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8292发布日期:2021-01-05 17:4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雾节水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



背景技术:

常规冷却塔是通过将热水喷洒在填料表面与通过填料的冷空气相接触,此际,热水与冷空气之间即产生显热之热交换作用,同时部分热水被蒸发,亦即蒸发水汽中其蒸发潜热被排放至空气中,最后经冷却后的水落入水池内。

但是,现有的消雾节水冷却塔还存在着气体混合效果较差、不具备起到简易过滤的功能和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以解决现有的消雾节水冷却塔气体混合效果较差、不具备起到简易过滤的功能和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包括支撑座,工作壳,隔板,进气头,出气头,风轮,减速器,旋转电机,排污管,配水管,横管,喷洒头,支撑框,收水器,填料层,可缓冲换热箱结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plc和驱动开关,所述的支撑座焊接在工作壳的下端;所述的隔板焊接在工作壳内部的下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的进气头分别焊接在工作壳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出气头焊接在工作壳的上端中间部位;所述的风轮轴接在出气头内部的下侧,且右侧与减速器键连接;所述的减速器和旋转电机分别螺栓安装在工作壳上部的右侧,且减速器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的排污管分别焊接在工作壳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配水管焊接在工作壳左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横管焊接在工作壳内部的中间部位,且横管左端与配水管焊接;所述的喷洒头螺纹连接在横管下部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框分别焊接在工作壳内壁右侧和隔板右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和上侧;所述的收水器螺栓安装在工作壳内上部的支撑框上;所述的填料层嵌入在工作壳内中间部位的支撑框上;所述的可缓冲换热箱结构安装在工作壳的内部;所述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安装在进气头上;所述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安装在工作壳内的上部;所述的plc螺栓安装在工作壳的左上部;所述的驱动开关镶嵌在plc的左表面;所述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包括混合箱,对应管,对应头,连接板和连通头,所述的混合箱焊接在工作壳内部的上侧;所述的对应管分别焊接在混合箱内部下侧的左右两部;所述的对应头焊接在对应管的内侧;所述的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混合箱左右两侧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包括拆装框,密封板,凹槽,抓握杆和过滤网,所述的拆装框螺栓安装在进气头上;所述的凹槽开设在密封板前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抓握杆焊接在凹槽的内部前侧;所述的过滤网螺栓安装在密封板的后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可缓冲换热箱结构包括安装箱,进气腔,排气头,输气头,挡板和辅助孔,所述的安装箱焊接在工作壳内壁左侧和隔板左侧之间;所述的进气腔开设在安装箱的内部;所述挡板分别焊接在进气腔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辅助孔开设在挡板的内部中间部位。

优选的,所述的对应管设置有两个,且下部分别与收水器和安装箱对应,同时上部的对应头也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且连接板相互交叉。

优选的,所述的连通头上端螺栓安装在出气头的下部,且下端与混合箱焊接。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设置有三个,且分别采用eva网和hepa网。

优选的,所述的拆装框前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拆装框前部开口与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板螺栓安装在拆装框的前部。

