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0627发布日期:2021-09-25 11:4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翅片管换热器作为风冷模块机组的主要部件之一,在运行中起到制冷时冷凝散热、制热时蒸发吸热的关键作用。目前市场常见的风冷模块规格一般有20rt双压机双系统和40rt双压机双系统两种规格,随着主流压缩机匹数的逐步增大,20rt风冷模块正逐步由原先的两台12hp双压机双系统更换为单台25hp压缩机单系统。而其对应的翅片管换热器也要对应更换为单系统。目前常见风冷模块用翅片管换热器多为v型或倒m型,但这些结构的换热器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3.换热效率不高:v型或倒m型翅片管换热器进风通道少,一般为两面进风的共用风系统,导致其换热效率不高。在同样的换热面积下,由于v型或倒m型翅片管换热器的单根换热管是直管,其长度较u型翅片管换热器长,进而导致占用空间面积较大,不利于风冷模块机组的安装、运输。再者,翅片管换热器长度过长也不利于风机的选型:若使用双风机,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生产安装工序、增加机组控制资源点及控制逻辑的复杂度。若使用单风机,会导致风机面板长度过长,可能导致风机运行时出现晃动、震荡等现象,进而影响机组的换热性能。
4.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一般是风冷模块机组采用直u型独立风系统翅片管换热器。通过对换热管折u弯,在保证宽度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翅片管换热器在长度方向尺寸减小,进而降低风冷模块机组的占地面积。另外,单系统u型翅片管换热器六面独立进风,较传统的v型或倒m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效率有所提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一般为三排或四排换热管,风阻比较大,换热性能差,特别是低温制热工况下,易导致盘管结霜情况的发生;若不及时除霜或者除霜产生的冷凝水不能及时排走,将导致盘管底部大量结霜形成冻冰,严重时可能冻裂盘管,导致机组不能正常运行。再者,一般的u型翅片管换热器左右封板都是整体式的,不易拆卸;一旦拆卸下来,又影响u型盘管的结构稳固性,而且不利于外围护网的安装。而通常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气管组件、液管组件焊接都是在其换热器内侧空间进行,这样就导致生产不易操作,视野不好,可能管路连接部位焊接不饱满而出现泄漏现象。由于u型翅片管换热器除两侧钣金外,中间一般没有固定支撑点,导致其生产拼接时,不易吊装;不良的吊装点或者吊装位置及方式,都有可能导致翅片的划伤或者盘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以解决换热效率不高:v型或倒m型翅片管换热器进风通道少,一般为两面进风的共用风系统,导致其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包括轴流风机、上顶框架、u型翅片管换热器,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上方设有上顶框架,上顶框架的上方设有轴流风机,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底部设有盘管支撑盖板,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u型翅片管换热器两侧中间与上封板和下封板为螺栓连接,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底部设有盘管下连接架。轴流风机,风机形式为ec风机或双速风机;为保证风机面板受力均匀稳固,风机面板长/宽比≤1.4,风机风筒距离面板边缘处最小距离≥120mm。
8.进一步的,所述盘管支撑盖板上设有底部支撑框架,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更加稳定。
9.进一步的,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设有卡扣,盘管固定架设有有与卡扣配合的开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盘管支撑盖板上设有凸包模、第一拔边孔、第二拔边孔、排水孔和风机进线孔,所述凸包模设置在盘管支撑盖板的四周,第一拔边孔和第二拔边孔设置在凸包模的内部,风机进线孔设置在第一拔边孔和第二拔边孔外部。
11.进一步的,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管为直径7mm或9.52mm或同等类别的内螺纹换热管。
12.进一步的,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翅片类型为平片/波纹片蓝色疏水铝箔,每英寸(25.4mm)包含14片/15片翅片。所述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管为直径7mm/9.52mm或同等类别的内螺纹换热管;所述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类型为平片/波纹片/开窗片蓝色疏水铝箔,片距为13f/14f/15f每英寸;所述的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为两排型换热管,u型换热管的两个折弯均为90
°
且两折弯边长度相同,另外为了保证u型换热管短边的折弯效果,两u弯短边的直管段长度要≥190mm。
13.进一步的,所述盘管端板材质为镀铝锌版,不喷涂,钣金厚度根据实际盘管重量确定,一般为1.5mm或2mm,经折弯、冲孔制作而成。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材质为热镀锌钢板,喷涂颜色红色。
15.进一步的,所述盘管固定架、辅助镂空板、盘管支撑盖板材质为热镀锌钢板,喷涂颜色为橘纹白。
16.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左右盘管上、下封板材质为热镀锌钢板,为突出醒目效果,喷涂颜色为红色;且上、下封板为可独立拆卸式,互不影响;但为了保证盘管进风的密封性。盘管上、下封板贴合处缝隙要≤2mm;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辅助镂空板、盘管下连接架、盘管固定架材质为热镀锌钢板,喷涂颜色为橘纹白,材质为2mm厚的热镀锌钢板;
17.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盘管支撑盖板,由整张钣金经折弯、冲孔、拔边、压凸包模而成;为保证支撑效果,凸包模直径要≥40mm,高度≥10mm;其他排水孔数量及气管、液管进口孔径大小及位置可根据不同盘管回路设计而定;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底部支撑框架有7根横梁通过螺栓锁定拼接而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盘管支撑盖板及u型翅片管换热器上部结构;为保证支撑效果,底部支撑框架均采用2mm厚的热镀锌钢板,经折弯、冲孔、喷涂后拼接而成;所需底部支撑框架并不限于本专利介绍的,可根据具体盘管结构、机组形式进行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支撑上部分u型盘管组件,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18.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左、右中间支撑架,由钣金经折弯、冲孔、喷涂而成,目的是为了连接上顶框架及底部支撑框架,保证u型换热器组件结构的稳固;由于该部件仅起到连
接固定上顶框架与底部支撑框架的作用,所以使用1mm热镀锌钢板即可。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采用单风机设定,控制简单;六面进风的两排换热管能够大大降低风机风阻,使翅片管与风机进风进行充分换热。制冷时有助于冷凝热量的及时散出,制热时能够保证低压冷媒的快速蒸发。两排盘管能够保证风量的快速流通,能有效延迟霜层的形成。在高湿度情况下机组长时间运行需要除霜时,两排盘管能够快速的将霜层除净。且特殊结构设计的盘管支撑盖板能够及时的将冷凝水排走,进而避免凝结水在盘管底部形成冻冰而进一步恶化盘管换热。另外,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的上顶框架、底部支撑框架、可拆分式盘管左右封板及辅助镂空板,在保证盘管稳定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盘管的生产组装、焊接维修、吊装运输。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装配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组件爆炸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的盘管支撑盖板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的盘管支撑盖板上凸包模局部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轴流风机;2

