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2325发布日期:2022-05-07 09:2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2.油烟机是现代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油烟机安装在厨房燃气灶的上方,用于吸收烹调时产生的油烟,使油烟排出室外,减少厨房中的油烟污染。
3.但是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油烟机都只是对油烟进行一次过滤,使得对油烟中的杂质难以清除,在进入油烟机内部后,容易长期堆积在油烟机内部,导致油烟机内部堵塞,而且人们在清理残留在油烟机内部的油脂时,需要将油烟机进行拆卸,比较耗费时间和体力,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进行多次过滤而且能够自动排油的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在的油烟机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油烟机内部堵塞,而且油烟机内部残留的油脂不方便进行清理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次过滤而且能够自动排油的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包括有机身外壳、装盖板、螺钉、电机、蜗壳、遮盖框、第一转轴、第一油烟管、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二油烟管、集油管、转叶风扇、分离机构和排放机构,机身外壳左侧上部通过螺钉安装有装盖板,螺钉的数量至少为二,机身外壳内部左侧上部安装有蜗壳,蜗壳左侧下部安装有电机,蜗壳内部下侧后部安装有遮盖框,遮盖框中间转动式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机身外壳内部右侧安装有第一油烟管,第一油烟管与蜗壳连通,机身外壳内部下侧间隔安装有三个第一过滤板,机身外壳内部下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下侧,蜗壳上侧安装有第二油烟管,第二过滤板内侧中部安装有集油管,第一转轴左侧安装有用于吸油烟的转叶风扇,转叶风扇位于遮盖框的内侧,机身外壳内部左侧上部安装有用于将油烟分离的分离机构,机身外壳内部中侧安装有用于排放油的排放机构。
6.进一步的,分离机构包括有叶轮、挡油板、第一进油管、第一储油罐和下料罐,第一转轴右侧安装有叶轮,蜗壳内部下侧后侧安装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遮盖框的前侧,机身外壳内部左侧上部安装有第一储油罐,第一储油罐位于蜗壳的下侧,第一储油罐顶部安装有第一进油管,第一进油管与蜗壳连通,第一储油罐底部安装有下料罐。
7.进一步的,排放机构包括有压板、活动柱、第一弹簧、第二储油罐、第二进油管、小型油泵、第三进油管、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第一储油罐内底部滑动式安装有活动柱,活动柱顶部安装有压板,压板底部与第一储油罐内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活动柱上,机身外壳内部中侧安装有第二储油罐,第一油烟管穿过第二储油罐的中部,第二储油罐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进油管,第二进油管下侧均安装有小型油泵,小型油泵底部均安装有第三进油管,第三进油管均与集油管连通,第二储油罐后侧安装有第一排放管,
第一储油罐前侧上部安装有第二排放管,第二排放管与第二储油罐连通,压板挡住第二排放管。
8.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降解机构,降解机构包括有罐盖、储料罐、第一下料管、滑动柱、第二弹簧、第二下料管和固定块,机身外壳内部左侧上部安装有用于放置乳化液的储料罐,储料罐位于第一储油罐的左侧,储料罐顶部放置有罐盖,储料罐底部安装有第一下料管,第一下料管与下料罐连通,下料罐内底部左侧滑动式安装有滑动柱,滑动柱挡住第一下料管,滑动柱与下料罐内底部左侧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绕在滑动柱上,下料罐底部中间安装有第二下料管,第二下料管与第二储油罐连通,活动柱底部安装有固定块。
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吸附机构,吸附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二转轴、第二传动组件、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活性炭柱和对向齿轮,蜗壳内部下侧前部转动式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侧与第一转轴中侧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组件,蜗壳内部中侧前部转动式安装有第三转轴,蜗壳内部中侧后部转动式安装有第四转轴,第三转轴右侧与第二转轴右侧之间安装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三转轴中侧与第四转轴中侧均安装有用于吸附有害物质的活性炭柱,第三转轴左侧与第四转轴左侧均安装有对向齿轮,对向齿轮相互啮合。