优选的,所述的挡板设置有多个,且挡板与挡板相互交叉,所述的挡板设置在安装箱内。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箱右上部焊接有排气头,左下部焊接有输气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对应管设置有两个,且下部分别与收水器和安装箱对应,同时上部的对应头也对应,在使用时,能够更加充分的使不同的气体流动并混合且随之进行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且连接板相互交叉,进而延伸了气体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停留在混合箱内的使用,并增加混合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通头上端螺栓安装在出气头的下部,且下端与混合箱焊接,便于相互连接并随之进行输送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网设置有三个,且分别采用eva网和hepa网,进而对气体起到了过滤灰尘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功能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拆装框前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拆装框前部开口与内部连通,进而便于配合过滤网穿插并随之进行更换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板螺栓安装在拆装框的前部,进而便于进行拆装并进行更换维护。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挡板设置有多个,且挡板与挡板相互交叉,所述的挡板设置在安装箱内,当气体在安装箱内流动时,增加了其流动的长度进而增加了与横管换热的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箱右上部焊接有排气头,左下部焊接有输气头,进而便于相互连通并随之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缓冲换热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2、工作壳;3、隔板;4、进气头;5、出气头;6、风轮;7、减速器;8、旋转电机;9、排污管;10、配水管;11、横管;12、喷洒头;13、支撑框;14、收水器;15、填料层;16、可缓冲换热箱结构;161、安装箱;162、进气腔;163、排气头;164、输气头;165、挡板;166、辅助孔;17、可过滤气体壳结构;171、拆装框;172、密封板;173、凹槽;174、抓握杆;175、过滤网;18、可混合工作箱结构;181、混合箱;182、对应管;183、对应头;184、连接板;185、连通头;19、plc;20、驱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智能化的消雾节水冷却塔,包括支撑座1,工作壳2,隔板3,进气头4,出气头5,风轮6,减速器7,旋转电机8,排污管9,配水管10,横管11,喷洒头12,支撑框13,收水器14,填料层15,可缓冲换热箱结构16,可过滤气体壳结构17,可混合工作箱结构18,plc19和驱动开关20,所述的支撑座1焊接在工作壳2的下端;所述的隔板3焊接在工作壳2内部的下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的进气头4分别焊接在工作壳2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出气头5焊接在工作壳2的上端中间部位;所述的风轮6轴接在出气头5内部的下侧,且右侧与减速器7键连接;所述的减速器7和旋转电机8分别螺栓安装在工作壳2上部的右侧,且减速器7与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的排污管9分别焊接在工作壳2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配水管10焊接在工作壳2左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横管11焊接在工作壳2内部的中间部位,且横管11左端与配水管10焊接;所述的喷洒头12螺纹连接在横管11下部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框13分别焊接在工作壳2内壁右侧和隔板3右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和上侧;所述的收水器14螺栓安装在工作壳2内上部的支撑框13上;所述的填料层15嵌入在工作壳2内中间部位的支撑框13上;所述的可缓冲换热箱结构16安装在工作壳2的内部;所述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17安装在进气头4上;所述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18安装在工作壳2内的上部;所述的plc19螺栓安装在工作壳2的左上部;所述的驱动开关20镶嵌在plc19的左表面;所述的可混合工作箱结构18包括混合箱181,对应管182,对应头183,连接板184和连通头185,所述的混合箱181焊接在工作壳2内部的上侧;所述的对应管182分别焊接在混合箱181内部下侧的左右两部;所述的对应头183焊接在对应管182的内侧;所述的连接板184分别焊接在混合箱181左右两侧的上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过滤气体壳结构17包括拆装框171,密封板172,凹槽173,抓握杆174和过滤网175,所述的拆装框171螺栓安装在进气头4上;所述的凹槽173开设在密封板172前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抓握杆174焊接在凹槽173的内部前侧;所述的过滤网175螺栓安装在密封板172的后壁上。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缓冲换热箱结构16包括安装箱161,进气腔162,排气头163,输气头164,挡板165和辅助孔166,所述的安装箱161焊接在工作壳2内壁左侧和隔板3左侧之间;所述的进气腔162开设在安装箱161的内部;所述挡板165分别焊接在进气腔162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辅助孔166开设在挡板165的内部中间部位。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对应管182设置有两个,且下部分别与收水器14和安装箱161对应,同时上部的对应头183也对应,在使用时,能够更加充分的使不同的气体流动并混合且随之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板184设置有两个,且连接板184相互交叉,进而延伸了气体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停留在混合箱181内的使用,并增加混合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通头185上端螺栓安装在出气头5的下部,且下端与混合箱181焊接,便于相互连接并随之进行输送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过滤网175设置有三个,且分别采用eva网和hepa网,进而对气体起到了过滤灰尘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功能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拆装框171前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拆装框171前部开口与内部连通,进而便于配合过滤网175穿插并随之进行更换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板172螺栓安装在拆装框171的前部,进而便于进行拆装并进行更换维护。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挡板165设置有多个,且挡板165与挡板165相互交叉,所述的挡板165设置在安装箱161内,当气体在安装箱161内流动时,增加了其流动的长度进而增加了与横管11换热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安装箱161右上部焊接有排气头163,左下部焊接有输气头164,进而便于相互连通并随之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驱动开关20电性连接plc19的输入端,所述的旋转电机8电性连接plc19的输出端,能够更加智能且便于进行操作并控制使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启动旋转电机8通过减速器7带动风轮6旋转吸风,这样即可使外界空气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拆装框171和进气头4进入到工作壳2内部的两侧,在经过过滤网175时会进行简易的过滤,在空气进入到工作壳2内后,工作壳2的左侧,空气通过输气头164进入到进气腔162内,且随之再次挡板165与挡板165之间来回穿插并向右移动,最后通过排气头163排出,当空气在进气腔162内流动时,随之与横管11左侧的热水进行换热,同时工作壳2的右侧,被换热的水则通过喷洒头12喷洒到填料层15内,而气体上升并分别穿过填料层15和收水器14进行再次换热并截留部分水蒸汽,完成工作后的气体分别进入到不同位置的对应管182内,且通过对应头183喷出,即可更加充分的混合,最后气体穿过连接板184、连通头185和出气头5即可排出并使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