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0246发布日期:2021-10-09 10:2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属于除湿降温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除湿降温系统一般应用于供热、供冷、冷库、冷却,烘干室散热、中心机房降温等领域,多采用水冷及风冷循环,实现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的调节,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和风机同时工作时,噪音较大,制冷时根据功耗匹配的机组占地空间较大,系统制冷元器件较多,系统稳定性较差,制冷系统全年功耗较平均,整体功耗较多,水冷系统应用场合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除湿降温系统存在的功耗高、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包括位于室内的蒸发器和位于室外的冷凝部,所述蒸发器和冷凝部之间通过通有循环工质的循环通道形成回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器的安装位置。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所述冷凝部为冷凝器或蒸发冷凝器。
7.进一步,还包括循环风机和散热风机,该循环风机安装于室内且位于蒸发器一侧,该散热风机安装于冷凝器的一侧。
8.进一步,还包括循环风机和散热风机,该循环风机安装于室内且位于蒸发器一侧,该散热风机安装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的上方,同时冷凝盘管下方的箱体侧壁设置进风口。
9.进一步,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散热风机之间安装喷淋头,该喷淋头通过管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该水泵的入水口与蒸发冷凝器的底部出水口连通。
10.进一步,所述蒸发器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一循环通道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或冷凝器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工质入口通过第二循环通道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或冷凝器的工质出口连通。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循环通道上串联安装电磁阀。
12.进一步,所述蒸发器底部安装接水盘。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部的安装位置,在压差及重力作用下,热传导安静,流速快且效率高;通过设置喷淋头和水泵,有效降低冷凝端的温度,提高工质相变的温度差值和系统压力差,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进而应用范围扩大;通过在室内和室外分别采用循环风机和散热风机,使室内和室外风循环独立,室内无新风,不需要过滤除尘,且不排放废气,降低功耗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图。
16.图中1.蒸发器,2.循环风机,3.接水盘,4.电磁阀,5.冷凝部,6.水泵, 7.散热风机,8.第一循环通道,9.第二循环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实施例一
19.参照附图1,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包括位于室内的蒸发器1和位于室外的冷凝部5,蒸发器1用于工质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降温,并将热量传导至室外,冷凝部5使工质热量散布于空气中,并使工质降温至湿球温度,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部5之间通过通有循环工质的循环通道形成回路连接,所述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器的安装位置,通过设置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部5的安装位置,在压差及重力作用下,热传导安静,流速快且效率高,所述冷凝部5为冷凝器,还包括循环风机2和散热风机7,该循环风机2安装于室内且位于蒸发器1一侧,为室内风循环提供动能,该散热风机7安装于冷凝器的一侧,为冷凝部5散热提供动能,所述蒸发器1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一循环通道8(工质蒸汽从蒸发器1向冷凝器移动)与冷凝器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1的工质入口通过第二循环通道9(工质液体由冷凝器向蒸发器1移动)与冷凝器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通道9上串联安装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电磁阀4,所述蒸发器1底部安装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3,通过在室内和室外分别采用循环风机2和散热风机7,使室内和室外风循环独立,室内无新风,不需要过滤除尘,且不排放废气,降低功耗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20.工作流程:室内:蒸发器1被循环风机2吹来的热风加热,蒸发器1内的内部循环工质受热蒸发,并带走工质蒸发产生的潜热热量,工质蒸汽在压差扩散的作用下自发的从第一循环通道8流向冷凝器5,室外:散热风机7 工作将冷凝器5内工质的热量带走,冷凝器5内的工质蒸汽降温释放潜热凝结成工质液体,在重力及压差的作用下,工质液体由第二循环通道9经过电磁阀4流至蒸发器1,完成一个闭合循环,将大量的热量从加热段传到散热段。
21.实施例二
22.参照附图2,一种蒸发式相变热传导除湿降温系统,包括位于室内的蒸发器1和位于室外的冷凝部5,蒸发器1用于工质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降温,并将热量传导至室外,冷凝部5使工质热量散布于空气中,并使工质降温至湿球温度,所述蒸发器1和冷凝部5之间通过通有循环工质的循环通道形成回路连接,所述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部5的安装位置,通过设置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低于冷凝部5的安装位置,在压差及重力作用下,热传导安静,流速快且效率高,所述冷凝部5为蒸发冷凝器,还包括循环风机 2和散热风机7,该循环风机2安装于室内且位于蒸发器1一侧,为室内风循环提供动能,该散热风机7安装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的上方,同时冷凝盘管下方的箱体侧壁设置进风口,为冷凝部5散热提供动能,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散热风机7之间安装喷淋头,该喷淋头通过管路与水泵6的出水口连接,该水泵6的入水口与蒸发冷凝器的底部出水口连通,通过设置喷淋头和为蒸发冷凝器喷
淋提供循环水的水泵6,有效降低冷凝端的温度,提高工质相变的温度差值和系统压力差,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进而应用范围扩大,所述蒸发器1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一循环通道8(工质蒸汽由蒸发器1向蒸发冷凝器移动)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1的工质入口通过第二循环通道9(工质液体由蒸发冷凝器向蒸发器移动)与蒸发冷凝器的冷凝盘管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通道9上串联安装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电磁阀4,所述蒸发器1底部安装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3,通过在室内和室外分别采用循环风机2和散热风机7,使室内和室外风循环独立,室内无新风,不需要过滤除尘,且不排放废气,降低功耗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23.工作流程:室内:蒸发器1被循环风机2吹来的热风加热,蒸发器1内的内部循环工质受热蒸发,并带走工质蒸发产生的潜热热量,工质蒸汽在压差扩散的作用下自发的从第一循环通道8流向蒸发冷凝器5,室外:水泵6 喷洒的循环水吸收蒸发冷凝器5内循环工质的热量而汽化,同时循环工质释放潜热而凝结成工质液体,散热风机7从蒸发冷凝器5下侧的进风口吸入新鲜空气,并把汽化的水蒸气及时排出蒸发冷凝器5,在重力及压差的作用下,工质液体由第二循环通道9经过电磁阀4流至蒸发器1,完成一个闭合循环,将大量的热量从加热段传到散热段。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温差5度以上时,水泵6关闭,散热风机7关闭,电磁阀4打开,循环风机2打开,系统进行自发的热力循环,此状态总耗能仅为循环风机2用电,系统能效比较高;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温差5度以内时,水泵6关闭,散热风机打开,电磁阀4打开,循环风机2打开,系统进行自发的热力循环;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但高于室外的湿球温度时,水泵6打开,散热风机7打开,电磁阀4打开,循环风机2打开,系统进行自发的热力循环,此处的湿球温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气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的空气温度,在空气焓湿图上是由空气状态点沿等焓线下降至100%相对湿度线上,对应点的干球温度,通俗来讲,湿球温度就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