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炉门升降装置的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4612发布日期:2020-07-24 17: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炉门升降装置的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装置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炉。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煤炭和石油的大量燃烧,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污染,这些污染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燃烧不充分或者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流失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现在的燃烧炉节能性差,且在燃烧时不能够将燃料进行充分的燃烧,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且未烧尽的气体容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门易于开启或关闭的设有炉门升降装置的燃气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有炉门升降装置的燃烧炉,包括:

底座,其包括由车边砖和车角砖浇注而成的底座架、包覆在最外层所述车边砖外的车边框、包覆在最外层所述车角砖的车角框以及铺设在所述底座架上表面上的钢板,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测温度场孔,所述测温度场孔内填充有纤维;

炉体,其设有腔体并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炉体的顶部延其横向方向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炉门升降装置,所述横梁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梁腹板,

炉门,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炉体的前端部的前端炉门和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炉体的靠近后端部的位置的中间炉门;

所述炉门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单链轮、一个双链轮和两根套筒滚子链,所述单链轮包括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根所述横梁腹板上的单链条转动轴和套设在所述单链条转动轴的单链条传动齿轮,所述双链轮包括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根所述横梁腹板上的双链条转动轴和两个套设在所述双链条转动轴的双链条传动齿轮,所述单链条转动轴和双链条转动轴倾斜于所述横梁设置,其中一根所述套筒滚子链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单链轮的链条传动齿轮和所述双链轮的其中一个链条传动齿轮上,另一根所述套筒滚子链啮合连接在另一个所述单链轮的链条传动齿轮和所述双链轮的另一个链条传动齿轮上,所述套筒滚子链的一端与所述炉门的顶部连接,所述套筒滚子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连接;

烟囱,其设有两个,安装在所述炉体的顶部,并分别与所述炉体的两个腔体相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所述单链条传动齿轮与所述双链轮的其中一个所述双链条传动齿轮位于一条直线上,另一个所述单链条传动齿轮与所述双链轮的另一个所述双链条传动齿轮位于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链条转动轴和所述双链条转动轴与所述横梁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链条转动轴和所述双链条转动轴与所述横梁的倾斜角度为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的侧壁延其垂直方向焊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有电动葫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立柱,所述横梁通过两根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助燃空气管路和天然气管路,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有烧嘴,所述助燃空气管路和所述天然气管路分别与所述烧嘴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囱内设有预热器,所述助燃空气管路中的空气经过所述预热器输送至所述烧嘴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纤维结构的炉衬。

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可通过炉门升降装置对炉门进行开启或关闭,炉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燃气炉炉衬采用纤维结构,提高炉体保温性能,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无污染,环保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底座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底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炉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炉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炉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电动车轮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电动车轮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后密封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侧密封组件处于拉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侧密封组件处于松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前端炉门的主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前端炉门的左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前端炉门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前端炉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炉门升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的双链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前端炉门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中间炉门密封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中间炉门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烟囱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烟囱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助燃空气管路的主视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助燃空气管路的俯视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的天然气管路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的a部放大图;

图31为图29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炉。如图1至31所示,该燃烧炉包括底座1、电动车轮装置2、炉体3、后密封组件61、侧密封组件62、炉门、炉门升降装置5、前端炉门密封组件71、中间炉门密封组件72、烟囱组件、助燃空气管道组件9和天然气管道组件10。

如图1至图3所示,炉车底座1由车边砖11和车角砖12浇注成长方体底座架。纵向车边砖和横向车边砖的连接处浇注车角砖12。车边砖和车角砖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粘土质耐火砖131和粘土质隔热砖132。车边砖11外包覆有车边框15。纵向车边框和横向车边框通过车角框16连接,车角砖12外包覆有车角框16。车边框15和车角框16为槽钢。底座架的上表面上搭设有工字钢17,工字钢17上铺设有钢板18,由此构成长方体炉体。钢板18与各车边框15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螺母与钢板之间设有垫圈,用于保护钢板18。钢板18与工字钢17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螺母与钢板之间设有垫圈,用于保护钢板18。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测温度场孔19。测温度场孔19垂直于底座本体设置,便于测量温度。在测量温度时,将测温器放入测温度场孔中进行测温;无需测量温度时,用纤维将测温度场孔塞实。在该实施例中,底座的上表面钢板上开设有四个测温度场孔19。底座的上表面浇注有中间炉门浇注墩14。中间炉门浇注墩14的表面打有散气孔。

