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冷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55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立设置,每一冷却水管道21对应设置一冷却水入口 22和冷却水出口 23。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20为同侧进水、同侧出水模式,即一冷却水管道21的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位于上部框架20的同一侧,另一冷却水管道21的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位于上部框架20的另一侧。
[0026]将高温液态合金或电石浇注于凹槽24内后,通过向冷却水管道21和储水槽11注入循环的冷却水以对高温液态合金或电石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控制冷却水量为20~100m3/h。
[0027]进一步地,参照图1,上部框架20的上方还设有吊环25。通过设置吊环25从而方便起吊上部框架20。
[0028]进一步地,底座10和上部框架20为可拆卸连接。依靠上部框架20的重力密封对底座10和上部框架20的接触面进行密封,从而方便对冷却后的合金或电石进行运输。
[0029]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20材质为不锈钢,上部框架20的内侧壁的壁厚为200~400mm,凹槽24的宽度为200~600 mm。凹槽24的数量为4~16。
[0030]根据不同成品要求,将凹槽24的宽度在200~600 mm之间变化,以满足浇注加工尺寸及速冷要求,从而提高生产节奏,并提升经济效益。
[0031]底座10材质为不锈钢,底座10为长方体,其长度为4.0~8.0 m,宽度为2.0 m~4.0m,厚度 200~400 mm 〇
[0032]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均设置有多个,底座10为同侧进水、对侧出水模式,即多个进水管12位于底座10的一侧,多个出水管13位于底座10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以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均设置有两个为例具体说明。
[0033]对于39 MVA的SiMn炉,当未采用本速冷机构时,4小时出炉一次,未采用该速冷机构,需要配备8 mX8 mX250 mm的地坑,一次饶注高度在100 mm左右,一个班次饶注2次。浇注过程中,车间产生大量水汽并伴随严重热辐射,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且后续加工工序繁琐。而采用该机构,通过水冷换热,迅速降低合金表面温度,缓解生产环境。凝固得到的金属可以利用铲车直接推至空旷区域,简单破碎后装车外运即可。
[0034]对于45 MVA的电石炉,当未采用速冷机构时,需要两个冷却跨,96个电石锅及配套的电石小车以及若干个备用锅与小车。一次投资在2000万左右。而采用本速冷机构,通过中间储运机构将液态电石浇入,无需电石锅,另外还减少厂房面积,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00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速冷机构,以强制水冷为基础,快速冷却凹槽24内的合金及液态电石,实现短时和定尺成型,上部框架20可根据不同成品要求来灵活设置凹槽24的宽度,满足浇注加工尺寸及速冷要求。当对电石或铁合金冷却完成后,提升上部框架20或降低底座10,将冷却后的产品移送至指定吊装区域,以此实现提高生产节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速冷机构具有投资费用低、操作简单以及冷却速度快的优点,克服了传统铁合金生产地坑浇注耗时,耗力,环境恶劣的弊端,同时也克服了电石浇注过程电石锅数量多,冷却占地面积大,冷却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另外,本速冷机构还可降低一次投资,加速生产节奏。
[00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上方的上部框架,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电石或铁合金的凹槽,该凹槽的底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密封,所述上部框架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水管道以及与该冷却水管道连通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储水槽以及与该储水槽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水管道环形布置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侧壁上,所述冷却水管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水管道之间独立设置,每一所述冷却水管道对应设置一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 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上方还设有吊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上部框架为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材质为不锈钢,所述上部框架的内侧壁的壁厚为200~400 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200~600 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4~1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其长度为4.0-8.0 m,宽度为2.0 m~4.0 m,厚度200~400 mm。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底座为同侧进水、对侧出水模式。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速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为同侧进水、同侧出水模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速冷机构,包括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上方的上部框架,其中,上部框架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电石或铁合金的凹槽,该凹槽的底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密封,上部框架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水管道以及与该冷却水管道连通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底座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储水槽以及与该储水槽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管道环形布置于上部框架的侧壁上,冷却水管道设有多个,多个冷却水管道之间独立设置,每一冷却水管道对应设置一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速冷机构,以强制水冷为基础,实现了快速冷却凹槽内的合金及液态电石。
【IPC分类】F27D9/00
【公开号】CN205066473
【申请号】CN201520719429
【发明人】徐永斌, 范小刚, 许小龙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