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4048发布日期:2021-01-30 02:2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0002]
带式干燥机是成批生产用的连续式干燥设备,用于块状、片状、条状、颗粒状物料的干燥,由于其具有干燥速度快、蒸发强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农产品等领域。
[0003]
现有的多层带式干燥机,其内循环系统缺乏有效措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热风内循环,能源浪费、生产效率低。热风在“循环”过程中气流紊乱,产品水份不均匀。
[0004]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1364565.3,名称为:带式干燥机的内循环系统,此专利的干燥机内部仍然存在温度和湿度控制不佳,使物料的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干燥机箱体内部气流循环不畅,不能更好地重复利用热能再次循环对物料进行干燥,导致干燥效率低、能源回收利用效果差;再者,设备不便维护、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型的高效节能内循环带式干燥机,其能有效地实现热风内循环、循环效果佳、可充分利用热风内循环对物料进行多次干燥,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物料干燥的均匀性。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该干燥机包括集热送风系统20、热风循环系统30、干燥输送系统40、排湿系统50、可拆卸挡料条60、冷却系统70、温湿度控制系统80,所述集热送风系统20设置在设备的底部及顶部,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内设置有集热箱21、集热箱21上方设置有可用于开启的门25,所述集热箱2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ⅱ26b、另一侧设置有内循环风机22a,所述内循环风机22a内设有不锈钢风叶22b,集风罩23伸入不锈钢风叶22b一侧,集风罩23与加热器24连接;底部集热送风系统20无单独的集热箱21,利用设备箱体10的底部框架,形成集热箱体,设备箱体10的一侧底部设有进风口ⅰ26a;所述热风循环系统30设置在设备的中部、在位于设备顶部与底部集热送风系统20之间,所述热风循环系统30内部中间位置设置多层网带38,由多层网带38之间形成层与层之间相互封闭的干燥空间,同时通过隔板32c、32e、33d将整个干燥空间隔开形成上下两部分、完全互为封闭的干燥室,上部干燥室内设置两层层式网带,为物料初干燥室39a,下部干燥室内为其余层式网带,为终干燥室39b,循环热风进风道ⅰ31a设置在终干燥室39b一侧,终干燥室39b另一侧设置有二次循环风道34a,循环热风进风道ⅱ31b设置在初干燥室39a 一侧,初干燥室39a另一侧设置有出风风道31d;将热风分别送入每层网带的上下层中间,并穿过在每层网带上层38a的物料,从而实现每层网带上的物料受热及风压的均匀性,缩短物料干燥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及物料水份的均匀性。同时,终干燥室39b出来的热风,送入上部初干燥室39a 集热送风系统进行再次加热循环利用,初干燥室39a出来的热风,湿度很大,通过设置在设备顶部的排湿系统50进行排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热风内循环,达到节能目的。所述排湿系统
50设置在设备的顶部、集热送风系统20一侧位置并与出风风道31d相连,由排湿风道35、排湿管36、排湿风机37组成;所述干燥输送系统40设置在设备的两端,由设置在两端的传动组件、减速机、轴组件及链条、多层网带38组成;所述的干燥输送系统40用于输送每层网带上的物料,干燥输送系统40的网带呈交错式分布排列,便于上层网带38a的物料落入下层网带38b表面,方便物料传输;所述冷却系统70设置在设备的尾端、出料口的位置,包含进风口、排风口。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负责干燥输送系统40的上两层网带上的物料干燥,底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负责除干燥输送系统的上两层网带外的其它层网带上的物料干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网带38的各层网带上分别设置有引风板32a、32b、 32d及导风板33a、33b、33c、33d、33e。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拆卸挡料条60设置在每层网带物料输送方向的两侧位置,包含挡料条固定条62、硅胶条61、插板64、母板65,硅胶条61 用铆钉固定在挡料条固定条62上、插板64与挡料条固定条62连接,母板 65连接在不锈钢角钢63上,不锈钢角钢63连接在箱体10的机架上。两端设置的可拆卸挡料条60为一组,组数与干燥单元数一致,拆卸更换方便,安装、拆卸时,只需将组装好的可拆卸挡料条60的插板64插入或取出母板65 即可,解决了目前挡料条整体固定焊接在机架上,无法拆卸更换的缺陷。