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43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器2中吸热升温,经输出管路3输送至换热装置4进行换热处理,将热量传递至水,水吸收热量升温产生蒸汽,进而实施蒸汽发电。经换热后的换热介质温度降低,流出换热装置4后经输入管路I循环至接收器2中,实施下一轮的吸热换热处理。
[0042]另外,还可在输入管路1、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3形成的循环回路中设置用于防止换热介质冷凝的预加热装置。通过在输入管路1、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3形成的循环回路中设置预加热装置,可防止换热介质冷凝,当换热介质因环境温度降低发生冷凝时,可利用预加热装置对其实施预热处理,使换热介质熔化,实施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其中的预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丝,可将加热丝分别缠绕于输入管路1、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3上,防止其内部换热介质的冷凝。
[0043]另外,接收器2内部填充换热介质,接收器2的顶部与换热介质之间还可留有空间。通过将接收器2的顶部与换热介质之间留有空间,当换热介质吸收热量膨胀时,会对循环回路的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该空间,可避免换热介质因温度升高膨胀对循环回路的破坏,进一步提升了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安全性。
[0044]进一步地,可将该空间内抽真空,并填充保护性气体。通过对上述空间抽真空,并填充保护性气体,可避免接收器2内部混入空气,与换热介质发生反应,保证换热介质持续长久的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
[0045]其中的换热介质可为液态钠或液态熔融盐。采用液态钠作为换热介质,因液态钠的导热性能较好,钠的密度较低,流阻较小;同时,高温时钠不会分解,凝结时也不会出现胀管现象,从而提升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该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的可控性。
[0046]实施例三
[0047]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依次设置并首尾相连形成封闭式循环回路的输入管路、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其中,输入管路、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中均填充有换热介质,并且换热介质在输入管路、接收器2和输出管路中形成连续流体;输入管路和/或所述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流体输送装置。
[0048]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为:其中的输入管路包括第一管道5,输出管路包括第二管道6 ;第一管道5的第一端处设置有接收器2,第二管道6套设在第一管道5内,且第二管道6的第一端延伸至接收器2的内部,第一管道5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道6的第二端相连通。从而进一步简化、明确输入管路、输出管路的布置方式,为换热介质的连续流动提供便利的结构。
[0049]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换热装置4可置于第一管道5的外部,该换热装置4的一端通过输出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二管道6连通,该换热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二管道6连通。将经过接收器2吸收热量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道6输送至换热装置4实施换热处理,完成热交换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一管道5输送至接收器2中实施新一轮的循环换热。
[0050]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4还可置于第二管道6中。如图3所示,换热装置4置于第二管道6中,简化了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使得输入管路、接收器2、输出管路及换热装置4形成一封闭的空间,便于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
[0051]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为:其中的输入管路包括第一管道5,输出管路包括第二管道6 ;第一管道5的第一端处设置有接收器2,第一管道5套设在第二管道6内,且第二管道6的第一端延伸至接收器2的内部,第一管道5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道6的第二端相连通。从而进一步简化、明确输入管路、输出管路的布置方式,为换热介质的连续流动提供便利的结构。
[0052]在该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4可置于第一管道5的外部,该换热装置4的一端通过输出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二管道6连通,该换热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管路的一部分与第二管道6连通。将经过接收器2吸收热量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道6输送至换热装置4实施换热处理,完成热交换的换热介质再通过第一管道5输送至接收器2中实施新一轮的循环换热。
[0053]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4还可置于第二管道6内壁与第一管道5外壁之间的空间。如图4所示,换热装置4置于第二管道6的内壁与第一管道5的外壁之间的空间,简化了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使得输入管路、接收器2、输出管路及换热装置形成一封闭的空间,便于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
[0054]在该实施例中,可在第二管道6的管壁上设置隔热构件,通过在第二管道6的管壁上设置隔热构件,避免在接收器2内吸收热量的换热介质在输出管路的流动中的热量散失,减少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的热损,提高换热介质的集热温度。
[005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接收器2内部填充换热介质,接收器2的顶部与换热介质之间还可留有空间。通过将接收器2的顶部与换热介质之间留有空间,当换热介质吸收热量膨胀时,会对循环回路的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该空间,可避免换热介质因温度升高膨胀对循环回路的破坏,进一步提升了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安全性。
[0056]进一步地,可将该空间内抽真空,并填充保护性气体。通过对上述空间抽真空,并填充保护性气体,可避免接收器内部混入空气,与换热介质发生反应,保证换热介质持续长久的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
[0057]其中的换热介质可为液态钠或液态熔融盐。采用液态钠作为换热介质,因液态钠的导热性能较好,钠的密度较低,流阻较小;同时,高温时钠不会分解,凝结时也不会出现胀管现象,从而提升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该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的可控性。
[005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并首尾相连形成封闭式循环回路的输入管路、接收器和输出管路;其中,所述输入管路、所述接收器和所述输出管路中均填充有换热介质,并且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输入管路、所述接收器和所述输出管路中形成连续流体; 所述输入管路和/或所述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流体输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布置在所述输出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管路、所述接收器和所述输出管路形成的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换热介质冷凝的预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包括第一管道,所述输出管路包括第二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处设置有所述接收器;所述第二管道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且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收器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包括第一管道,所述输出管路包括第二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处设置有所述接收器,所述第一管道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内,并且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收器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置于所述第二管道内壁与所述第一管道外壁之间的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隔热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内部填充有换热介质,且所述接收器的顶部与所述换热介质之间留有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内抽真空,并填充保护性气体。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液态钠或液态熔融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并首尾相连形成封闭式循环回路的输入管路、接收器和输出管路;其中,所述输入管路、所述接收器和所述输出管路中均填充有换热介质,并且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输入管路、所述接收器和所述输出管路中形成连续流体;所述输入管路和/或所述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流体输送装置。该太阳能塔式电站中的换热介质无泄压循环系统可降低换热介质循环所需的动力,从而可利用较小动力的流体输送装置即可满足输送换热介质的动力需求。
【IPC分类】F24J2/34
【公开号】CN204943931
【申请号】CN201520692662
【发明人】刘阳
【申请人】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