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6750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卡扣结构2343b及第二卡扣结构2351的配合设置在底架234上。
[0073]进风格栅236设置于底架234上且覆盖滤网支架235。进风格栅236覆盖滚刷座2341形成滚刷收容部232,进风格栅236与滤网支架235之间形成有上轨道2331,滤网轨道233包括上轨道2331及下轨道2332。
[0074]进风格栅236的外下侧壁2363形成有第四卡扣结构2365,进风格栅236通过第三卡扣结构2343c及第四卡扣结构2365的配合设置在底架234上。
[0075]进风格栅236包括基本呈矩形片状的上格栅2362及自上格栅2362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上侧壁2363。上侧壁2363与底架234的长度垂直且远离滚刷收容部232的部分形成有插口2364,插口 2364与上轨道2331连通,用于插入过滤网22。
[0076]过滤网22的长度大于格栅组件23的长度且小于进风格栅236的两倍长度。
[0077]第二转轮24设置于格栅组件23外且通过枢接孔2344与第一转轮213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轮24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以驱动第一滚刷21转动。
[0078]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0-图23,第一转轮213沿轴向形成有转轮卡槽2132,转轮卡槽2132形成有轴向挡止部2132a及转向挡止部2132b。第一转轮213形成有转接槽2133,转轮卡槽2132形成于转接槽2133内。
[0079]第一转轮213包括围成转轮卡槽2132且相对平行的第三卡位面2132c及第四卡位面2132d。第一转轮213包括自转接槽2133内表面2133a向内且垂直第一转轮213轴向延伸的连接板2134,转轮卡槽2132形成于连接板2134上。
[0080]第二转轮24沿轴向延伸有与转轮卡槽2132配合的转轮卡扣241,第二转轮24通过转轮卡扣241及转轮卡槽2132的卡扣配合与第一转轮213同轴连接。
[0081 ] 转轮卡扣241包括有轴向卡扣部2411及转向限制部2412。轴向卡扣部2411与轴向挡止部2132a配合用于限定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213之间的轴向自由度。转向限制部2412与转向挡止部2132b配合用于限定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213之间的周向自由度。
[0082]在安装滤网装置20的第一滚刷21和第二转轮24时,先将第一滚刷21安装到滚刷座2341上,使第一滚刷21的中心轴和枢接孔2344的轴线重合,然后从底架234外通过枢接孔2344将第二转轮24插入第一转轮213内,保证第一转轮213和第二转轮24固定,使第一滚刷21和第二转轮24能够一起转动。
[0083]第二转轮24与转轮卡扣24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转轮24自转轮卡扣241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拆卸部244,拆卸部244贯穿第二转轮24相背的两端面。
[0084]在拆卸第二转轮24时,可用工具(例如钳子)伸入拆卸部244内,然后向内按压转轮卡扣241,使转轮卡扣241向内变形脱离转轮卡槽2132,便可将第二转轮24从第一转轮213上拆卸下来。
[0085]轴向卡扣部2411包括第一引导面2411a及与第一引导面2411a延伸交叉设置的第二引导面2411b,第一引导面2411a沿垂直转轮卡扣241卡入转轮卡槽213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引导面2411b沿垂直转轮卡扣241卡入转轮卡槽213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0086]在安装第二转轮24时,第一引导面241Ia受力,使转轮卡扣241发生弹性变形,转轮卡扣241完全转入转轮卡槽2132后,转轮卡扣241恢复形变,使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213固定在一起。
[0087]在拆卸第二转轮24时,由于转轮卡扣241向内变形的轨迹为弧状,第二引导面241 Ib倾斜设置,可使转轮卡扣241的变形轨迹与第二引导面241 Ib大致重合,从而减少转轮卡扣241在拆卸时与第一转轮213的摩擦,使第二转轮24拆卸更加容易。
[0088]第二转轮24包括沿轴向第一转轮213延伸的中空转接轴242,转轮卡扣241位于转接轴242内,转接轴242和转接槽2133相配合。
[0089]轴向卡扣部2411与转向限制部2412的连接处2413到转接轴242的端面2421的距离等于连接板2134的厚度。
[0090]第二转轮24包括自转接轴242的端面2421沿轴向向第二转轮24延伸的卡位件243,卡位件243包括相背平行的第一卡位面2431及第二卡位面2432。卡位件243通过第一卡位面2431与第三卡位面2132c贴合,及通过第二卡位面2432与第四卡位面2132d贴合设置在转轮卡槽2132内。
[0091]连接板2134还包括与转接轴242的端面2421贴合的连接面2134a,连接面2134a与第三卡位面2132c相交的棱边及与第四卡位面2132d相交的棱边倒钝。
[0092]请一并参阅图20-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转轮组件202包括第一转轮213及第二转轮24。
[0093]第一转轮213沿轴向形成有转轮卡槽2132,转轮卡槽2132形成有轴向挡止部2132a及转向挡止部2132b。
[0094]第二转轮24沿轴向延伸有与转轮卡槽2132配合的转轮卡扣241,第二转轮24通过转轮卡扣241及转轮卡槽2132的转轮卡扣241配合与第一转轮213同轴连接。
[0095]转轮卡扣241包括有轴向卡扣部2411及转向限制部2412。轴向卡扣部2411与轴向挡止部2132a配合用于限定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213之间的轴向自由度。转向限制部2412与转向挡止部2132b配合用于限定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213之间的周向自由度。
[009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转轮组件202中,第一转轮213与第二转轮24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第一转轮213及第二转轮24之间的动力传输,拆装方便。
[009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轮213及/或第二转轮24为齿轮。
[0098]如此,第一转轮213及第二转轮24可连接形成双联齿轮,便于应用转轮组件202的机械零部件之间的传动,使得传动效率高,传动更平稳。
[009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轮213为从动轮,第二转轮24为驱动轮。
[0100]如此,驱动动力从第二转轮24输入,通过转轮卡扣241带动第一转轮213转动,从而可驱动与第一转轮213连接的零部件。
[010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轮可为驱动轮,第二转轮为从动轮。也就是说,动力从第一转轮输入,从第二转轮输出。
[010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轮24包括沿轴向第一转轮213延伸的中空转接轴242,转轮卡扣241位于转接轴242内,第一转轮213形成有与转接轴242配合的转接槽2133,转轮卡槽2132形成于转接槽2133内。
[0103]如此,第一转轮213和第二转轮24连接后结构更加紧凑、可靠。具体地,第一转轮213与第二转轮24固定连接后,转轮卡扣241隐藏在第一转轮213及第二转轮24内,可避免转轮卡扣241和其他物体摩擦而产生磨损,从而导致转轮卡扣241失效。
[010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轮24包括自转接轴242的端面2421沿轴向向第二转轮24延伸的卡位件243,卡位件243包括相背平行的第一卡位面2431及第二卡位面2432,第一转轮213包括围成转轮卡槽2132且相对平行的第三卡位面2132c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