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系统70,冷却段顶部设有集风罩及风机,自然风通过底部的进风口,通过风机及集风罩,将网带上的物料进行冷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湿度控制系统80,温湿度控制系统80包含温度监测仪81和湿度监测仪82及plc控制系统,所述温度监测仪81和湿度监测仪82设置在每个干燥单元中部的每层网带出风端口位置。在所述温湿度监测仪80的监测结果高于一个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温湿度监测仪发出信号给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排湿通道35的开启和闭合,自动开启和闭合排湿通道35,合理分配排湿;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温度的高低,可开启或关闭热源,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循环系统30、干燥输送系统40内气流及与物料接触的的部件均采用304以上的不锈钢。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使得各层网带之间相互独立,解决了风流紊乱的问题,实现初干燥室和终干燥室封闭隔离,终干燥室出来的热风进入初干燥室进行二次循环再利用,从而提高了系统内温度和湿度的均匀性,可有效地控制物料的干燥温度和水份。另外,温湿度控制系统能根据温湿度监测仪发出的信号,自动开闭排湿通道,合理分配排湿,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0014]
可拆卸挡料条60,安装、拆卸方便,很大程度的方便使用过程中的更换维修,解决了挡料条无法更换的难题。
[0015]
本实用新型由于效能提高,在现有应用范围之外,还可用于中药浓缩丸的干燥,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热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19]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风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湿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挡料条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8中第一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图8中第二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1为图8的主视图。
[0027]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0028]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温湿度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箱体10、集热送风系统20、集热箱21、内循环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集风罩23、加热器24、门25、进风口ⅰ26a、进风口ⅱ26b、热风循环系统30、循环热风通道ⅰ31a、循环热风通道ⅱ31b、出风风道31c、 31d、引风板32a、32b、32d、隔板32c、32e、导风板33a、33b、33c、33d、 33e、二次循环风道34a、34b、排湿通道35、排湿管36、排湿风机37、多层网带38、网带上层38a、网带下层38b、初干燥室39a、终干燥室39b、干燥输送系统40、轴主传动组件41a、42a、43a、44a、45a、从动传动组件41b、42b、43b、44b、45b、减速机46、47、48、入料口49、排湿系统 50、可拆卸挡料条60、硅胶条61、挡料条固定条62、不锈钢角钢63、插板64、母板65、冷却系统70、温湿度控制系统80、温度监测仪81、湿度监测仪8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附图1-13、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1]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包括集热送风系统20、热风循环系统30、干燥输送系统40、排湿系统50、可拆卸挡料条60,其中,该干燥机为多层带式干燥机,分为上下两个干燥区及横向多个干燥箱体单元。所述集热送风系统20设置在设备的底部及顶部,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 内设置有集热箱21、集热箱21上方设置有可用于开启的门25,所述集热箱2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ⅱ26b、另一侧设置有内循环风机22a,所述内循环风机22a内设有不锈钢风叶22b,集风罩23伸入不锈钢风叶22b一侧,集风罩23与加热器24连接;底部集热送风系统20无单独的集热箱21,利用设备箱体10的底部框架,形成集热箱体,设备箱体10的一侧底部设有进风口ⅰ26a;设置在箱体10内部的热风循环系统30、干燥输送系统40、可拆卸挡料条60、温湿度控制系统80;所述排湿系统50设置在设备的顶部、集热送风系统20一侧位置并与出风风道31d相连,由排湿风道35、排湿管36、排湿风机37组成,所述冷却系统70设置在设备的尾端、出料口的位置,包含进风口、排风口。