底座1的底部延其纵向方向设有纵梁101。纵梁10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纵梁腹板102。纵梁腹板延其垂直方向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板103。纵梁腹板102由窄梁104和宽梁105间隔连接而成。宽梁105的宽度小于窄梁104的宽度。宽梁105和窄梁104连接处呈直角状,宽梁105和窄梁104的连接处安装有车轮。车轮包括主动车轮21或从动车轮22。纵梁靠近两端的位置处设有主动车轮21,纵梁上还安装有多个从动车轮22。多个从动车轮22位于两个主动车轮21之间。车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宽梁105和窄梁104的直角连接处,并通过固定件23固定。具体地,车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轴24上,连接轴24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纵梁腹板102的内侧面连接,并通过固定件23加固在窄梁104和宽梁105的直角连接处。固定件23为一体结构。固定件23包括夹持部231以及连接在夹持部231两端的连接部232。夹持部231为四分之一圆弧状,与连接轴24的四分之一外表面的相贴合。两个连接部232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宽梁105和窄梁104上,螺栓的两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中。由此,主动车轮21和从动车轮22被可转动地安装在纵梁101上。具体地,螺栓依次穿过连接部232和连接板103,螺栓的两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调整固定件的安装位置,固定件与宽梁105和窄梁104连接处的连接板103之间分别垫有调整钢板25。具体地,螺栓依次穿过连接部232、调整钢板25和连接板103,螺栓的两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中。在该实施例中,纵梁101上安装有两个主动车轮21和四个从动车轮22,纵梁由四个窄梁104和三个宽梁105间隔设置连接而成。纵梁101的一端设有拖链106,通过拖链106便于炉体的移动。拖链106为全封闭钢制拖链。

如图4-图6所示,底座1的上方罩设有炉体3,炉体3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31以及炉腔32。炉体3的内侧壁和内顶部上设有炉衬35。炉体3的侧壁靠近底部处设有多个低氮化物烧嘴33。炉体3的两个侧壁上的低氮化物烧嘴33交错设置。炉体3的侧壁靠近顶部处设有多个热电偶座34,多个热电偶座34呈直线排列。热电偶座34上设有热电偶,用于测量炉体内温度。炉体3的前端设有前炉门,炉体3的中部靠后端设有中间炉门。中间炉门落下时,其底部放置在底座的中间炉门浇注墩14上。炉体3的顶外部向上延伸设有两个与炉体的腔体连通的烟囱组件。烟囱组件包括两个烟囱5,分别位于炉体3轴向中心线的两侧。

如图7和图8所示,电动车轮装置2包括主动车轮21和车轮电机26。车轮电机26与主动车轮21连接,车轮电机驱动主动车轮21的转动,主动车轮21的转动带动从动车轮22的转动。纵梁10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纵梁腹板102。车轮电机26通过法兰板261与其中一块纵梁腹板102焊接连接,由此将电机固定安装在纵梁腹板102上。小齿轮27固定套设在螺栓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与小齿轮27之间设有垫圈。电机的转动轴24通过螺栓和螺母与穿设在小齿轮27中的螺栓固定连接。由此,电机26的旋转轴转动带动小齿轮27的转动。小齿轮27与大齿轮28啮合连接。大齿轮28与主动车轮21分别通过轴承281和轴承211套设在同一连接轴24上,连接轴24固定的安装在两块纵梁腹板102之间。大齿轮28的轮盘与主动车轮21的轮盘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其中,该螺栓的两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中,其中一个螺母与大齿轮28之间设有垫圈,另一个螺母与主动车轮21之间设有垫圈212。主动车轮21与连接轴24之间设有毡圈241,大齿轮28与连接轴24之间设有毡圈。连接轴24的端部设有油杯241,便于对轴和轴承进行润滑。小齿轮27的转动带动大齿轮28的转动,大齿轮28的转动带动主动车轮21的转动。

