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0494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池200采用24V-12AH的锂电电池,镍铬合金材料的发热金属片的功率为30W时,连续工作48小时后,导热层400表面的最高温度峰值为72.5°C。因此,采用24V-12AH的锂电电池能有效防止温度过高,确保温度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同时还能有效节能,杜绝火灾等安全隐患。
[0042]参阅图1、图3和图4,当充电电池200的电量使用完之后,需要对充电电池200进行充电,为方便对取暖器的充电电池200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充电器500,外壳100上设置有充电插口 101,充电器500设置在外壳100内,并位于发热层300和导热层400的一侦U,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入端与充电插口 101电性连接,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与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0043 ] 本实施例中,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与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出端是这样电性连接的:充电器500上设置有与充电电池200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501,容纳腔50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外凸的卡条502,充电电池200的两侧则设置有与容纳腔501上的卡条502对应的卡槽201,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则设置于容纳腔501的底部,并采用凸式椎体触点的方式,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入端则位于充电电池200的底部,采用凹式椎体触点的方式,且当充电电池200完全沉入容纳腔501后,充电电池200底部的凹式椎体触点刚好与容纳腔501底板的凸式椎体触点接触(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当充电插口 101通过充电导线接通市电后即可对充电电池200进行充电。当然,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与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出端的电性连接不仅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设置在容纳腔501的侧壁,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入端设置在对应的侧表面,又例如者充电器500的电源输出端采用凹式椎体触点的方式,而充电电池200的电源输入端并采用凸式椎体触点的方式等。
[0044]本实施例中,充电器500与充电电池20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当充电电池200损坏或者当急需使用取暖器而充电电池200的电量又耗尽时,还可以将充电电池200从充电器500的容纳腔501内取出以更换新的充电电池200,为方便将充电电池200从充电器500的容纳腔501内取出,本实施例中,还在充电电池200上设置提手202,当需要更换充电电池200时,通过提手202可十分方便的将充电电池200从充电器500的容纳腔501内取出,充电电池200的结构参阅图3。
[0045]实施例二
[0046]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未涉及之处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0047]在使用取暖器取暖的过程中,导热层400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然而在不同情况下或不同使用者在取暖时,对于取暖温度(即导热层400表面的温度)的要求不尽相同,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设置有温度控制板102,温度控制板102设置在外壳100的侧表面上并电性连接于充电电池200与发热金属片之间,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板102采用液晶温控器实现,液晶温控器设置有显示屏、操作按键以及温控探头等,温控探头可检测取暖器的散热板表面的温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以便使用者随时了解散热板表面当前的温度值,操作按键可用于控制充电电池200对发热金属片的电流输入大小以使散热板表面的温度达到设定的值,其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温度控制板102使用者可随时了解当前导热层400表面的温度并根据自身需求设定取暖温度。
[0048]发热层300产生的热量在传递给导热层400的同时,还会从外壳100的底部流失大量的热量,导致电能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设置有保温层600,保温层600位于发热层300与外壳100的底部之间,保温层600可以采用具有隔热效果良好的泡沫塑料层或真空材料层等,本实施例中保温层600采用泡沫塑料层。
[004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在保温层600和发热层300之间设置全电介质反射层700,通过设置全电介质反射层700能进一步防止热量从外壳100的底部流失,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
[0050]外壳100的顶部设有开口 110,因此,导热层400表面的热量易从外壳100的开口 110处流失,为防止热量从外壳100的开口 110处过快的流失,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设置有保温罩800,保温罩800罩扣在外壳100上并通过螺钉与外壳100固定,参阅图5和图7,保温罩800两侧的边缘设置多个固定孔,外壳100两侧对应固定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保温罩800罩扣在外壳100上后,通过螺钉穿过保温罩800上的固定孔并与螺钉孔旋紧固定。另外,还在保温罩800上设置一取暖口 801,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手或脚从取暖口 801伸入至保温罩800内进行取暖。
[0051]本实施例中,保温罩800可以采用如棉质材料、皮革材料或聚酯纤维材料等,优选为棉质材料。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充电电池、发热层和导热层; 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 ; 所述充电电池、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热层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热层沿所述外壳的底部至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发热层内设置有发热金属片,所述发热金属片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充电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口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电池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外凸的卡条,所述充电电池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条匹配的卡槽,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入端位于充电电池的底部,所述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对应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入端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上设置有提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板,所述温度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温度控制板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发热金属片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热层沿所述外壳的底部至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依次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电介质反射层,所述全电介质反射层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发热层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背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罩,所述保温罩罩扣所述外壳,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取暖口。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金属片为镍铬合金金属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取暖器包括外壳、充电电池、发热层和导热层;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所述充电电池、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热层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热层沿所述外壳的底部至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发热层内设置有发热金属片,所述发热金属片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具有方便携带、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耗能低等优点。
【IPC分类】F24D13/02, F24D19/00, F24D19/10
【公开号】CN205372723
【申请号】CN201620097588
【发明人】周煌辉
【申请人】周煌辉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