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54178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第二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第一气水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壳体,是一中空筒体,其内具有一内容空间,其顶部具有一排风口,该壳体周缘设有至少一进风口; 一冷却风扇,设于该壳体的排风口处,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 一主管排,设于该冷却风扇的下方,其由至少一盘管所构成,该盘管的进水端与一第一出水分管连接,而该盘管的出水端与一第一入水分管连接; 一空气预冷水管排,设于该主管排的下侧方,其由至少一盘管所构成,该盘管的进水端与一主连管连接,该盘管的出水端与一喷水管连接; 一水蒸发器,装设于该主管排的正下方,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至少一侧位于该喷水管的喷水区域,该水蒸发器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连接一集水连管; 一集水容室,设于该水蒸发器的下方,为一密闭的容室,并以该集水连管与该集水盘连通,该集水容室并以一送水连管与该主连管连接,该送水连管上设有一第五水泵,该第五水泵与该控制单元连接,并受其控制; 该第二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道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而该第二能源转换装置还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该第一出水分管连接,该第一出水分管上设有一第七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一入水分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四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排水管连接,该排水管的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入水分管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二出水管连接,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水泵及一第六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二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第三入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供水装置更通过一第三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送至该供水装置使用,该第三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及一第六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第三入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第三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一入水管上分接该第一入水分管,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及一第八控水阀,该第一出水管上并分接该第一出水分管,该第一出水分管上设有一第七控水阀,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二入水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二出水管连接; 该热源机组,是一直膨式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其包含有: 一热源装置,是冷媒传输的动力源,并供应热源; 一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进风道内,对通过的进气进行吸热或放热的热交换,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进出端,凭借一第三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进出端凭借一第四冷媒管与该热源机组连接; 一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内,对通过的排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热交换,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进出端,凭借一第一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并接受热源的输入,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进出端,凭借该第二冷媒管与该热源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集水容室设有一水位感测器及外接有一补水管,该补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该水位感测器及该第三控水阀与该控制单元连接,并受其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水槽设有一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入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四控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出水管上还接设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6.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控制单元、一第一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第二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至少一个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其中: 该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动,并与一供电系统连接; 该第一气水能源转换装置,其包含有: 一壳体,是一中空筒体,其内具有一内容空间,其顶部具有一排风口,该壳体周缘设有至少一进风口; 一冷却风扇,设于该壳体的排风口处,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 一主管排,设于该冷却风扇的下方,其由至少一盘管所构成,该盘管的进水端与一第一出水管连接,而该盘管的出水端与一第一入水管连接; 一空气预冷水管排,设于该主管排的下侧方,其由至少一盘管所构成,该盘管的进水端与一主连管连接,该盘管的出水端与一喷水管连接,该喷水管设有至少一喷水孔; 一水蒸发器,装设于该主管排的正下方,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至少一侧位于该喷水管的喷水区域,该水蒸发器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连接一集水连管; 一集水容室,设于该水蒸发器的下方,为一密闭的容室,并以该集水连管与该集水盘连通,该集水容室并以一送水连管与该主连管连接,该送水连管上设有一第五水泵,该集水容室设有一水位感测器及外接有一补水管,该补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该水位感测器、第三控水阀、第五水泵与该控制单元连接,并受其控制; 该第二能源转换装置,其内部设有一排风道及一进风道,该排风道一侧设有一出风口,该排风道内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组,该排风道另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一侧设有一入风口,该进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该进风口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组,而该第二能源转换装置还包含有: 一第一空气热交换器,其设于该进风道的一侧,是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一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四出水管连接,该第四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七水泵、一第十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四入水管连接; 一水蒸发装置,装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是一产生水蒸发吸热效应的水雾制冷装置,其顶部接受一供水连管末段所设的复数出水孔的出水喷洒,该供水连管上设有一第九水泵,而该水蒸发装置底部设有一集水盘,该集水盘并与该排水管连接,该排水管另一端则与该第四入水管连接; 一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于该排风道的一侧,其由一盘管所组成的热交换装置,该第二空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该入水端与一第五出水管连接,该第五出水管上设有一第八水泵及一第十一控水阀,该出水端与一第五入水管连接; 该供水装置,是一水源集收及分类使用的装置,所有水源由至少一进水连管进入该供水装置,并通过一第三入水管将水输送给该储水槽,该供水装置更通过一第三出水管,以将该储水槽内的储水送至该供水装置使用,该第三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水泵及一第二控水阀,该供水装置并连接至少一供水管路,以供应各种用水的所需; 该储水槽,为一密闭容室,该储水槽设有复数个接水口,该复数个接水口包括有一第一接水口、一第二接水口、一第三接水口、一第四接水口、一第五接水口、一第六接水口、一第七接水口、一第八接水口、一第九接水口及一第十接水口,该第一接水口与该第三入水管连接,该第二接水口与该第三出水管连接,该第三接水口与该第一入水管连接,该第四接水口与该第一出水管连接,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二水泵及一第八控水阀,该第五接水口与该第五冷媒管连接,该第六接水口与该第六冷媒管连接,该第六冷媒管上设有一第六水泵及一第九控水阀,该第七接水口与该第四入水管连接,该第八接水口与该第四出水管连接,该第四出水管上设有一第七水泵及一第十控水阀,该第九接水口与该第五入水管连接,该第十接水口与该第五出水管连接,该第五出水管上设有一第八水泵及一第十一控水阀;该热源机组,是一中央式热源机组,其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凭借一第六冷媒管与该储水槽连接,并接受储水的输入,以提供热源进行热交换,并在该热源机组热交换后的储水,再经由该第五冷媒管流回该储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集水容室设有一水位感测器及外接有一补水管,该补水管上设有一第三控水阀,该水位感测器及该第三控水阀与该控制单元连接,并受其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水槽设有一水位侦测器,用来侦测该储水槽内的储水水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入水管上设有一第一控水阀及接设一放流管,该放流管上设有一第四控水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出水管上还接设 一泄流管,该泄流管上设有一第五控水阀。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资源能量转换系统,其至少包括有一控制单元、一第一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第二气水能源转换装置、一供水装置、一储水槽及一热源机组,通过该供水装置对各种水资源的集收与传输,以供应各种不同用途的用水,其中该储水槽及第一、二气水能源转换装置的运转,是以水作为能量转换的基础与载体,进行有效的能源转换再利用,并结合该热源机组,以最低能耗及水的消耗,进行高效率的冷却排热或吸热过程,做为建物内外环境的空气能量转换与能量调节、供应,进而发挥储水、供水、防灾、节能与储能的多重功能,落实水资源转换为能源的再利用,达到水与能源在地化的应用与平衡。
【IPC分类】F24F11-02, F24F5-00, F24F13-30
【公开号】CN104864522
【申请号】CN201410066614
【发明人】翁国亮, 翁健伦, 翁翎华, 翁靖茹
【申请人】禾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6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