所述干燥输送系统40设置在设备的前后两端及中部,由设置在两端的传动组件、减速机、轴组件及链条组成,由设置在中部的多层网带38组成;多层网带38之间形成层与层之间相互封闭的干燥空间,同时通过隔板32c、32e、33d将整个干燥空间隔开形成上下两部分、完全互为封闭的干燥室,上部干燥室内设置两层层式网带,为物料初干燥室39a,下部干燥室内为其余层式网带,为终干燥室39b,所述多层网带38的每层网带都包含上层网带38a和下层网带38b,物料放置在上层网带38a上,物
料通过传送带传送至进料口49、进入多层网带38的最上层,随着各层网带的运行,物料依次从最上层网带运送至最下层网带。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5层网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网带,网带的层数根据需求而设定。
[0032]
所述的集热送风系统20,如图2-4所示,包含集热箱21、加热器24、内循环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集风罩23、门25、进风口ⅰ26a、进风口ⅱ26b组成,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内设置有集热箱21、集热箱21上方设置有可用于开启的门25,所述集热箱2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ⅱ26b、另一侧设置有内循环风机22a,所述内循环风机22a内设有不锈钢风叶22b,集风罩23伸入不锈钢风叶22b一侧,集风罩23与加热器24连接;底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无单独的集热箱21,利用设备箱体10的底部框架,形成集热箱体,设备箱体10的一侧底部设有进风口ⅰ26a。底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由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将新风从26a进风口ⅰ进入底部集热箱,如图5所示,新风经过集热器24加热后,通过集风罩23、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将热风向上送入下部终干燥室39b的一侧循环热风通道 31a内。
[0033]
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由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将终干燥室39b 经过热交换后的热风,通过二次利用风道34a、34b,将终干燥室39b的热风送入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的进风口ⅱ26b,经过加热器24加热后,通过集风罩23、风机22a、不锈钢风叶22b,将热风向下送入上部初干燥室 39a的一侧循环热风进风道ⅱ31b内,可实现热风的二次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0034]
所述热风循环系统30,如图5所示,设置在设备的中部、在位于设备顶部与底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之间,所述热风循环系统30内部中间位置设置多层网带38,多层网带38之间形成层与层之间相互封闭的干燥空间,同时通过隔板32c、32e、33d将整个干燥空间隔开形成上下两部分、完全互为封闭的干燥室,上部干燥室内设置两层层式网带,为物料初干燥室 39a,下部干燥室内为其余层式网带,为终干燥室39b,循环热风进风道ⅰ31a设置在终干燥室39b一侧,终干燥室39b另一侧设置有二次循环风道 34a,循环热风进风道ⅱ31b设置在初干燥室39a一侧,初干燥室39a另一侧设置有出风风道31d,将热风分别送入每层网带的上下层中间,并穿过在每层网带上层38a的物料,从而实现每层网带上的物料受热及风压的均匀性,缩短物料干燥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及物料水份的均匀性。同时,终干燥室39b出来的热风,送入上部初干燥室39a集热送风系统进行再次加热循环利用,初干燥室39a出来的热风,湿度很大,通过设置在设备顶部的排湿系统50进行排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热风内循环,达到节能目的,提高干燥效率,有效利用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值得大范围推广运用。
[0035]