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刮洗机构,刮洗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刮洗柱、把手、第二固定板、固定轴、转动板和固定柱,第二过滤板内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间隔安装有多个用于刮洗的刮洗柱,刮洗柱的数量至少为二,同侧的刮洗柱底部之间均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数量至少为2,第一固定板外侧中部均安装有把手,第一固定板外侧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外侧均转动式安装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均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内侧上部均安装有固定柱。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喷洒机构,喷洒机构包括有第三下料管、第三固定板、箱盖、储料箱、活塞柱和第三弹簧,机身外壳前侧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内侧前部安装有储料箱,储料箱顶部放置有箱盖,储料箱底部安装有第三下料管,第三下料管前侧下部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安装有活塞柱,活塞柱挡住第三下料管,固定柱与活塞柱接触,活塞柱与第三下料管前侧下部之间均安装有第三弹簧。
12.进一步的,第三下料管上开有多个圆孔。
13.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在开启电机后,能够使转叶风扇将油烟通过机身外壳和第一油烟管吸入蜗壳内,在第二过滤板和第一过滤板的作用下,从而对油烟进行多次过滤,避免油烟中的杂质造成机身外壳内部堵塞。
14.2、本发明在开启小型油泵后,能够将集油管内的油抽入第二储油罐内,而且分离出的油也会流入第二储油罐内,再通过第一排放管向外排放,从而方便人们对机身外壳内残留的油进行清理。
15.3、本发明可以将乳化液加入储料罐内,当滑动柱不再挡住第一下料管时,储料罐内的乳化液能够与第二储油罐内的油脂进行混合,使第二储油罐内的油脂能够更容易溶于水,从而减少油脂排放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分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排放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排放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降解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吸附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的吸附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的刮洗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的刮洗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的刮洗机构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的刮洗机构第四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本发明的喷洒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发明的喷洒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7为本发明的喷洒机构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中:1_机身外壳,2_装盖板,3_螺钉,4_电机,5_蜗壳,6_遮盖框,7_第一转轴,8_第一油烟管,9_第一过滤板,10_第二过滤板,11_第二油烟管,12_集油管,13_转叶风扇,14_分离机构,141_叶轮,142_挡油板,143_第一进油管,144_第一储油罐,145_下料罐,15_排放机构,151_压板,152_活动柱,153_第一弹簧,154_第二储油罐,155_第二进油管,156_小型油泵,157_第三进油管,158_第一排放管,159_第二排放管,16_降解机构,161_罐盖,162_储料罐,163_第一下料管,164_滑动柱,165_第二弹簧,166_第二下料管,167_固定块,17_吸附机构,171_第一传动组件,172_第二转轴,173_第二传动组件,174_第三转轴,175_第四转轴,176_活性炭柱,177_对向齿轮,18_刮洗机构,181_第一固定板,182_刮洗柱,183_把手,184_第二固定板,185_固定轴,186_转动板,187_固定柱,19_喷洒机构,191_第三下料管,192_第三固定板,193_箱盖,194_储料箱,195_活塞柱,196_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35.实施例1一种厨用油烟分离净化设备,如图1-图7所示,包括有机身外壳1、装盖板2、螺钉3、电机4、蜗壳5、遮盖框6、第一转轴7、第一油烟管8、第一过滤板9、第二过滤板10、第二油烟管11、集油管12、转叶风扇13、分离机构14和排放机构15,机身外壳1左侧上部通过螺钉3安装有装盖板2,螺钉3的数量为4,机身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设有蜗壳5,蜗壳5左侧下部设有电机4,蜗壳5内部下侧后部设有遮盖框6,遮盖框6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机身外壳1内部右侧设有第一油烟管8,第一油烟管8与蜗壳5连通,机身外壳1内部下侧间隔设有三个第一过滤板9,机身外壳1内部下侧设有第二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10位于第一过滤板9的下侧,蜗壳5上侧设有第二油烟管11,第二过滤板10内侧中部设有集油管12,第一转轴7左侧设有转叶风扇13,风扇13在转动时,能够将油烟吸入蜗壳5内,转叶风扇13位于遮盖框6的内侧,机身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设有分离机构14,分离机构14能够