如图9至图10所示,底座1的后端与炉体3的后端炉衬底部之间设有后密封组件61。后密封组件61包括密封块611、固定件612和压紧杆613。炉体3后端的底部设有固定件612。固定件612包括固定连接在炉体后端底部的连接部6121和由连接部6121的两端向下延伸设置的固定部6122。两个固定部6122平行设置,且位于连接部6121的同一侧。固定部6122上开设有螺纹孔。压紧杆613依次穿过两个连接部6121的螺孔将密封块抵在底座1的后端和炉体3的后端炉衬35底部的相交处。密封块611不与底座1后端相接触的其他三面部分包覆在夹持套614中,夹持套614与压紧杆613相抵,由此便于压紧杆613对密封块611的用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压紧杆613对密封块611的压紧,压紧杆613依次穿设在螺母614、垫圈615、位于外侧的连接部6121的螺纹孔、槽钢用垫圈616、弹簧617、垫圈618和螺母619中。由此防止压紧杆613与固定件612的螺纹连接松动脱落,并增强其在工作时的牢固性和紧密性,防止受力后压紧杆613与固定件612之间发生位移或出现间隙。

如图11-图14所示,侧密封组件62包括气缸621、拉杆622、密封槽623以及多个设置在炉体3的侧壁底部的支架624。炉体3的侧壁底部设有多个支架624。在该实施例中,炉体3的侧壁底部设有九个支架624。支架624垂直于炉体3的侧壁设置。每个支架624上均可转动设置有拖轮装置。拖轮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转动杆625。支架624的顶部设有两块安装块6241。安装块6241上开设有连接通孔,转动杆625的底部设有连接通孔,转动轴6251依次穿过其中一块安装块6241的连接通孔、其中一根转动杆625的连接通孔、另一根转动杆625的连接通孔以及另一块安装块的6241连接通孔中,转动轴6251的直径小于转动杆625的连接通孔的孔径,转动轴6251的直径小于安装座的连接通孔的孔径,由此实现转动杆与安装块6241的可转动连接。转动轴6251的一端设有挡块,挡块的直径大于转动杆的连接通孔的直径,转动轴625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中,由此限制转动轴6251的轴向移动。两根转动杆625之间设有连接轴626,其与转动杆625与连接轴626的连接方式与转动杆625与转动轴6251的连接方式相同。拉杆6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支架624上的多根转动轴6251分别可转动地穿设在拉杆622的多个通孔中。炉体3的后端底部设有气缸底座6211。气缸621的气缸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气缸底座6211上。气缸621的气缸头与拉杆622的一端通过转动轴626可转动连接。具体地,拉杆622位于炉体3后端的一端部与气缸头通过气缸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拉杆622位于炉体3前端的另一端的通孔套设在转动轴6251上。两根转动杆625的顶部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有密封槽627。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根转动杆之间。密封槽623的底部与密封槽转动轴固定连接。密封槽623位于两根转动杆625之间。气缸621的气缸头伸出气缸座,推动拉杆622朝向炉体3的前端移动,拉杆622的移动带动转动杆625相对于支架624朝向炉体3前端移动,转动杆625的移动使密封槽623与炉体3侧壁的底部分离;气缸的气缸头缩回气缸座,推动拉杆622朝向炉体3的后端移动,拉杆622的移动带动转动杆625相对于支架624朝向炉体3后端移动,转动杆625的移动使密封槽623与炉体3侧壁的底部相贴合,起到侧密封的作用。

如图15-图17所示,炉门包括前炉门4和中间炉门。炉体的前端设有前炉门,炉体的中部靠后端设有中间炉门。中间炉门将炉体的腔体分成两个,两个烟囱分别与两个腔体连通。前炉门4包括门框41和内套42。门框包括设置于四周的边框矩形管以及设置在边框矩形管内的横向矩形管和纵向矩形管。两根横向边框板之间设有多根纵向设置的纵向矩形管。两根纵向边框板之间设有多根横向设置的横向矩形管。边框矩形管、横向矩形管和纵向矩形管形成门框41。门框41的一边贴合连接有钢板43。门框41内表面的四周延其垂直方向向内设有外隔板44,外隔板44构成与门框41形状相同的长方形状。门框41内表面延其垂直方向向内还设有内隔板45,内隔板45构成与门框41形状相同的长方形状。内隔板45位于外隔板44内。外隔板44和内隔板45之间填充边框纤维衬里46。内隔板构成的长方体内填充有内部纤维衬里47。边框纤维衬里的厚度大于内部纤维衬里的厚度。内套42包括内面板以及由内面板的四周延其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四条边框。四条边框依次连接。内套42套设在设置有纤维衬里的门框41上,边框41与内套42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螺母与内套42之间还设有垫圈,用于保护前炉门4。前炉门4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窥视管48,用于观察露体内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窥视管48设有两个。

