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669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全热交换新风机,尤其地,该全热交换新风机具有减小的机体厚度。
【背景技术】
[0002] 全热交换新风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室内空气通过 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 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后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其中,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体处交汇时完 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并降低能耗的目的。
[0003]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全热交换新风机中,机内结构的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式:
[0004] (1)采用双风机,风机采用竖直方式放置,机内全热交换芯体的交换层堆叠方向为 竖直方向,采用下检修方式;例如专利文献CN203572000U中公开的新风机。
[0005] (2)采用双风机,风机采用竖直方式放置,机内全热交换芯体的交换层堆叠方向为 水平方向,采用侧检修方式;例如专利文献CN202254097U中公开的新风机。
[0006] (3)采用一台电机驱动两个风叶组成风机单元,风机单元水平放置,交换芯体水平 放置,采用侧检修方式。
[0007] 上述第⑴和第⑵种布置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风叶直径受限于机体厚度,使得 在提供足够的静压时需要增大风叶的径向尺寸,导致机体的尺寸增大,占用较多安装空间; 第(3)种布置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机内阻力明显较大,使整机机外静压能力下降,耗电量 大。
[0008]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新风机难以兼顾家用全热交换新风机对安装尺寸 小、高静压和高交换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9]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 具有减小的机身厚度。进一步地,该全热交换新风机还具有减小的机内结构阻力。
[0010]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 -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包括新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其中,新风风 机和排风风机布置成位于全热交换芯体的两侧且位于全热交换芯体内的不同气流通路的 延长线上,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的风叶轴线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垂 直。
[0012] 优选地,所述新风风机和/或所述排风风机为离心风机。
[0013] 优选地,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布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对中面的一 侧。
[0014] 优选地,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 机的安放位置不高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顶面。
[0015]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还包括:使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均不流经所述全热 交换芯体的双旁通换气结构,或者,使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之一不流经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的单旁通换气结构。
[0016] 优选地,所述双旁通换气结构或所述单旁通换气结构包括风阀和旁通通道,其中 所述风阀用于关闭和开启所述旁通通道的进风口或出风口。
[0017] 优选地,所述新风风机或所述排风风机的蜗壳两侧至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侧壁 和中间壁的间隙距离的比值y满足:〇. 84彡Ii< 1. 4 ;优选1彡Ii< 1. 4 ;
[0018] 和/或,所述新风风机或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至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外侧边界的 距离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的比值巾满足:1/3彡巾彡1 ;优选0. 5彡巾彡5/6 ;
[0019] 和/或,所述新风风机或所述排风风机的蜗壳后侧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的距 离d在-20~IOmm范围内,优选在-10~5mm范围内。
[0020]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下侧壁设置有下检修口。
[0021] 优选地,所述下检修口的尺寸设置成便于取出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进而再取出所 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或者,所述下检修口的尺寸设置成便于将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和所述新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一并取出。
[0022]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内设置有保温材料。
[0023] 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中,各风机的风叶直径不再受限于机身的厚度,从而能 够在确保风叶直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机身的厚度。另外,通过将 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对中面的一侧,可以构成双吸式结构,这种放 置方式可以减小机内阻力、满足机外高静压工况。再另外,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安放位 置不高于全热交换芯体的顶面的布置方式使得通过全热交换芯体的气流更加均匀,提高交 换效率。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比现有技术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在机身厚度方面可减少 32 %、在机身宽度方面可减少24 %,有利于在家用吊顶内安装。
【附图说明】
[0024]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 中:
[0025] 图1为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示意性主视图;
