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超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508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超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于计算机设备或各种光电、激光等仪器设备内,具有超高散热效果的一种热超导管。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热交换器(如制冷机、空调器等)的技术领域中,热交换媒介多直接在内壁均为光滑的管道中流动、交换,并通过注入于其内封闭交换装置中的热交换媒介(氨水、酒精、水、氟里昂等制冷剂)的蒸发或冷凝,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因此,如何提高热交换效率对传统的各种热交换器而言,也是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在当今高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其它各种的光电仪器及高精尖端的仪器中,如何达到高效率、高密度的散热直接影响着该仪器的运行持续时间、精度(可靠性),对于一些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高精设备(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热导管的散热效率和质量也显得颇为重要。
为此,人们在传统的热导管式的散热装置中广泛使用的散热管的基础上进行着各种改良。例如,有人提出了名为“热导管”(专利申请号02201305.9)的专利申请。该热导管结构包括有一管体,其一端形成设有封闭端,而另一端则形成设有封口端,在该管体的内侧壁上烧结形成设有多孔性的铜粉,而管体之内为呈真空状态结构,并在该管体内注入设有工作流体。其制造流程是先将管体一端设为封闭状,而另一端则呈开口状,管体的内侧以烧结的方式附着设有铜粉,而后将管体抽真空后注入有工作流体,并将开口端予以封口。试图利用铜粉与工作流体的配合,利用铜粉将热量在管体上快速的传导及工作流体的吸收热量,而能将热量快速的在该导热管上传导,进而达到提高散热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的热导管所存在的热传导效率不甚高,制作成本较高,烧结之类的工艺较为复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热传导效率高,制作成本较低,无需烧结之类的工艺的一种热超导管。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解决现有改良热导管所存在的不宜事后弯曲或制成管径变化的管体,对热交换媒介的性能、品质要求较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生产管径随意变化和事后任意弯曲,对热交换媒介的适用性较好,且能大批量生产的一种热超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在所述热导管内设置有贴于管体内壁的环形编织管;所述的环形编织管系由若干根导热丝构成的导热股线彼此交叉编织而成。由此在热导管的内壁处敷设了网状的编织层。一般地,该交换层的内侧与热导管呈点状或线状的接触,将热导管壁上所吸收到的热量迅速向管内传递,而管内由若干根导热丝构成的导热股线彼此交叉编织而成的网状编织结构,一方面其毛细状的间隙利于吸附大量的热交换介质,而股线间起状波浪形的通道或通孔为热交换介质的蒸发或冷凝层提供了更佳的环境和条件(例如,蒸发汽体流经该起伏多通道的表面所生产的涡流,进一步带动处于毛细状间隙中的热交换介质挥发等)。这种独特的结构与介于其间并处于液气两相交替变换中的热交换介质一起,在宏观上构成一层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层。
作为优选,在所述环形编织管的导热丝选用直径小于0.1mm的细铜丝制成基本相同的若干股线,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导热丝股线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的导热丝通常可选用较细的热导性能较好的细铜丝集成相同粗度的若干股线,分成两组。其中部分股线从右下角倾向左上角,倾斜方向与“S”的中部相一致的称S形布置;相反,部分股线从左下角倾向右上角,倾斜方向与“Z”的中部相一致的称Z形布置;该两组股线交错编织成网状的管体。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编织的方式(例如螺旋状的股线与轴向的线编织等)制成网状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编织管的股线与管体内壁呈间断状的贴合,并在环形编织管与管体间构成一个呈螺旋形的波状通道。即环形编织管与导热管内壁呈点状或线段状的接触处采用粘接或热熔等方法,使该股线的局部与导热管密切接触,其余股线可呈游离状。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环形编织管每线股线交错处设有沟通环形编织管内外的径向通道。该径向通道的大小可通过股线的粗细及排列的紧密度得以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状的通道呈断续且交错状分布,并在股线的各导热丝间形成大体平行布置的吸附通道。
在通常多数的使用场合,在所述的1~3层环形编织管与其内的通道及间隙构成热交换层,其截面面积占管径的5%-20%。以使热导管中介质的流通阻力与热交换效率两者兼顾之。
