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_2

文档序号:9706098阅读:来源:国知局
配、维修更换部件非常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的中间板、第二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发明的循环盘管的主视图。
[0021]图7为本发明的循环盘管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至7所示,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其包括冷热源产生部分10、冷热吸收部分20以及隔离传导部分30,其中,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相互独立设置,该隔离传导部分30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液态以及气态介质能够分别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
[0023]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该冷热吸收部分20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30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金属铝、铜等。
[0024]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循环流动,并同步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30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30将该热量传导到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0025]借助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30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的设置方式,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在上述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接触,从而避免发生传统技术中由于传热的器件外壁发生破损,导致原料和冷热源载体两种物质之间因泄漏而发生相互污染情况的发生。
[0026]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为循环盘管。
[0027]该循环盘管具有介质入口 11、介质出口 12以及管腔13,该介质入口 11以及该介质出口 12分别设置在该管腔13两端,该第一介质或者该第二介质从该介质入口 11流入在盘旋流过该管腔13后从该介质出口 12流出。
[0028]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循环盘管包括若干管体14任意相邻的该管体14头尾相连,若干该管体1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29]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隔离传导部分30包括第一端板31、中间板32以及第二端板33,其中,该中间板32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
[0030]该第一端板31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另外一侧,该第二端板33设置在该冷热吸收部分20另外一侧。
[0031]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被夹设在该第一端板31与该中间板32之间,而该冷热吸收部分20被夹设在该中间板32与该第二端板33之间。
[0032]通过该第一端板31、该中间板32以及该第二端板33使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完全相互独立,进一步,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完全独立循环流动,从而避免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相互污染。
[0033]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在该中间板32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中间板槽体321,该中间板32的另一侧面为平面322,该第一端板31的两个侧面为平面311。与该中间板32侧面上的该中间板槽体321相对应在该第二端板33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端板槽体331,借助该第一端板31的一个该平面311与该中间板32的该中间板槽体321围绕形成第一腔室,借助该中间板32的该平面322与该第二端板33的该第二端板槽体331,围绕形成第二腔室。
[0034]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设置在该第一腔室中,而该冷热吸收部分20设置在该第二腔室中,该中间板槽体321以及该第二端板槽体331为U型槽。
[0035]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第一端板31、该中间板32以及该第二端板33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端板31、该中间板32以及该第二端板33通过连接器40连接在一起,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连接器40为紧固螺丝。
[0036]如图1至7所示,一种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冷热吸收部分20分别设置在隔离传导部分30两侧面,使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相互独立,液态以及气态介质能够分别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该冷热吸收部分20以及该隔离传导部分30由导热材料制成。
[0037]控制能够提供冷热源的第一介质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循环流动,同时控制第二介质在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循环流动,在该第一介质以及该第二介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该第一介质将将其热量传导到该隔离传导部分30中,而后由该隔离传导部分30将该热量传导到该第二介质中,从而实现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中的该第一介质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中的该第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0038]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以及该冷热吸收部分20为循环盘管,该循环盘管具有介质入口 11、介质出口 12以及管腔13,该介质入口 11以及该介质出口 12分别设置在该管腔13两端,该第一介质或者该第二介质从该介质入口 11流入在盘旋流过该管腔13后从该介质出口 12流出,该循环盘管包括若干管体14任意相邻的该管体14头尾相连,若干该管体1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39]该隔离传导部分30包括第一端板31、中间板32以及第二端板33,其中,该中间板32隔离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之间。
[0040]该第一端板31设置在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另外一侧,该第二端板33设置在该冷热吸收部分20另外一侧。
[0041]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被夹设在该第一端板31与该中间板32之间,而该冷热吸收部分20被夹设在该中间板32与该第二端板33之间。
[0042]通过该第一端板31、该中间板32以及该第二端板33使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与该冷热吸收部分20完全相互独立,进一步,使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完全独立循环流动,从而避免该第一介质与该第二介质相互污染。
[0043]在该中间板32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中间板槽体321,该中间板32的另一侧面为平面322,该第一端板31的两个侧面为平面311。与该中间板32侧面上的该中间板槽体321相对应在该第二端板33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端板槽体331,借助该第一端板31的一个该平面311与该中间板32的该中间板槽体321围绕形成第一腔室,借助该中间板32的该平面322与该第二端板33的该第二端板槽体331,围绕形成第二腔室。
[0044]该冷热源产生部分10设置在该第一腔室中,而该冷热吸收部分20设置在该第二腔室中。
[0045]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第一端板31、该中间板32以及该第二端板33相互平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