[0026] 图2为图1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示意性左视图;
[0027] 图3为图1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9] 图5为图4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三维模型的水平视图;
[0030] 图6-8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中离心风机的安放方案;
[0031] 图9和图10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在旁通换气功能关闭时旁通 换气系统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0032] 图11和图12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在旁通换气功能开启时旁通 换气系统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以及
[0033]图13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风口位置及下检修口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首先参见附图1-5,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新风风机(优选为离心风机,如 图中所示)1、排风风机(优选为离心风机,如图中所示)2和全热交换芯体3,其中,新风风 机1和排风风机2布置成位于全热交换芯体3的两侧且位于全热交换芯体3内的不同气 流通路的延长线上(例如,将各风机沿水平方向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两侧且在不同气流通 路的延长线内),并且所述新风风机1和所述排风风机2的风叶轴线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 3的长度方向垂直。对于全热交换芯体而言,其长度方向指的是构成该全热交换芯体的各 交换层堆叠的方向。也即,在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上,全热交换芯体内不存在任何空气 流道。风叶轴线与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包括风叶轴线垂直于新风机安装面(背 面)的情形,也包括风叶轴线与新风机安装面存在一定倾角的情形,例如风叶轴线可在图5 中在图纸面内偏斜一定角度。
[0035] 由于各风机的风叶轴线与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垂直,风机的风叶直径不再受 限于机体厚度;同样,由于风机的轴向尺寸很小,因而机体的厚度也可以设置得更小。为了 适应机体厚度的进一步减小,全热交换芯体可以采用扁平六棱柱的形状(如图4所示),与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四棱柱形状相比,其占用的厚度尺寸更小,但用于全热交换的气流通道 的长度并不因此减小。
[0036] 在上述布置方案中,全热交换芯体3位于机身中间,两台风机1和2分别置于全热 交换芯体3左右两侧。优选地,机身内部在水平方向上由隔板隔开而形成4个气室。
[0037] 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主要原理为:接通电源后,室外新风由风口 6进入机内的气室10中,在新风风机1的吸力作用下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而进入气室11, 再由新风风机1经风口 7送入室内;室内排风则由风口 8进入机内的气室12中,在排风风 机2的吸力作用下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而进入气室13,再由排风离心风机2经风口 9送出 室外。通过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在全热交换芯体3内的不同流道的流动,室外新风与室内 排风由于存在温度与湿度差,所以在全热交换芯体3中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在冬季提 高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在夏季降低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在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减小了 新风对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减小了空调设备的能量损耗。
[0038] 与现有技术中同类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的风机在全热交换芯体后侧的放置方式 不同,本发明中,在全热交换新风机水平放置时(例如以图6所示的方位布置,图中的箭头 指向机体的后方),各离心风机以水平放置方式(离心风机的风叶轴线与地面垂直)放置在 全热交换芯体3的两侧,风叶轴线在全热交换芯体边界A、B范围内(参见图8),同时各风 机处于全热交换芯体3的对中面H-H的一侧(参见图7),构成双吸式结构。采用该放置方 式可以减小机内阻力、满足机外高静压工况。同时各风机的摆放位置不高于全热交换芯体 的顶面T(参见图7),可以使通过芯体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交换效率。采用本发明的 优选实施方式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可以使机身厚度的减小量达32%,使机身宽度尺寸的减小 量达24 %,从而尤其利于在家用吊顶内安装。
[0039] 作为另一优选方式,本发明的全热交换新风机还可以包括双旁通换气结构,以使 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均不流经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或者包括单旁通换气结构,以使室外新 风和室内排风之一不流经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旁通换气结构存在的意义例如在于,在不使 用空调的季节(例如春季、秋季),特别是在室外气温更舒适的季节,可以屏蔽室外新风与 室内排风之间的全热交换。
[0040] 例如,所述双旁通换气结构或所述单旁通换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3的 端部处,也即,其在机身宽度方向上叠加在全热交换新风机上。优选地,所述双旁通换气结 构或所述单旁通换气结构包括风阀5和旁通通道4,其中所述风阀5用于关闭和开启所述旁 通通道4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优选地,旁通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为开设在旁通通道与不 同气室之间的侧壁上的开口,风阀5设置在该开口处。当然,风阀5也可以设置在旁通通道 中的任意其它位置处,只要能确保可靠地关闭旁通通道即可。
[0041] 具体参见图9-图12,以双旁通换气结构为例,其主要包括:风阀5,双旁通通道 4 (具体包括新风旁通通道14、排风旁通通道15),旁通进风口 16、17,旁通出风口 18、19。在 旁通换气功能关闭时风阀5闭合使旁通进风口 16、旁通出风口 18关闭(图9、图10),各气 室内的空气无法通过旁通通道进入另一个气室,而只能通过全热交换芯体内的气流通道进 入另一个气室;旁通功能开启时风阀5开启(图11、图12),室外新风进入气室10后经旁通 进风口 16进入新风旁通通道14,并通过旁通出风口 19进入气室11,再由新风离心风机1 经风口 7送入室内,这样,室外新风不再通过全热交换芯体3 ;同时,室内排风由风口 8进入 气室12后经旁通进风口 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