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276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的蒸发散热装置。开式冷却塔的工作原理是:热水从塔顶进入,均匀流到布水盘中,再通过喷头均匀地喷洒到填料顶部;同时干冷空气从开式冷却塔两侧进入,横向掠过填料和水流,在此过程中,部分水被蒸发,带走热量,湿热空气通过塔顶风机被排到大气中,同时冷却后的水集中在底部集水槽中,循环利用。

开式冷却塔的冷却吨数偏大,进水口管径都比较大,因此在开式冷却塔正常运行中进水口流量压力大,会冲击布水盘,造成布水盘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进水口相对于布水盘而言其截面积较小,难以较为均匀的将热水分布到布水盘上,大大提升了布水盘将热水均匀喷洒到填料上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该冷却塔的进水口分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分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顶部的进水口和风机,设置在塔体底部的出水口,设置在塔体内的填料,及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填料上方的布水盘,还包括分流槽;所述分流槽通过弹性组件设置在布水盘上,整体呈上小下大且下部开口的四棱台形,分流槽包括顶部与进水口位置对应的长方体形接水板,及设置在接水板边缘并相互连接的四个分流板;所述接水板中部上凸,接水板上方设有若干横向和纵向的流水槽,流水槽之间的接水板上设有贯通的流水孔;所述分流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与对应的横向或纵向流水槽相连通的导水槽,导水槽的槽口宽度从上往下逐渐扩大,导水槽的深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导水槽之间的分流板上设有流水孔。

具体的说,所述分流槽还包括设置在分流板边缘且截面呈l形的回挡板,所述回挡板上与导水槽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的排水方向为导水槽槽底延长线的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水槽之间的分流板上的流水孔孔径从上往下逐渐扩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布水盘边缘、进水口均与对应的分流板共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槽通过至少三个弹性组件设置在布水盘上。

详细的说,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在布水盘上的内套杆,固定在接水板底部并套在内套杆外的外套杆,以及套在内套杆和外套杆外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套杆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后与接水板底部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杆的长度大于分流槽的总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进水口分流槽的独特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分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其分流槽弹性设置在布水盘上,一方面可固定分流槽,另一方面也可抗进水口水流冲击,尽可能保护分流槽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接水板中部上凸,且设置流水槽,可起到分流的作用,将大部分进水分流到分流板上,而小部分则通过接水板流水孔直接下流;同时,接水板上的导水槽可将大部分水导流,使之顺着导水槽方向下移,由于导水槽的独特结构设置,随着水流下移,其会不断蔓延出导水槽,进而从导水槽之间的流水孔下流。如此,即可尽可能使进水口水流均匀的分布到布水盘上,缓解布水盘冲击及布水压力,最终使进水口的热水能够均匀的喷射到填料上。

2、本实用新型分流槽的上下表面均与其对应的布水盘相似,但分流槽底明显还是小于布水盘的,为了能够尽可能的使分流槽上的水流能够分布到布水盘较为边缘处,本实施例设置了回挡板,该回挡板结构简单,可与分流槽一体成型,其上设置与分流板延长线方向相同的排水孔即可。

3、本实用新型导水槽之间的分流板上的流水孔孔径从上往下逐渐扩大,上方的流水孔孔径较小,可促使大部分水流下流,而下部分分流板俯视面积更大,配设较大孔径的流水孔可使其中下流的水量满足需求,促使流入布水盘上的水流量更均匀。

4、本实用新型布水盘边缘、进水口均与对应的分流板共面,可确保分流槽上分流的水能够均匀的散在布水盘上,不会出现布水盘边缘处无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槽通过至少三个弹性组件设置,稳定性更好。每个弹性组件均包括内外套杆和弹簧,既可套接连接,又未锁死,打开进水口所在的盖板后,上拉分流槽即可将其拆除,便于后期更换维护。

6、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中的内外套杆可起到限定上下移动的目的,防止分流槽倾斜导致分流不均,而弹簧的设置又可在进水口水流冲击分流槽时,通过弹簧压缩来起到缓冲作用。内套杆的长度大于分流槽的总高度,可防止分流槽受到极大冲击时分流槽边缘直接与布水盘碰撞,导致二者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口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槽进水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水板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水槽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进水口,2-风机,3-布水盘,4-分流槽,41-接水板,42-分流板,43-流水槽,44-导水槽,45-回挡板,5-内套杆,51-外套杆,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开式冷却塔,所述开式冷却塔一般均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顶部的进水口1和风机2,设置在塔体底部的出水口,设置在塔体内的填料,及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填料上方的布水盘3。本实施例仅是对其进水分流相关组件进行改进,其他部分及相对位置情况并未改动,因此在此不赘述,仅就改进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来说,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增设了分流槽4,该分流槽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分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势。所述分流槽4通过弹性组件设置在布水盘3上,整体呈上小下大且下部开口的四棱台形,分流槽包括顶部与进水口1位置对应的长方体形接水板41,及设置在接水板边缘并相互连接的四个分流板42,其分流槽弹性设置在布水盘上,一方面可固定分流槽,另一方面也可抗进水口水流冲击,尽可能保护分流槽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接水板41中部上凸,接水板上方设有若干横向和纵向的流水槽43,流水槽之间的接水板上设有贯通的流水孔;所述分流板42上均匀设有若干与对应的横向或纵向流水槽相连通的导水槽44,导水槽的槽口宽度从上往下逐渐扩大,导水槽的深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导水槽之间的分流板上设有流水孔。其接水板中部上凸,且设置流水槽,可起到分流的作用,将大部分进水分流到分流板上,而小部分则通过接水板流水孔直接下流;同时,接水板上的导水槽可将大部分水导流,使之顺着导水槽方向下移,由于导水槽的独特结构设置,随着水流下移,其会不断蔓延出导水槽,进而从导水槽之间的流水孔下流。如此,即可尽可能使进水口水流均匀的分布到布水盘上,缓解布水盘冲击及布水压力,最终使进水口的热水能够均匀的喷射到填料上。

本实施例分流槽的上下表面均与其对应的布水盘相似,但分流槽底明显还是小于布水盘的,为了能够尽可能的使分流槽上的水流能够分布到布水盘较为边缘处,本实施例所述分流槽4还包括设置在分流板42边缘且截面呈l形的回挡板45,所述回挡板上与导水槽44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的排水方向为导水槽槽底延长线的方向。该回挡板结构简单,可与分流槽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导水槽44之间的分流板42上的流水孔孔径从上往下逐渐扩大,上方的流水孔孔径较小,可促使大部分水流下流,而下部分分流板俯视面积更大,配设较大孔径的流水孔可使其中下流的水量满足需求,促使流入布水盘上的水流量更均匀。同时,布水盘3边缘、进水口1均与对应的分流板42共面,可确保分流槽上分流的水能够均匀的散在布水盘上,不会出现布水盘边缘处无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槽通过至少三个弹性组件设置,稳定性更好。每个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在布水盘3上的内套杆5,固定在接水板41底部并套在内套杆外的外套杆51,以及套在内套杆和外套杆外的弹簧52;所述弹簧52一端固定在内套杆5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后与接水板41底部相抵。其弹性组件均包括内外套杆和弹簧,既可套接连接,又未锁死,打开进水口所在的盖板后,上拉分流槽即可将其拆除,便于后期更换维护。内外套杆可起到限定上下移动的目的,防止分流槽倾斜导致分流不均,而弹簧的设置又可在进水口水流冲击分流槽时,通过弹簧压缩来起到缓冲作用。内套杆5的长度大于分流槽4的总高度,可防止分流槽受到极大冲击时分流槽边缘直接与布水盘碰撞,导致二者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