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2532阅读:来源:国知局
22,24由相应的单个模制部件形成。每个壳体区段22、24优选由塑料材料形成。如图5(c)中所示,该内部壳体区段24的前部部分具有环形外壁24a、前部端部壁24b和环形中间壁24c,该环形外壁24a大体平行于孔眼轴线X延伸,该环形中间壁24c大体垂直于孔眼轴线X延伸且其将外壁24a结合到端部壁24b以致端部壁24b定位在中间壁24c前方。在装配期间,该外壁24a的外表面被连接到外部外壳区段22的前部端部的内表面,例如使用粘合剂。
[0039]外部壳体区段22包括管状基部26,该管状基部26限定喷嘴14的第一空气入口28。外部壳体区段22和内部壳体区段24—起限定喷嘴14的第一空气出口 30。如下文更详细的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入口 28进入喷嘴14,且从第一空气出口 30发射。第一空气出口 30由外部壳体区段22的内表面32以及内部壳体区段24的外表面34的重叠或相对的部分限定。第一空气出口 30为槽口的形式。该槽口具有在从0.5mm到5mm的范围内的相对恒定的宽度。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出口具有约1_的宽度。间隔件36可绕第一空气出口 30间隔开,用于促使外部壳体区段22和内部壳体区段24的重叠部分分离以控制第一空气出口 30的宽度。这些间隔件可与壳体区段24,24的任一个是一体的。
[0040]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出口 30部分地绕孔眼20延伸。该第一空气出口 30沿喷嘴14的弯曲的上部区段和直的区段延伸。然而,第一空气出口 30可完全地绕孔眼20延伸。如图4(a)所示,喷嘴14包括密封构件38,该密封构件38用于抑制第一空气流从喷嘴14的弯曲的下部区段的发射。在该实施例中,密封构件38为大体U形形状,且由形成在内部壳体区段24的后端部中的凹部保持,以便于位于基本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中。密封构件38接合从外部壳体区段22的弯曲下部区段的后端部向前延伸的U形突起39,以与其形成密封。
[0041]第一空气出口 30被布置为发射空气穿过喷嘴14的孔眼20的前部部分。第一空气出口 30被成形为引导空气越过喷嘴14的外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内部壳体区段24的外表面34包括柯恩达表面40,第一空气出口 30被布置为引导第一空气流越过该柯恩达表面40。柯恩达表面40为环形,且由此绕中心轴线X连续。内部壳体区段24的外表面34还包括扩散部分42,其沿从第一空气出口 30向内部壳体区段24的端壁24b延伸的方向成锥形远离轴线X。
[0042]壳体区段22、24—起限定第一环形内部通道46,该第一环形内部通道46用于将第一空气流从第一空气入口 28运输到第一空气出口 30。该第一内部通道46由外部壳体区段22的内表面和内部壳体区段24的内表面限定。喷嘴14的后部区段16的锥形且环形的嘴部48引导第一空气流到第一空气出口 30。穿过喷嘴14的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可因此被视为由第一空气入口 28,第一内部通道46,嘴部48和第一空气出口 30形成。
[0043]该喷嘴14的前部区段18包括环形前部壳体区段50。该前部壳体区段50绕孔眼轴线X延伸,且具有“跑道”形状,该“跑道”形状类似于喷嘴14的其他壳体区段22、24的“跑道”形状。类似于壳体区段22,24,前部壳体区段50可以由多个被连接部件形成,但在这个实施例中,前部壳体区段50是由单个模制部件形成的。前部壳体区段50优选由塑料材料形成。
[0044]该前部壳体区段50包括环形外壁50a,和环形内壁50b,该环形外壁50a大体平行于孔眼轴线X延伸,该环形内壁50b在喷嘴14的前端部44处连接到外壁50a。内壁50b相对于外壁50a成角度,从而内壁50b朝向轴线X成锥形。在组装期间,前部壳体区段50被附接到内部壳体区段24,例如使用在前部壳体区段50的外壁50a和内部壳体区段24的中间壁24c之间的一系列卡扣配合连接部。环形密封构件52在内部壳体区段24和前部壳体区段50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0045]参考图6 (a),该前部壳体区段50的下端包括管状基部56。该基部56限定喷嘴14的第二空气入口 58。前部壳体区段50与内部壳体区段24—起限定喷嘴14的第二空气出口 60。在这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空气出口 60沿喷嘴14的弯曲上部区段和直的区段部分地绕孔眼20延伸。替代地,第二空气出口 60可完全地绕孔眼20延伸。作为另一替代,喷嘴14可包括多个第二空气出口,喷嘴14的每个直的区段包括相应的第二空气出口。
[0046]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出口 60为槽口的形式,其具有在从0.5mm到5mm的范围内的相对恒定的宽度。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出口 60具有约1_的宽度。第二空气出口 60定位在内部壳体区段24的端壁24b和前部壳体区段50的内壁50b之间。间隔件62可沿第二空气出口 60间隔开,以促使内部壳体区段24和前部壳体区段50的重叠部分分离开以控制第二空气出口 60的宽度。这些间隔件可与壳体区段24,50的任一个是一体的。第二空气出口 60被配置为发射第二空气流到喷嘴14的孔20内,优选地朝向喷嘴的轴线X,且更优选地在正交于喷嘴14的轴线X的平面中。
