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具有该管的微通道结构、热水换热器及热水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9484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保证了两者尺寸的一致性,能够方便焊接操作,同 时还能够增大焊接的接触面积,使集流管与扁管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微通道的抗拉和承 压能力进一步提升。
[0043] 如图8-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水换热器,其包括水箱内胆3,其还包括前述 的微通道结构,所述微通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围。通过将微通道结构设置在 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围,有效地增大了微通道结构与水箱内胆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 地通过微通道结构对水箱内胆3之间很好地进行换热,并且采用前述具有类扁管状集流管 的微通道结构,能够使得该类扁管在设置于水箱内胆外表面时其长边构成的面贴在水箱内 胆外表面上,进而能够使得从集流管上引出的扁管能够更大限度的贴在内胆外表面上,保 证了两者之间最大限度的接触,从而有效地增大了换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微通道的利用 率,避免换热能量的浪费,有效降低微通道的生产成本。 W44] 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水箱内胆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微通道结构形成为与所 述水箱内胆3外表面形状相同的结构(优选为圆筒形),并且所述微通道结构贴敷于所述水 箱内胆3的外表面设置。水箱内胆3为圆柱形结构是本领域水箱内胆一种常有的或优选的 结构,而所述微通道结构形成为与所述水箱内胆3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圆柱形结构,并且所 述微通道结构贴敷于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表面设置,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微通道结构与 水箱内胆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微通道的利用率,避免能量的浪费。 W45] 优选地,所述集流管1的靠近其多个孔11 一端的由长边构成的面贴敷于所述水箱 内胆3的外表面设置。运样能够保证该多个孔11最大限度地贴近水箱内胆的外表面,可大 大减小扁管与水箱内胆在集流管出的间隙,有效地提升了扁管与内胆外表面的接触面,提 高了换热效率。
[0046] 优选地,所述集流管1靠近其多个孔11一端的由长边构成的面具有向所述管1中 屯、内凹的弧度,所述弧度方向与其接触的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表面的弧度方向一致。运样 能够增大集流管与水箱内胆的接触面积,减小集流管与水箱内胆在边角处的间距,进一步 减小扁管与水箱内胆在集流管处的间隙,进而提高了扁管与内胆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 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0047] 如附图8、9所示为微通道在水箱内胆上盘绕效果主、左视图,该微通道结构主要 由扁管及集流管组成。微通道在水箱内胆上盘绕时,首先将扁管沿水箱内胆折弯使之紧贴 水箱内胆表面,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微通道紧固,实现微通道与水箱内胆的接触换热。
[0048] 如附图2、3为集流管结构主、左视图,该微通道集流管结构为类扁管形结构,其需 要与扁管焊接连接的内翻边孔设置在集流管的一边角,运样扁管与集流管焊接时,将扁管 沿集流管内翻边孔方向插入,如附图4所示,可大大减小扁管与水箱内胆在集流管处的间 隙。且该集流管与水箱内胆接触侧带有微弧度,运样能增大集流管与水箱内胆的接触面积, 减小集流管与水箱内胆在边角处的间距,进一步减小扁管与水箱内胆在集流管处的间隙。 如附图3即为采用市场上已有的圆形集流管结构与采用本方案集流管结构,扁管与水箱内 胆接触效果对比图。通过对比可看出,采用本方案集流管,扁管与水箱内胆只在集流管处, 因集流管壁厚的限制有很小的间隙,但此间隙远小于市场上采用圆形集流管结构的间隙。
[0049] 表1给出了采用本发明的热水换热器与原有的热水换热器之间的实验测试数据 对比: 阳化0] 表1
[0051]
阳〇巧数据说明:
[0053] 1、更换新方案微通道样件后,制热水能力提升0. 05kW,制热水能效提升0. 1W/ W一一性能有所提升
[0054] 2、更换新方案微通道样件后,低压压力高说明蒸发效果好,高压压力低说明冷凝 效果好,运对于制冷系统的换热都是有利的。低压和高压分别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媒在系 统中不同部位的压力值。停机前高压(绝对压力)降低到2. 81MPa,较原先下降约0.化ar, 对机组长期可靠运转有重要帮助。并同时排气溫度有所降低,也有利于机组长期稳定可靠 运行(运里低压、高压、吸气和排气的几组参数都是冷媒的压力和溫度参数,且测量点在室 外机)。
[0055] 故采用本方案集流管结构,可增加微通道扁管与水箱内胆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 微通道的换热效率及利用率,避免换热能量的浪费,降低微通道的生产成本。
[0056] 本发明还设及一种热水器,其包括前述的热水换热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换热效率, 避免换热能量的浪费。
[005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W自由 地组合、叠加。
[0058]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W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W 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运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集流管(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近似 椭圆形的圈,该圈的两个长边均为近似直线形,两个短边均为弧形,通过上述横截面形状在 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近似扁管形状的集流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在一个所述短 边构成的弧面上靠近其中一个长边构成的近似平面的一端沿管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孔 (Il) 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孔(11)的全部或部分设 置为内翻边结构(12)。4. 根据权利要求2-3之一所述的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多个孔(11) 一端 的长边构成的近似平面设置有向所述管轴线内凹的弧度。5. -种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集流管(1),还包 括连接到两个所述集流管(1)之间的扁管(2)。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为弯管,其轴线 为曲线;所述扁管⑵为多个,每个所述扁管⑵均连接到所述集流管⑴的孔(11)。7. 根据权利要求5-6之一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与所述 集流管(1)的孔之间焊接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5-7之一所述的一种微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的端部 设置有缩口(21),所述缩口(21)卡入到所述集流管(1)的内翻边结构(12)并与其焊接。9. 一种热水换热器,包括水箱内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的 微通道结构,所述微通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围。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胆(3)为圆柱形结 构,所述微通道结构形成为与所述水箱内胆(3)外表面形状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微通道 结构贴敷于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表面设置。11. 根据权利要求9-10之一所述的热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的靠近 其多个孔(11) 一端的由长边构成的面贴敷于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表面设置。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之一所述的热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靠近其 多个孔(11) 一端的由长边构成的面具有向所述管⑴中心内凹的弧度,且所述弧度方向与 其接触的所述水箱内胆(3)的外表面的弧度方向一致。13. -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2之一所述的热水换热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流管(1),其中所述管(1)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近似椭圆形的圈,该圈的两个长边均为近似直线形,两个短边均为弧形,通过上述横截面形状在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近似扁管形状的集流管,能够增加微通道的有效换热面积,提高微通道的利用率,避免换热能量的浪费,有效降低微通道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使扁管有效地定位在集流管上,保证尺寸的一致性,方便焊接操作,同时可以增大焊接的接触面积,使集流管与扁管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微通道的抗拉和承压能力进一步提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集流管的微通道结构、热水换热器及热水器。
【IPC分类】F28F9/02, F24H9/00, F28F9/18
【公开号】CN105115345
【申请号】CN201510621980
【发明人】邓伟彬, 李芸蕾, 寇颖举, 刘爱军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