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3310发布日期:2021-01-26 11:0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一般都设有导风叶片,通过导风叶片的摆动来引导空调的出风角度,然而使用过程中在导风叶片的两侧容易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0004]
本公开在于提供可减少出风口处凝露产生的空调室内机。
[0005]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设于壳体内,用于与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其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上位于换热器的下游,用于向出风口吹出热交换后的空气;底座,具有安装部和出风引导部,风机安装于安装部上;出风框,位于出风引导部的下游并靠近出风口,空气通过出风引导部从风机处流动至出风框处并由出风口送出,出风框上横向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叶片;叶片组件,连接在出风框内,并位于两个固定叶片之间,包括多个可横向摆动的移动叶片,可在水平方向上引导出风方向;以及导风板,转动连接于出风口处,可在竖直方向引导出风方向。
[0006]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固定叶片比移动叶片到出风口的距离近。
[0007]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移动叶片处于与固定叶片平行的状态时,固定叶片、多个移动叶片为等间隔排布。
[0008]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固定叶片到出风框侧壁的距离与其到相邻移动叶片之间的间隔相等。
[0009]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固定叶片与出风框的侧壁之间还设有支撑叶片,支撑叶片与固定叶片平行,且支撑叶片比移动叶片到出风口的距离远。
[0010]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固定叶片、支撑叶片与出风框一体成型。
[0011]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出风框上位于叶片组件的内侧设有防护网,用于防护异物进入出风框的内部,防护网包括多个横向延伸的筋条。
[0012]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的下端形成出风框。
[0013]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接水盘的上端向上延伸可将换热器和壳体的前壁隔开。
[0014]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壳体的前壁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微孔,导风板关闭时,空气通过出风引导部从风机处流动至出风框处并由微孔送出。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打开出风口的立体图;
[0018]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打开出风口的剖视图;
[0019]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底座和风机的立体图;
[0020]
图5是图4中底座的立体图;
[0021]
图6是图4中电机防护罩的立体图;
[0022]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0023]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立体图;
[0024]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正视图;
[0025]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壳体1;进风口11;出风口12;前框架13;前面板14;后面板15;侧面板16;上面板17;下面板18;换热器2;前段换热器21;后段换热器22;风机3;风扇31;电机32;导风板4;移动叶片5;底座6;安装部61;风扇安装腔611;电机安装腔612;贯穿槽6121;出风引导部62;挡板63;孔631;第一轴承安装腔64;第二轴承安装腔65;出风路径71;间隔路径72;接水盘8;微孔9;电机防护罩10;缺口101;挂部102;轴承20;出风框30;固定叶片40;叶片组件50;支撑叶片60;防护网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7]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28]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0029]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0030]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0031]
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0032]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0033]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打开出风口的立体图,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打开出风口的剖视
图。
[0034]
空调室内机可包括壳体1、换热器2和风机3,换热器2和风机3设于壳体 1内,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室外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 内、在壳体1内换热后由出风口12送出,换热器2用于与进入壳体1的空气交换热量,风机3用于将空气循环到壳体1的内部或者外部。
[0035]
壳体1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可包括形成出风口12的前面板14,设置在前面板14后方的后面板15,设置在前面板14和后面板15之间的一对侧面板16,设置一对侧面板16上方且形成进风口11的上面板17,以及设置在一对侧面板16下方的下面板18。
[0036]
以下为了描述方面,定义空调室内机100中后面板15一侧为后方,前面板 14一侧为前方。
[0037]
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安装到墙壁上的挂机,后面板15靠着墙壁,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8]
继续参见图3所示,换热器2布置在风机3和进风口11之间,并设置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空气流动路径上,用于从通过进风口11流入的空气吸收热量或向空气传递热量。
[0039]
换热器2可包括前段换热器21和后段换热器22,前段换热器21位于后段换热器22的前侧,前段换热器21和后段换热器22的上端相连,下端叉开,风机3位于前段换热器21和后段换热器22的叉口处。
[0040]
图4示出的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底座和风机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底座的立体图。
[0041]
风机3可包括风扇31,风扇31可以为贯流风扇但不限于此,风扇31的数量也不存在限制,以及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贯流风扇为一个。
[0042]
风机3可具有布置在风扇31的一端、用于驱动风扇31的电机32。
[0043]
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底座6,底座6位于换热器2的下方,具有安装部和出风引导部62,风机3安装在安装部上,出风引导部62向出风口12方向延伸,空气从风扇31处通过出风引导件62流动到出风口12。
