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燃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燃油炉的供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2.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为了节省空间,房车用燃油炉大多隐藏于房车的侧边,做饭时,只需将燃油炉抽出即可,现有的房车用燃炉大多采用液化气或者燃油为热源,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当遇见风比较大的天气时,会对燃炉内的火焰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增加了做饭时间,而且,由于外部空气的流动会导致锅体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燃油炉的供风散热装置,能够使燃油炉加热更均匀、能够减小外部环境对燃油炉内部火焰的影响,减少了在户外做饭所需的时间、使用更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燃油炉的供风散热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端左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侧焊接有底座,所述炉体底侧的中部设有燃烧箱,所述燃烧箱的内腔开设有燃烧室,且燃烧室的与炉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燃烧箱的底侧设有进油管,所述燃烧箱的右侧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右端内侧设有微型风机,所述进油管的出油口和进风管的出风口分别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面设有喷火盘,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部通过不少于四个紧固螺栓固定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底端的内侧通过不少于四个连接杆固定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底端的内侧焊接不少于八个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上端内侧焊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罩的上侧焊接有不少于六个第二导流板;
5.其中:所述集风罩为“l”形结构,且集风罩内侧上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二导流板与固定罩上侧水平方向内侧的夹角为60度,外部液化气或燃油精进油管进入燃烧箱内的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火焰经喷火盘喷出,由于火焰产生的热量密度比空气小,从而沿着固定罩的内侧向上移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被导向到锅炉底部,通过设置固定罩、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能够有效对火焰产生的热量进行导流到锅炉底部,而且降低了外部空气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在户外做饭所需的时间,使用更方便,通过设置进风管和微型风机,能够增大燃烧所需的空气,提高燃烧的使用率,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绕着炉体的中心轴上下等距交错设置,且第一导流板之间均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二导流板绕着炉体的中心轴上下等距交错设置,且第二导流板
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由于第一导流板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第二导流板之间均设有通风口,从而保证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时的均匀性,从而使燃烧的热量能够均匀到达锅炉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内侧上端焊接有环形固定座,且环形固定座位于固定罩的正上方,所述环形固定座与炉体内侧底端的夹角为120度,通过设置环形固定座,不仅能够放置做饭的锅炉,而且能够避免燃烧产生的杂质通过炉体的上端排出。
8.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右侧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穿过炉体的内侧与集风罩和固定罩之间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油管、进风管和排气管的内部分别设有电磁阀,通过设置排气管,方便对燃烧产生的杂质进行排出,防止燃烧产生的杂质沿着锅炉侧面向上移动而影响做饭的口感,通过设置电磁阀,便于对进油量和进风量进行控制。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不少于四个螺孔,且螺孔分别绕着底座的中心轴等距设置,通过设置螺孔,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拆卸清洗,实用性高。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车用燃油炉的供风散热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1.1、外部液化气或燃油精进油管进入燃烧箱内的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火焰经喷火盘喷出,由于火焰产生的热量密度比空气小,从而沿着固定罩的内侧向上移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被导向到锅炉底部,通过设置固定罩、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能够有效对火焰产生的热量进行导流到锅炉底部,而且降低了外部空气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在户外做饭所需的时间,使用更方便。
