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28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餐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是用于烹饪中餐菜肴的燃气炒菜灶,属于气体燃料的炉灶。
现有烹饪中餐菜肴的燃气炒菜灶沿用了家用煤气灶的结构,其内外集气盘上的火孔分布在同一平面上,致使火力分散,集气盘内腔的截面积沿燃气流方向无变化,容易回火,锅支架与台面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并粘接在一起,不便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力集中、不易回火、便于维修的中餐燃气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餐燃气灶由内外圈燃烧器和包括锅支架、台面的灶体组成。每个燃烧器均包括管状引射器、与引射器连接相通的上部敞开环形集气盘及扣接在集气盘上的周圈均布火孔的上盖。内外圈引射器的截面积之比近似为12,内外集气盘的上部基线保持水平,下部基线从进气口开始向上倾斜,使得集气盘的截面积沿燃气流方向渐缩;内外圈上盖上的火孔的轴线向里倾斜,全体火孔的端部形成一个抛物面;锅支架的裙部与金属台面向上冲孔翻边部按子母口不接触式扣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气盘和上盖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引射器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锅支架和台面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中餐燃气灶由内外圈燃烧器和包括锅支架1、金属台面2的灶体组成,每个燃烧器均包括管状引射器、与引射器连接并相通的上部敞开环形集气盘、扣接在集气盘上的周圈均布火孔的上盖。在
图1和图2中,内圈引射器3和外圈引射器3′的截面积之比为11.8~2.2,以便适应内外圈火孔的数量情况,两者的吸入端7和7′齐平(这一点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以使铸造工艺简单一些)。内集气盘4和外集气盘4′的上部基线仍保持水平,下部基线从进气口开始向上倾斜,这样的结构使得集气盘的截面积沿燃气流方向渐缩。内外圈上盖5和5′上的火孔6和6′的轴线向里向上倾斜,全体火孔的端部按抛物面分布,各火孔的轴线垂直于该抛物面。在图3中锅支架1的裙部与金属台面2向上冲孔翻边部按子母口不接触式扣接,利用两者之间的空气间隙实现灶体的隔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集气盘采用截面渐缩的结构,因此可使混合燃气分布均匀,防止了回火现象;由于火孔按抛物面分布,故使得火焰聚焦、火力集中;此外由于锅支架与金属台面采用了简单的扣接方式,这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灶体的隔热问题,同时也便于灶体的维修。
权利要求1.一种中餐燃气灶由内外圈燃烧器和包括锅支架(1)、台面(2)的灶体组成,每个燃烧器均包括管状引射器、与引射器连接相通的上部敞开环形集气盘及扣接在集气盘上的周圈均布火孔的上盖,其特征是内圈引射器(3)和外圈引射器(3′)的截面积之比为1∶1.8~2.2,两者的吸入端(7和7′)齐平;内集气盘(4)和外集气盘(4′)的上部基线保持水平,下部基线从进气口开始向上倾斜,使得集气盘的截面积沿燃气流方向渐缩;内外圈上盖(5和5′)上的火孔(6和6′)的轴线向里倾斜,全体火孔的端部形成一个抛物面;锅支架(1)的裙部与金属台面(2)向上冲孔翻边部按子母口不接触式扣接。
专利摘要用于烹饪中餐菜肴的燃气炒菜灶由包括管状引射器、上部敞开环形集气盘及周圈均布火孔的上盖的内圈燃烧器和锅支架1、台面2组成。其特征是内外圈引射器3和3′的截面积之比为1∶2;内外集气盘4和4′的截面积沿燃气流方向渐缩;内外圈上盖5和5′上的火孔6和6′的端部形成一个抛物面。锅支架1的裙部与台面2向上冲孔翻边部按子母口不接触式扣接。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火力分散、易回火及不便维修的问题。
文档编号F24C15/10GK2158047SQ9321205
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2日
发明者姚勇 申请人:姚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