如图18至图20所示,炉门升降装置5包括横梁51、立柱52和链轮传动装置。炉体3的顶部延其横向方向设有横梁51。横梁5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梁腹板511,两跟横梁腹板511之间设有多根用于加固结构的连接板512。横梁5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支撑的立柱52。横梁51通过两根立柱52设置于炉体3的上方。横梁51上设有链轮传动装置。链轮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单链轮组件53、一个双链轮组件54和两根套筒滚子链55。单链轮53包括一个单链条传动齿轮531和一根单链条转动轴532。单链条传动齿轮531固定套设在单链条转动轴532上。单链条转动轴532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51上。单链条转动轴532相对于横梁51的垂直方向偏斜一定角度。在该实施例中,单链条转动轴532相对于横梁51的垂直方向偏斜1°。双链轮组件54包括两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和一根双链条转动轴542。两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固定套设在双链条转动轴542上。两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与双链条转动轴542之间设有键544,用于周向上固定两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和双链条转动轴542。双链条转动轴542的两端通过轴承543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51上。具体地,双链条转动轴54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543安装在两根横梁腹板511上。轴承543为带座轴承。轴承543安装在轴承安装座5431中。轴承安装座5431包括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安装部5432以及由轴承安装部向其两边延伸设置的轴承固定部5433。轴承固定部5433通过螺栓5434和螺母5435连接在横梁腹板511上。螺栓5435上还套设有方斜垫圈5436,位于螺母5435和横梁51底部之间,由此提高横梁51和轴承固定部5433的牢固度。双链条转动轴542相对于横梁51的垂直方向偏斜一定角度。单链条转动轴532和双链条转动轴542相对于横梁51的垂直方向偏斜的角度和方向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双链条转动轴542相对于横梁51的垂直方向偏斜1°。由此,便于套筒滚子链55的传动。炉体3外侧壁上延其垂直方向设有放置板36,放置板36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有电动葫芦56。其中一根套筒滚子链55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单链轮53的单链条传动齿轮531和双链轮54的其中一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上。该根套筒滚子链55的一端与炉门3的顶部连接。套筒滚子链55与炉门3顶部相连接的端部设有连接拉杆551,连接拉杆551穿过炉门3的顶部边框螺纹连接在螺母中,由此将套筒滚子链55与炉门3的顶部相连接。该根套筒滚子链55的另一端与电动葫芦56连接。另一根套筒滚子链55啮合连接在另一个单链轮53的单链条传动齿轮531和双链轮54的另一个双链条传动齿轮541上。该根套筒滚子链55的一端与炉门3的顶部连接。该根套筒滚子链55的另一端与电动葫芦56连接。电动葫芦56带动套筒滚子链55的传动,从而带动炉门4的上移或下降。

如图21所示,前端炉门与炉体3的连接处设有前端炉门密封组件71。前端炉门密封组件71包括密封气缸711、上导轮712和下导轮713。上导轮712和下导轮713分别设置在炉门3的两个侧面上。上导轮712靠近炉门3的顶部,下导轮713靠近炉门3的底部。密封气缸711安装在立柱52上。立柱52朝向炉体3后端部方向延其垂直方向设有支架521。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座安装在支架521上。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部设有固定槽7111。固定槽7111的槽口向上,具体地,固定槽7111的槽口朝向横梁51。立柱52上对应每个上导轮712设置有一个上密封气缸。立柱52上对应每个下导轮713设置有一个下密封气缸。上导轮712包括连接部7121以及由连接部7121的两端向其垂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夹持部7122和固定部7123。夹持部7122靠近炉门4的内表面,同时靠近固定槽7111,固定部7123靠近炉门4的外表面,且连接部7121与炉门4的两个表面垂直设置。夹持部7122的端部为上圆辊,可放置在固定槽7111的槽口中。由此,当上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缩回时,可拉动炉门4朝向炉体3的方向移动,起到进一步加强密封的作用。为了配合夹持部7122的端部,固定槽7111的槽口内表面为圆弧状。下导轮713为下圆辊。下圆辊可放置在下密封气缸711所连接的固定槽7111的槽口中。由此,当下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缩回时,可拉动炉门4朝向炉体3的方向移动,起到进一步加强密封的作用。下圆辊与固定部7123的位置相对应,靠近炉门4的外表面。具体地,固定部7123为圆辊状,其中心距离炉门4的外表面的距离与下圆辊距离炉门4的外表面的距离相同。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与下圆辊之间设有连接杆7112,用于加长下圆辊与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的距离,由此使得当炉门4升起时,下导轮713能够顺利通过上密封气缸所连接的固定槽7111,不会发生阻挡的现象。