[0047]壳体区段24,50—起限定第二环形内部通道68,该第二环形内部通道68用于将第二空气流从第二空气入口 58运输到第二空气出口 60。该第二内部通道68由内部壳体区段24和前部壳体区段50的内表面限定。穿过喷嘴14的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可因此被视为通过第二空气入口 58、内部通道68和第二空气出口 60形成。
[0048]返回到图1至3,体部12为大体圆柱形形状。体部12包括基座70。基座在图8中更详细地示出。该基座70具有外部外壁71,该外部外壁71是圆柱形形状,且该外部外壁71包括空气入口 72。在这个实施例中,该空气入口 72包括形成在基座70的外壁71中的多个孔。基座70的前部部分可包括加湿装置10的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在图17中示意性地示出,且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且包括至少一个用户可促动开关或按钮73和驱动电路74。驱动电路在图4(a)和图4(d)中大体示出在74处。在图18中,驱动电路74示出为单个部件,但是驱动电路74可以由多个物理上独立,但是电连接的子电路形成,每一个子电路包括用于控制加湿装置10的各种不同部件或功能的相应处理器。用于供应电力到加湿器10的可拆卸主电缆(未示出)被经由定位在孔75b后方的连接器75a连接到驱动电路74,该孔75b形成在基座70的外壁71中。为了将驱动电路74连接到主电源,用户将电缆插入通过孔75b以将电缆连接到连接器75a。
[0049]同样参考图4(a)、4(d)和4(e)以及图8,基座70包括第一空气通道76和第二空气通道78,该第一空气通道76用于将第一空气流运输到穿过喷嘴14的第一空气流动路径,该第二空气通道78用于将第二空气流运输到穿过喷嘴14的第二空气流动路径。第一空气通道76从空气入口 72穿过基座70到喷嘴14的第一空气入口 28。该基座70包括底壁80,该底壁80被连接到外壁71的下端。消音泡沫片81定位在底壁80的上表面上。具有比外壁71更小的直径的管状中心壁82通过弧形支撑壁84连接到外壁71。该中心壁82与外壁71是基本同轴的。该支撑壁84被定位于底壁80之上且大体平行于底壁80。该支撑壁84部分地绕中心壁82延伸以限定开口,该开口用于暴露基座70的水存储器140,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中心壁82向上延伸远离支撑壁84。在该实施例中,外壁71、中心壁82和支撑壁84被形成为基座70的单个部件,但是替代地这些壁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形成为基座70的相应部件。基座70的上壁被连接到中心壁82的上端。上壁具有下部截头锥形区段86和上部圆柱形区段。上部圆柱形区段包括双层壁,其包括外部圆柱形壁88a和内部圆柱形壁88b,其中外部圆柱形壁88a连接到截头锥形区段86,且喷嘴14的基部26插入到该内部圆柱形壁88b。壁88a、88b在基座70的上部圆柱形区段内限定环形壳体88c。
[0050]中心壁82绕叶轮90延伸,该叶轮90用于产生穿过第一空气通道76的第一空气流。在这个实施例中,叶轮90是混流叶轮的形式。总体上,该叶轮90连接到从电机92向外延伸用于驱动叶轮90的旋转轴。在这个实施例中,电机92是直流无刷电机,其具有可通过驱动电路74响应由用户选择的速度而变化的速度。电机92的最大速度优选地在5000至lOOOOrpm的范围内。电机92被容纳在电机桶内,该桶包括连接到下部部分98的穹顶形上部部分96。一组引导叶片100被连接到电机桶的上部部分96的上表面,以将空气朝向喷嘴14的第一空气入口 28引导。叶轮92和电机桶的其他特征在下面描述。
[0051]电机桶定位在大体为截头锥形的叶轮外壳104内,且被安装在其上。该叶轮外壳104被转而安装在从中心壁82向内延伸的环形平台106上。环形进气构件108被连接到叶轮外壳104的底部用于引导空气流进入叶轮外壳104。环形密封构件110被定位在叶轮外壳104和平台106之间以阻止空气在叶轮外壳104的外表面周围行进到进气构件108。该平台106优选包括引导部分,用于从驱动电路74引导电缆107到电机92。
[0052]第一空气通道76从空气入口 72延伸到进气构件108。第一空气通道76从进气构件108延伸进而穿过叶轮外壳104、中心壁82的上端和上壁的区段86、88。连接到上壁的区段86、88的内表面的截头锥形挡板109a用于引导从叶轮壳体104发射的第一空气流到喷嘴14的基部26中。绕挡板109a上端延伸的环形密封件109b接合喷嘴14的基部26的端部,以形成在喷嘴14和基座70之间的气密密封。
[0053]第二空气通道78被布置为接收来自第一空气通道76的空气。第二空气通道78定位为与第一空气通道76相邻近。第二空气通道78包括管110,该管110用于从第一空气通道76接收空气。管110具有定位在引导叶片100下游的环形入口端口 112,以便于接收从引导叶片100发出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其形成第二空气流。入口端口 112定位在挡板109a和叶轮壳体104的穹顶形上部区段113之间。管110在叶轮壳体104和挡板109a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