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5612发布日期:2020-10-09 21:4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静压地板送风是目前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常采用的气流组织形式,开孔的地板是确保空调系统中冷风正常送到机房内。

目前常见的静压送风地板基本是垂直向上送风,冷风直接吹向天花板,多余的动压无法有效利用,吹向机柜内服务器的风量很少,使得空调系统风量利用率低。同时,由于冷风由空调机组送出,因此,靠近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动压较大、静压较小,风量小;远离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动压较小、静压较大,风量大,导致机房气流组织不均匀。然而,目前有很多专利提出了斜向送风的方案,但往往也存在很多问题。或者部件过于复杂,重量大、价格高,或者调节不方便,不能根据机柜内的分布情况调节送风角度。

因此,需要一种简易、便宜、调节方便的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通过调节不同送风角度和风量,有效、均匀地将风量送往服务器,保障机房气流组织合理,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有利于调节空气的风向,从而保障机房内气流组织合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包括静压通风格栅、导风条和动静压转换调节板,所述导风条和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的底部;

所述导风条设有导风面,且所述导风面倾斜设置;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的底部边缘,且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位于所述导风条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

优选的,所述导风面的倾斜角度为15~85°。

优选的,所述导风条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的高度为5~30cm。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导风条和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或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静压通风格栅为静压通风条形格栅,所述导风条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交错设置,所述导风条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的条形格栅之间形成通风夹角。

优选的,所述通风夹角的角度为15~90°。

优选的,所述通风夹角的角度为90°。

优选的,所述导风条的数量为1~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有利于调节空气的风向,从而保障机房内气流组织合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场景应用示意图。

其中:静压通风格栅1、导风条2、导风面21、倾斜角度α、通风夹角β、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连接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包括静压通风格栅1、导风条2和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所述导风条2和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的底部;

所述导风条2设有导风面21,且所述导风面21倾斜设置;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的底部边缘,且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位于所述导风条2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

目前常见的静压送风地板基本是垂直向上送风,冷风直接吹向天花板,多余的动压无法有效利用,吹向机柜内服务器的风量很少,使得空调系统风量利用率低。同时,由于冷风由空调机组送出,因此靠近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动压较大、静压较小,风量小;远离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动压较小、静压较大,风量大,导致机房气流组织不均匀。

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静压通风格栅1、导风条2和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导风条2和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均可拆卸地安装于静压通风格栅1的底部;导风条2设有导风面21,且导风面21倾斜设置;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安装于静压通风格栅1的底部边缘,且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位于导风条2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在导风条2上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辅助风口装置的实际应用场景相匹配,即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需要安装在导风条2沿长度方向上远离空调机组的一侧,从而使冷风有效地吹向机柜。

图6为本技术方案一种静压送风地板的辅助风口装置的场景应用示意图,当送风管内的冷气被送至辅助风口装置时,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高度直接影响静压通风格栅1风口处的静压,在靠近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上加装较高的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增加此处的静压,可以增大该静压通风格栅1风口处的送风风量;在远离空调机组的送风地板上加装较低的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减小此处的静压,可以减小该静压通风格栅1风口处的送风风量,从而保障机房气流组织均匀。

优选的,所述导风条2和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由铁、铝等金属材料、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组的合成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备而成。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导风面21的倾斜角度α为15~85°。

安装导风条2的目的是为了使冷风能够有效直接吹向使用环境中的机柜服务器,所以导风条2的角度可以根据应用场景中的机柜与送风地板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机柜与送风地板之间的夹角选择不同倾斜角度α的导风条2。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导风条2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本技术方案中导风条2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有利于方便导风条2的安装和角度的调节,同时,有利于提高导风条2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导风条2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高度为5~30cm。

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高度是根据应用场景中送风地板距离空调机组的距离进行选择,安装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目的是为了改变送风地板处冷风的动压,从而调节垂直向上的风量。

当静压通风格栅1没有安装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时,冷风在距离空调机组较近的送风地板处其动压较大,静压很小,只有很少的风量会通过送风地板垂直向上,随着距离的增大冷风的动压逐渐减小,静压逐渐增大,其垂直向上的风量也逐渐增大,所以导致不同距离处送风地板的风量不均;而静压通风格栅1加装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后,冷风受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阻挡,其动压转换为了静压,且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高度越高,冷风的动压转换为静压就越多,从而垂直向上的风量就会增大。

因此,根据应用场景中的送风地板距离机柜的距离选择不同高度的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有利于保障机房气流组织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连接件4,所述导风条2和所述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通过所述连接件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位于导风条2、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与静压通风格栅1之间,有利于导风条2和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的拆卸或更换不同的角度或高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件4为螺钉或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螺钉或磁铁中的任意一种,即导风条2、动静压转换调节板3与静压通风格栅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磁吸连接中的任意一种,安装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为静压通风条形格栅,所述导风条2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交错设置,所述导风条2与所述静压通风格栅1的条形格栅之间形成通风夹角β。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条2与静压通风格栅1交错设置,导风条2与静压通风格栅1的条形格栅之间形成通风夹角β,有利于确保来自送风管内的冷气在导风条2的作用下倾斜向上。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通风夹角β的角度为15~90°。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通风夹角β的角度为90°。

通常情况下,应用场景中的送风地板位于机柜前面,静压通风格栅1与机柜成垂直设置,当通风夹角β的角度为90°时,能更好的将冷风导向服务器,从而有利于增加冷风利用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导风条2的数量为1~15。

导风条2的数量可根据应用场景中的机柜服务器的数量以及送风地板的尺寸大小而确定。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