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罐以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9691发布日期:2021-01-12 07: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储水罐以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储水罐以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当燃气热水器在二次开机之前,由于热交换器内的水不流动,但热交换器会在停机期间继续吸收余热,因此燃气热水器在二次开机后,会首先流出高温热水,而后由于燃烧器的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燃气热水器在流出高温热水之后,则会短暂地流出低温冷水,这种现象在行业内称为冷烫水。为了解决燃气热水器在二次开机时出现的冷烫水,现有的燃气热水器通常在热交换器的出水端连接有储水罐。

目前,市面上的燃气热水器为了在二次开机时保证良好的冷热掺混效果,通常会采用容积较大的储水罐,但当其加装到燃气热水器中时,会导致燃气热水器的体积也相应增大。除此之外,由于燃气热水器在一次开机后,需要用热水去置换储水罐内的冷水,因此大容积的储水罐还会延长燃气热水器出热水所需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储水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储水罐的燃气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水罐,包括:

罐体,其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在所述罐体内设有内进水口;

旁通管,其一端连通于所述罐体,旁通管的另外一端用于连通外设的冷水进水总管,所述旁通管设置在远离所述内进水口的位置上,使得从所述旁通管中流出的冷水可在所述罐体内参与掺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水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旁通管的设置,使得燃气热水器在每次出热水时,都会有部分冷水从所述旁通管流入至罐体中,该冷水主要用以对在二次开机时所流出的高温热水进行冷热掺混,而后续的低温冷水则与储水罐内的温水进行掺混;由于所述储水罐引入了外部冷水,且所述旁通管与所述内进水口远离设置,使得从所述旁通管中流出的冷水可在所述罐体内参与掺混,因此所述储水罐在不增加容积的前提下也能够在二次开机后达到良好的冷热掺混效果,使得储水罐的容积可相对地减少,继而减少燃气热水器的体积,并缩短燃气热水器出热水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设在罐体的上部,所述出水管设在罐体的下部,使得所述储水罐能够上进下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位于罐体的上下两端,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正对设置,这样的结构便于储水罐与燃气热水器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的一端从上往下延伸至罐体的上部;出水管的一端从下往上延伸至罐体的下部,使得所述内进水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此时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进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的一端从上往下延伸至罐体的上部;出水管的一端从下往上延伸至罐体的上部,使得所述内进水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上部。此时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进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的下端封闭,进水管的周面上开设有多个内出水口,使得所述进水管朝径向往外出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靠近罐体的内底面。所述排水孔用以排空储水罐内的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旁通管包括第一分管、第二分管和管路转接头,所述第一分管与所述第二分管通过所述管路转接头进行连接,使得储水罐可拆连接在燃气热水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冷水进水总管、热交换器、热水管、热水出水总管和上述的储水罐,所述冷水进水总管与热交换器的进水端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罐的进水管通过所述热水管进行连接,所述储水罐的出水管与所述热水出水总管连接。由于所述旁通管为所述冷水进水总管的分支管,因此在每次出热水时,都会有部分冷水从所述旁通管流入至所述储水罐中,所以热交换器的实际出水温度应在预设出水温度的基础上乘以一个与旁通管的流量呈正关联的系数,以免最终的出水温度低于预设的出水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旁通管的直径小于冷水进水总管的直径,使得只有小部分的冷水从所述冷水进水总管流入至所述旁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水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储水罐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储水罐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水罐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储水罐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水罐10,包括罐体100,所述罐体100由上盖110、罐身120和下盖130这三者通过焊接组合而成,罐体100的上部固定设有进水管200,罐体100的下部固定设有出水管300,所述出水管300在所述罐体100内设有内进水口310,所述进水管200和所述出水管300在所述罐体100外均设有活接头201,使得所述储水罐10可拆连接在燃气热水器内。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罐体100的上端焊接有所述进水管200,罐体100的下端焊接有所述出水管300,且所述进水管200与所述出水管300正对设置,进水管200的一端从上往下延伸至罐体100的上部,出水管300的一端从下往上延伸至罐体100的上部,此时所述出水管300靠近所述进水管200,使得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上部。由于所述出水管300靠近所述进水管200,因此为了避免进水管200的出水直接流入至出水管300内,从而导致进水管200的出水缺乏掺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进水管200的下端封闭,且进水管200的周面上开设有多个内出水口210,使得所述进水管200能够朝径向往外出水,以避免进水管200的出水直接流入至出水管300内。

储水罐10内的水流方向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燃气热水器在二次开机时为例,当高温热水从所述进水管200进入至所述罐体100内时,由于所述进水管200的下端封闭,因此高温热水只能从所述进水管200的内出水口210被排出,由于所述出水管300靠近所述进水管200,因此高温热水在罐体100内时至少经过一次向下沉降、往上回流的过程后,再流入至所述出水管300内,此时高温热水在储水罐10内经过冷热掺混后,其水温已有所下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部分高温热水在往上回流的过程中,在新一批水流的带动下,仍会重复向下沉降的过程,由于高温热水可多次参与冷热掺混,因此本实施例中储水罐10的结构具有出色的冷热掺混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燃气热水器在流出高温热水之后,会短暂地流出低温冷水,低温冷水可同理应用于上述的水流方向。