上顶框架;3

u型翅片管换热器;4

盘管支撑盖板;4
‑1‑
凸包模;4
‑2‑
第一拔边孔;4
‑3‑
第二拔边孔;4
‑4‑
排水孔;4
‑5‑
风机进线孔;5

底部支撑框架;6

辅助镂空板;7

上封板;8

下封板;9

盘管下连接架;10

中间支撑架;11

盘管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2]
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包括轴流风机1、上顶框架2、u型翅片管换热器3,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上方设有上顶框架2,上顶框架2的上方设有轴流风机1,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底部设有盘管支撑盖板4,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数量为两个,u型翅片管换热器3两侧中间与上封板7和下封板8为螺栓连接,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底部设有盘管下连接架9,上封板7和下封板8的表面设有辅助镂空板6,上封板7与盘管端板为螺栓连接。u型翅片管换热器3制作完成后,为了支撑其安装,应先拼装底部支撑框架5。底部支撑框架5有7根横梁通过螺栓锁定拼接而成;包括4根角边横梁,以及3根中间支撑横梁。为保证支撑效果,底部支撑框架5均采用2mm厚的热镀锌钢板,经折弯、冲孔、喷涂后拼接而成;所需底部支撑框架5并不限于本专利介绍的,可根据具体盘管结构、机组形式进行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支撑上部分u型盘管组件,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该换热器组件具有换热效率高、控制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生产安装、检修、吊运等优点。首先将两排内螺纹换热铜管插入翅片,然后经过胀管、折弯等工艺流程后做成单片u型翅片换热管,然后将两排u型翅片换热管与盘管端板12通过自攻螺钉进行固定而制成单片u型翅片管换热器3。本实用新型未给出具体的分液回路及分液器(集液管)组件、集分管组件设计,这点可根据机组实际功能特点(热泵或单冷)及盘管的安装位置方向进行设计。
[0033]
所述盘管支撑盖板4的底部设有底部支撑框架5,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更加稳定。
[0034]
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设有卡扣,盘管固定架11设有有与卡扣配合的开口,由于两排u型换热管中间部分较软,所以需要盘管固定架11对其进行卡位固定,然后与对应的框架连接固定,这样就能保证u型换热器中间部分在机组运行、运输时的稳固性。
[0035]
所述盘管支撑盖板4上设有凸包模4