升降装置将炉门下放,炉门侧面上的上导轮712卡设在上固定槽7111中,炉门侧面上的下导轮713卡设在下固定槽7111中,上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和下密封气缸711的气缸头同时缩回,同时拉动炉门朝向炉体的方向移动,由此起到密封炉门和炉体3的作用。

需要开启炉门时,上密封气缸的气缸头和下密封气缸的气缸头同时伸出,同时推动炉门背离炉体3的方向移动,使炉门与炉体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升降装置将炉门4升起,打开燃烧炉。

如图22-23所示,中间炉门与炉体3的顶部之间中间炉门密封组件72。中间炉门密封组件72包括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1和中间炉门密封块722。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1包括气缸座和气缸头。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1的气缸座7211与炉体的顶部上的气缸安装座7213连接。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1的气缸头7212的端部与中间炉门密封块722连接。为了便于气缸头7212与密封块722的连接,中间炉门密封块722包括连接件7221和密封件7222。连接件7221为易于与气缸头7212连接的金属件。密封件7222为可起到密封作用的纤维材质。密封件7222包括用于贴合在中间炉门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密封部72221和包覆在中间炉门的两侧面的第二密封部72222。两个第二密封部72222连接在第一密封部72221的两端,且位于第一密封部72221的同一侧。连接件7221包括用于包覆夹持第一密封部72221的第一连接件72211和用于包覆夹持第二密封部72222的第二连接件72212。两个第二连接件72212位于第一连接件72211的两端且位于第一连接件72211的同一侧。连接件7221设有腔体,密封件7222被包覆在连接件7221的腔体中,密封件7222突出于连接件7221,由此使得密封块722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中间炉门的顶部高出炉体3的顶部。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密封块提供足够的推力,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2设有多个。多个中间炉门密封气缸平行设置。密封炉门与炉体3时,中间炉门密封气缸721的气缸头7212伸出,推动密封块使第一密封部72221贴合在中间炉门的表面与炉体顶部的接触处,使第二密封部72222贴合在中间炉门侧面与炉体3顶部的接触处,用于密封中间炉门与炉体3接触处的空隙。

如图24和图25所示,炉体3的顶部设有烟囱安装座36。烟囱8通过法兰361安装在烟囱安装座36上。烟囱8由多段烟囱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多段烟囱管道由下到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烟囱管81、第二烟囱管82、第三烟囱管83、第四烟囱管84和第五烟囱管85。其中第一烟囱管81、第二烟囱管82和第三烟囱管83内壁设有纤维材质的管衬。在该实施例中,烟囱管道为圆管状。第一烟囱管81的底部通过法兰361安装在烟囱安装座36上。第一烟囱管81的顶部通过法兰与第二烟囱管82的底部连接。第一烟囱管81靠近底部的管体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输出经过预热器加热的热风的出风口802。第一烟囱管81的靠近顶部的管体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进冷风的进风口801。第一烟囱管道内安装有预热器,预热器位于进风口801和出风口802之间。进风口801和出风口802的端口处均设有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外部管道。第一烟囱管81和第二烟囱管82的连接法兰处设有电动调节装置。第二烟囱管道82的外侧壁上套设有雨帽821,用于引流雨水。第二烟囱管82的顶部与第三烟囱管83的底部通过法兰连接。第三烟囱管83的顶部与第四烟囱管84的底部通过法兰连接。第四烟囱管84的顶部与第五烟囱管85的底部通过法兰连接。第五烟囱管85的顶部设有伞形风帽851。

