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117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
【背景技术】
[0002]冬季采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冬季采暖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被纳入到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不仅北方地区冬季采暖,而且南方地区的很多城市也开始冬季采暖。电暖器是最简便的采暖实施之一,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一次性投资少、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0003]但是,目前常用的电暖器通常包括上下两个粗管,两个粗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细管,多个细管与上、下粗管连通,下粗管上有进水口、出水口,热水通过散热器后,再由散热器传导热,这样不断循环进行热交换,实现取暖的目的。其缺点是采用有一定压力的热水作为热源介质,散热器工作时,容易产生爆裂,而不工作时,则容易冻坏,并且存在有偷放水的可能性,浪费水资源,受供热质量影响较大,采暖效果较差,且需要配置有大量管道工程,耗费大量人工和材料,热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损失大量的热能,热效率低、能耗大、发热速度慢和结构不紧凑等缺点,因而极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温度恒定,传热速度更快,散热面积大、且方便更换发热元件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包括上、下分别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包括X型电热棒和温控器,所述X型电热棒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铝内扣板,两个所述铝内扣板外侧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U型外罩,U型外罩的底板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进风孔,所述X型电热棒连接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连接电源插头;所述导热散热部分包括多个水平并置连接的单柱,每个所述单柱包括两块上、布置的微热管阵列,两块微热管阵列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两块所述微热管阵列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铝板,所述保护铝板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所述单柱顶端设置有连接各个单柱的外罩,所述外罩前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铝板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用于通风散热的腰形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二中空风道下端的进风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加热部分接通,一部分与外界大气接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罩将第二中空风道上端的出风口分为左右、两部分。
[0010]进一步的,所述铝内扣板与U型外罩通过螺丝或铆钉连接,所述U型外罩两侧设置有用于覆盖螺丝或铆钉的外扣罩。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单柱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单柱之间无缝隙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罩前侧沿长度方向为V型槽结构,所述V型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勾分布的出风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打破传统电暖器只注重发热,不注重散热的弊端,达到传热和散热相结合的目的,并且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分离,可随时更换加热部分的电热棒;产品组装式生产,生产过程节能环保。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中单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中单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中单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中外罩与单柱连接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中加热部分与单柱连接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导热散热部分;2_加热部分;201_X型电热棒;202_铝内扣板;203-U型外罩;204-外扣罩;3-单柱;301-微热管阵列;302_连接铝板;303_保护铝板;4-外罩;5_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包括上、下分别布置的加热部分2和导热散热部分I ;加热部分2包括X型电热棒201和温控器5,X型电热棒20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均有铝内扣板202,两个铝内扣板202外侧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块铝内扣板202的U型外罩203,U型外罩203的底板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进风孔,X型电热棒201连接温控器5,温控器5连接电源插头;导热散热部分I包括8个水平并置无缝隙连接的单柱3,每个单柱3包括两块上、布置的微热管阵列301,两块微热管阵列301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302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两块微热管阵列301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铝板303,保护铝板303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301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单柱3顶端设置有连接各个单柱的外罩4,外罩4前侧沿长度方向为V型槽结构,V型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采用前侧出风,可以避免热风熏墙。。
[0026]如图6和7所示,连接铝板302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用于通风散热的腰形孔。
[0027]如图8所示,外罩4将第二中空风道上端的出风口分为左、右两部分。
[0028]如图9所示,所述上、下布置的加热部分2和导热散热部分I的单柱3连接处将第二中空风道下端的进风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加热部分接通,一部分与外界大气接通。
[0029]其中铝内扣板202与U型外罩203通过螺丝或铆钉连接,U型外罩203两侧设置有用于覆盖螺丝或铆钉的外扣罩204。
[0030]本实用新型利用微热管整列导热和气对流散热。其一是采用两块微热管阵列301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302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进行散热;其二是采用保护铝板303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301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进行散热,且第二中空风道上端的出风口被外罩4分为两部分,第二中空风道下端的进风口也被加热部分2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接通大气,大大的加快和提升散热效果。
[00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别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包括X型电热棒和温控器,所述X型电热棒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铝内扣板,两个所述铝内扣板外侧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U型外罩,U型外罩的底板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进风孔,所述X型电热棒连接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连接电源插头;所述导热散热部分包括多个水平并置连接的单柱,每个所述单柱包括两块上、布置的微热管阵列,两块微热管阵列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两块所述微热管阵列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铝板,所述保护铝板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所述单柱顶端设置有连接各个单柱的外罩,所述外罩前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铝板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用于通风散热的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的连接处将所述第二中空风道下端的进风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加热部分接通,一部分与外界大气接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将第二中空风道上端的出风口分为左、右两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内扣板与U型外罩通过螺丝或铆钉连接,U型外罩两侧设置有用于覆盖螺丝或铆钉的外扣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柱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单柱之间无缝隙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前侧沿长度方向为V型槽结构,所述V型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包括上、下分别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加热部分包括X型电热棒,X型电热棒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铝内扣板,两个铝内扣板外侧设置有连接固定两块铝内扣板的U型外罩;导热散热部分包括多个水平并置连接的单柱,每个所述单柱包括两块上、布置的微热管阵列,两块微热管阵列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两块微热管阵列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铝板,保护铝板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温度恒定,传热速度更快,散热面积大、且方便更换发热元件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
【IPC分类】F24D13/00, F24D19/06
【公开号】CN204880318
【申请号】CN201520531889
【发明人】刘德信
【申请人】刘德信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