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148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养殖种植业需要进行保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社会上流行的大多锅炉、热风炉所产生的热风无法直接应用与养殖和种植业,其热风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还有一些产生能够直接应用的热风的锅炉或热风炉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造价较高,很难在中小型的企业进行推广和应用。因此,本申请通过对养殖种植业的气水综合的使用条件研宄和探索,对热风炉进行新的结构的设计,使得其能够直接产生气水混合联用的热水热风炉。
[0003]同时,申请人针对如何实现锅炉热能的充分利用,降低燃料的消耗,对锅炉的常规结构进行了新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反烧,并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包括主炉和副炉,所述的主炉包括主炉壳体、燃烧室、炉排和排渣室,所述的副炉包括副炉壳体和设置在副炉壳体内的多层换热壳体,所述的副炉壳体与换热壳体之间、相邻两换热壳体之间形成交替布置的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的多个烟气通道之间依次连通并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的多个空气通道依次连通并设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 ;所述的燃烧室与主炉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腔体,且在密封腔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燃烧室顶部的密封腔体内均布设有多道排烟热管,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密封腔体内设置有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的一端与燃烧室底部连通,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连通,所述的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的另一端与副炉的烟气入口连通。
[0007]所述的炉排为多道并排设置且与密封腔体连通的热水管道,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与排渣室连通,在所述的燃烧室和排渣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
[0008]所述的燃烧室与炉排之间还设置有多道与密封腔体连通的下行火焰热水管道,下行火焰热水管道与炉排之间形成主燃烧室,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与主燃烧室连通,且在燃烧室和主燃烧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所述的主燃烧室上设有观测口。
[0009]所述的燃烧室和排渣室上分别设置有燃料入口、和排渣口。
[0010]所述的密封腔体底部设置有清污口,所述的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底部也设置有清污口。
[0011]所述的主炉顶部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设置有维修通道,所述的维修通道顶部设置有维修盖板,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均与维修通道连通。
[0012]所述的燃烧室内壁侧面均布设有多道连通上下密封腔体的上行热水管道。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炉、副炉相辅相成结构,通过主炉进行水加热,副炉进行其加热,通过多层交换,充分保证热能的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反烧结构,使得其热能利用率高,燃料消耗大大降低,且对于整个锅炉的燃烧速度能够有效的控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和湿度要求,合理调整用于养殖或种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实现恒温调节,确保气水混合联用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或图3中A-A向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6为图1或图3中A-A向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中序号:1为主炉壳体、2为燃烧室、3为炉排、4为排渣室、5为副炉壳体、6为换热壳体、7为烟气通道、8为空气通道、9为烟气入口、10为烟气出口、11为冷空气入口、12为热空气出口、13为密封腔体、14为进水口、15为出水口、16为排烟热管、17为烟气通道夹层、18为二次供氧口、19为下行火焰热水管道、20为主燃烧室、21为燃料入口、22为排渣口、23为清污口、24为维修盖板、25为上行热水管道、26为观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包括主炉和副炉,所述的主炉包括主炉壳体1、燃烧室2、炉排3和排渣室4,所述的副炉包括副炉壳体5和设置在副炉壳体5内的多层换热壳体6,所述的副炉壳体5与换热壳体6之间、相邻两换热壳体6之间形成交替布置的烟气通道7和空气通道8,所述的多个烟气通道7之间依次连通并设有烟气入口 9和烟气出口 10,所述的多个空气通道8依次连通并设有冷空气入口 11和热空气出口 12 ;所述的燃烧室2与主炉壳体I之间形成密封腔体13,且在密封腔体13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所述燃烧室2顶部的密封腔体内均布设有多道排烟热管16,所述的燃烧室2侧面的密封腔体内设置有烟气通道夹层17或多道排烟热管16,所述的燃烧室2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的一端与燃烧室底部的排渣室4连通,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17或多道排烟热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连通,所述的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16的另一端与副炉的烟气入口 9连通,所述的炉排3为多道并排设置且与密封腔体13连通的热水管道,在所述的燃烧室和排渣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
[0024]所述的燃烧室2和排渣室4上分别设置有燃料入口 21和排渣口 22,所述的密封腔体底部设置有清污口 23,所述的烟气通道7和空气通道8底部也设置有清污口 23,所述的主炉顶部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设置有维修通道,所述的维修通道顶部设置有维修盖板24,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均与维修通道连通,所述的燃烧室内壁侧面均布设有多道连通上下密封腔体的上行热水管道25。
[0025]实施例二:参见图3-图6,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燃烧室2与炉排3之间还设置有多道与密封腔体连通的下行火焰热水管道19,下行火焰热水管道19与炉排3之间形成主燃烧室20,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与主燃烧室连通,且在燃烧室和主燃烧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所述的主燃烧室上设有观测口 26。
【主权项】
1.一种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包括主炉和副炉,所述的主炉包括主炉壳体、燃烧室、炉排和排渣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炉包括副炉壳体和设置在副炉壳体内的多层换热壳体,所述的副炉壳体与换热壳体之间、相邻两换热壳体之间形成交替布置的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的多个烟气通道之间依次连通并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的多个空气通道依次连通并设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 ;所述的燃烧室与主炉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腔体,且在密封腔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燃烧室顶部的密封腔体内均布设有多道排烟热管,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密封腔体内设置有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的一端与燃烧室底部连通,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连通,所述的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的另一端与副炉的烟气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为多道并排设置且与密封腔体连通的热水管道,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与排渣室连通,在所述的燃烧室和排渣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与炉排之间还设置有多道与密封腔体连通的下行火焰热水管道,下行火焰热水管道与炉排之间形成主燃烧室,所述的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与主燃烧室连通,且在燃烧室和主燃烧室中均设置有二次供氧口,所述的主燃烧室上设有观测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和排渣室上分别设置有燃料入口和排渣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腔体底部设置有清污口,所述的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底部也设置有清污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炉顶部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设置有维修通道,所述的维修通道顶部设置有维修盖板,燃烧室侧面的烟气通道夹层或多道排烟热管、燃烧室顶部的排烟热管均与维修通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内壁侧面均布设有多道连通上下密封腔体的上行热水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种植技术领域。一种养殖种植用反向燃烧热水热风炉,包括主炉和副炉,所述的主炉包括主炉壳体、燃烧室、炉排和排渣室,所述的副炉包括副炉壳体和设置在副炉壳体内的多层换热壳体,所述的副炉壳体与换热壳体之间、相邻两换热壳体之间形成交替布置的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的多个烟气通道之间依次连通并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的多个空气通道依次连通并设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采用主炉、副炉相辅相成结构,通过主炉进行水加热,副炉进行其加热,通过多层交换,充分保证热能的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反烧结构,使得其热能利用率高,燃料消耗大大降低,且对于整个锅炉的燃烧速度能够有效的控制。
【IPC分类】F24H6/00, F24H9/18, F24H9/00
【公开号】CN204693818
【申请号】CN201520380653
【发明人】陈文连
【申请人】陈文连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