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448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油烟机,尤指一种可装置厨房流理台的炉具与抽油烟机结合为一体的除油烟装置。
目前市场上抽油烟机种类很多,采用的方法均在炉具的上方装设抽油烟机,对改善厨房中炉具及烹饪中所产生的油烟及热气,均有一定效果,但无法避免油烟与热气对家庭主妇的伤害,另外瓦斯炉火焰在燃烧时,热气四处扩散,一方面浪费能源,另一方面热气使锅内所产生的油烟急速扩散上升,对厨房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其次抽油烟机装置距离过远,所能抽到的油烟有限,反而大量的清净空气被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装置于厨房流理台的炉具与抽油烟机结合为一体的有效排除油烟,防止空气污染,避免家庭主妇在空气不佳的厨房中工作的除油烟装置。
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炒炸时,油烟及瓦斯炉燃烧的热气与废气四散,减少能源的浪费,提供一种可集油渍起净化油烟作用的除油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除油烟装置,包括流理台20,外壳10,内壳30,锅具40,锅架35,燃烧器50,集油箱80,抽风设备90,等另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流理台20顶端设有开孔,供上端呈开口,下端有底的筒状体外壳10置入;内壳30套设在外壳10之中,其顶端开口,下端有底,且其侧壁,底面与外壳10的内侧壁,底面具有一间隙,形成一通道70,于内壳30的上侧壁周缘设有若干吸口31,其高度略高于锅具40的位置;一锅架35置於内壳30中,锅具40架设在上;一燃烧器50置於锅架35的正下方;一抽风设备90与内、外壳间的通道70连通;外壳10,与内壳30的部分壳体相互密合接触,且接触部分的壳体上设有由外壳的外部贯通入内壳之中的通气孔13、3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以上装置的组合,烹调锅具的烟雾、热气与燃烧器燃烧的废气可由内壳上的若干吸口吸入,再经内、外壳之间的通道被抽风设备排除,以达到防止油烟、热气扩散,净化空气,改善厨房工作条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壳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锅架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盘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流理台整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抽烟装置的俯视图参见
图1-6,一种除油烟装置包括流理台20,外壳10,内壳30,锅具40,锅架35,燃烧器50,集油箱80,抽风设备90,等另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流理台20顶端设有开孔,供上端呈开口,下端有底的筒状体外壳10置入;内壳30套设在外壳10之中,其顶端开口,下端有底,且其侧壁,底面与外壳10的内侧壁,底面具有一间隙,形成一通道70,于内壳30的上侧壁周缘设有若干吸口31,其高度略高于锅具40的位置;一锅架35置於内壳30中,锅具40架设在上;一燃烧器50置於锅架35的正下方;一抽风设备90与内、外壳间的通道70连通;外壳10,与内壳30的部分壳体相互密合接触,且接触部分的壳体上设有由外壳的外部贯通入内壳之中的通气孔13、34。参见图7流理台20摆在厨房内作为工作台,其顶部设有二孔,二外壳10嵌设在流理台20顶端的开口中;抽风设备90与排烟管道81、82、83连通,排烟管道81的底部呈斜口状,斜口朝向抽风设备90的背面,并架设在集油箱80之中,集油箱80呈园筒状;外壳10底端设有连接排烟管道80的排烟口11,排烟口11呈锥状,在外壳10的侧壁面的底部以等角度间隔地设有若于个向内凸起的凸出部12,其上设有通气孔13,用以通风。这样由内壳30上的若干吸口31,通道70,排烟管道81,集油箱80构成了一连接在抽风设备90上的空气流道,因此可使锅具40所产生的油烟,热气及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废气等被抽风设备90带走,同时产生的油烟,油渍亦可由集油箱80净化后,减少油垢附着的机会,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内壳30为筒状体,套设在外壳10之中,其顶端有一外伸凸缘32与外壳10的顶端嵌合,其外径及深度小于外壳10的外径与深度,因而使其外壁与外壳10内壁之间形成通道70,内壳30的外径与外壳10底部的凸出部12的端面所构成的园周的直径略相同,因此内壳30与外壳10套合后,其底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上的凸出部12的端面密合接触;于内壳30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相等高度的嵌合部33,用以架设锅架35,以及一水盘60,该锅架35可将锅具40架设在内壳30之中略低于其吸口31,且高于水盘60的位置水盘60架设在锅具40下方。