如图26至图28所示,助燃空气管道组件9包括风机91、冷风管92和热风管93。进风管911与风机91的进风口通过法兰连接。风机91的出风口与异型管912的小管径口通过法兰连接。异径管912的大管径口与可绕曲橡胶接头913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可绕曲橡胶接头913的另一端与变径接头914的小管径口通过法兰连接。变径接头914的大管径口与连通钢管915的一端焊接连接。连通钢管915的另一端与弯头916的一端焊接连接,弯头916的另一端与冷风管92的一端焊接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冷风管上92设有两个冷风支管921,冷风管92通过两个冷风支管921支管分别与烟囱8的两个进风口801连接。冷风支管921的端部与进风口801通过法兰连接。烟囱8的出风口802通过法兰连通有热风管93。热风管93连通有热风流通管931。热风管93的外部套设有棉岩套管,起到保温的作用。棉岩套管的厚度为50mm,棉岩套管外包0.5mm后的3003铝板,进一步起到保温的作用。热风流通管93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式封板932。热风流通管931的端部通过法兰式封板932固定设有防爆膜933。热风管93与热风流通管931焊接连接。热风流通管931通过连接钢管934与低氮化物烧嘴33连接。由此将热空气引至低氮化物烧嘴33处。连接钢管934通过法兰与焊接膨胀节935的一端连接。焊接膨胀节935的另一端通过气动双位蝶阀936与低氮化物烧嘴33连接。焊接膨胀节935可有效地补偿轴向变形作用。气动双位蝶阀936可控制风量大小,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连接钢管934外包裹有棉岩套管937,起到保温的作用。棉岩套管的厚度为50mm,棉岩套管外包0.5mm后的3003铝板,进一步起到保温的作用。助燃空气管道组件9中的各个管路安装后,用0.2mpa的压缩空气将管路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吹扫时需对管道上的仪表进行隔离。该助燃空气管道组件9中所使用到的法兰螺栓孔均需跨中布置。法兰连接处垫有3mm厚石棉垫片,起到保温作用。

如图29至图31所示,天然气管路组件10包括第一段无缝钢管101以及与第一段无缝钢管101连通的第一放散管1011、设置在第一段无缝钢管101上的压力表1012、连接在第一段无缝钢管101上的对夹式涡轮蝶阀1013、第二段无缝钢管102以及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通的第二放散管1021、设置在第二段无缝钢管102上的气动蝶阀1022、设置在第二段无缝钢管102上的膜盒压力表1023、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通的第三放散管1024、设置在第二段无缝钢管102上的气体涡轮流量计1025以及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接的燃气管道。第二放散管1021和第三放散管1024连接,共用一个出口。第一段无缝钢管101通过第一变径接头1026与调压器1027的进口端连接。具体地,第一段无缝钢管101与第一变径接头1026的大管径口焊接连接,第一变径接头1026的小管径口通过法兰与调压器1027的进口端连接。调压器1027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变径接头1028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接。具体地,第二变径接头1028的小管径口通过法兰与调压器1027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变径接头1028的大管径口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焊接连接。第二放散管1021垂直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设置。第二放散管1021上设有第二阀门。气动蝶阀1022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接。第三放散管垂直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设置。第三放散管1024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二放散管1021通过弯管和连接管与第三放散管1024连通。具体地,第二放散管1021的端部设有90度弯管,90度弯管与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放散管1024连通。气体涡轮流量计1025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与第二段无缝钢管102连接。炉体3的后端部和两个侧部绕设有燃气管道103,燃气管道103的两个端部设有法兰式封板,第二段无缝钢管102通过等径三通管1031与燃气管道103的中部连通。具体地,第二段无缝钢管102通过连接管道的一端连接,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弯头管的一端连接,弯头管的另一端与燃气管道的中部连接。

燃气管道103上设有多个连接组件,燃气管道103与低氮化物烧嘴3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无缝连接钢管1031、第二无缝连接钢管1032、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和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第一无缝连接钢管1031上依次设有管箍10311和第一两片式球阀10312。第二无缝连接钢管1032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两片式球阀10321、活络接头10322和电磁阀10323。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上设置有第三两片式球阀10331、活络接头10332和电磁阀10333。第一无缝连接钢管1031与第二无缝连接钢管1032通过弯管连接且垂直设置。第二无缝连接钢管1032通过弯管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一端连接且垂直设置。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另一端通过活络接头10341与低氮化物烧嘴33连接。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的一端与第一无缝连接钢管1031的侧壁相连通并焊接连接。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与第一无缝连接钢管103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两片式球阀10312和弯管之间。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的另一端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侧壁相连通并焊接连接。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连接处位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弯管和活络接头10341之间。第三无缝连接钢管1033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平行设置。第二无缝连接钢管1032的管径大于第四无缝连接钢管1034的管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