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470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塔防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北方,其气候多属于温带季节性大陆气候,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所以在北方地区的火力发电厂的冷却塔在正常工作时极易受到结冰的侵袭。冷却水塔结冰后易造成以下情况:
[0003]1、流通面积变小,进而影响了冷却水的冷却效果,促使冷却水水温升高,影响了凝汽器的真空度,降低机组效率;
[0004]2、深度的结冰会损坏冷却塔内填料,进而减低冷却效果,再者更换填料费时费工,维修费用加大;
[0005]3、铲除冷冻冰柱费时费工,同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0006]4、长期结冰会对冷却塔的建筑自身产生破坏,且维修起来价格亦不菲。
[0007]本发明人发现,导致水塔冬季结冰是冬季冷风持续吹进换热风道,导致换热不及时造成的。现有的用来除冰的方法有设置热水旁路管、防冰环、淋水填料分区、快速喷雾防结冰等。但这些方法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人工调整,费时费力不灵活,防冰效果不好,不节能。而悬挂挡风板这样的做法又需要人工劳动,强度大,频繁调整也难以实现,安全隐患大。
[0008]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人申请了专利号为201420175920.2的专利,在该专利文件记载中,采用升降幕帘的方法来控制冬季的进风量,从而达到避免水塔结冰的情况。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仍有不足,其具体表现在:
[0009]1、幕帘随卷起后堆积在门框上部,阻碍门框上部进风,在不需防结冰的情况下影响水塔正常工作效率;
[0010]2、使用幕帘时,风从门框的下部的进入水塔,进风不均匀,不利于水塔正常工作;
[0011]3、风力的角度不能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1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冷却效率佳、安全性好和维修成本低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实现进风方向可调,且在无需防冰的季节不影响水塔正常工作。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一种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包括多个机械执行单元;每个所述机械执行单元包括转角电机、联杆机构、两个立柱和设置于所述两个立柱间的叶片;
[0015]所述叶片通过横置转轴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横置转轴与所述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横置转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
[0016]所述联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提拉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置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提拉杆上;
[0017]所述提拉杆与所述转角电机驱动连接且所述提拉杆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0018]所述提拉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横置转轴轴线方向。
[0019]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还包括手动控制结构,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包括铰接在所述立柱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还通过另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提拉杆上。
[0020]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杆配合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
[0021]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控制器、反馈装置和远程终端,所述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转角电机的驱动芯片和反馈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远程终端通信连接。
[0022]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水温传感器,所述室外传感器设置在立柱外侧,所述循环水水温传感器设置于循环水的出塔
□ O
[0023]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分布式控制系统。
[0024]上述的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所述叶片优选为15组,每组叶片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相同。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通过调节百叶形式的防风板的角度实现进风量的调整,实现基本防寒功能;
[0027]2、叶片角度的调整能够实现进风方向的调整,能够有效避免冷风直吹换热风道,提升换热功能,大幅降低结冰率;
[0028]3、进风均匀,保证换热效率,不影响水塔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的机械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单元的联杆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更加清楚表达,本图中忽略了叶片、转角电机和其中一侧的立柱)。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0033]上述附图中,1、机械执行单元;3、控制器;5、远程终端;102、立柱;103、叶片;104、横置转轴;105、第一连杆;106、提拉杆;107、第二连杆;108、定位环;201、室外温度传感器;202、循环水水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百叶式水塔防寒装置,包括多个机械执行单元I。机械执行单元I通过钢架结构安装在冷却水塔底部进风处。所述钢架结构包括圈梁、支柱和“人”字形柱。该钢架结构为环状,主体由工字钢焊接,圈梁沿圆周焊接在水塔外表面并与支柱和其他横梁组焊。所述支柱固定在“人”字柱外侧。“人”字柱以每个人字为一单元,多个“人”字柱单元形成围在水塔周向的挡风调整门。每个人字柱单元均安装有一个机械执行单元I。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机械执行单元I包括转角电机、联杆机构、两个立柱102和设置于所述两个立柱102间的叶片103 ;叶片103通过横置转轴104安装在所述立柱102上,所述横置转轴104与所述叶片103固定连接,所述横置转轴104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联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05和提拉杆106 ;所述第一连杆105的一端与所述横置转轴104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提拉杆106上;所述提拉杆106与所述转角电机驱动连接且所述提拉杆106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提拉杆10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横置转轴104轴线方向。所述叶片103优选为15组,每组叶片103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相同。
[0037]转角电机在控制器3的控制下,驱动提拉杆106运动,提拉杆106的运动带动第一连杆105和横置转轴104绕横置转轴104的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在所述横置转轴104上的叶片103转动,实现叶片103的开合。
[0038]图1和图2中还示意了手动控制结构。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包括铰接在所述立柱102上的第二连杆107,所述第二连杆107还通过另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提拉杆106上。为了实现手动控制的固定功能,所述立柱10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杆107配合的定位环108,所述定位环108与所述第二连杆107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使用手动控制时,只需调整第二连杆107绕立柱102上的铰接轴旋转到适宜位置,再用销钉将第二连杆107和定位环108上的定位孔固定即可。
[003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寒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控制器3、反馈装置和远程终端5,所述温度采集单元、所述转角电机的驱动芯片和反馈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远程终端5通信连接。
[0040]温度采集单元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201和循环水水温传感器202,所述室外传感器2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