如图5所示,新风通过底部进风口ⅰ26a,进入底部集热送风系统20,在底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的风机22a、不锈钢叶轮22b作用下,进入加热器24进行热交换,经过加热的热风通过集风罩23、风机22a、不锈钢风叶 22b进入一侧的循环热风进风道ⅰ31a,通过在多层网带38的各层网带上设置的引风板32a、32b、导风板33a、33b、33c、33d及隔板32c将热风分别引入多层网带38的各层网带中间,并穿过多层网带38的网带上层38a,对位于网带上层38a的物料进行干燥。终干燥室39b各层网带上与物料热交换过的热风,可进入终干燥室39b另一侧出风风道31c,在初干燥室39a 和终干燥室39b隔板32e的阻隔下,交换过的热风只能进入二次循环风道 34a中,并通过风道34b进入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中,同上面所述一样,二次循环热风经过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再次加热后,送入上部初干燥室的一侧循环热风
进风道ⅱ31b中。同样地,二次循环热风在引风板32d、隔板32c,导风板33d、33e的作用下,将热风分别引入各层的网带中间,并穿过网带上层38a,将网带上层38a的物料进行干燥。初干燥室39a的各层网带上与物料热交换过的热风,由于湿度大,不能再次利用,直接进入初干燥室39a出风风道31d中,经过排湿通道35、排湿管36、排湿风机 37将风排出。从而完成热风循环系统的循环干燥。
[0036]
所述干燥输送系统40,位于网带左右两端的隔板32c、32e、33d、将干燥室分为相互封闭的上下两个干燥室初干燥室39a和终干燥室39b,上部干燥室内设置两层干燥输送系统,为物料初干燥室39。下部干燥室内为其余多层干燥输送系统,为终干燥室39b。并实现下部终干燥室39b出来的热风,送入顶部干燥室集热送风系统20进行再次加热循环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热风内循环。达到节能目的。在设备的前后两端,如图6所示,为设置在设备两端的传动组件,由减速机46、47,轴主传动组件41a、42a、 43a、44a、45a,从动传动组件41b、42b、43b、44b、45b及链条等组成。其中,减速机46、主传动轴组件44a、42a、从动传动组件44b、42b为一组传动;减速机47、主传动轴组件43a、41a、从动传动组件43b、41b为一组传动;减速机48、主传动组件45a,从动传动组件45b为一组传动,共三组传动。由设置在中部的多层网带38,每层网带包含上层38a和下层 38b等组成。物料通过外置输送带,将物料送入带式干燥机的入料口49进入第一层网带上层38a表面,由轴组件41a向后方向移动带动物料向后方移动,移动到后方端头,物料自动落到第二层网带上层38a表面,由轴组件42a向前方向移动带动物料向前方移动,移动到前方端头,物料将自动落到第三层网带上层38a表面,以此类推。当物料落入最底下一层网带上时,48减速机带动45a向后方向移动,通过冷却段冷却物料,经过冷却的物料,由主传动组件45a端头自由落下,经过出料口出料。这里所说的“左”、“右”可参看图5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这里所说的“前”、“后”可参看图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0037]
如图1、5、7所示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的排湿系统50,隔板32e 将干燥室出风道隔成初干燥的出风风道31d、终干燥的出风风道31c,风道间密封隔离,风道里的风互不干扰,相应的隔板32c、32e、导风板33d将干燥室隔成初干燥室39a、终干燥室39b,两个干燥室密封隔离,互不干扰。二次循环风道34a穿过隔板32e,与终干燥室39b相通,终干燥室39b与物料热交换完的风,由于受隔板32e的阻隔,只能走二次循环风道34a经过顶部的集热送风系统20,而进入初干燥室39a进行循环利用。初干燥室 39a与物料热交换后的风,由于湿度大,无循环利用意义,直接通过排湿风道35、排湿管36、排湿风机37排出,排湿风道35上设有风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排湿风门大小。
[0038]
如图8-12所示,一种高效节能带式干燥机的可拆卸挡料条60,可拆卸挡料条设置在每层网带的左右两端,包含挡料条固定条62、硅胶条61、插板64、母板65,硅胶条61用铆钉固定在挡料条固定条62上、插板64 与挡料条固定条62焊接,母板65焊接在机架不锈钢角钢63上,不锈钢角钢63焊接在箱体10的机架上,左右为一组,组数与干燥单元数一致,打开箱体10检修门,即可拔出,通过挡料条上的插板64插入固定在机架上的母板65进行固定,前后挡料条伸出的硅胶条61按网带运行方向进行搭接。拆卸时,只需将组装好的可拆卸挡料条60的插板64插入或取出母板65 即可。拆卸更换方便,解决了目前挡料条整体固定焊接在机架上,无法拆卸更换的缺陷。所述的硅胶条61可由食品级硅胶制成。图8、图9、图12 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网带的运行方向。所述硅胶条61的长度长于挡料条固定条62的长度,前后挡料
条伸出的硅胶条61按网带运行方向进行搭接,便于物料的传输。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带式干燥机的热风循环系统30、干燥输送系统40中所有风及物料流经过的零部件,均采用304以上的不锈钢,以满足食品药品与物料接触材质的要求。
[0040]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