一般地,在所述管体内注有工作流体,且在负压状态下进行工作。所述的管体内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防工作流体在热胀冷缩中损害热导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编织管系由若干根导热丝和吸附纤维构成的导热的股线彼此交叉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编织管的导热丝选用直径小于0.1mm的细铜丝与织物纤维组成,导热丝与吸附纤维构成的若干导热的股线,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的股线交叉编织而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特点1.结构合理,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利于产业化生产;2.热交换效率高,可达到98%左右;3.可在常用的各种弯管或粗度变化的热导管路中进行设置或改良;4.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不同工作介质,不同的设置环境,并解决了热导管难能向下倾斜布置的问题;5.易于通过改变材料和编织参数及生产工艺条件,方便地实现产品规格及性能的变换。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局部剖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纵剖图(侧面);附图3是附图1的I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选用直径为0.03mm的铜丝进行表面处理后,按20根拼成一股,再将十二股线分成二组(参见附图2),即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导热的股线21交叉编织而成(参见附图1和附图3)。进而在管形网状编织机上编织成管径约5mm的环形编织管2,该股线21与管体11内壁呈间断状的贴合,并在环形编织管2与管体11间构成一个呈螺旋形的波状通道。其中,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每根股线21交错处设有沟通环形编织管2内外的径向通道,并在股线21的各导热丝211间形成大体平行布置的吸附通道;上述二层环形编织管2与其内的通道及间隙构成热交换层,其截面面积占管径的12%左右。
在安装CPU(中央预处理器)发热组件的散热器上设置有与本案导流管的外径相对应的孔,将本热超导管固定于其内,并向管内注有一受热易于蒸发且受冷易于凝固的工作流体(图中未能标出)后,使本导流管在负压状态下进行工作(参见附图1和附图2)。当处于该热超导管外层的热导管接受到来自受热组件的热量后,富集于环形编织管中的工作介质受热蒸发转化为汽体,吸收大量热量;该气态的工作介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动至冷凝端。该管内的工作介质也可与环形编织管内的工作介质进行着对流或交换等;同时,工作介质在一定条件(例如过饱和状态)下也会凝聚在环形编织管上。而冷凝后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至管道的冷凝区。这样,处于所述环形编织管2的两侧或其间的工作介质随时进行着广泛的汽相及液相间的转变,这对于加快实现热交换,尤其是对于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实施例2选用直径为0.03mm的铜丝进行表面处理后,吸附纤维212和20根这种铜丝拼成一股,再将十二股线分成二组(参见附图2),即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导热的股线21交叉编织而成(其它内容参见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热导管(1)内设置有贴于管体(11)内壁的环形编织管(2);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系由若干根导热丝(211)构成的导热的股线(21)彼此交叉编织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环形编织管(2)的导热丝(211)选用直径小于0.1mm的细铜丝制成基本相同的若干股线(21),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导热的股线(21)交叉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的股线(21)与管体(1)内壁呈间断状的贴合,并在环形编织管(2)与管体(11)间构成一个呈螺旋形的波状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每根股线(21)交错处设有沟通环形编织管(2)内外的径向通道(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每根股线交错处设有沟通环形编织管(2)内外且与螺旋状的起伏通道相连通的径向通道(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状的通道呈断续且交错状分布,并在股线(21)的各导热丝(211)间形成大体平行布置的吸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1~3层环形编织管(2)与其内的通道及间隙构成热交换层,其截面面积占管径的5%-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管体(11)内注有工作流体,且在负压状态下进行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形编织管(2)系由若干根导热丝(211)和吸附纤维(212)构成的导热的股线彼此交叉编织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热超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环形编织管(2)的导热丝(211)选用直径小于0.1mm的细铜丝与织物纤维组成,导热丝(211)与吸附纤维(212)构成的若干导热的股线(21),分成呈S形及Z形布置的两组的股线(21)交叉编织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传导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超高导热效果的一种热超导管。它主要是在所述热导管内设置有贴于管体内壁的环形编织管;所述的环形编织管系由若干根导热丝构成的导热的股线彼此交叉编织而成。由此在热导管的内壁处敷设了网状的编织层。因此,具有结构合理,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利于产业化生产,热传导效率高,制作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工作介质和工况环境,利于实现产品规格及性能的变换等特点,并解决了热超导管难能负水平布置的问题。
文档编号G06F1/20GK2720778SQ200420081789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0日
发明者谢荣耀, 贺定芳, 姜建平 申请人: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