12.2、通过设置进风管和微型风机,能够增大燃烧所需的空气,提高燃烧的使用率,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由于第一导流板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第二导流板之间均设有通风口,从而保证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时的均匀性,从而使燃烧的热量能够均匀到达锅炉底部。
13.3、通过设置环形固定座,不仅能够放置做饭的锅炉,而且能够使燃烧产生的杂质沿着集风罩的内侧向下移动,并通过排气管排除,从而方便对燃烧产生的杂质进行排出,防止燃烧产生的杂质沿着锅炉侧面向上移动而影响做饭的口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炉体、2支撑杆、3底座、4螺孔、5燃烧箱、6喷火盘、7进油管、8电磁阀、9紧固螺栓、10集风罩、11连接杆、12固定罩、13第一导流板、14固定盘、15第二导流板、16环形固定座、17进风管、18微型风机、1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燃油炉的供风散热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的底端左侧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底侧焊接有底座3,炉体1底侧的中部设有燃烧箱5,燃烧箱2的内腔开设有燃烧室,且燃烧室的与炉体1的内腔连通,燃烧箱2的底侧设有进油管7,燃烧箱2的右侧设有进风管17,进风管17的右端内侧设有微型风机18,进油管7的出油口和进风管17的出风口分别与燃烧室连通,炉体1内腔的底面设有喷火盘6,炉体1内腔的底部通过不少于四个紧固螺栓9固定有集风罩10,集风罩10底端的内侧通过不少于四个连接杆11固定有固定罩12,固定罩12底端的内侧焊接不少于八个第一导流板13,第一导流板13的上端内侧焊接有固定盘14,固定罩12的上侧焊接有不少于六个第二导流板15,第一导流板13绕着炉体1的中心轴上下等距交错设置,且第一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第二导流板15绕着炉体1的中心轴上下等距交错设置,且第二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由于第一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第二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从而保证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时的均匀性,从而使燃烧的热量能够均匀到达锅炉底部,炉体1的内侧上端焊接有环形固定座16,且环形固定座16位于固定罩12的正上方,环形固定座16与炉体1内侧底端的夹角为120度,通过设置环形固定座16,不仅能够放置做饭的锅炉,而且能够避免燃烧产生的杂质通过炉体1的上端排出,炉体1的右侧设有排气管19,排气管19的进气口穿过炉体1的内侧与集风罩10和固定罩12之间的内腔连通,进油管7、进风管17和排气管19的内部分别设有电磁阀8,通过设置排气管19,方便对燃烧产生的杂质进行排出,防止燃烧产生的杂质沿着锅炉侧面向上移动而影响做饭的口感,通过设置电磁阀8,便于对进油量和进风量进行控制,底座3的侧面开设有不少于四个螺孔4,且螺孔4分别绕着底座3的中心轴等距设置,通过设置螺孔4,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拆卸清洗,实用性高;
21.其中:集风罩10为“l”形结构,且集风罩10内侧上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20度,第二导流板15与固定罩12上侧水平方向内侧的夹角为60度,外部液化气或燃油精进油管7进入燃烧箱2内的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火焰经喷火盘6喷出,由于火焰产生的热量密度比空气小,从而沿着固定罩12的内侧向上移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被导向到锅炉底部,通过设置固定罩12、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能够有效对火焰产生的热量进行导流到锅炉底部,而且降低了外部空气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在户外做饭所需的时间,使用更方便,通过设置进风管17和微型风机18,能够增大燃烧所需的空气,提高燃烧的使用率,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
22.在使用时:外部液化气或燃油精进油管7进入燃烧箱2内的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火焰经喷火盘6喷出,由于火焰产生的热量密度比空气小,从而沿着固定罩12的内侧向上移动,并分别通过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被导向到锅炉底部,通过设置固定罩12、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能够有效对火焰产生的热量进行导流到锅炉底部,而且降低了外部空气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在户外做饭所需的时间,使用更方便,通过设置进风管17和微型风机18,能够增大燃烧所需的空气,提高燃烧的使用率,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由于第一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第二导流板13之间均设有通风口,从而保证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5时的均匀性,从而使燃烧的热量能够均匀到达锅炉底部,通过设置环形固定座16,不仅能够放置做饭的锅炉,而且能够使燃烧产生的
杂质沿着集风罩10的内侧向下移动,并通过排气管19排除,从而方便对燃烧产生的杂质进行排出,防止燃烧产生的杂质沿着锅炉侧面向上移动而影响做饭的口感。
2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磁阀8和微型风机18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燃烧箱6内的打火装置为现有技术,未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且未在说明书附图中画出,外部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8、微型风机18和燃烧箱6内的打火装置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