[0044]
具体地,安装部包括风扇安装腔611和电机安装腔612,电机安装腔612 位于风扇安装腔611的一端,风扇31收容在风扇安装腔611内,电机32收容在电机安装腔612内,电机32的输出轴与风扇31连接,以驱动风扇31转动。
[0045]
底座6上可设有挡板63,挡板63位于电机安装腔612和风扇安装腔611 之间,挡板63向换热器2方向延伸,并与换热器2的端部相抵,可用来封闭换热器2,将空调的风道与电机32隔开。
[0046]
电机防护罩10连接在电机安装腔612处,可以将电机32罩住,电机防护罩10通过螺钉与底座6固定连接。
[0047]
利用底座6上的挡板63来封闭换热器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机防护罩10上设置挡板63来封闭换热器2,需要拆下换热器2才可以拆装电机防护罩10的操作局限性,本空调室内机的电机防护罩10与换热器2相互独立、没有关联,可以单独拆装电机防护罩10、对电机32进行操作。另外,电机防护罩 10不需要用来封闭换热器2,对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降低成本。
[0048]
底座6上还设有第一轴承腔64和第二轴承腔65,第一轴承腔64位于挡板 63和电机
安装腔612之间,第二轴承腔65位于风扇安装腔611远离挡板63的一端,在第一轴承腔64和第二轴承腔65内装入轴承20,也就是说,风扇31的两端连接轴承20,可以降低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0049]
具体地,挡板63由风扇安装腔611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不占用其他空间,使得底座6长度方向更加紧凑。
[0050]
挡板63上设有孔631,电机32的输出轴可以穿过该孔631与风扇31连接。
[0051]
电机安装腔612为半圆形,孔631为扁长形,由于扁长形孔的存在,在拆装电机32时,挡板63不会对电机32的输出轴造成阻挡,方便了电机32的拆装操作。
[0052]
电机安装腔612的腔壁上设有几个贯穿槽6121,电机32上热量可以通过贯穿槽6121散发出去。
[0053]
电机防护罩10大致也呈半圆形,与电机安装腔612一起罩在电机32外面。电机防护罩10上设有缺口101,电机32上连接的电线可以穿过该缺口101延伸出去。
[0054]
电机防护罩10上还设有勾部102,勾部102可以勾住电线,对电线进行定位,勾部102可以设置在缺口101的附近,勾部102与电机防护罩10一体成型,加工制作比较简单。
[0055]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的正视图。
[0056]
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导风板4,导风板4对应在前面板14的出风口12 处,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中,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2。导风板4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将出风口12打开,并且可以引导从风机3吹出的空气方向。
[0057]
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叶片组件50,叶片组件50具有水平联动的多个移动叶片5,移动叶片5可引导从风扇31吹出的空气在导风板4内部的方向。导风板4可在竖直方向上引导吹出的空气,移动叶片5可在水平方向上引导吹出的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移动叶片5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移动叶片5设置在导风板4的内部,以使得在导风板4处于关闭位置时不暴露于外部。
[0058]
叶片组件50安装在出风框30上,出风框30位于出风引导部62的下游并靠近出风口12的内侧,空气通过出风引导部62从风扇31处流动至出风框30 处并由出风口12送出。
[0059]
移动叶片5在水平摆动导风时,会存在两端的移动叶片5与出风框30的端部距离较小的状态,出风框30的两端容易产生凝露,为了减轻该部分凝露的产生,本空调室内机设置了固定叶片40,固定叶片40和出风框30的两端侧壁具有预定间隔,气流可以从该预定间隔吹出,降低了出风框30两端的温差,减少了凝露的产生。
[0060]
具体地,出风框30横向的两端均设有竖向的固定叶片40,叶片组件50设置在两个固定叶片40之间,固定叶片40不跟随叶片组件50中的移动叶片5进行摆动。
[0061]
空调在进行出风时,气流通过固定叶片40与出风框30之间的预定间隔吹出,气流使得固定叶片40上的温度与移动叶片5相当,可以减少凝露。
[0062]
固定叶片40与出风框30的侧壁平行,当移动叶片5与固定叶片40平行时,出风框30的侧壁、固定叶片40、多个移动叶片5为等间隔排布,不会因为间隔小而造成摆动时两侧的移动叶片5触碰到固定叶片40而阻挡气流的排放,也不会由于间隔大增加出风框30的长度,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较为紧凑。
[0063]
固定叶片40的前侧比移动叶片5更靠近出风口12,可以延长送风距离。
[0064]
固定叶片40与出风框30的侧壁之间还可设有支撑叶片60,支撑叶片60 与固定叶片40平行,且支撑叶片60比移动叶片5到出风口12的距离远。支撑叶片60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出风框30,增大出风框30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支撑叶片60可以分散出风框30两侧的气流。
[0065]
固定叶片40、支撑叶片60与出风框30一体成型,制作加工简单。
[0066]
出风框30上还可设有防护网80,防护网80设置在叶片组件50的内侧,至少由几根横向延伸的筋条竖向排列形成,防护网80可以防止手指等异物进入防护网内侧,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0067]
继续参见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接水盘8,接水盘8可设置在换热器2的下方,以收集在换热器2中冷凝水,接水盘8上可连接有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排水管,以将冷凝水排放到壳体1的外部。
[0068]
出风框30形成在接水盘8下端,接水盘8的上端向上延伸将壳体1的前面板14与换热器2隔开,接水盘8的前表面与前面板14之间围成间隔路径72,接水盘8的后表面用于收集在换热器2中冷凝水。
[0069]
接水盘8上位于出风框30内侧的下表面与出风引导部62之间围成出风路径71,空气沿着出风路径71流动到出风框30处。
[0070]
在本公开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前面板14和导风板4上分布有多个微孔9,微孔9的大小远小于出风口12。
[0071]
壳体1还可以包括前框架13,前框架13连接在接水盘8的上前侧,并且前框架13位于前面板14的内部,前面板14可拆卸地连接在前框架13上,例如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
[0072]
前框架13前表面与前面板14之间的间隙作为间隔路径72的一部分并延长了间隔路径72。
[0073]
出风路径71连通至间隔路径72时形成柔风出风路径,导风板4旋转打开出风口12时,出风路径71连通至出风口12时形成强风出风路径。也就是说,当导风板4打开时,出风路径71内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口12处送出较强的换热气流;当导风板4关闭时,出风路径71内的空气可以沿柔风出风路径从微孔9 处送出较弱的换热气流。
[0074]
示例性地,在制冷运行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先打开导风板4,通过出风口12向房间内送出强冷风,尽快地使房间内温度降低,待房间温度达到要求之后可将导风板4关闭,通过微孔9向房间送出柔和的冷风,使得房间内的温度保持在稳定状态,并且,柔和风不会产生吹人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7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