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2076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即热式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上盖、内胆,上盖与内胆相连接;所述内胆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内胆内设置有水流通道和加热体放置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铜管与内胆内的水流通道相连,进水口内流入的水经过水流通道流入到加热体放置腔内加热,加热后的热水经过水流通道从出水口流出;所述加热体放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放置腔为S形,内胆主体上设置有压差开关,通过压差开关控制热水器的输入功率,本即热式热水器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
【专利说明】
一种即热式热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水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即热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热水器有储水式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等。这些产品技术成熟,使用舒适安全。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由于热水器离末端出水口较远,中间有一段较长的“连接管路”,每一次开始连续使用前,“连接管路”中的水温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为了获得较高温度的热水,这一段“连接管路”里的水将被白白放掉,造成使用的不便和水资源的浪费。
[0004]当大量用户用水时,水压降低时,热水器进水压力发生波动,造成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波动,造成使用不舒适的感觉。
[0005]且传统的热水器均采用加热管供热,芯部加热丝周围熬过金属氧化物和不锈钢管,在高温下不锈钢管管表面易形成水垢,加速加热管表面锈蚀,发生漏电事故;芯部加热丝导热系数低,加热效率低。
[0006]传统热水器由于内胆需要储蓄大量的水,导致热水器体积过大,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热水器的加热体为加热管,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波动小,热水输出率高,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采用加热丝直接对水加热的即热式热水器。
[0008]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000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即热式热水器,述热水器包括上盖、内胆,其中:上盖与内胆相连接。
[0010]所述内胆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内胆内设置有与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相连接的水路,水路为由多条水流通道串联形成的折叠往返式水路,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水流通道、出水口水流通道、加热体放置腔,其中进水水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的内径,所述进水口水流通道和出水口水流通道均至少为两个,所述加热体放置腔至少为一个。
[0011 ]所述加热体放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的连接到电源,用于给加热体提供电能。
[0012]内胆上设置有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与进水口水流通道连接,第二出水口与加热体放置腔连接,压差开关顶部顶针与金属支架板的一端连接,金属支架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一个微动开关,所述触点与微动开关呈接触和分离状态,所述微动开关设置于内胆主体顶部,所述微动开关、加热体、电源串联形成供电回路。
[001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加热丝对水进行加热,加热体为镍铬合金,在高温下,较传统不锈钢管有更好的耐蚀与防结水垢的性能,加热体直接与水接触,热传导效率高,克服了传统加热管在高温下不锈钢管表面易形成水垢,加热管的寿命低的缺点;由于热水器采用S型通道设计,且直径较小,加大了冷水输入阻尼,有效抑制了冷水在通道内部的扰动,使出水口的出水温差较小;内胆主体出水口设置有温度保护器,当热水器内部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温度保护器自动跳断,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本发明的即热式热水器采用加热丝直接对水进行加热,节约了空间和制造成本。
[0014]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0015]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16]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7]图1是其中一具体实施例的即热式热水器结构的爆炸图。
[0018]图2是内胆主体的端面视图。
[0019]图3是即热式热水器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压差开关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2]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0023]如图1-图4所示,一种即热式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上盖1、内胆。
[0024]上盖I与内胆相连接。
[0025]所述内胆包括内胆主体11、第一内胆侧体12、第二内胆侧体8,内胆主体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胆侧体12、第二内胆侧体8。
[0026]第一内胆侧体12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 13和第二出水口 14,第一内胆侧体12上设置的第一进水口 13与进水口水流通道15连接、第一出水口 14与出水口水流通道18连接,所述内胆内设置有水流通道和加热体放置腔17,其中水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17的内径,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水流通道15和出水口水流通道18,所述进水口水流通道15和出水口水流通道18均至少为两个,所述加热体放置腔17至少为一个,第一内胆侧体、第二内胆侧体上设置有将进水口水流通道15、加热体放置腔17、出水口水流通道18连接为一个水流通道的连接腔,使第一进水口 13内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进水口水流通道15后流入到加热体放置腔17内加热,加热后的热水经过出水口水流通道18后从第一出水口 14流出。
[0027]所述内胆内设置有水流通道和加热体放置腔17,其中水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17的内径,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水流通道15和出水口水流通道18,第一内胆侧体12上设置的第一进水口 13与进水口水流通道15连接、第一出水口 14与出水口水流通道18连接,第一进水口 13内流入的自来水经过进水口水流通道15后流入到加热体放置腔17内加热,加热后的热水经过出水口水流通道18后从第一出水口 14流出。
[0028]所述加热体放置腔17内设置有加热体,如图3所示,加热体为4个镍铬合金材质的加热丝6,使每2个镍铬合金材质的加热丝6串联为I根加热体,其中所述加热体的一端与分别与一个微动开关相连,加热体的另一端与电源相连,使之形成供电回路用于对自来水进行加热。
