

伸出孔121、插槽122;

立板21、连接杆22、螺母23;

定位槽211、安装孔212、连接孔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包括支撑架2和四个发热组件1,四个发热组件1呈一列安装于支撑架2上。

参照5-9,发热组件1包括管体材质为非金属的电发热管13、横截面呈圆形的散热器11和用于固定电发热管13的套头12,参照图11,散热器11上加工有套装孔111,套装孔111在散热器11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电发热管13套装于套装孔111内,电发热管13的两端分别套装有套头12,套头12的一端插装于套装孔111内。

参照图15,支撑架2包括两个立板21,两个立板21通过三条连接杆22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支撑架2,两个立板21相互对应。参照图16-19,立板21上加工有与散热器11相配的定位槽211,定位槽211的底部加工有与套头12相配的安装孔212,参照图10和图11,散热器11的两端分别插装于两个立板21的定位槽211内,两个立板21呈夹紧散热器11结构,散热器11的套装孔111与两个立板21的安装孔212相互对应,电发热管13两端的套头12分别插装于两个立板21的安装孔212内,套头12与安装孔212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套头12固定于立板21的安装孔212,进而实现将电发热管13固定于散热器11的套装孔111内。

优选设计方案,散热器11为多片式散热器,参照图12,散热器11上设有四十六片散热片112,这四十六片散热片沿散热器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散热器11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

优选设计方案,套头12的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套头12的一端加工有用于插装电发热管13的插槽122,套头12上还加工有供电线14伸出的通孔121,该通孔121与插槽122相接通。套头12为材质为硅胶的胶套头或者材质为云母的云母套头。电发热管13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该电发热管13为管体材质为石英玻璃的碳纤维电发热管,电发热管13的两端连接有电线14,电线14穿过套头12的通孔121伸出外部。

优选设计方案,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加工有螺纹,参照图17,立板21上加工有连接孔213,连接杆22的两端穿过两个立板21的连接孔213,然后通过螺母23将两个立板21连接在一起。

一种超导取暖器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一块立板21放置于工作台面上,加工有定位槽211的一面朝上,然后将散热器11的下端插装于立板21的定位槽211内,此时散热器11呈直立状态,接着将另一块立板21盖于散热器11的上端,散热器11的上端插装于上方的立板21的定位槽211内,散热器11上端和下端的立板21的用于安装套头12的安装孔212与散热器11的用于套装电发热管13的套装孔111相互对应;

第二步: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散热器11上端和下端的立板21,从而将散热器11、散热器11上端和下端的立板21固定在一起;

第三步:将电发热管13插装于散热器11的套装孔111内,接着电发热管13的两端套上套头12,并将套头12塞进立板21的安装孔212内,套头12与安装孔212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电发热管13的固定,此时超导取暖器安装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其散热器呈夹紧结构固定于支撑架上,电发热管嵌套于散热器内并采用套头进行固定,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简单实用,组装快速,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电发热管嵌套于散热器内,电发热管发出的热量能快速传导给散热器,热传导速度快,整机散热面也非常大,因此该超导取暖器的加热速度快;电发热管嵌套于散热器内,电发热管无外露,工作时没有光外射,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更加安全;工作过程中,不需风机,因此无噪音;采用碳纤维电发热管进行加热,整机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更加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的散热器能与支撑架同步进行安装,最后安装好电发热管即可,安装快速,生产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取暖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反射式取暖器、对流式取暖器和油汀式取暖器的缺点,综合性能优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