将蜗壳5内的油烟进行分离,机身外壳1内部中侧设有排放机构15,排放机构15能够将机身外壳1内部的油向外排出。
36.分离机构14包括有叶轮141、挡油板142、第一进油管143、第一储油罐144和下料罐145,第一转轴7右侧设有叶轮141,蜗壳5内部下侧后侧设有挡油板142,挡油板142位于遮盖框6的前侧,机身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设有第一储油罐144,第一储油罐144位于蜗壳5的下侧,第一储油罐144顶部设有第一进油管143,第一进油管143与蜗壳5连通,第一储油罐144底部设有下料罐145。
37.排放机构15包括有压板151、活动柱152、第一弹簧153、第二储油罐154、第二进油管155、小型油泵156、第三进油管157、第一排放管158和第二排放管159,第一储油罐144内底部滑动式设有活动柱152,活动柱152顶部设有压板151,压板151底部与第一储油罐144内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53,第一弹簧153绕在活动柱152上,机身外壳1内部中侧设有第二储油罐154,第一油烟管8穿过第二储油罐154的中部,第二储油罐15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油管155,第二进油管155下侧均设有小型油泵156,小型油泵156底部均设有第三进油管157,第三进油管157均与集油管12连通,第二储油罐154后侧设有第一排放管158,第一储油罐144前侧上部设有第二排放管159,第二排放管159与第二储油罐154连通,压板151挡住第二排放管159。
38.当人们需要使用该净化设备时,首先开启电机4和小型油泵156,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转叶风扇13和叶轮141转动,使转叶风扇13将油烟通过机身外壳1和第一油烟管8吸入蜗壳5内,当油烟与第二过滤板10接触时,第二过滤板10会对油烟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时残留在第二过滤板10上油会流入集油管12内,此时小型油泵156会将集油管12内的油通过第三进油管157和第二进油管155抽入第二储油罐154内,再通过第一排放管158向外排放,当初步过滤后的油烟与第一过滤板9接触时,第一过滤板9会对初步过滤后的油烟进行二次过滤,当二次过滤后的油烟与叶轮141接触时,叶轮141会对二次过滤后的油烟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会通过挡油板142进入第二油烟管11内,再通过第二油烟管11向外排放,分离后的油会被挡油板142挡住,从而通过第一进油管143流入第一储油罐144内,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油挤压压板151向下移动,使压板151不再挡住第二排放管159,第一弹簧153压缩,从而带动活动柱152向下移动,此时油会通过第二排放管159流入第二储油罐154内,从而通过第一排放管158向外排放,当油全部从压板151流入第二排放管159后,第一弹簧153恢复原状,第一弹簧153能够带动活动柱152和压板151向上移动复位,使压板151重新挡住第二排放管159时,如此往复,即可将全部的油烟进行分离处理,当人们不再需要使用该净化设备时,将电机4和小型油泵156关闭,上述转动全部停止即可。
3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还包括有降解机构16,降解机构16包括有罐盖161、储料罐162、第一下料管163、滑动柱164、第二弹簧165、第二下料管166和固定块167,机身外壳1内部左侧上部设有储料罐162,人们可以将乳化液倒入储料罐162内,储料罐162位于第一储油罐144的左侧,储料罐162顶部放置有罐盖161,储料罐162底部设有第一下料管163,第一下料管163与下料罐145连通,下料罐145内底部左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柱164,滑动柱164挡住第一下料管163,滑动柱164与下料罐145内底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65,第二弹簧165绕在滑动柱164上,
下料罐145底部中间设有第二下料管166,第二下料管166与第二储油罐154连通,活动柱152底部设有固定块167,固定块167向下移动时会将滑动柱164向下挤压。
40.当人们需要使用该净化设备时,可以将螺钉3转动拧开,然后将装盖板2取下,再将罐盖161取出,然后将乳化液加入储料罐162内,再将罐盖161放回原处,然后将装盖板2放回原处,再将螺钉3反转拧回,当活动柱152向下移动时,活动柱152带动固定块167向下移动,当固定块167与滑动柱164接触时,固定块167挤压滑动柱164向下移动,使滑动柱164不再挡住第一下料管163,第二弹簧165压缩,从而使储料罐162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下料管163流入下料罐145内,再通过第二下料管166流入第二储油罐154内,从而与第二储油罐154内的油脂进行混合,进而使第二储油罐154内的油脂能够更容易溶于水,减少油脂排放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活动柱152向上移动时,活动柱152带动固定块167向上移动,当固定块167与滑动柱164分离时,第二弹簧165恢复原状,第二弹簧165带动滑动柱164向上移动复位,使滑动柱164重新挡住第一下料管163。