参见图6,水盘60的形状为中央设有开孔61的盆状体,其内部可盛水,使锅具40滴落到水盆60中的汤汁的油质浮于液面,有利清洁,而中央的开口61可供燃烧器50的燃烧头51从中央穿过而能加热锅具40。
为使内壳30内部的燃烧器50通够获得燃烧时所需的空气,并使燃烧器50的管路能够穿出内壳30及外壳10,故在外壳10的凸出部12上设有通气孔13,与通气孔13相对应的内壳30的筒壁上设有相通的通气孔34,供空气由外壳10进入到内壳30之中,并供瓦斯管线穿入。
水盘60与内壳30间,及其中央的开孔61与燃烧头51之间均有间隙,使空气能够由内壳30底部上升到燃烧头51上方空间以供燃烧,而锅具40与内壳30之间也有一间隙,因此使得燃烧器50燃烧的废气可由锅具40与内壳30间的间隙排出。
燃烧器50的燃烧室为半封闭状态,若干吸口31就在锅具40的上方位置,因而锅具40的油烟,热气,及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能迅速地被吸除,而不会扩散到流理台20以上的空间之中,又因若干吸口31与锅具40的距离极为接近,故吸力集中能够完全地将油烟吸除。
为使油烟废气与油渍能够有效地净化与收集,集油箱80内盛有水,排烟管道81底部的斜口朝向该抽风设备90的背面,以减缓油烟的流速,增加油烟中油质粘著的机会,使油烟及油渍附着于集油箱80内的水后,再由抽风设备90将油烟排除,使油烟及油渍能够充分地被净化与收集,集油箱80内的油渍也易于清洗。
参见图7、8,在除油烟装置上还可配置一罩盖95,可盖合在内壳30开口的上方,达到防止大量的热油喷溅及油烟扩散,使得油烟沿吸口31被吸走;于罩盖95的顶部中央另设一通孔96,供空气流入到罩盖95内部,以避免将空气阻断,而使抽风设备的吸力作用过大,造成燃烧器火焰的熄灭。
总之,除油烟装置通过吸口,通道70,排烟口11,排烟管道81、82、83及集油箱80,形成一供油烟废气排除的空气流道,另由通气孔13,34进入内壳30的清净空气,不会与通道70的污浊空气混杂,故使得本创作更能发挥各自的优点,保证整体功能的可靠性,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除油烟装置,包括流理台(20),外壳(10),内壳(30),锅具(40),锅架(35),燃烧器(50),集油箱(80),抽风设备(90),等另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流理台(20)顶端设有开孔,供上端呈开口,下端有底的筒状体外壳(10)置入;内壳(30)套设在外壳(10)之中,其顶端开口,下端有底,且其侧壁,底面与外壳(10)的内侧壁,底面具有一间隙,形成一通道(70),于内壳(30)的上侧壁周缘设有若干吸口(31),其高度略高于锅具(40)的位置;一锅架(35)置於内壳(30)中,锅具(40)架设在上;一燃烧器(50)置於锅架(35)的正下方;一抽风设备(90)与内、外壳间的通道(70)连通;外壳(10),与内壳(30)的部分壳体相互密合接触,且接触部分的壳体上设有由外壳的外部贯通入内壳之中的通气孔(13)、(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0)底端设有连接排烟管道(80)的排烟口(11),排烟口(11)呈锥状,在外壳(10)的侧壁面的底部以等角度间隔地设有若于个向内凸起的凸出部(12),其上设有通气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壳(30)为筒状体,套设在外壳(10)之中,其顶端有一外伸凸缘(32)与外壳(10)的顶端嵌合,其外径及深度小于外壳(10)的外径与深度,因而使其外壁与外壳(10)内壁之间形成通道(7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壳(30)的外径与外壳(10)底部的凸出部(12)的端面所构成的园周的直径略相同,内壳(30)与外壳(10)套合后,其底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上的凸出部(12)的端面密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内壳(30)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相等高度的嵌合部(33),用以架设锅架(35),以及一水盘(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抽风设备(90)与排烟管道(81),(32),(83)连通,排烟管道(81)的底部呈斜口状,斜口朝向抽风设备(90)的背面,并架设在集油箱(80)之中,集油箱呈园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油烟装置上配有一罩盖(95),盖合在内壳(30)开口的上方,於罩盖(95)的顶部中央另设一空气流入的通孔(96)。
专利摘要一种除油烟装置,包括流理台,外壳、内壳、锅具、锅架、燃烧器、集油箱,抽风设备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一内壳套设在外壳之中,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一通道,该通道正下方设有一集油箱,并与抽风设备连通;于内壳上端设有若干吸口,油烟废气经吸口吸入后流入通道至集油箱,经集油箱净化处理后,由排烟管道排出,以达净化油烟油渍,防止油烟扩散之目的。
文档编号F24C15/20GK2206914SQ9422188
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5日
发明者刘峰铭 申请人:刘峰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