如图3所示,为了提升储水罐10内冷热掺混的效果,并以此减少储水罐10的容积,所述罐体100上设有旁通管400,旁通管40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罐体100,旁通管400的另外一端用于连通外设的冷水进水总管20。为了避免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直接流入至出水管300内,从而导致旁通管400的出水缺乏掺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所述旁通管400设置在远离所述内进水口310的位置上,使得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能够在所述罐体100内参与掺混。对于上述“远离”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当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上部时,此时所述旁通管400设在所述罐体100的下部;当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下部时,此时所述旁通管400设在所述罐体100的上部;当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中间位置时,此时所述旁通管400可设在所述罐体100的上部或者下部。可以理解的是,只要保证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能够在所述罐体100内参与掺混,且所述旁通管400与所述内进水口310之间的距离满足以上条件,而无需要求所述旁通管400与所述内进水口310必须相距最远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上部,因此所述旁通管400具体设在所述罐体100的下部,水流在向上回流的过程中会带动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旁通管400与罐体100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可选为10mm左右,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两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旁通管400的设置,使得燃气热水器在每次出热水时,都会有部分冷水从所述旁通管400流入至所述罐体100中,该冷水主要用以对在二次开机时所流出的高温热水进行冷热掺混,而后续的低温冷水则与储水罐10内的温水进行掺混,由于所述储水罐10引入了外部冷水,且所述旁通管400与所述内进水口310远离设置,使得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可在所述罐体100内参与掺混,因此所述储水罐10在不增加容积的前提下也能够在二次开机后达到良好的冷热掺混效果,使得储水罐10的容积可相对地减少,继而减少燃气热水器的体积,并缩短燃气热水器出热水所需的时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储水罐10内有储水的话,当燃气热水器在运输或者长期不使用之前,则需要对所述储水罐10内的储水进行排空。为此,所述出水管300上设有排水孔320,排水孔320的孔径较小,所述排水孔320靠近罐体100的内底面,所述排水孔320用以排空储水罐10内的储水。

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200的一端从上往下延伸至罐体100的上部,出水管300的一端从下往上延伸至罐体100的下部,此时所述出水管300远离所述进水管200,使得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下部。储水罐10内的水流方向如图5所示,其水流方向与上一实施例的水流方向相比,本实施例的水流方向缺少了向上回流的过程,导致本实施例的储水罐10其冷热掺混效果不如上一实施例,但其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内进水口310位于所述罐体100的下部,因此所述旁通管400具体设在所述罐体100的上部,水流在向下沉降的过程中会带动从所述旁通管400中流出的冷水,旁通管400与罐体100内顶面之间的距离可选为10mm左右,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两者之间的距离。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水罐10,还包括冷水进水总管20、热交换器30、热水管40和热水出水总管50,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与自来水管(附图未示出)连接,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与热交换器30的进水端连接,热交换器30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管40连接,所述热水管40与所述储水罐10的进水管200通过所述活接头201进行可拆连接,所述储水罐10的出水管300与所述热水出水总管50通过所述活接头201进行可拆连接,所述热水出水总管50与用水设备(附图未示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流经过阻力较大的热交换器30后,其动压明显小于旁通管400水流的动压,因此所述储水罐10内的储水不会流入至所述旁通管400内。由于所述燃气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旁通管400的直径小于冷水进水总管20的直径,具体地,旁通管400的直径约为冷水进水总管20直径的三分之一,使得只有小部分的冷水从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流入至所述旁通管400,而其余大部分的冷水从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流入至所述热交换器30,以保证燃气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400包括第一分管410、第二分管420和管路转接头430,所述第一分管410焊接在所述罐体100上,所述第二分管420为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的分支管,所述管路转接头430可安装在所述第一分管410或者所述第二分管420上,所述第一分管410与所述第二分管420通过所述管路转接头430进行连接,使得储水罐10可拆连接在燃气热水器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旁通管400为所述冷水进水总管20的分支管,因此在每次出热水时,都会有部分冷水从所述旁通管400流入至所述储水罐10中,所以热交换器30的实际出水温度应在预设出水温度的基础上乘以一个与旁通管400的流量呈正关联的系数,上述过程在燃气热水器的控制器(附图未示出)内完成,以免最终的出水温度低于预设的出水温度。举个例子,若用户将燃气热水器的预设出水温度设定为40摄氏度后,由于旁通管400与冷水进水总管20之间的直径比为定值,因此只需在冷水进水总管20的进水端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21,即可计算出旁通管400中的流量,然后控制器根据旁通管400中流量的大小来提升热交换器30的出水温度,若系数为1.1的话,则热交换器30的出水温度为44摄氏度,当热交换器30的热水流经储水罐10后,储水罐10的出水温度为预设的40摄氏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