[0029]根据GB13955-92《漏电保护安装和运行》的规定,电热水器的泄露电流为1mA时可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当发生漏电或者使用的220V的电源作用于被加热的水,自来水的介质电阻R=220V/10mA = 2.2x 104Ω,其中自来水的电阻率P等于1300 Ω.cm,若内胆内水流通道长度为L,水流通道为r,自来水的介质电阻为R,水的电阻率为P JljL = R.S/p = R.Jir2/p=2.2 X 104 X 3.14/1300 = 53r2,当L彡53r2时,则可保证热水器的使用的安全需求。
[0030]内胆主体11上设置有压差开关4,所述压差开关4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与进水口水流通道15连接,第二出水口与加热体放置腔17连接,压差开关顶部顶针19与金属支架板2的一端连接,金属支架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点16,每个触点16对应一个微动开关3,所述触点16与微动开关3呈接触和分离状态,所述微动开关3设置于内胆主体11顶部,微动开关3、加热体、电源串联形成供电回路。
[0031]如图4所示,所述压差开关4内设置有鼓膜21,所述鼓膜21与压差开关4顶部顶针19连接,由于水流通道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17内径,使压差开关4的第二进水口压力高于第二出水口压力,使压差开关4内的鼓膜21向加热体放置腔17方向移动,当水流量越大,两端压力差也越大,压差开关4顶部顶针19被顶起越高。当水流量达到1.2L/min时,顶部顶针19顶起,使金属支架2板上的第一个触点16与第一个微动开关3接通,形成供电回路,此时热水器半功率工作;当水流量达到1.8L/min时,顶部顶针19继续向上运动,使金属支架板2上的第二个触点16与第二个微动开关3也接通,形成供电回路,此时热水器全功率工作,根据水流量调节功率,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热水。
[0032]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水流通道18内设置有温度保护器10,所述温度保护器10与电源相连,所述温度保护器10处于闭合状态,电源、加热体、微动开关3、温度保护器10形成供电回路,当热水器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温度保护器10打开,供电回路断开,所述即热式热水器加热体停止工作,此时需要专业人员打开上盖,检查排除故障后手动恢复温度保护器10,保证了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
[0033]作为优选的,所述内胆主体11顶部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7,所述电源指示灯17的位置与上盖I上设置的电源指示框相对应,使用人员能够直观的判定即热式热水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0034]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支架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触点16,所述微动开关3为两个,所述触点16和微动开关3呈接触和分离状态,所述金属支架板2上的触点16与微动开关3的接触状态与水流量有关系,当水流量越大,则压差开关4顶部顶针19被顶起位置也越高,则金属支架板2上的触点16与微动开关3呈接触状态的点也越多,则输入功率也越高,使出水口的热水温度得到保证。
[0035]作为优选的,所述内胆主体11的外部设置有固定装置18,所述固定装置18与支架9相连接,所述支架9与墙体相连,所述内胆主体11的外部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卡接部与支架内设置的卡接口相配合,这种结构连接可靠,且便于日后拆卸维护。
[0036]作为优选的,内胆主体11与第一侧体12、第二侧体8间分别设置有硅胶垫,用于防止热水器内的水渗漏,提高了安全性能。
[003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加热丝对水进行加热,加热体为镍铬合金,在高温下,较传统不锈钢管有更好的耐蚀与防结水垢的性能,加热体直接与水接触,热传导效率高,克服了传统加热管在高温下不锈钢管表面易形成水垢,加热管的寿命低的缺点;由于热水器采用S型通道设计,且直径较小,加大了冷水输入阻尼,有效抑制了冷水在通道内部的扰动,使出水口的出水温差较小;内胆主体出水口设置有温度保护器,当热水器内部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温度保护器自动跳断,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0038]自来水经第一进水口13—部分进入进水口水流通道15,进水口水流通道15内的自来水一部分流入压差开关4的第二进水口,另一部分通过加热体放置腔17流入到出水口水流通道18,压差开关4的第二出水口与加热体放置腔17相连,由于进水口水流通道15的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17的内径,则进水口水流通道15内的压力大于加热体放置腔17的压力,使压差开关4内的鼓膜21向加热体放置腔17方向移动,带动压差开关4顶部顶针19使金属支架板2上的触点16与微动开关3呈接触状态,接通供电回路,使加热丝6对自来水加热。
[0039]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包括上盖、内胆,其中: 上盖与内胆相连接; 所述内胆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内胆内设置有与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相连接的水路,水路为由多条水流通道串联形成的折叠往返式水路,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口水流通道、出水口水流通道、加热体放置腔,其中进水水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加热体放置腔的内径,所述进水口水流通道和出水口水流通道均至少为两个,所述加热体放置腔至少为一个; 所述加热体放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连接到电源,电源用于给加热体提供电能; 内胆上设置有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与进水口水流通道连接,第二出水口与加热体放置腔连接,压差开关顶部顶针与金属支架板的一端连接,金属支架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一个微动开关,所述触点与微动开关呈接触和分离状态,所述微动开关设置于内胆主体顶部,所述微动开关、加热体、电源串联形成供电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加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温度保护器,所述温度保护器、微动开关、加热体、电源串联形成供电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外部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的位置与上盖上设置的电源指示框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触点,所述微动开关为两个,所述触点和微动开关呈接触和分离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外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支架相连接,所述支架与墙体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镍铬合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放置腔为4个,每个加热体放置腔内均设置有加热体,每两个加热体首尾串联构成一个加热体。
【文档编号】F24H9/18GK106091354SQ20161065131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0日 公开号201610651317.0, CN 106091354 A, CN 106091354A, CN 201610651317, CN-A-106091354, CN106091354 A, CN106091354A, CN201610651317, CN201610651317.0
【发明人】邹学武, 陈超, 张仁春, 彭原璞
【申请人】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