41.还包括有吸附机构17,吸附机构17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171、第二转轴172、第二传动组件173、第三转轴174、第四转轴175、活性炭柱176和对向齿轮177,蜗壳5内部下侧前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72,第二转轴172左侧与第一转轴7中侧之间设有第一传动组件171,第一传动组件171由两个皮带轮和一根皮带组成,第二转轴172左侧与第一转轴7中侧均设有一个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皮带,蜗壳5内部中侧前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174,蜗壳5内部中侧后部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175,第三转轴174右侧与第二转轴172右侧之间设有第二传动组件173,第二传动组件173由两个皮带轮和一根皮带组成,第三转轴174右侧与第二转轴172右侧均设有一个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皮带,第三转轴174中侧与第四转轴175中侧均设有活性炭柱176,活性炭柱176能够对烟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第三转轴174左侧与第四转轴175左侧均设有对向齿轮177,对向齿轮177相互啮合。
42.当第一转轴7转动时,第一转轴7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71带动第二转轴172转动,第二转轴17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73带动第三转轴174转动,第三转轴174通过对向齿轮177带动第四转轴175转动,从而带动活性炭柱176转动,使活性炭柱176对烟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当第一转轴7停止转动时,上述转动全部停止。
43.还包括有刮洗机构18,刮洗机构18包括有第一固定板181、刮洗柱182、把手183、第二固定板184、固定轴185、转动板186和固定柱187,第二过滤板10内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间隔设有多个刮洗柱182,刮洗柱182在移动时,能够对第二过滤板10进行刮洗,同侧的刮洗柱182底部之间均设有第一固定板181,第一固定板181的数量为2,第一固定板181外侧中部均设有把手183,第一固定板181外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板184,第二固定板184外侧均转动式设有固定轴185,固定轴185上均设有转动板186,转动板186内侧上部均设有固定柱187。
44.还包括有喷洒机构19,喷洒机构19包括有第三下料管191、第三固定板192、箱盖193、储料箱194、活塞柱195和第三弹簧196,机身外壳1前侧中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板192,第三固定板192内侧前部设有储料箱194,储料箱194顶部放置有箱盖193,储料箱194底部设有第三下料管191,第三下料管191上开有多个圆孔,第三下料管191前侧下部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活塞柱195,活塞柱195挡住第三下料管191,固定柱187与活塞柱195接触,活塞柱195与第三下料管191前侧下部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196。
45.初始状态下,第三弹簧196为压缩状态,当人们需要使用该净化设备时,可以将箱盖193取出,然后将清洁液和清水混合加入储料箱194内,当人们将全部的油烟进行分离处理后,可以拉动转动板186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柱187转动,使固定柱187与活塞柱195分离,此时第三弹簧196恢复原状,第三弹簧196带动活塞柱195向外侧移动,使活塞柱195不再挡住第三下料管191,从而使储料箱194内的清洁液和清水流入第三下料管191内,再通过第三下料管191上的圆孔流在第二过滤板10上,然后拉动把手183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181和刮洗柱182向内侧移动,使刮洗柱182对第二过滤板10进行刮洗,当第二过滤板10刮洗干净后,拉动把手183向外侧移动复位,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181和刮洗柱182向外侧移动复位,然后松开把手183,再拉动转动板186反转复位,从而带动固定柱187反转复位,当固定柱187与活塞柱195接触时,固定柱187挤压活塞柱195向内侧移动复位,第三弹簧196压缩,使活塞柱195重新挡住第三下料管191,清洁液和清水则停止流入,然后松开转动板186即可。
46.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