1、第一拔边孔4

2、第二拔边孔4

3、排水孔4

4和风机进线孔4

5,所述凸包模4

1设置在盘管支撑盖板4的四周,第一拔边孔4

2和第二拔边孔4

3设置在凸包模4

1的内部,风机进线孔4

5设置在第一拔边孔4

2和第二拔边孔4

3外部,图4为该凸包模的局部视图,为保证支撑效果及保证u型盘管与底部钣金之间的缝隙,保证除霜时u型盘管冷凝水能及时排出,避免低温工况下在u型盘管底部形成冻冰,要求凸包模4

1直径要≥40mm,高度≥10mm,要求任意两个凸包模4

1之间的所有排水孔4

4漏水面积不得小于u型盘管垂直投影面积的60%,排水孔4

4直径可根据实际盘管设计进行计算分配;第一拔边孔4

2、第二拔边孔4

3拔边高度不得小于10mm,目的为了避免盘管的集气管、分液管装配时与钣金直接碰撞,进而导致管壁磨损、破裂的发生。风机走线可从轴流风机1顶部经风机接线盒后,穿过进线孔4

5后沿底部支撑架5进行布线。特别的要求轴流风机1的接线盒位置与进线孔4

5在u型换热管的同一侧。
[0036]
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换热管为直径7mm或9.52mm或同等类别的内螺纹换热管。
[0037]
所述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翅片类型为平片/波纹片蓝色疏水铝箔,每英寸(25.4mm)包含14片/15片翅片。
[0038]
所述盘管端板材质为镀铝锌版,不喷涂,钣金厚度根据实际盘管重量确定,一般为1.5mm或2mm。
[0039]
所述上封板7和下封板8材质为热镀锌钢板,喷涂颜色红色。
[0040]
所述盘管固定架11、辅助镂空板6、盘管支撑盖板4材质为热镀锌钢板,喷涂颜色为橘纹白。
[0041]
盘管下连接架9安装到上述盘管支撑盖板4上。然后吊住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盘管端板,将其垂直安装到盘管支撑盖板4上,安装之前,需要将盘管固定架11卡在u型翅片管换热器3上。通过螺栓分别将盘管端板与盘管下连接架9固定,将盘管固定架11与盘管支撑盖板4固定。这样一来,u型翅片管换热器3的下半部分已基本固定在由盘管支撑盖板4与底部支撑框架5组装而成的装配体上。接下来,需要将上封板7与盘管端板进行螺栓连接。自此,u型盘管的上半部分也已固定完毕。同样的,将盘管固定架11先卡在u型翅片管换热器3上。然后,将上顶框架2通过螺栓连接与上封板7进行固定,将盘管固定架11与上顶框架2进行固定。接下来,即可将轴流风机1安装于上顶框架2上。为了保证整体换热组件的稳固性,将中间支撑架10分别与上顶框架2、底部支撑框架5进行螺栓固定。
[0042]
上述步骤结束后,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已基本拼装完成,然后就可以通过吊装轴流风机1网罩或上顶框架2两端进行u型换热器组件与风冷模块的管路系统及其他机组钣金进行装配。在u型换热器内侧的集气管及集液管焊接完毕后,再将左、右下封板8与盘管端板12进行紧固。最后再安装辅助镂空板6,进行外围结构如护网的安装。在风冷模块机组需要检修的时候,可首先拆下辅助镂空板6,然后拆下封板8,而不影响u型盘管的结构稳定性,即方便又直观。
[004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采用单风机设定,控制简单;六面进风的两排盘管能够大大降低风机风阻,使翅片管与风机进风进行充分换热。两排盘管能够保证风量的快速流通,能有效延迟霜层的形成。在高湿度情况下机组长时间运行需要除霜时,两排盘管能够快速的将霜层除净。特殊结构设计的盘管支撑盖板能够及时的将冷凝水排走,进而避免凝结水在盘管底部形成冻冰而进一步恶化盘管换热。
[0044]
另外,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的上顶框架、底部支撑框架、盘管固定架、可拆分式盘管左右封板及辅助镂空板,在保证盘管稳定结构的同时,也方便其吊装、焊接及检修。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